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漫反射式滤光片型近红外分析仪;小麦硬度测定指标的研究及设备开发;粮食定等感官检验辅助系统的研制;小麦粉加工精度检测方法研究与仪器开发;谷物脂肪酸值测定仪[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以金针菇子实体为原料,运用热水浸提的方法提取金针菇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及3,5-二硝基水杨酸法分别测定水提液中的总糖及还原糖含量,以总糖和还原糖之差表示多糖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查。结果表明,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可用于金针菇水提液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原子荧光法测定小麦中硒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家标准法GB/TS009.93-2003为基础,以小麦标准物质(GSB-2)、石麦12和冀丰733为试验材料,应用AFS-230E型原子荧光光度计,研究了原子荧光法测定小麦硒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国家标准法测定农产品硒存在的一些缺点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盐酸浓度、硼氢化钾浓度对测定小麦硒均有一定影响,但改良剂铁氰化钾对测定结果基本没有影响.将国家标准法中硒的预还原方式改进为煮沸20 min,在盐酸浓度20%、硼氢化钾浓度1.5%的条件下,可不加改良剂铁氰化钾测定小麦硒.该法测定小麦硒,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可满足实际测试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滴汞电极1.5次微分极谱法联合测定粮食与饲料中的微量锌、锰,对酒石酸钾钠、碘化钾底液组成,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标准物质小麦粉进行测定,发现方法可行,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麦根质膜氧化还原反应与钾离子吸收的关系,比较不同基因型小麦吸钾差异,以水培和短期生物吸收试验方法,检测到小麦根系铁氰化钾还原酶的存在,而且不同品种铁氰化钾还原酶还原活性不同。反应液中由于根系内外质子和钾离子的迁移,加与不加铁氰化钾,不同品种根系都引起了溶液pH的改变,但外部电子受体Fe(CN)63-的存在即铁氰化钾还原酶底物的存在加强了溶液pH改变(更多为降低)的程度。铁氰化钾还原也明显影响了根系钾离子的吸收或外排动态,但不同品种影响不同。小麦根细胞膜氧化还原系统明显影响质子和钾离子的跨膜运输,不同品种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对法感官检测判定小麦粉含砂量是否合格,相对于采用现行的《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GB/T5508-2011)检测小麦粉含砂量简便快捷,可及时准确地将判定结果反馈给制粉企业生产车间,为小麦粉生产过程含砂量质量把关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对小麦粉生产过程中含砂量进行质量监控,指导小麦粉生产。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BPO)含量。利用还原剂将小麦粉中BPO还原成苯甲酸;采用C_(18)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以保留时间定性和峰面积定量;采用标准曲线法来检测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从而得出BPO含量。苯甲酸质量浓度为2~20μg/mL时呈良好线性(R~2=0.999 5),检出限为0.30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40%~103.30%,平均RSD为2.7%。该法简单方便,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准确性,适用于小麦粉中BPO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BPO)含量.利用还原剂将小麦粉中BPO还原成苯甲酸;采用C18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以保留时间定性和峰面积定量;采用标准曲线法来检测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从而得出BPO含量.苯甲酸质量浓度为2~20 μg/mL时呈良好线性(R2=0.999 5),检出限为0.30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40%~103.30%,平均RSD为2.7%.该法简单方便,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准确性,适用于小麦粉中BPO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黑米在发芽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分别对不同温度下,以不同处理条件下发芽的黑米进行还原糖含量测定。试验表明,黑米最适的发芽温度为22℃,在发芽期间黑米中还原糖含量先升后降。这一结论为开发发芽黑米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甲醇提取样品中过氧化苯甲酰被碘化钾还原为苯甲酸,采用Agilent 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02mol/L乙酸铵)(体积比为10∶90),检测波长230nm,用外标法定量。该实验方法检出限为0.45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99%~1.45%,回收率为91.0%~110.0%。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实验证明抽查测试的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可供健康食用。  相似文献   

11.
酸水解-DNS法测定马铃薯中淀粉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中淀粉经酸水解成糖后测定其还原糖,再减去总糖的含量,经换算即为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氮肥施用量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糖含量的影响,采用2个氮肥处理,对不同叶位烟叶的总糖含量和还原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97.5 kg/hm2)、B(112.5 kg/hm2)2个处理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都随着叶位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从上二棚到腰叶,2个处理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着叶位的降低而显著升高,之后随着叶位的降低而显著降低。A、B 2个处理的两糖差则随着叶位降低先降低后升高,以上部叶最高,下部叶次之,中部叶最低。A处理不同叶位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和两糖差多高于B处理相同叶位的。由此可见,施氮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同叶位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减小了两糖差。  相似文献   

