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春季渔业资源进行调查。[方法]依据2014年4月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调查水域共鉴定游泳动物23种,隶属6目16科。其中,鱼类8种,占总种类数的34.78%,占渔获物总重量的80.08%。渔获物尾数组成以虾类为主,占渔获物总尾数的61.26%。拖网调查海域优势种为凤鲚、安氏白虾、日本鼓虾、鮸鱼、红狼牙虾虎鱼。渔业资源平均重量密度为93.365 kg/km2,平均尾数密度为7.265万尾/km2。虾类是调查海域的渔业资源重量和尾数密度最大种类。蟹类头足类在重量和尾数方面比例小。调查海域的12个站位多样性指数均小于2,个别站位小于1,总体而言调查海域游泳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指数偏低,均匀度分布水平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评价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舟山海域海岸环境中的海蟹为研究对象,分析舟山海域海蟹微塑料的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5个站位海蟹体内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37±0.41n·g^-1(湿重)。微塑料的尺度均小于5mm,其中绝大部分小于<1mm,占总体94.64%。在海蟹体内发现的微塑料类型主要是发泡类、纤维和碎片类三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纤维,占91.42%以上。经过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聚乙烯和聚酯类,发泡类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聚苯乙烯。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微塑料的表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损和断裂或粘附一些杂质。陆源污染是海蟹体内微塑料主要来源,其中生活污水的排放占最高比重。  相似文献   

3.
以舟山海域"十一五"期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为背景,依据2006-2010年统计调查数据,对舟山海域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今后舟山海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有效开展与科学管理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舟山东部及南部近海海域水体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在舟山东部及南部近海海域选取8个采样点,共采集海水样品40个,进行PCBs残留检测及分析。[结果]PCBs在此海域有一定的残留,其总残留水平范围为0.185~27.200 ng/L,平均值为10.200 ng/L。40个海水样品中,共有34个样品检出PCBs,检出率为85%。7种同系物中共有4种被检出,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PCB 28(77.5%)PCB 118(50.0%)PCB 110(10.0%)PCB 138(5.0%),而其余3种同系物(PCB 52、PCB 153和PCB 180)未检出。舟山近海水体中PCBs残留量较低,水质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改善舟山渔场附近的生态环境和提高水产品质量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有利于控制近海污染及评估海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卫星遥感方法反演舟山海域悬浮泥沙的分布,并进一步探索适合的反演模型,为以后舟山海域悬浮泥沙遥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实测数据、遥感数据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舟山海域不同水体进行光谱分析,建立水体遥感反射率与悬浮泥沙浓度之间3种不同的反演模型。[结果]遥感参数反演模型的反演效果最好;对数反演模型次之,对数模型下TM4波段的相关系数最大,TM3波段的相关系数最小;线性反演模型最差,线性模型下TM2波段的相关系数最大,TM3波段的相关系数最小。[结论]在舟山海域采用遥感参数模型可以获得较高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6.
2002 ~2011年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2002 ~ 2011年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基本变化及其成因.结果显示,近10年来舟山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日益恶化,海水盐度和悬浮物浓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海域海水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含量超出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一类海水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非常严重,只达到四类、劣四类海水标准,导致赤潮现象频繁发生.沉积物环境质量和海洋生物资源保持良好,沉积物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海洋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导致舟山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入海污染物的排放、海水养殖污染以及船舶溢油污染等.  相似文献   

7.
舟山近岸海域虾类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及其变动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5月(春季)在舟山近岸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虾类数据,用渔获量作为虾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种群变动趋势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1)调查海域共鉴定出虾类21种,隶属于8科15属;数量分布春秋季变化明显,总体而言秋季多于春季,调查海域北部多于南部。(2)不同季节优势种与常见种差异较大。与以往调查相比,小型虾类取代大型虾类成为优势种。(3)底层温度和盐度对舟山近岸海域虾类渔获量分布无明显影响,但按深度分类分析,虾类渔获量随水深变化呈现差异。(4)ABC曲线显示,渔获量曲线和丰度曲线交错,表明调查海域虾类群落受人类影响强烈,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生态敏感度高。因此,舟山近岸海域虾类生物资源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演替,主要渔获呈现小型化、低产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蔡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70-9071,9090
[目的]为了对舟山海域水体进行分析。[方法]利用便携式海陆两用地物光谱辐射计,测得舟山近岸海域8个采样点水体的光谱特性数据,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对水体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舟山近岸海域水体在不同采样点处水质略有差异,水体中悬浮泥沙、叶绿素、污染物质等含量不同。[结论]光谱特性分析必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2004-2013年四季(2、5、8、10月)舟山海域嵊山岛大气悬浮颗粒物(TSP)重金属元素(Cu、Pb、Zn、Cd)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单点大气干沉降模型初步估算了舟山海域大气重金属的月、年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大气重金属干沉降年通量大小分别为Cu(14.15 mg/m2)Zn(2.16 mg/m2)Pb(1.40 mg/m2)Cd(0.022 mg/m2),所对应的浓度也小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限值,Cu大约占重金属总量的80%。各重金属近几年的月通量的季节变化前期(2004-2008)表现为夏、秋较低,春、冬较高;后期(2009-2012)则为夏、冬较高,春、秋较低的趋势。