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林甸县进行的黑龙江省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建设草原合作项目》中,采用了加拿大专家的建议,引进了苜蓿切叶蜂,并在放养和繁殖上取得成功。苜蓿切叶蜂专门用于紫花苜蓿、大豆等植物的授粉使用使苜蓿种子产量成倍增长,增长幅度在2~8倍之间。  相似文献   

2.
抗气胀病苜蓿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除反争家畜气胀病威胁,提高苜蓿草地生产力,是世界各国苜蓿育种家共同关注珠问题,用无气胀病苜蓿品种取代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老品种,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半个世纪以来,在气胀病机理和抗气胀苜蓿育种研究领域,虽然不同学者从饲料角度对气胀病成因提出了几个重要观点和研究方法,尤其是加拿大著名苜蓿育种家B.P.Goplen博士与其合作者在抗气胀病苜蓿育种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但至今各国都没有解决苜蓿气胀病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苜蓿是加拿大最有价值的豆科牧草。但在加拿大东部地区,大家关心的问题乃是它的持久性差。这主要是其越冬能力差,往往冻死而造成的。阿比凯(Apica)乃是直接满足牧场主需要一更持久、产量高的苜蓿栽培品种而育成的。来源和育种方法阿比凯是魁北克省圣弗易的加拿大农业研究站育成的。这个栽培品种的培育,开始于1974年冬天,那是一个极严寒的冬天,原始亲本无性系(56株)  相似文献   

4.
1苜蓿病虫害发生、分布规律 苜蓿病害主要有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苜蓿锈病、苜蓿匍柄梅叶病、苜蓿花叶病、苜蓿春季黑茎病、苜蓿黄萎病、苜蓿炭疽病、苜蓿菌核病和苜蓿根腐病等30余种,大范围发生并引起灾害性损失的主要有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和苜蓿根腐病。  相似文献   

5.
苜蓿黄萎病是由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真菌病害。鉴于苜蓿黄萎病的危害性,本文综述了苜蓿黄萎病侵染苜蓿的感病症状、寄主、传播方式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植物细胞结构与抗病性的关系。以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接种2个抗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品种,对接种后0、3、7、10 d的叶片制作了石蜡切片,显微观察叶片细胞横切结构。本研究首次发现:病原菌侵染后,抗病品种庆阳苜蓿叶片栅栏细胞由长圆形变为多个近圆形细胞,细胞分布均匀,排列紧凑,叶肉细胞由侵染前的4~5层变为7~8层细胞;感病品种德宝苜蓿栅栏细胞结构变化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长圆形栅栏细胞变为多个卵圆形小细胞,但细胞分布不匀,部分细胞间出现较大间隙;二是叶片维管束之间的栅栏细胞由长圆形变为卵圆形小细胞,而在维管束处的栅栏细胞仍为长圆形,紧靠维管束,排列在一起,细胞间隙小。  相似文献   

7.
去年十月,我随农业系统工程考察团赴加拿大进行考察访问。在阿尔伯塔省,作为一名养蜂爱好者,结识了几位加拿大蜂友,了解到许多加拿大养蜂生产的情况。阿尔伯塔省,就其自然地理条件,与我国的黑龙江省类似。它是加拿大粮食、畜产品和蜂产品的主要产区。在阿尔伯塔大学,我认识了一位弗兹教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草地牧业特点张毅力朱良坤(黑龙江省畜牧局·哈尔滨·150040)我们“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培训项目”一行2人,于1995年11月至1996年6月赴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接受了为期八个月的草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在学习期间,我们利用10天时间,对...  相似文献   

9.
<正> 今年六月,我省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正式签署了合作改良齐齐哈尔种畜场草原的协议。为了增进了解,促进合作,应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农业部邀请,我省草原考察团一行五人,于1984年7月18日至8月4日,对阿尔伯塔省草原改良和肉牛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题考察。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加拿大畜牧业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省政府批准,应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农业部和美国管理协会邀请,四川畜牧考察团赴美国、加拿大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考察团先后到了美国纽约州、新泽西州,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阿尔伯塔省,走访了美国纽约州农业部、新泽西州法木兰牛奶加工厂、美国管理协会和加拿大安大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无偿提供给中国黑龙江省的牧草品种在松嫩草场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和利用价值,从中筛选出适应本区自然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牧草品种,我们在项目区内进行了小区试验。试验设计与实施一、供试品种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提供的供试牧草品种共30个,其中豆科牧草12个;禾本科牧草18个。对照牧草为中国黑龙江省3个品种,其中豆科牧草2  相似文献   