13.
揭示不同香型烤烟风格特色形成与美拉德反应物的关系,为研究和开发更具特色的新型卷烟配方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测定分析了不同产地生产的不同香型烤烟中与感官评吸指标密切相关的芸香苷、还原糖、烟碱和脯氨酸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并从美拉德反应物的角度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烤烟各部位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浓香型烟叶;(2)浓香型烤烟各部位烟叶的烟碱含量均显著高于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3)清香型和中间香型C3F和X2F烟叶的芸香苷含量及B2F烟叶脯氨酸含量均高于浓香型烟叶;(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烤烟的还原糖、脯氨酸和芸香苷含量增加,有利于改善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柔和度及圆润感;但烟叶烟碱含量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存在两面性,清香型和浓香型烟叶烟碱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感官评吸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挥发性物质与小麦粉储藏品质指标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小麦粉品质变化机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粉中的挥发性物质,同时测定其生化指标,分析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藏条件的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种类基本相同,只是在量上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麦粉挥发物中的己醛、2-壬烯醛、2-辛醛、癸二烯醛、1-己醇、2-乙基-1-己醇,、苯甲醇、丙酮、十二烷、十四烷含量与脂肪酸值、丙二醛和回生值呈较高相关性,可作为小麦粉储存品质变化的评判指标,同时小麦粉中挥发物来源主要由脂类的氧化和水解产生。  相似文献   

15.
首次探讨了粮食酸度回收率的测定方法,为评价粮食酸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采用2台JDDY型自动滴定分析仪分别测定面粉酸度的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回收率在97.4%~109.7%之间,测试值与理论添加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86、r=0.9992,能够满足目前粮食酸度指标的品质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不同葡萄品种废弃枝条叶片的可再利用资源价值与差异,以美洲种酿酒葡萄‘Conquister’和欧美杂交种鲜食葡萄"井川1014 (Yigawa 1014)"为试材,测定了不同组织多酚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周年期变化。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组织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供试品种均呈现为叶片新梢,但多酚含量及周年期变化因品种而异。不同组织对DPPH自由基清除力(DPPH)、羟自由基清除力(HRSC)、铁氰化钾还原力(FRAP)存在差异。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铁氰化钾还原力的周年期变化趋势与总酚类似;各品种不同器官中HRSC的动态变化则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2个供试品种不同组织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酚类物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铁氰化钾还原力与总黄酮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烟叶内在品质与香气质和香气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烟叶香气质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总氮、烟碱、蛋白质、总糖、还原糖,其次是钾、施木克值、氯、糖碱比和钾氯比;与香气量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总氮、蛋白质、烟碱、总糖、钾,其次是施木克值、还原糖、氯、糖碱比和钾氯比。  相似文献   

18.
陈诗学 《粮食储藏》2005,34(1):41-45
用光触媒薄膜和聚乙烯薄膜包装小麦粉、大米和玉米粉。对经过不同陈化期的3种样品分别进行脂肪酸值、酸度、水分、大米粘度和降落值多项指标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光触媒材料包装的粮食(玉米除外)品质变化较小,在延缓粮食(玉米除外)品质陈化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挥发性物质与小麦粉储藏品质指标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小麦粉品质变化机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测定了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粉中的挥发性物质,同时测定其生化指标,分析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藏条件的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种类基本相同,只是在量上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麦粉挥发物中的己醛、2-壬烯醛、2-辛醛、癸二烯醛、1-己醇、2—乙基—1—己醇,、苯甲醇、丙酮、十二烷、十四烷含量与脂肪酸值、丙二醛和回生值呈较高相关性,可作为小麦粉储存品质变化的评判指标,同时小麦粉中挥发物来源主要由脂类的氧化和水解产生.  相似文献   

20.
酶水解法测定马铃薯中的淀粉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中淀粉经淀粉酶水解成糖后,测定其还原糖并确定淀粉的含量,回收率为97.3%-101.4%,标准偏差为: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