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浙江省庆元县年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其中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单产比其他稻田低20%~30%.对此,我们借鉴安徽等省地膜水稻栽培技术经验,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大田覆膜湿润栽培的试验、示范.据试验、生产调查,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两季合计增产13.7%~21.2%.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县再生稻平均亩产达840.0kg,示范方平均亩产908.0kg.  相似文献   

2.
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取得新发展近两年,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技术在各地又取得了一些新发展。浙江省庆元县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田覆膜湿润栽培的试验、示范取得成功。据试验、生产调,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  相似文献   

3.
水稻再生是水稻对光、温反应的基本特性,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不同管理方式之间再生能力差异较大。2014年,在商城县鄢岗镇肖寨村试验种植了40亩再生稻,水稻头季平均单产达到8 250 kg/hm2以上,再生季高产田块单产达到2 625 kg/hm2,再生稻试种取得了初步成功。为了更好地完善再生稻生产技术,本文作者对再生稻生产新技术的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文军  张祥明  郭熙盛  凌国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05-10406,10409
[目的]探讨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垄作和覆膜栽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垄作和覆膜栽培能够提高冷浸田土壤温度,促进水稻早期的生长发育,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水稻增产129.8~652.5kg/hm2,增产率达2.25%~11.32%。[结论]垄作和覆膜栽培两者结合的增产效果优于单一垄作处理,其中以窄垄+覆膜栽培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吕泽林  钟顺清  杨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86-8888,8891
[目的]研究再生稻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试验,分析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该技术体系比常规栽培增产29.83%,2.88 hm2高产试验田连续3年单产超过3.0 t/hm2,平均单产3.21t/hm2,2007~2009年在自贡市累计示范推广3.18万hm3,增产22.98%。[结论]该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态旱育秧与常规旱育秧栽培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文信  杨超  冉茂芳 《农技服务》2010,27(2):185-185,188
开展了水稻生态旱育秧与常规旱育秧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态旱育秧平均单产达11592kg/hm2,比常规旱育秧(平均单产10183.5kg/hm2)增产1408.5kg/hm2,增长13.83%,经方差分析增产效果达0.01极显著水平。生态旱育秧适宜在沿河县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春 《农技服务》2011,28(6):884-885,887
就遵义县农田节水模式在水稻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栽培可人为地改善水稻生态环境,具有节水、增温、保肥、灭草、抗旱、增产等作用,覆膜区平均单产11 290.5 kg/hm2,农民习惯(CK)平均单产9 948 kg/hm2,覆膜比习惯增产1 342.5kg/hm2,增产率13.5%,增收2 953.5元/hm2,而且肥料利用率提高3.6%。农田节水模式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1992年以来,我们试验推广花生起垄覆膜栽培配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998年,全县6万亩花生平均亩产荚果324.8 kg,比1991年的218 kg增产49%.其主要配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2012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开始大力推广“一季优质稻+再生稻”高效栽培模式。为了提高再生稻单产,积极组织推广、土肥、植保等方面的专家开展高产栽培技术攻关。经过多年努力,灌阳县再生稻百亩攻关片的单季平均产量从2012年的260.78 kg/亩提高到2017年的552.1 kg/亩,被袁隆平院士誉为“灌阳再生稻甲全球”。通过开展“一季优质稻+再生稻”科技攻关,探索总结出适合当地的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1)选用良种;2)推广健身栽培,提高根系活力;3)完熟期收割,保留稻桩高度30 cm;4)在收割前15天施尿素15 kg/亩作促芽肥;5)化学调控。通过推广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全县的再生稻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扩大到4.6万亩,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推广规范化模式栽培技术,抓住播种、麦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环节,使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09-2011年3 a平均产量达560 kg/667 m2,比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以前的2007年增产171kg/667m2,比创建区外大田3 a平均增产125.8 kg/667m2;2011年项目区内0.33 hm2超高产样板田创历史最高,平均产量达678 kg/667m2,较项目区平均增产170.6 kg/667m2.从而辐射带动全区小麦单产和总产连年递增,小麦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延育5号"是以自交系WH-2为母本、自交系IVDi-S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种子乳白色,披针形,千粒重33g。瓜条棒状,长约18cm、单果重约116g。瓜色嫩绿,白刺稀瘤,皮薄质脆味甜清。"延育5号"在区域试验中,春棚平均单产142 001kg/hm2,比对照"绿剑"增产47.0%;大田平均单产33 748kg/hm2,比对照增产35.3%;秋棚平均单产49 442kg/hm2,比对照增产40.3%。在生产试验中,"延育5号"春棚平均单产147 793kg/hm2,比对照增产43.5%;大田平均单产32 215kg/hm2,比对照增产32.9%;秋棚平均单产54 013kg/hm2,比对照增产44.5%。"延育5号"适合于吉林省各地保护地和露地黄瓜栽培。  相似文献   

