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面覆盖材料的光谱透射率及其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理论上分析了地面覆盖材料对土壤温度进行调节作用的机制及地面覆盖材料光谱透射率对土壤温度影响的机理,通过试验确定了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地面覆盖材料透明聚乙烯薄膜,黑色聚乙烯薄膜和黑色地面覆盖纸在300至8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谱透射率。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三种地面覆盖材料对土壤表层温度影响的定量值  相似文献   

2.
对同一条件果园的不同地面覆盖方式进行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保水角度而言,果树行间覆盖园艺地布土壤含水量最高,可达17.41%,其次为覆盖麦草、覆盖地膜,种三叶草的保水效果最差。果树行间种三叶草根际微生物含量最高,种草对恢复果园根际微生物环境效果最好;覆麦草地面覆盖时真菌/细菌比值最高,覆盖地膜时真菌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覆盖及水质对土壤水盐状况及油葵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为了分析不同地面覆盖措施及灌溉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油葵产量影响,该文以无地面覆盖措施为对比,研究了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条件下,采用不同矿化度微咸水进行灌溉时的土壤水盐分布情况以及油葵部分生理指标及产量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淡水还是微咸水灌溉,与无覆盖措施相比较,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均能有效的减少棵间蒸发,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且能有效地降低油葵主根层土壤的积盐程度;地面覆盖措施不同,油葵主根层土壤含水率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不同;灌溉水矿化度相同时,采取地面覆盖措施处理的油葵产量普遍大于不覆盖处理。因而采用微咸水灌溉油葵时,结合以一定的地面覆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地面覆盖对温室黄瓜生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试验共设地面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秸秆+地膜以及对照四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对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日光温室黄瓜生产筛选最佳覆盖模式,为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①地面覆盖能有效促进植株与瓜条生长发育,提高正常瓜比例,其中以覆盖秸秆+地膜效果最好;②地面覆盖的黄瓜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覆盖秸秆+地膜在提高早期产量与总产量的效果最好,覆盖地膜在提高早期产量上优于覆盖秸秆,但后期产量远低于覆盖秸秆处理,总产量低于覆盖秸秆处理;③地面覆盖可有效改善瓜条品质,增加黄瓜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且以覆盖秸秆+地膜效果最好;④覆盖秸秆、覆盖地膜与覆盖秸秆+地膜的水分利用效率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提高74.2%、112.5%与102.3%,覆盖地膜与覆盖秸秆+地膜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覆盖秸秆处理。  相似文献   

