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按天然针阔混交林实际分化的林层,研究其林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层的林分结构与人工同龄纯林的林分结构基本相同。这不仅对复层混交林的林分调查,也为编制林业经营用表,建立生长收获预估体系和制订合理技术方案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封山育林形成了安徽省的天然次生林,主要有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5种主要类型。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目标以"分类经营"、"近自然林业"和"多种效益"为理论,实现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原则是分类经营、合理地进行人为干扰、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野外调查,对经营目标、原则进行综合分析、统筹决策,制定出合理的经营方案再根据次生林的类型和经营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闽北天然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生长动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闽北地区两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77块天然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资料,运用Weibull分布参数预测模型(PPM)对天然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进行预测。为林业部门制定科学的生产规划,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稳定的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钱塘江源头水源林林分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钱塘江源头开化县林场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杉木(Cunnihamia lanceolata)林、落叶阔叶林、松阔混交林和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5种森林植被类型,建立20 m×20 m(水平距离)的调查样地,分析不同林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索该区域水源林目标结构类型和现有水源林结构优化调整措施和经营对策。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内乔木层的郁闭度相似,灌木层与草本层却差异明显;不同林分枯落物层厚度接近,而腐殖层厚度却有明显差别;从不同林分的涵养水源以及保护植物多样性功能看,松林、松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要高于毛竹林和杉木林。因此,建议通过间伐和引入乡土阔叶树种,将针叶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林,将树种单一、稳定性差的同龄纯林,逐步改造为异龄复层林,并根据不同林分类型调节乔木层郁闭度,从而影响林下的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东山区低产,低质天然次生林采取栽针保阔,人工诱导等经营措施,加速了天然次生林的演替进程,已诱导成垂直结构合理,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的各类类型针阔混交林。人工诱导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20a生林分总产量高达71.791-74.228m^3/hm^2;人工诱导的同龄阔叶红松林19a生时达48.897-52.400m^3/hm^2;皆改人工营造的针阔混交林16a生时达30.486-73.884m^3/hm^2。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结构布局,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对7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下的枯落物进行了储量、持水量及吸水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各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储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篦子三尖杉林人工杉木林阔叶林红豆杉林竹林灌木林;各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红豆杉林人工杉木林灌木林篦子三尖杉林;各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在持水作用较强的前2h内,总吸水速率大小结果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杉木林红豆杉林灌木林竹林篦子三尖杉林。0~2h各林分林下地表枯落物层持水量几乎呈直线上升,2h后吸水速率上升速度逐渐变缓并趋于最大值;0~2h各林分林下地表枯落物层吸水速率几乎都呈直线下降,2h后吸水速率下降速度逐渐变缓并趋于动态平衡。综合分析了7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下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得出优势群落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劣势群落为灌木林。  相似文献   

7.
栎类林是中条山区一个重要的建群树种。总结了北坛中心林场栎类林经营历史,分析了栎类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纯林近自然经营、混交林多目标经营、针阔混交林多目标经营等栎类林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隙结构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36.5 hm2中的75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人工经营条件下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中的林隙大小结构,以及不同大小结构下的林隙更新情况。结果表明:该类森林内的林隙形成方式以择伐为主,40~60 m2的林隙数量最多,该类林隙多由2~3棵形成木构成,林隙密度是20.5%;在20~40 m2的林隙中更新情况最好,多由1~2株林木被伐形成。因此建议采伐作业时不要连续采伐2株以上,以保持好的天然更新环境,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培育健康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供给能力,为全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辽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该文主要从森林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角度对辽宁省森林进行了区划布局,即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区和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经营区。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区进一步划分为经营亚区:辽东山地红松阔叶混交水源涵养林、辽西北阶丘平原松阔混交防风固沙林、辽西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水土保持林、辽河平原北软阔混交农田河岸防护林;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经营区进一步划分为经营亚区:凌河源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水土保持林、辽东湾西部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海防林、辽河平原南软阔混交农田河岸防护林、辽东半岛丘陵油松栎类混交海防林。各经营亚区按照生态区位、森林类型和经营状况,因地制宜地提出各亚区的经营策略,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经营模式的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功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西五台山研究了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大,桦木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小,针阔混交林林地的持水量较高,其次为阔叶林、人工针叶林,阔叶林地土壤入渗率较针阔混交林高;经过封禁和封育后的灌木林改良土壤的作用明显;抚育型的林木生长量比封育和封禁型的大。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不同, 应根据具体的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以及植被类型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自然森林经营发源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是当今国际公认的一种先进的森林经营方法。以德国巴伐利亚州4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为依据,从森林结构、枯木状况、森林近自然度、森林蓄积量4个方面对近自然森林经营成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971—2012年的41年间,巴伐利亚州阔叶树种占比由22%提高到35.7%,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已占乔木林面积的64.1%,复层林已占乔木林面积的77.4%,森林年龄结构基本实现了均衡分布;林内枯木数量达22 m3/hm2,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营养来源;自然林和近自然林已占乔木林面积的42.6%,比德国全境高6.8个百分点;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396 m3/hm2,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建议我国在营造林工程项目中加大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推广应用力度,建好示范样板,并进一步探索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六盘山水源林可持续经营实践的需求,利用六盘山林业局120个森林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林分郁闭度对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生长影响的规律,建立了适用于当地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该区水源林林分的目标层次结构。结果表明:1)该区水源林林分郁闭度影响林下植被的生长,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盖度随林分郁闭度升高而降低;2)该林区水源林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5~0.8之间时能够形成明显的乔灌草层次结构,有利于实现水源林经营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协调;3)该区水源林林分的目标层次结构为,林分郁闭度0.5~0.8,灌木层盖度35%~46%,草本层盖度35%~46%。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水源林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鳞翅目蛾类昆虫群落的结构状态和功能,评价不同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于2007~2008年对紫金山主要植被类型蛾类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分布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对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季节、整体时间动态的蛾类昆虫进行了多样性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金山共有蛾类13总科28科355属494种,阔叶林蛾...  相似文献   