12.
1990年7月18日至8月2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草原畜牧业考察团,应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农业部的邀请,赴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进行了考察。由何经伦、韩贵清、徐野、任宝山、王文斌组成的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埃德蒙顿市、大草原城市、加拿大联帮政府农业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弃耕地苜蓿引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991年尕海农场盐酸碱弃耕地上进行苜蓿引种试验,在引种的8个苜蓿品种中,润布勒苜蓿抗寒性强,越冬率达69.9%,草原1号苜蓿抗寒性亦较强,第三年表现高产特性,产量达73.37t.hm^2;三年总产最高的是加拿大紫花苜蓿,为110.71t.hm^2,新疆抗旱苜蓿抗干旱,具早熟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进了解、促进合作,我省草原考察团应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农业部邀请,对阿尔伯塔省草原改良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考察,同时对肉牛生产作些粗略地考察。阿尔伯塔省位于加拿大西南部,总面积66.1万平方公里,人口223.7万人。地处北纬59°至60°,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天漫长而寒冷,夏天短而炎热,气候干旱,温差大,无霜期平均105天,降水量少,一般在300—500毫米,夏季最高  相似文献   

15.
苜蓿褐斑病抗性基因I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对5个苜蓿品种进行褐斑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65个ISSR引物中,40个引物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其中11个引物在5个品种所组成的混合抗、感病DNA池间产生特异性条带.在5个品种的抗、感病DNA池间对11个ISSR标记进行验证,发现能够同时在3个以上苜蓿品种抗、感病DNA池间稳定存在的标记为4个.  相似文献   

16.
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南部的累斯伯里季农业研究站,鹰咀黄芪播种后常常出现严重缺苗和死苗,从病苗上分离的病原主要是Pythiumspp,其次是Fusariumspp两属的病原真菌。另外,还分离到一个接合菌亚门被孢霉属的成员。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莉  陈丽  班霆  韩鹏  王晓娟 《草地学报》2008,16(2):129-134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了解栽培品种的遗传关系和遗传距离对于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甘肃省11个苜蓿栽培品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苜蓿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0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32条谱带,其中107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高达81.1%;天水苜蓿和定西苜蓿之间的Roger’s遗传距离较远(0.4610),而与陇中苜蓿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0.1406);进一步的AMOVA分析显示苜蓿种群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61.25%),有38.7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种群分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苜蓿品种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江玉林  卢欣石 《草业科学》1995,12(2):25-28,31
从能量产量、粗蛋白质产量,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和致膨胀特性等方面对已通过审定的23个我国苜蓿栽培品种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河西苜蓿,准格尔苜蓿,陇东苜蓿,肇东苜蓿的饲用价值最好,而公衣1号和草原1号苜蓿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当地条件的高产抗病品种,连续2年2次调查了2018年建植于新疆昌吉市呼图壁县的32个紫花苜蓿品种上各种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了各品种次年的越冬率和5次刈割期的草产量,评价了不同品种的抗病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各品种的综合特性。结果表明,试验地发生了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白粉病、黄斑病、匍柄霉叶斑病和尾孢叶斑病5种病害,且以前3种为主,前3种病害的发病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7.08%、100.00%及57.14%。供试品种仅有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旱地与WL343HQ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皇冠、WL168HQ与阿迪娜等品种,而其他病害品种间未表现出差异(P>0.05)。根据抗性级别的频率分布,对于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53.13%的苜蓿品种为高抗品种,25.00%的苜蓿品种为抗性品种,12.50%的苜蓿品种为中抗品种,3.13%的苜蓿品种为低抗品种,6.25%的苜蓿品种为感病品种;对于苜蓿白粉病,32个品种的抗性分布频率为抗性品种占3.13%,中抗品种占25.00%,低抗品种占15.63%,感病品种占56.25%,无高抗品种;供试品种对苜蓿黄斑病抗性分布频率为高抗品种29个,占90.63%,抗性品种占9.38%,无中抗、低抗及感病品种。32个品种的5次草产量总和为22.48~29.52 t·hm^(-2),其中,5茬总产量最高的苜蓿品种为龙威3010,总产量最低的苜蓿品种为陇东苜蓿。供试的所有品种未出现明显冻害,越冬良好,越冬率均在80%以上,其中有22个品种大于90%。综合特性较好的5个品种为皇冠、WL363HQ、中苜3号、敖汉苜蓿和旱地(综合得分0.850~0.942),较差的品种为耐盐之星、WL343HQ、冲击波、雷霆与陇东苜蓿(综合得分0.650~0.721)。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苜蓿病害及其综合防治体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已发现36种病原真菌危害苜蓿。在我国已知苜蓿病害中,分布较广且危害较大的有锈病(Uromyces striatus)、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白粉病(Erysiphe pisi和Levillula leguminiarum)、夏季黑茎病(Cercospora medicaginis)、黑茎和叶斑病(Phoma medicaginis)、黄斑病(Pyrenopeziza medicaginis)和轮斑病(Stemphylium botryosum)等8种。此外,对镰刀菌腐病(Fusarium spp)、炭疽病(Colletotichum trifolii)以及我国尚未发现的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和细菌性凋萎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insidiosum)亦应充分的注意。在建立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应强调系统的观点和长期的观点。防治苜蓿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苜蓿旺盛的生长。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抗病品种,不同种或品种的牧草混播,播种前应用杀菌剂处理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利用草地和早春焚烧苜蓿残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