5.
地面覆盖应用与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各种地面覆盖材料在作物栽培中应用与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讨论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覆盖材料对作物效应的研究,关键在于弄清不同覆盖材料及不同覆盖工艺对光及土壤水、热、盐运移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地主要矛盾,开发提温节水防盐保土、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抑制地面杂草和病虫害、改进土壤结构、促进有机质积累或分解的覆盖技术及相应的工程措施,包括新的可再生、可降解、无污染的覆盖材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北部的大平原上,由于较粗放的露天采矿,造成了必须将大量的表土回填到原来区域的问题,而且回填过程中覆盖表土的厚度和地面覆盖的方法,对植被恢复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确定最适宜植被生长的覆盖表土厚度和地面覆盖方法,有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面覆盖材料对壤土浑水径流入渗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模拟覆盖、双环入渗试验,对两种土壤质地带新造人工林地、50%覆盖度条件下,地膜、渗水膜、干草、塑料泡膜4种地面覆盖材料对浑水入渗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浑水特性一定条件下,地面覆盖对浑水入渗性能的影响,既与土壤质地有关,又与覆盖材料的透水性和孔隙结构有关; 4种地面覆盖材料,降低了土壤的入渗性能、延长了达到稳渗的历时。在常规地面覆盖栽培条件下,地面覆盖对积水型浑水入渗的削弱作用,在于覆盖材料改变了土壤表面的水动力特性,起着阻碍水分下渗的瓶颈作用。其中,尤以不透水的地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其稳渗率降幅达33%(轻壤土)~39%(中壤土);渗水膜和干草次之,塑料泡膜对下渗的削弱作用最小。覆盖对中壤土稳渗率及稳渗历时的影响大于轻壤土,稳渗历时延长60%~80%,但对累积入渗量的影响不及轻壤土。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与覆盖材料性质和土壤质地有关的特征阻抗参数,为利用常规的浑水入渗资料推求覆盖条件下浑水入渗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局部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移动性能与蒸发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旱棚人工控水,蒸发桶整体称重法,对4种地面覆盖材料、50%覆盖度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与移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持续干旱时段,覆盖不仅改善了覆盖区土壤水分状况,而且强化了覆盖区与相邻非覆盖区下层土壤液态水的运移与再分布,提高了相邻非覆盖区下层土壤水分状况,有利于减轻持续干旱对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的威胁。通过非线性参数拟合,首次求得了表征塑料地膜、渗水地膜、干草和塑料泡膜4种地面覆盖材料对土壤蒸发的阻抗特征参数,为建立不同覆盖材料在局部覆盖条件下的土壤蒸发量模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求得了依据常规水面蒸发和土壤湿度等资料计算黄绵土裸地蒸发量和局部覆盖条件下土壤蒸发量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山西省隰县的小区试验表明,膨润土改性沥青乳剂覆盖地面后,可以快速产生草本植被,在暴雨来临前夕植被盖度较高。同时,对覆盖后的地面径流、土壤含水量、土层温度作了观测,初步认为,草本植被的产生是由于覆盖后增温作用、保水作用以及两者的优势协调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选取由卫星遥感反演得到的云光学厚度和云量资料,与由地面观测的太阳辐射数据计算的云削减量进行多种函数形式的回归分析,发现幂函数形式的拟合效果最好(P0.01),经分析,式中各项指标物理意义明确、合理。利用该模型对福建省2012年66景典型有云覆盖下地表太阳总辐射时曝辐量进行估算,结果与地面实测值间相关系数达0.975,平均相对误差为19%;对于地面实测时曝辐量大于1MJ·m-2·h-1的有云覆盖地表,时曝辐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仅11%。本文方法可完全采用卫星资料计算有云覆盖下地表太阳能,克服了以往建立辐射估算模型主要采用气象台站常规云观测资料、在精度和空间推广稳定性方面的不足,所建模型对地面观测站点稀少、大气环境局地性较强的福建地区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秸秆覆盖对红壤旱地间作生态系统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红壤旱地间作生态系统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旱地实施秸秆覆盖后湍流交换热通量增大、潜热交换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变小,且使秸秆全覆盖和半覆盖处理近地面温度和土壤湿度增高、土壤温度和近地面湿度降低,秸秆覆盖具有蓄水保墒和低温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地面覆盖对盐渍土水热盐运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山东省莱州半干旱海水入侵地区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盐热运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塑膜覆盖对盐渍土有很好的保温增温效果和一定的保水抑盐作用;②秸秆覆盖能拦蓄雨水、减少地面径流和地表蒸发,对盐渍土有非常明显的保持土壤水分、抑制地表返盐、促进降雨淋盐的作用,且其作用随覆盖厚度的增加而增强,③秸秆覆盖的隔热性及其对土壤热容量的提高,缓和了土壤温度的日变化;④5cm厚秸秆覆盖的土壤含盐量变化幅度较小,说明秸秆覆盖提高了土壤对盐分的缓冲性;⑤随着油葵的生长,增加了地面的植被覆盖度,削弱了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盐热运动的影响;⑥5cm秸秆覆盖下的油葵生长状况及其产量均优于其他处理。由此可见,秸秆覆盖是改良利用盐渍土非常有效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覆盖后秋浇对翌年春玉米生育期水热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寒旱盐灌区覆盖后秋浇对翌年春玉米生育期水热盐状况的影响,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河套灌区盐渍土壤进行覆盖秋浇后翌年春玉米田间试验,设5个处理,秸秆覆盖量0.9 kg/m2(F0.9)、秸秆覆盖量0.6 kg/m2(F0.6)、玉米整秆覆盖(YZ)、地膜覆盖(DM)、未覆盖(CK)。试验于每月中旬进行取土测定土壤含水率、电导率,玉米收获后测定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结果表明:秋浇前地面覆盖影响翌年春玉米生育期内各处理的土壤温度,地膜覆盖处理耕层地温均值最高,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低于未覆盖处理,且秸秆覆盖使得春季土温升温缓慢而不利于春播作物生长;各处理覆盖秋浇后的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未覆盖处理CK,无论是播期的土壤储水量还是生育期内的土壤储水量,秸秆覆盖处理的蓄水保墒性地膜覆盖处理及未覆盖处理;各处理0~40 cm覆盖秋浇后的土壤含盐量均值均低于CK,其中处理YZ的土壤含盐量最低;地面覆盖处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高于未覆盖处理CK,籽粒产量最高的是处理YZ;各处理中,玉米整杆覆盖处理YZ和粉碎的玉米秸秆覆盖量为0.9 kg/m2的产量与经济系数较高。研究可为覆盖秋浇农艺节水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覆盖物对薄层土壤温度和植物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覆盖对光辐射吸收转化和热量传导均有影响。为给覆盖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稻草秸秆和无纺布两种覆盖方式,以无覆盖作对照,分别从土壤日均温度变化、土壤周均温变化、植物萌发率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稻草秸秆和无纺布均能调节土壤温差,具有低温时升温、高温时降温的温度效应,其中无纺布覆盖的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小、稻草秸秆覆盖的其次、对照最大,稻草秸秆覆盖的周均温与月积温最大、无纺布覆盖其次、对照最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草本植物萌发率远远高于木本,且无论草本还是木本,无纺布覆盖的植物萌发率均比秸秆覆盖和对照的大。  相似文献   

