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树适应性强,结果早,上市早,经济价值高,生长期较短,管理上省工、方便。近年来杏树的种植面积日益增多。但目前杏树普遍存在低产现象。如何改造低产园,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近年来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措施,供果农参考。1低产原因1.1管理粗放,不施肥或少施肥,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结果的需要,造成营养不良、落花落果严重,单位面积产量低。1.2修剪不当或根本不修剪,任其自然生长,留枝量过多或过少。1.3品种单一,质量差,授粉、受精不良。1.4杏树物候期较早,花期及幼果易遭受晚霜危害,造成大量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产量。1.5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介壳虫危害…  相似文献   

2.
1 败育花数量多 杏的不完全花比其它树种比例高 ,在杏的不同品种上均有不同程度表现。造成花败育的原因有很多种。如立地条件差、弱树、修剪过重或不修剪、结果过多等。这些事实说明 ,杏花败育主要受营养供应的制约 ,而不是杏树的基本属性。因此 ,只要改善营养条件和修剪技术 ,败育花的数量可得到有效控制。2 花期冻害 杏树萌芽早 ,开花期也早 ,易遭受晚霜的危害 ,这是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杏树开花期 ,不同品种受冻害的轻重不同 ;同一品种因不同年份、不同生长地、不同的营养水平等 ,其花期忍受低温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据调查 ,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3.
杏树适应性强,结果早,上市早,经济价值高。近年来孤山镇杏树的种植面积日益增多.特别是‘孤山杏梅’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2007年全镇共有杏树面积37.3hm^2,产量275t.品种有‘孤山杏梅“凯特“金太阳’等,其中‘孤山杏梅’面积占80%以上。低产杏园25.3hm^1,666.7m^2产量只有260kg左右。特别是老杏园产量低而不稳,有的甚至几年才有一次收成.经济效益很低。想办法尽快改造这些低产园,使其及早达到优质、高产、稳产是我镇目前杏树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冯义彬 《果农之友》2007,(11):52-52
三年生的杏树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这个时期要注意调节生长和结果的矛盾,根据栽培密度和树冠的大小来确定修剪的方案。杏树单株间生长情况的差异.在整形修剪时。不要机械地套搬某一种树形,把大树改成小树。应采取因树修剪,随枝造形的原则,只要各主、侧枝合理布局。内膛通风透光良好,树势生长健壮,达到早实、优质、稳产、高产即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何京 《西北园艺》2002,(5):21-21
群众栽杏树,大多数是放任生长,不进行修剪,致使树体提前衰老,结果部位外移,树冠中下部枝条秃裸,结果枝少或大部分枯死,出现周期性结果,产量不稳,质量降低。实践证明,进行合理修剪对促进杏树生长结果效  相似文献   

6.
四季柚疯长低产树的改造四季柚顶端优势明显,如不注重修剪,加上肥水条件好或不合理施肥,易形成疯长低产树。其表现为营养生长旺盛,枝梢生长不充实,徒长枝多,导致花芽分化迟、分化少,甚至没有花芽分化,而且落花落果严重,造成产量低。对这类树我们采取以下几项综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自然生长状态下的低产杏树进行树体结构调整、枝组培养、花果管理、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的应用,达到树体结构合理、果品优质、提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荔枝密植园修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适当密植可以早结丰产,但果园容易密闭,不利于成花结果,导致果园低产。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修剪方法及修剪时间对妃子笑和白糖罂荔枝成花、结果的影响,摸索出适于一般管理条件下密植果园和低产树的修剪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疆阿克苏地区杏树的栽植面积达到3.5万hm2,现有挂果面积1.7万hm2,总产仅21.98万t(吨)。现将我区杏树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简介如下。1存在的问题1.1授粉不良杏树自花结实率低,某些杏园品种单一、授粉不良是其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1.2花期冻害杏树萌芽早,开花期也早,易遭受晚霜的危害,是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 李树大小年结果的原因1 .1 粗放管理或管理不当  我市李树大都零星分散、房前屋后种植的多 ,成片集中栽培的少。多数李树 (园 )立地条件差 ,管理粗放 ,甚至放任不管。由于不进行或未能正常进行耕翻施肥、灌溉、整形修剪、中耕除草、病虫防治等常规农艺管理 ,致使树体不同程度出现营养衰竭、根系生长差、外围新梢停长过早、单位面积有效枝量不足、早期落叶等不正常的生长发育现象。这种树体稍有超负荷结果或遭受某种自然灾害 ,就易触发形成大小年、低产。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 ,管理水平较高的果园 ,由于贪果超载 ,不进行疏花疏果 ,也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