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麻酶脱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对黄麻进行生物脱胶,优化脱胶工艺中酶的浓度、脱胶时间和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得出较好的黄麻生物酶脱胶工艺配置.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黄麻组织召开的黄麻、红麻脱胶技术研讨会于1987年2月23—26日在孟加拉首都达卡召开,会议交流了经验,商讨目前在黄麻、红麻脱胶上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脱胶技术,提高纤维质量,并为修改脱胶项目书提出意见。参加会议的有孟加拉、中国、印度、泰国和尼泊尔5个产麻国的专家。 从各国专家介绍的情况来看,这几个产麻国目前都是以传统的方法脱胶,比较落  相似文献   

3.
苎麻生物脱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苎麻生物脱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脱胶方法,相比化学脱胶法,生物脱胶具有提高精干麻质量,不损伤纤维,无污染等优点。生物脱胶技术成为国内外苎麻研究者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苎麻脱胶的主要发展方向。综述了生物脱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行香蕉假茎生物脱胶菌株的筛选和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初步试验研究,为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腐烂香蕉假茎和土壤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对香蕉假茎具有脱胶作用的菌株,并利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对香蕉假茎进行脱胶,测定假茎失重率、纤维得率和残胶率,对菌株的脱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FR1和BR2-1菌株对香蕉假茎均表现出很好的脱胶效果,其最佳脱胶时间均为72h,脱胶前香蕉假茎含胶率为83.6%,脱胶后分别降至24.7%和20.2%,失重率分别达72.9%和77.8%,纤维得率分别达2.27%和2.01%。【结论】筛选获得的FR1和BR2-1菌株在香蕉假茎脱胶提取纤维上均有较好的应用潜力,表明应用生物脱胶法去除香蕉假茎中的胶质物质来提取生物纤维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行香蕉假茎生物脱胶菌株的筛选和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初步试验研究,为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腐烂香蕉假茎和土壤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对香蕉假茎具有脱胶作用的菌株,并利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对香蕉假茎进行脱胶,测定假茎失重率、纤维得率和残胶率,对菌株的脱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FR1和BR2-1菌株对香蕉假茎均表现出很好的脱胶效果,其最佳脱胶时间均为72 h,脱胶前香蕉假茎含胶率为83.6%,脱胶后分别降至24.7%和20.2%,失重率分别达72.9%和77.8%,纤维得率分别达2.27%和2.01%。【结论】筛选获得的FR1和BR2-1菌株在香蕉假茎脱胶提取纤维上均有较好的应用潜力,表明应用生物脱胶法去除香蕉假茎中的胶质物质来提取生物纤维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苎麻脱胶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纤维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苎麻脱胶是获得优质苎麻纤维的最基础、最关键步骤。本研究探讨了常规苎麻脱胶工艺及新型脱胶工艺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生物脱胶在苎麻脱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麻类作物的韧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一些胶杂质,由于胶杂质使纤维胶结在一起.因而麻纤维不能直接用来纺纱.必须先行脱胶.脱胶是麻纤维初步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将韧皮中的胶质去除,使麻纤维相互分离.麻的脱胶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两种.生物酶法脱胶在麻纺原料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着重对酶法脱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村实用技术》2013,(8):31-33
在麻类作物的韧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一些胶杂质,由于胶杂质使纤维胶结在一起,因而麻纤维不能直接用来纺纱。必须先行脱胶。脱胶是麻纤维初步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将韧皮中的胶质去除,使麻纤维相互分离。麻的脱胶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两种。生物酶法脱胶在麻纺原料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着重对酶法脱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苎麻的生物脱胶,本研究对苎麻脱胶菌株HY11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筛选,以诱变菌株的果胶酶活性为筛选指标,筛选出脱胶菌株HY11-73,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及脱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Y11-73果胶酶产量高于出发菌HY11 123.3%,生长速度提高了42.86%;诱变菌HY11-73对苎麻具有较好的脱胶效果,3 d可以完成脱胶,苎麻的失重率为34.04%;脱胶后纤维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HY11-73除水溶物含量外其余指标均优于出发菌HY11.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本体熔融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不饱和聚酯酰胺,并对不饱和聚酯酰胺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黄麻纤维质量分数及长度对交联后的黄麻纤维/不饱和聚酯酰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可完全水解,黄麻纤维质量分数高的黄麻纤维/不饱和聚酯酰胺复合材料交联后的弯曲性能和冲击强度均有提高,长纤维比短纤维具有更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1.
