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深入挖掘和利用黑龙江省寒地野生大豆资源,开展种质创新,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寒地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收集与评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黑龙江省寒地野生大豆在大豆育种中的主要成果,分析了野生大豆资源在大豆品种改良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展望了野生大豆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野生近缘种,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大豆资源。近30年国内学者对我国野生大豆开展了大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工作,为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与研究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该文分别从野生大豆表型水平、生化水平以及分子水平对我国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7,(1):12-15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半野生大豆介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野生大豆由于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大豆育种中具有重要地利用价值。通过对优异品种、品系的分析,浅谈野生大豆的利用价值、野生大豆创制优异资源的方法和利用野生大豆的育种效果。并结合多年利用野生大豆的育种经验,提出利用野生大豆创制种质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野生大豆营养丰富,具有抗逆性好、适应能力强、产量高等很多优良性状,因而在农业育种、食品加工及饲料加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野生大豆有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大豆育种中尤其具有利用价值。近年来,人们利用野生大豆的高蛋白质、强抗逆性、高繁殖系数等优良性状,开展了大量的大豆种间杂交育种和创制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本文初步分析了野生大豆的优良性状,总结了野生大豆利用价值的研究进展,并对野生大豆的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今后更好地指导野生大豆保护与利用工作,总结了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资源收集与异位保存情况以及在饲草和育种方面的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系 列问题,如原生境受到严重破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利用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等;提出了加快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西野生大豆资源与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原生地受到很大的破坏,种质资源损失严重,抢救保护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已十分紧迫。针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野生大豆的开发潜力与应用前景、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与保护现状,提出加强收集保存、深入鉴定评价、充分利用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广西大豆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物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可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拓宽大豆遗传基础、改良栽培大豆。近年来,国内外野生大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本文从光合生理学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野生大豆的研究进展,旨为我国野生大豆科研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20多年来,我国大豆科技工作者开展了野生大豆资源的评价与利用研究,鉴定出一批性状特异的野生大豆种质,研究出克服野生大豆不良性状的技术,为大豆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在长期自然环境选择下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变异类型,是大豆珍贵的基因库,具有高蛋白含量、较强的抗逆性、较高的繁殖系数等优良性状,为栽培大豆的遗传育种和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笔者从野生大豆的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方面对野生大豆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评述,为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发掘及创新性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了野生大豆在饲料及药用作物上的应用价值。阐述了利用野生大豆所取得的成果,并对野生大豆资源的进一步利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野生大豆(G.soja)研究十年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野生大豆资源约占世界总数的90%。近十年来,我国国学者对野生大豆的多学科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很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野生大豆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综述了野生大豆的分布与生境、形态发育和生态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品质性状、病虫抗性、细胞遗传学性状以及杂交利用、大豆起源进化分类方面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布于大豆(Glycine max)全基因组的90对SSR引物,对来自全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具有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血缘的10个大豆育成品种及其17个亲本材料进行聚类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供试材料被分成三类,即育成的大豆品种与其栽培大豆亲本聚为一类,野生大豆亲本在三类中均有分布;野生大豆亲本与栽培大豆亲本间的遗传距离0.177 6野生大豆亲本与育成大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0.149 0栽培大豆亲本与育成大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0.092 9。表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应用遗传基础不同及遗传差异性较大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之间进行杂交选择,进而拓宽大豆的遗传基础、丰富大豆遗传多样性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根尖细胞核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0,但在核型上有差异,并有从野生大豆的较对称核型向栽培大豆的不对称核型过渡的趋势;从二者的核型推出试验中各大豆材料的进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野1052、野1055、野1057<野1058<野1060<苏85-6,这一结果与根据种子性状得出的进化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大豆种间杂交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概述了中国东北地区大豆种间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主要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野生大豆资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品种改良的基因来源。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是未来大豆新种质增加的有效途径。野生大豆具有高蛋白、多花多荚和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研究证明大豆育种上通过种间杂交方法创造出具有野生血缘的育种中间材料,可以选育出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深入探索野生大豆高蛋白资源在大豆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规律,可以为大豆特异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int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soybean into farming systems raises great concern that transgenes from GM soybean may flow to endemic wild soybean via pollen. This may increase the weediness of transgenic soybean by increasing the fitness of hybrid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nd threate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wild soybean populations. Although pollen-mediated gene flow between GM crops and wild relatives is dependent on many factors, the sexual compatibility (SC) determined by their genetic backgrounds is the conclusive factor. The considerable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wild soybean populations may cause compatibi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wild and cultivated soybeans. Thus, an evaluation of the SC between transgenic soybean and different wild soybeans is essential for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cultivated soybean–wild soybean transgene flow. The podding and seed sets were assessed after artificial hybridization using transgenic glyphosate-resistant soybean as the paternal parent and 18 wild soybean populations as the maternal parents. Then, the average number of filled seeds produced in 200 flowers (AFS)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wild soybean under natural self-pollination as well as under artificial crossing with transgenic soybean. Finally, the index of cross-SC was calculated (ICSC) as the ratio of the AFS of wild soybean artificially crossed with transgenic soybean and the AFS of naturally self-pollinated wild soybea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fter self-pollination and crossing with transgenic soybean, the average podding rates of 18 wild soybean populations ranged within 96.50–99.50% and 4.92–18.03%, and the average filled seed numbers per pod varied from 1.70 to 2.69 and 0.20 to 0.48,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roximately 89% of wild soybeans displayed either medium or higher than medium SC with transgenic soybean (ICSC>1.0%). This implied the high possibility of gene flow via pollen from transgenic soybean to wild soybean.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野生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具有蛋白含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单株英数多等优点.自1978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展野生大豆种质搜集考察以来,迄今已有整整30年.这30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中国野生大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中简要回顾了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搜集的历史,并对最近10年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