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依据1955~2009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等资料,对日照市的年和各季的气温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的增幅及趋势尤为明显。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以春季气温增幅最大。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高温日数一般出现在5~9月,日最低气温≤-10℃的低温日数一般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山东省日照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升温明显,并于2007年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柴达木盆地1961-2018年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枸杞生长季(5-10月)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统计≥0℃积温、积温日数和高(低)温日数,采用线性趋势和M-K突变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来柴达木盆地枸杞生长季气温整体变暖趋势明显,且夜间增温速率高于白天增温速率,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37、0.33、0.54℃/10年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日较差以-0.21℃/10年的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负异常次数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正异常次数均出现在21世纪00年代至01年代.枸杞生长季高温日数整体以气候倾向率1.1 d/10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低温日数以1.7 d/10年呈显著减少趋势.枸杞生长季≥0℃积温及积温日数的增加趋势明显,≥0℃积温和积温日数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6.6℃/10年和0.7 d/10年.柴达木盆地枸杞生长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分别于1994、1995、2000年发生突变,最低气温没有发生突变.1991-2017年柴达木盆地枸杞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增加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31.5 kg/(hm2·10年)和12254.0 hm2/10年,气温日较差对枸杞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变化影响最大,其他气温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种植面积的次要因子为高温日数和≥0℃积温日数.  相似文献   

3.
近30年中宁枸杞生育期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宁县近30年气温数据,采用气候倾向估计法,分析对枸杞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的3—7月平均气温、高温日数、低温日数、7月底前≥10℃的活动积温等气象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中宁枸杞主产区年平均气温呈阶梯式上升,3月、5—7月月平均气温稳定升高,5—7月日最高气温≥32℃的日数也逐年增加。5月日平均气温≤16℃的日数随年代变化曲折减少,6—7月无明显变化;1—7月底≥10℃的活动积温随温度变化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1980—2015年玉屏县国家一般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的初终日、持续日数以及积温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和持续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P<0.05),其变化率分别为50.26℃·d/10年和6.65 d/10年。1994年玉屏县的日均气温稳定≥10℃积温发生突变,1998年和2003年日均气温稳定≥10℃持续日数发生突变,持续日数的突变时间落后于积温的突变时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开始日期总体呈下降趋势,每10年提前3 d左右开始,结束日期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推后0.5 d左右结束。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0—2019年平罗县地面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国家统计局平罗县调查队产量数据,分析了玉米生育期气温、降水量、积温、生育期天数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气象要素变化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平罗县玉米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稳定通过0℃、10℃、15℃积温均呈下降趋势;各生育期平均日期均比历年最迟日期提前,全生育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播种期到拔节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拔节期到成熟期日数呈增加趋势;平罗县玉米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0℃积温与单产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播种期到收获期天数与单产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10℃积温、≥15℃积温与单产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辽宁省50个测站的1958~2007年50年的气温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对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85℃·10a~(-1)、0.199℃·10a~(-1)和0.395℃·10a~(-1);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更加显著.辽宁省冬季、夏季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冬季气温显著上升,而夏季增温趋势不明显.辽宁省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突变点在1996年,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在1989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嫩江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方程估计,对嫩江1961-2017年的气温变化进行分析(包括年平均气温、各季度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10℃积温),结果表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嫩江从1961年以来多年年平均气温为0.5℃,增幅为0.369℃/10a,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发生一次较为明显的由冷到暖的突变;气温各季度变化不同,冬季增暖明显;年平均最低气温对气温暖增进程贡献最大;积温明显增加,积温带由第四积温带上升到第三积温带。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北京市山区和平原两大农业种植生态区的9个代表气象观测站,基于196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逐年山区和平原的≥0℃活动积温、≥10℃活动积温、≥10℃有效积温、稳定通过0、5、10、15和20℃的初、终日期及持续日数、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季节日较差平均值和年较差、初、终霜日期、无霜期日数和冬季负积温等热量资源指标的历史变化趋势特征,同时以突变理论中的Mann-Kendall方法检测分析热量资源指标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山区和平原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在1961~2008年呈上升趋势,平原上升趋势比山区明显,平原在1996年存在突变点;山区和平原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的初日突变后比突变前提前了4~10d,终日山区和平原没有突变点,但也分别推迟了0~3d和1~10d,初终日持续日数也呈增加趋势,但平原多于山区,高温区域低于低温区域;年极端最低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原比山区增温速度快;年极端最高气温呈现不明显的上升趋势;除山区的夏季和秋季外,年较差和季平均气温日较差都呈现减小的趋势;初霜日期推迟,终霜日期提前,无霜期日数增加,山区比平原表现更为显著;平原区和山区冬季负积温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原高于山区。  相似文献   

