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绍了生态灾害的类型,包括气候类、土壤类、污染类、生物类、地质环境类灾害等。阐述了广东省生态灾害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其对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指出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行政、立法、科研、教育等方面加强对生态灾害的控制、管理和防御。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作为生态气象灾害层面"重灾区"所在,工农业生产往往在此方面"深受其害"。生态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原生、次生、衍生3种类型。对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有所影响的生态气象灾害主要包括风雹、洪涝、低温冷冻、干旱之类。  相似文献   

3.
水土流失区生态灾害问题的对策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水土流失区主要生态灾害有洪涝灾害、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及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其主要对策是充分发挥生态修复的作用,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水土流失区生态灾害的克星,通过治理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多样性增加,泥沙减少,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基本农田面积增加,大气环境改善,土地退化得到遏制,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生态灾害减少.  相似文献   

4.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合理的森林经营是科学应对、低成本应对诸如冰雪灾害等气象灾害发生、灾害控制的有效途径。诸如冰雪灾害等气象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生态功能造成的损伤部分区域是不可逆转的,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安全和稳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全椒林业雪后的科学研究和森林经营工作应该高度重视如何减轻森林冰雪灾害,结合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从造林树种选择与经营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5.
杨超  吴健  傅金安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58-4360
依据全国雷电灾害灾情实况资料,结合当前人口、经济、生态等因素的价值标准,建立了全国雷电灾害灾情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雷电灾害综合损失的计算模型,为雷电灾害等级的划分及其造成的不同后果之间的度量和比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岚  谭李嫔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232-235
从经济、生态、社会3个方面探讨了森林冰雪灾害评估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系统、全面的森林冰雪灾害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地反映了森林冰雪灾害广度和深度,以期为灾后恢复重建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任越 《甘肃农业》2014,(18):58-58
本文主要分析了舟曲县草原生态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改变草原生态不断恶化、预防泥石流灾害和加强草原建设与保护,提出了舟曲县草原生态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地球生态的保护伞,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木是氧气的制造厂,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降噪,是人类的好朋友。林木还可以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资料。生活中却存在很多因素制约着林木的正常生长,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地球的生态影响严重。虫害和雨雪冰冻灾害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灾害。现根据林木的主要灾害做了主要分析,并探讨了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现在来说,林业有害生物对患区当地及周边地区林业生态造成的灾害往往是灾难性的、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并且其危害也严重阻碍了林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控制在生态社会经济允许的可控范围之内,而不至于遏制或阻碍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是当前林业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省主要植物病害灾害发生的地理和环境条件进行了评述,对甘肃省市要植物病害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从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生态防治、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持续植保工程,作为甘肃省植物病害减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形成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遗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41-11943
随着广西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成为一种阻碍正常经济建设、危害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广西是全国7个地质灾害多发省区之一,对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提出了预防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自然灾害发生特征及灾后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陕西省1996-2010年的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因灾损失情况。结果表明,水旱灾害是陕西省近年来遭遇的主要灾害,两者受灾面积占总灾种受灾面积的80%以上;灾害导致的农业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灾害强度也呈下降趋势;1996年至2010年期间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4.3~302.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7%~4.51%。综合分析各项灾损指标,陕西省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应对重大农业灾害的应急机制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庆来 《农学学报》2013,3(8):75-78
摘 要:安徽省地貌环境复杂、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是我国重大农业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灾情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开展农业科技防灾减灾策略研究,建立应对重大农业灾害的应急与长效机制,对安徽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安徽省农业灾害发生实际,分析农业灾害发生原因和应对灾害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四点农业科技防灾减灾对策,以期对我国开展防灾减灾有所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4.
综合地质地理和大气环境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属于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区域,这不仅制约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制约"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也关系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成败。通过灾害识别与防范,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相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是顺利推进战略实施推进的关键,也是保障沿线国家民生的重大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总体上比较薄弱,亟待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的防灾减灾合作,整体提高灾害设防水平;提高灾害风险的投保范围和投保水平;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的建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经济、产业、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立"一带一路"综合减灾论坛,将有关内容纳入"一带一路"系列高端论坛议题。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草莓常见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是河北省的重要果树树种之一,是城郊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介绍了河北省草莓生产中常见的灾害种类,描述了各种灾害对草莓生产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对各种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从而可以促进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破碎山体,包含了全部自然或人为因素破坏导致原有山体裂缝塌陷、岩石松动、植被损毁而失去稳定性,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暴洪等地质灾害的所有山体及区域。破碎山体的主要成因有地震、集中降水及人为开发破坏等。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态修复治理技术、模式和经验,区分轻重缓急,坚持分类施策、重点治理、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着力开展对破碎山体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作,遏制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对破碎山体实施生态修复治理,不仅需要在宏观层面加强指导、强化法律保障、机制模式创新,也需要在微观层面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标准规程、加强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17.
张桂香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2):53-54,66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河北省承德市县域面积最大的县,也是高原、深山、浅山、沙地、沟谷、河湖等地形地貌多样而导致气候类型复杂的县分。文章综述了围场的低温、霜冻、干旱、风沙、雹害、洪涝、暴雨、雨淞等主要气象灾害,提出完善县级气象灾害防御组织、建设覆盖面广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平台、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防灾减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归为甘肃道地药材,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下才可以进行栽培。本文根据临潭县当归种植实际,简要概括了当归生长发育特性,分析了临潭县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当归生产的影响,提出防灾减灾措施,以确保当归优质高产,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农村自然灾害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农村自然灾害的相关因素,并从危机意识、灾情透明度、村组织力量、应急权责、应急资金投入、恢复重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四川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损失演变趋势,并做出短期预测。【方法】通过文献和数据资料分析四川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并建立长期趋势拟合、谐波周期分析、误差预测调整的时间序列组合模型,以此对四川省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结果】四川省自然灾害活动频繁,常年主要受到洪涝及旱灾的威胁,灾害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灾害组合具有链带性和群发性;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存在10年左右的长周期和2、4年左右的短周期。【结论】未来3年四川省自然灾害仍旧严重,应重视减灾工作开展,把生态环境改善放在首要地位,做好防洪和抗旱及地质灾害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并规范人类行为,强化社会系统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