12.
青薯9号秋覆膜与露地栽培丰产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秋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生育进程加快、生育阶段提前、生育期延长11 d;秋覆膜栽培平均产量52 026 kg/hm2,露地栽培平均产量34 017 kg/hm2,增产53%,纯收入增加24 577.28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本试验的分析,大豆通过地膜覆盖平均产量为3329.53kg/hm2,比露地产量1921.84kg/hm2,增产1407.69kg/hm2,增幅73%,其中全膜平覆和全膜垄作沟播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明显,两种栽培模式可在全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在天水市秦州区进行了玉米不同覆膜方式集雨节水保墒增产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不同覆盖方式都表现比露地栽培显著提高产量,增产幅度在18.95%~50.52%。以双垄全膜模式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到10 863.3 kg/hm2,自然降水利用率36.3 kg/mm·hm2,降水生产效益45.75元/mm·hm2;生育时期比露地缩短9 d。  相似文献   

15.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是农业生产的主攻方向.由于种稻的效益差,不少农户把双季改作单季,既增加了劳动力的富闲,又延长冬闲田的天数.如把单季稻和一些产量低的双季稻改作再生稻,种一季可收两季,既省工、省种、省肥,又增产增收.据笔者在茶平林下村的推广、示范,面积3.3hm2,品种汕优669,头季平均产谷7 110kg/hm2,再生季平均产谷4 605kg/hm2,两季合计11 715kg/hm2,比单纯种一季稻增产5 415kg/hm2.  相似文献   

16.
特优813是福州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新恢复系榕恢813(红脚粘///IR24/圭630//矮塘竹)配组,于1995年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并相继在永泰、闽侯、罗源等地进行试种、示范和推广.2000年9月通过福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产量表现 1995年该组合参加本所品比试验,特优813单产(667 m2,下同)520 kg,比汕优63增产5.2%;同年在永泰富泉下院村作中稻示范栽培1.33 hm2,经福州市科委组织专家组验收,平均单产490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1.17%;1997年参加省晚季杂交稻预试组区试,较对照汕优63增产11.46%,达显著水平.该组合作中稻种植,一般单产500~550 kg;作双晚种植,一般单产450~500 kg.1998年在闽侯、罗源等地作中稻示范13.33 hm2,平均单产500~600 kg.1999年在闽侯大湖进行1.53 hm2高产示范种植,经福州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平均单产达692.6 kg.  相似文献   

17.
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玉米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个玉米品种进行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富农1号平均单产10 467.0 kg/hm 2,长城706平均单产10 000.5 kg/hm 2,吉单261平均单产9 523.5 kg/hm 2,分别较承单20号(C K)增产33%、27%、21%,且这3个品种田间表现出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建议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一次性施用缓释肥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缓释肥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缓释肥具有良好的养分缓释效果,肥效期可达120 d。在当地生产条件下,水稻抛秧前一次性基施缓释肥750 kg/hm2,完全可以满足水稻整个本田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中等肥力田单产可达7 500~8 250 kg/hm2、中高肥力田单产可达9 000~9 750 kg/hm2。与等价值常规施用单质肥料比,一次性施肥平均可增产稻谷750 kg/hm2左右,节本增收2 200元/hm2以上,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耐热高产玉米品种晋单56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晋单56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耐热高产为主要育种目标,以优势性状互补为原则组配选育亲本,在高温干旱条件下通过扩大选择群体、隔代测定配合力、水旱世代交替等方式选育而成的优良耐热玉米杂交种。山西省区试结果显示,晋单56号2005—2006年平均单产为8 794.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7.6%;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8 427.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7.1%;一般生产田单产为8 500~10 500 kg/hm2。其能够忍耐连续7 d气温达36℃的高温天气,其他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20.
秸秆浅水藕高效栽培是经近5a的试验研究和多点示范逐步在我地迅速推广的一项全新的栽培技术。与传统浅水藕相比栽培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采用此项技术栽培的浅水藕平均单产可达73845kg/hm2,比普通栽培的55215kg/hm2增产18630kg/hm2,增产率31%,且品质好,商品率高,纯增收益27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