9.
王明华  孙晓巍  李广霞  戴廷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69-1570,1670
利用沈阳市1951~2009年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对沈阳市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沈阳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31、0.181、0.218℃/10a;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增温态势十分明显;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最高气温更加显著。沈阳市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82年,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994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在1978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商丘市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选用商丘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商丘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M-K等方法确定气温突变年。[结果]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以0.122、0.255和0.488℃/10a的速率上升;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和年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以-0.217和-0.292℃/10a的速率下降。从空间分布上看,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均为东部增幅大,西部增幅小;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东部减幅大,西部减幅小;年极端最高气温西部减幅大,东部减幅小;年平均最高气温有增有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均在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年平均最高气温没有明显的突变点;年极端最高气温在1973年前后发生突变;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在1989和1999年前后发生突变。[结论]该研究对商丘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区域气候规划、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肖国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66-2468
利用四川西南地区1960至2007年7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积温的年际变化、空间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四川西南地区≥0℃、≥5℃、≥10℃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在这48年里,1998~2007年是热量和持续日数增加幅度最大的时期,其中四川西南的东、西部地区≥0℃、≥5℃、≥10℃的平均年积温增加幅度最显著,中部的西昌平原地区次之,盐源地区增加最少;≥5℃的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增加最显著;在空间上,东、西部地区≥5℃、≥10℃的持续日数增加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兰晓波  方锋  杨晓玲  殷玉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72-16274,16349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河西走廊东部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59~2010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得出各年代稳定通过10、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分布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河西走廊东部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河西走廊东部气温持续增暖,线性趋势达0.34℃/10a,较我国大部分地区更为显著,且与各热量资源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气候变暖使得河西走廊东部稳定通过10、0℃积温显著升高,且稳定通过10、0℃积温的起始日期提前、终止日期延后,使得稳定通过10、0℃积温的持续天数显著增加,特别是0℃积温终止日期延后比起始日期提前更显著。[结论]河西走廊东部热量资源的增加有利于当地粮食产量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1—2018年英吉沙县国家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依据应用气候学原理,分别对各站≥0、5、10、15、20℃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及积温进行了统计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界限温度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英吉沙县≥0、5、10、15、20℃积温增加趋势明显,倾向率分别为144、127、151、208、116℃·d/10年,其中≥15℃的热量资源变幅最大;≥0℃初日平均提前1.5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0.3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4.0 d/10年;≥5℃初日平均提前3.0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2.3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8.8 d/10年;≥10℃初日平均提前3.1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2.6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5.7 d/10年;≥15℃初日平均提前6.8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1.9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5.2 d/10年;≥20℃初日平均提前3.5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0.4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1.8 d/10年;英吉沙县≥0、5、10、15、20℃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廷后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0—2017年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地年负积温,并运用线性趋势系数法、方差分析周期法、累计距平和信噪比法以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负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负积温与气温和冻土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和天气系统的影响,石羊河流域负积温具有明显地域特征,负积温平均和极值为绿洲平原区高于荒漠区,荒漠区高于山区。负积温正常年份最多,概率在60%以上,依次向两端迅速递减。年、年代负积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古浪升高趋势最明显。年负积温的时间序列存在7~9 a的准周期变化,古浪负积温在1986年发生了气候突变,其他各地没有发生气候突变。各地负积温初日、终日、负积温期有一定的差异,最早负积温初日(2003年8月15日)和最迟负积温终日(1986年6月26日)均出现在天祝,负积温期最长258 d(1972年)在天祝,最短100 d(2001年)在民勤。石羊河流域年负积温与年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负积温的升高与年温度的上升具有较好的同步性。石羊河流域冻土的变化对负积温的响应敏感,负积温每升高100 ℃,冻土日数减少6.2 d,平均冻土深度减小4.5 cm,最大冻土深度减小6.9 cm。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业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78个站点1965~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距平分析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稳定通过≥0℃、≥3℃、≥5℃、≥10℃农业界限温度起止日期及持续日数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965~2014年,≥0℃、≥3℃、≥5℃、≥10℃界限温度起始日期均呈提前趋势,每10年分别提前1.2、0.8、1.1和1.6 d;终止日期呈延后趋势,每10年分别延后1.5、1.1、0.9和0.8 d;对应的界限温度持续日数依次为209.9、191.5、179.0和141.1 d,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每10年分别增加2.8、1.8、2.1和2.4 d。界限温度空间变化随纬度降低起始日期呈提前趋势,终止日期呈延后趋势,持续日数从北至南呈U型增加趋势,其中东南部大庆地区和西南部牡丹江地区起始日期出现较早,终止日期延后较多,持续天数普遍高于北部地区。除≥10℃界限温度,各界限温度起止日期及持续日数与年平均气温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西藏地区26个基本站点和基准站点从1961~2001年的日均温、日最高最低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进行统计。利用趋势回归方法对西藏地区气象因子变化进行距平分析,得到≥10℃的有效积温、有效积温起始及结束日、有效积温持续期、日最高最低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都存在上升的变化趋势。利用小波分析对其变化趋势做周期性分析,得到积温存在1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降雨量存在3年的小周期性波动,而日照变化周期性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赵冬艳  谷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40-14941
利用大连市近6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对稳定通过≥0℃、≥10℃的积温和积温日数及其变化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大连市农耕期各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大连市稳定通过≥0℃、≥10℃的积温和积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稳定通过0℃积温、积温日数比稳定通过10℃的上升趋势显著。除第1个30年稳定通过0℃积温呈非常缓慢的递减趋势外,其余各时间阶段通过0和10℃的积温呈递增趋势,且前期递增趋势较弱,后期增强,第3个30年最强。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日数各阶段均呈递增趋势,后期较前期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濉溪县1987-2006年20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表明,旬最低气温、旬最高气温、旬5日滑动平均最低气温和低于某一临界值的旬日数,均与旬均温呈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当旬均温>3.6℃、或10.0℃、或15.6℃时,整旬逐日日均温和5日滑动平均值一般不会<0℃、5℃或10℃。不同临界值的年度积温与年度合计温度、临界值以上的逐日合计温度和逐旬合计温度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在只有逐旬气象资料的时候,可以利用逐旬合计温度来估算年度积温。  相似文献   

19.
那济海  国世友  侯绪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23-15726,1575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1961~2009年黑龙江省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初日、终日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关系。[结果]在49年中,黑龙江省平均10℃积温增加355.4℃,持续天数延长13 d,初日提前8 d,终日延后5 d;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开始增暖,90年代以后是变暖最明显时期;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相关性很好。[结论]近4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显著增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