与其他海域相比,舟山海域上的Cu元素月、年沉降通量都高于珠江三角洲、天津港、福建兴化湾海域的对应值,低于黄海青岛海域;Pb、Zn、Cd的值小于上述近海海域的相应元素值,与远洋中监测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2-2013年期间的卫星遥感海表温度(SST)数据分析了舟山海域夏季上升流的时空特征,并结合同时期的海面风场数据探讨了风对该海域夏季上升流的影响。对多年夏季月平均的SST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结果表明,7月份前两个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1.66%、16.55%,8月份前两个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7.03%和7.30%,并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舟山近海海域的上升流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际变化。相关分析显示,经向风速和SST异常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夏季盛行的西南风有利于上升流的发展。并且,艾克曼(Ekman)体积输运计算结果表明,舟山海域7、8月份风生上升流的量级分别为3.0×10~(-5)m/s和1.5×10~(-5)m/s,7月上升流显著强于8月,这与8月份观测到的海表显著低温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浙江舟山群岛属于典型的海岛地理格局和地貌特征,分布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本研究对舟山主要海岛的自然植被和城市绿地中的本地彩化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构建评价模型,筛选出适合应用于舟山园林绿地彩化的植物资源。总结和分析彩化植物在舟山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舟山乃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相对科学的舟山海岛植物资源依据。  方法  本研究应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舟山本地彩化植物资源进行相对客观的定量评价,从风景园林学和生态学的视角,建立美学价值、生态适应性、栽培管护特性、生态价值(效益)等4方面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在征求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根据舟山的气候和环境特点确定了本地彩化植物的18个评价指标,对其进行权重赋值和模型评价。  结果  在对舟山城市绿地和自然植被进行详实调查的基础上,根据6大原则,共筛选出花、叶、果或枝(皮)具有色彩变化的本地彩化植物66种,隶属于38科,56属。其中,综合评价结果为Ⅰ类(Tj ≥ 3.5)的有15种;Ⅱ类(3.5 > Tj ≥ 3.0)的24种;Ⅲ类(Tj < 3.0)的27种。  结论  由于舟山本地土地资源紧张,可对66种综合评价相对较高的本地彩化植物资源进行开发生产,建议重点开发利用和推广应用综合评价为Ⅰ类的15种本地彩化植物资源;综合评价为Ⅱ类的24种本地彩化植物,可作为丰富舟山城市色彩和植物多样性加以开发和利用;综合评价为Ⅲ类的27种彩化植物资源,可向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的长三角地区推广生产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对舟山海岛公园、道路、居住小区内园林植物进行实地调查,从植物种类、应用现状、配置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指出了舟山海岛园林植物应用中存在植物造景单一、季相不明显、植物配置欠佳、海岛特色景观不突出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末,舟山海岛引入秃衫。15a来,秃杉生长迅速,其生长量超过杉木。迄今尚未发现病虫危害,抗风、抗病虫害、抗盐碱等性能均比杉木强。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秃杉在舟山海岛引种是成功的,它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适宜在舟山海岛推广的优良造林及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舟山群岛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筛选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350种,隶属于75科183属。部分种类蕴藏量大,群落面积大于50hm^2的有14种。其中海岛特有植物12种,滨海特有植物16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4种,浙江省省级珍稀濒危植物11种。资源在各海岛的分布从南到北逐渐递减,其中在舟山备县(区)普遍分布的有92种,分布在岱山岛、长涂岛及以南岛屿的50种,分布在舟山岛及其以南以东岛屿的94种,仪局限在该区域个别岛屿的多达160余种;生长环境以丘陵山坡为主,基岩海岸次之,少数种类见于沙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表现出分布区域不平衡,生态幅度差异大,生境多样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邬云鹏  王飞  林杭宾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3086-3088,3096
海洋捕捞业是舟山海洋渔业的主体,只有正确客观地分析舟山海洋捕捞产业的现状,才能为有效地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根据2003~2012年舟山市渔业生产统计年报和舟山市渔农业普查数据,介绍和分析了舟山市海洋捕捞产业的现状,指出了舟山海洋捕捞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关渔业的管理对策,为完善舟山渔业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舟山市海水养殖贝类质量安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对舟山地区60批次贝类样品开展调查,覆盖舟山主要养殖品种和外地在舟山市场销售的品种,包括贻贝、缢蛏、扇贝、泥蚶、毛蚶、杂色蛤和文蛤。监测指标包括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铅、镉、甲基汞和无机砷。结果表明,贝类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有9批次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有6批次样品为阳性,60批次样品的综合评价均为合格,说明2015年舟山市海水养殖贝类总体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舟山群岛鸟类生态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舟山岛屿鸟类区系和生态分布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岛屿间鸟类区系的相似性、多样性、稳定性、种群数量和优势种的测定,并对鸟类数量与岛屿面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舟山群岛自南向北,水文、气象、植被景观、鸟类种数存在梯度变化;海岛鸟类群落的空间分布不仅取决于岛屿面积大小和岛屿离大陆的远近,也取决于地理纬度、植被、气象变异、食物、海洋隔离以及人为干扰较大陆少等因素。本文对造成岛屿鸟类密度较大陆高的原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对舟山群岛2种濒危植物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和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的天然生境和迁地保护区生境进行了调查与比较分析。调查结果显示:2种植物所处群落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普陀樟原生境土层较厚、有机质较丰富,呈酸性;舟山新木姜子原生境土壤土层较薄,肥力较强,呈酸性。迁地保护区群落具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特点。迁地保护区土壤呈酸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呈中等程度。对原生境和迁地保护区重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然气候条件、群落特征还是土壤理化性质上,2种生境都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本着尽可能保持种群多样性的原则,迁地保护了普陀樟的5个种群和舟山新木姜子的5个种群。通过物候观察,普陀樟和舟山新木姜子已经在迁地保护区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