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今天环境问题得到人类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伴随电厂出现的水体热污染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核电站数量的增多,这一问题将会更加凸显.重点提出了水体热污染的危害及对立法方面的建议,希望完善我们的立法,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四海集萃     
热污染威胁人类生活热污染是指日益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能够污染大气和水体。一些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废热,当排入地表面水体后,导致水温急剧升高,以致水中溶解氧气减少,引起鱼类等水生动植物死亡。厌氧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和生态平衡。大气中的含热量增加,还可影响到地球上天气气候变化。阻碍水汽的凝结和云雨的形成,导致局部地区干旱少雨和农作物欠收。20世纪60年代后期,非洲撒哈拉牧区因受热污染发生持续6年的特大旱灾。热污染除了导致海水热膨胀和极…  相似文献   

3.
热污染是指日益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热污染能够污染大气和水体。一些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废热,当排入地表面水体后,导致水温急剧升高,以致溶解氧气减少,引起鱼类等水生动植物死亡。厌氧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和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包静  何起利  汪维峰  黄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36-12738,12741
针对约400m^2小面积景观水体存在的问题,采取以沉水植物恢复技术为核心,辅以阿科蔓生态基、生态浮床建设、生物操纵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经过12个月的施工和调试后,其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COD、BOD、氨氮、总磷、总氮、SS分别由4.24、7.62、2.24、0.49、9.31、11.00mg/L下降至2.04、4.76、0.69、0.27、3.72、6.00mg/L。经过治理后,该景观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藻类水华的暴发得到了缓解,水体由治理前的暗绿色转变为黄绿色,透明度由50cm提高至近65cm。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城市小面积景观水体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范式。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对大面积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事故进行实时监测,为制定科学、快速、准确、合理的应急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为了促进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科学运用,从遥感技术的发展及特点、水体的浑浊度、城市污水、水体热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石油污染监测等方面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从气溶胶、有害气体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监测3个典型应用方面综述了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环境监测对遥感技术的新需求和应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生态治理技术因不会带来污染物且对环境影响小而受到广泛关注。对当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进行总结,指出中国北方湖泊生态治理难度大,采用具有可再生性的生物炭作为基质修复富营养水体,效果较好。另外,采用复合型人工湿地和立体生态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水体,效果显著。当前水生植物和基质材料在湖泊富营养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植物生物量利用率低,特别是基质材料退役后未能得到资源化利用,因此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注重提高湖泊水体富营养生态治理水平,实现资源化利用,降低湖泊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以宾馆水景为研究对象,从动植物、水体、水岸的生态设计方面,结合广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宾馆实例,考察了宾馆水体景观的生态设计,其中动植物的生态设计应注重选择合适的乡土植物并加以科学合理地配置,保护生物多样性,营造平衡的生态系统;水体的生态设计应注重形成良好的水循环系统;水岸的生态设计应有助于密切水景与人之间的关系,满足人类亲水的天性。分析了宾馆水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针对生态方面的水体循环系统设计和水质治理方面的问题,主张建立水体生态平衡系统并保持水体清洁;针对因水体的水质污染而造成的安全问题,提出宾馆水景应加强防护等措施,保证顾客的安全;对于可观性欠佳的水体景观应着重于从各种渠道提升其观赏性,发挥出最大的艺术效果;在水景的运行与维护方面则应加强整体规划,节约水资源,节省水体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村水体普遍污染严重,作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适合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分别按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其中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采用水稻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作为浮床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其收益也能补偿部分投资成本;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必然选择,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的生态护坡技术适合我国农村河道的边坡修复,河岸植被群落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需与生态拦截技术和养分利用技术相协调,要以不同功能和目标需求为导向,注重采用组合技术工艺进行修复,以提高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庭院养龟,由于水体面积小,水质易污染,饲养成本高,生长缓慢,因而影响观赏龟的饲养和商品龟的发展。为解决庭院养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名师的指导下,采用生态养殖技术,效果显著,现将庭院生态养龟效果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庭院生态养龟的效果 1.1 在庭院养殖池实行生态养龟,水体表面有了一层植被保护,水质能得到净化,污染减缓,在高温季节一般庭院养龟3~5天就需换新水,采用生态养殖可延长到15天左右换新水,如管理得当,还可延长时间。 1.2 生态养殖,有利于鲜活食料的生存和繁衍,而且水体表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的研究和中国生态补偿实践的探索,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几种模式、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资金来源等现状,同时探讨建立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构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杭州市城区住宅小区内的景观水体作为研究对象,对住区景观水体进行调研,分析了杭州市住区景观水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住区景观水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治理工程对太湖入湖河道水环境改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蕾婷  蔡颖  刘华  於梦秋  冷欣  安树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05-13909,13992