14.
贵州麻江森林健康经营项目示范区森林植被类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示范区的森林属于次生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示范区的植被类型比较齐全,有西南米槠-黄连木-锈鳞苔草常绿阔叶林、漆树+美脉琼楠+大花枇杷-蚊母树+高丛珍珠梅+鸢尾常绿落叶阔叶林、白栎+麻栎+枫香-芒箕落叶阔叶林、马尾松+白栎+枫香+油桐-白栎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和杉木针叶林、白栎-金星厥灌丛.  相似文献   

15.
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根据样地调查研究,将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约占山地面积为74.8%的天然林依群落优势种划分14类群系,为7类植被型.虞山天然林以马尾松林和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为主,山麓有落叶阔叶林和小面积的常绿、落叶阔叶林.论述虞山天然植被的组成、结构、演替和多样性指数,分析虞山天然林顺向演替的稳定性群落.结果表明:依立地环境可分3种不同类型.从演替规律来研究分析虞山植被,从而提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该森林公园植被的建议,并从旅游观光角度提出虞山部分森林类型改造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湖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干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的1种主要植被类型。在各种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协同作用下,形成了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特有的干扰体系。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和经营中,要利用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合理择伐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增益性人工干扰,坚决阻止过渡的森林采伐和毁林开荒等破坏性人工干扰。应参照以自然林窗干扰,采用择伐方式经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7.
Fores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re both closely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dependent.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fores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o utilize their functions effectively. In this study, we quantified and compared 112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Beijing, which included 18 different forest types. We performed a holistic analysis, summarizing the fores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xamining aspect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uct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tural conservation forests had mostly unevenly aged, multilayered, mixed structure, while most artificial conservation forests exhibited even-age, single-story, and homogeneous structures with relatively low biomass. Understanding structural features may provide better insight into how forests affect water conservation and thus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forests for water conservation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8.
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分类及景观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类型划分方法。划分景观要素类型的因子一级为土地覆盖类型,二级为优势树种组。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1997年10a问金沟岭实验林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1987年和1997年主要的景观要素类型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1987年的斑块个数为592块,1997年为946块。斑块个数大幅度增加,反映出森林景观破碎化的趋势。10a问,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有所增加。文章对营林活动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景观斑块数量变化最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星载激光雷达波形数据对森林类型识别时,受地形、噪声和林层结构等因素影响,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森林类型识别精度较低,为提高森林类型识别精度,需提取与森林类型相关的波形特征参数.[方法]结合回波仿真原理与林分冠层特征对GLAS回波波形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与森林类型相关的波形特征参数147R-cafit-、K1...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研究,努力探索一条发展常绿阔叶林的途径。将阔叶林划分为3个经营类型,分别为:初期幼龄林组成抚育类型、中期幼龄林抚育间伐类型、中龄林密度管理类型。并提出小面积皆伐的采伐方式。同时对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