15.
黄土区地面覆盖的主要类型及其保水效应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简要论述了地面覆盖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其保水增温效应。结果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热条件,阐述了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今后该区区覆盖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景。提出土壤覆盖、秸秆覆盖和塑料薄膜覆盖在黄土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覆盖技术类型。  相似文献   

16.
在南部大平原的棉花产区,风蚀较为严重.秋季在休闲行播种覆盖作物可减轻风蚀.在1984年和1985年的9、10.11月分别播种了冬小麦、冬大麦、冬燕麦、冬黑麦、冬黑小麦、饲料高粱、珍珠稗、两种春黑小麦、3种春燕麦、3种春大麦和一种冬豌豆等16种作物,调查分析了地面覆盖度、植株高度及1~2月化学除草后地面覆盖的损失率.9月播种,各种作物在1月都能很好覆盖地面或达到一定的生长高度防止土壤侵蚀;10月播种,只有饲料高粱和珍珠稗两种作物表现较差;11月播种,则没有一种作物能很好覆盖地面.就以最少的土壤水分利用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而言,3种春大麦最好;饲料高粱和珍珠稗如果在9月初播种.表现也较好.9月播种的作物,除3种小谷类外,其它品种在化学杀除地面覆盖后,5月中旬覆盖率仍有60%以上;10月播种,只有冬大麦和春黑小麦在5月中旬覆盖率大于或等于50%.  相似文献   

17.
有机物覆盖对核桃园土壤有机碳库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地面覆盖是重要的地面管理措施,简单省力,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促进土壤微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核桃园有机物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库及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推广有机覆盖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核桃园连年有机物覆盖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了地面覆盖有机肥、碎木屑后,土壤有机碳库、碳库管理及酶活性的变化及三者间的关系。 【结果】 1) 有机物覆盖处理提高了土壤各有机碳组分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效应下降,覆盖有机肥效果优于覆盖碎木屑。在0—20 cm土层,覆盖有机肥处理的总有机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66倍、1.33倍、6.99倍,覆盖碎木屑处理的稳定性有机碳含量为对照的1.42倍。2) 有机物覆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碳库指数及碳库管理指数,随土层的加深处理间差异减小。在0—80 cm土层,覆盖有机肥处理的碳库活度及碳库活度指数为对照的2.9~5.9倍,覆盖碎木屑处理的为对照的1.3~2.5倍;覆盖有机肥处理的碳库指数为对照的1.1~1.7倍,覆盖碎木屑处理的为对照的1.1~1.5倍;覆盖有机肥处理的碳库管理指数是对照的3.3~9.8倍,覆盖碎木屑处理的为对照的1.6~2.8倍。3) 有机物覆盖处理提高了核桃生长期内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中性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覆盖有机肥处理的提高幅度为4.2%~103.0%,覆盖碎木屑的提高幅度为3.5%~47.3%。4) 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碳库指数、碳库活度指数、碳库管理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结论】 地面覆盖有机肥、碎木屑可以提高核桃园土壤的碳库活度及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秸秆和作物覆盖对土壤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地面上的作物覆盖和秸秆覆盖减小了雨滴对土壤的打击力,又减少了暴雨径流,因而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本试验对这两个变量如何影响细沟侵蚀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重庆南部TM图像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信息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TM影像为数据源,以重庆南川市为研究区,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利用ERDAS遥感处理软件,对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方法及植被覆盖度与植被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得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遥感资料进行大面积植被覆盖度估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俊 《南方农业》2010,(2):65-67
通过透气膜和银黑反光膜两种覆盖材料的橘园地面覆盖试验发现,在早熟温州蜜柑果实膨大着色期,果园覆盖透气膜或者银黑反光膜相对控制土壤含水量,在促进果实增糖、促进果实着色及改善果实化渣性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而且覆盖透气膜效果优于覆盖银黑反光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