梅梁湾是太湖北部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地区之一,对其杨湾段入湖河道及河口区域,通过生态清淤干化、构建前置库、围隔工程与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综合手段进行生态治理。治理期间,分别于2010年5、7和9月对该示范区域进行水质和生物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后期水体透明度平均值达到了48 cm,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2.7%~88.2%和30.3%~95.8%;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变化表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降低;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变化也指示了水体健康水平逐渐提升。生态治理使杨湾水质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生态浮岛对渔业养殖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选择水芹菜等植物构建了生态浮岛,并在水库浮岛区域和距离浮岛100m区域对水质的氨氮、总磷、总氮、亚硝酸盐氮、p H、透明度等指标进行了定期检测。11个月的水质检测结果表明:生态浮岛能够有效的消减水体氨氮、总氮、总磷等富营养物质,并稳定和改善p H、透明度等常规水质指标。生态浮岛选择的水芹菜等植物自身不但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能转化水体富营养物质,净化水质,水库周围景观和鱼品质得到提高,推动了休闲垂钓的发展,提升了水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STELLA软件,构建了三垟湿地水体TP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并通过此模型模拟了消除外源污染前后引水水体TP的变化。结果表明,内外污染源共存时,当前水体TP会进一步增加,水质继续恶化,即便引入较好的水质,TP含量也将继续增加,富营养化状况得不到彻底解决;若消除外源污染,对当前水体TP含量的迅速增加起到一定的减缓作用,但因内源污染的作用,引入不同的水质,TP仍会增加。因此,仅通过引水来解决三垟湿地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水体本身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近年来,水体污染与水体资源的缺乏问题日趋严重.针对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二期护校河水体质量较差,多雨季节校园雨水径流严重、大量雨水浪费等问题,提出对校园二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理念.一方面,充分利用基地内大片湿地的有利条件,将二期护校河水引入校园内部,经物理性过滤、一次沉降、二次沉降、湿地净化等工序改善护校河水体质量.另一方面,借助苏州年均雨量充沛的自然条件,对校园屋顶、硬质地面、停车场等处进行雨水资源收集和有效利用.同时结合景观设计的手法,对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二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进行一次有益的尝试,达到改善护校河水体质量,有效提高校园内水体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同时营造出集生态、美学、娱乐与教育功能为一体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七大水系的近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这几年海河污染日趋严重.河流湖泊中存在大量超过水体容量和自净能力的污染物,溶解氧浓度能力基本失去;黑臭、富营养化现象十分普遍;水体原有的功能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物种类锐减;水体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水域附近的居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这些问题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地区显得更为普遍和严重,故现已引起广泛关注,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地热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地热水资源开发引起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主要类型,包括地震、地面沉降、地热资源衰竭、地热水有害成分污染、空气污染、热污染等,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几种类型的景观水体的情况,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对污染景观水体的修复和美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与水环境有限承载力出现冲突,导致水体污染问题愈加突出.世界各国政府积极推行一系列水生态修复措施来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因具有无须转移水体、运行维护成本低、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生态浮岛修复技术是原位水生态修复技术的一种,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及其周围所聚集的微生物来吸收和转化水体中过剩的氮、磷等营养成分及污染物.在综述了水生态浮岛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其分类构成、植物选用、功能强化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等,以期为水体生态浮岛修复技术的发展、完善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利工程是人类建造人工建筑物,对自然水体进行治理、调配和开发利用,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的一门科学:但是在水利工程的发展初期,由于大部分工程项目只注重人类社会的需求,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使得很多早期的水利工程建筑影响了水体的健康,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在开发利用水环境资源的同时,开始重视对水体本身的保护,由此诞生了水利工程学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一生态水利工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