稻草、黄麻纤维、棕榈叶的吸水性和腐解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地表覆盖物吸水特性直接影响径流产生过程,而其腐解特性又关系到地表覆盖物保水保土作用的持久性,因此本试验研究了在相同条件下稻草、黄麻纤维和棕榈叶分别在5min,10min,30min和1h,6h,12h,24h内的吸水性差异以及100d内的腐解情况。结果表明:在浸泡5min和10min时,吸水量为黄麻纤维 >稻草>棕榈叶,而从30min~24h期间,则为稻草>黄麻纤维>棕榈叶。3种材料的吸水速率在5min时最大,以后不断减小,且在24h内未达到吸水饱和;在腐解100d内,黄麻纤维腐解残留率最小,稻草最大,棕榈叶居中,三者都是前40d腐解较快,黄麻纤维和棕榈叶在后期腐解趋于平缓,而稻草则在后期腐解速率有增快趋势;腐解过程中3种材料的土壤含水量、温度变化大部分情况差异不显著;C/N比都逐渐减小,后期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相关、遗传通径的分析结果表明,黄麻单株干皮重和单株纤维重2个产量性状与纤维束数呈高度正遗传相关。对2个产量性状的直接遗传通径以纤维束数和每束纤维细胞个数最大。纤维强力与纤维层数呈正遗传相关。纤维支数与每束纤维细胞个数表现负遗传相关。从相关遗传力分析结果看出,通过株高和分枝离地高间接选择纤维产量的相对效率高于通过解剖性状的选择效率。对所得结果在黄麻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遗传设计,研究了100份黄麻种质资源11个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简单相关、偏相关、复相关、典型相关与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层次的产量或品质结构中,单株鲜茎重、单株鲜皮重、分枝高、茎粗等主要性状,在产量与品质改良的相关选择和间接选择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其所揭示的潜在关联性对黄麻育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圆果种RR-5(CorchoruscapsularisL.)作母本,长果种(BL/77-19)F-1(C.olitoriusL.)作父本的种间杂种F_4的6种类型为材料,作了产量、纤维品质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表现不同。其中3种类型的麻皮产量、株高显著超过双亲;2种类型具有高度抗病性;以及全部类型的纤维强度都超过双亲。作者认为,通过圆果种/长果种的种间杂交能够获得高产、优质及高抗的材料,特别在纤维强度方面可能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5.
黄麻数量性状的遗传潜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五省黄麻地方品种纤维产量、品质及生育期方面12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椐这些性状的表型、遗传型方差及协方差,估算了各数量性状的遗传潜势,剖析了黄麻地方品种自然群体各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选择潜力和预期效果及其各性状间的表型、遗传型相互关系与相对重要性。表型与遗传型通径分析,揭示了构成黄麻单株干皮产量和纤维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主茎分枝离地高度与鲜皮厚度。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1962年以来,结合杂交育种,对黄麻遗传规律进行一些研究。本文报道了1962—1965和1972—1974七年中对7个杂交组合的7个经济性状遗传力的研究结果。 (1) 利用亲本和杂种第一代估算环境变量的方法, 即h_B~2%=((V_(F_2)-1/3(Vp_1-Vp_2-V_(F_1))/(V_(F_2)))×100对黄麻七个经济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进行研究。不同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分叉离地高度→生育期→皮骨比→茎高→鲜皮厚→茎粗→单株原麻重。其h_B~2n%的平均估值是:分叉离地高度60.73±15.30,生育期59.01±22.02,皮骨比58.14,茎高57.96±7.19,其遗传力较高;鲜皮厚41.30,茎粗31.40±14.50,单株原麻重29.26,其遗传力较低。不同性状在不同组合、不同年份的遗传力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我国南方5省黄麻地方品种与产量和品质有关的12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进度与选择指数及其相对效率。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选择强度下,通过分枝高度间接选择单株干皮重的遗传进度最高,相对效率超过对单株干皮重的直接选择。对纤维支数的间接选择,仍以分枝高相对效率较高,但间接选择的效率不如直接选择的高。按单一性状选择指数计算单株产量的遗传进度,结果与相关遗传进度的研究完全一致;2个或2个以上性状选择指数计算的单株产量遗传进度都大于所含的单一性状;当选择指数方程包含了分枝高和单株干皮重后,即使再增加选择因素,其相对效率提高甚微。  相似文献   

18.
<正> “179”是福建农学院1972~1979年通过杂交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经1978~1980年福建三年品种比较试验,1980、1981年浙江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及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示范试种,表现比当前大面积栽培的粤圆5号早熟、高产。1982年列为福建省黄麻区域试验的对照种之一。“179”的主要特点是:茎上下粗细较均匀,麻皮厚,群体生长整齐,抗炭疽病,较早熟,高产,适应性广。几年来巳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麻区示范推广,深受群众欢迎,获得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2年可繁育良种一万五千斤左右,供我省及长江流域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菜用黄麻新品种福农系列的选育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农林大学麻类遗传育种综合利用研究室自2002年以来开展菜用黄麻新品种选育,已选育出菜用黄麻优良新品种福农1号、2号、3号、4号、5号等.福建莆田、福清、闽侯的示范试验,以及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的引种试种表明,福农系列品种均表现为嫩茎叶产量高,采摘期耐热耐旱、生长速度快、栽培容易、污染少(一般不施用...  相似文献   

20.
对57个圆果黄麻品种的12个产量与品质性状作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有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达86.19%。57个品种被分为6类,距离大小与品种的地理分布无直接关系。系谱分析证实了品种间的距离能较真实地反映品种的遗传差异。比较2种不同相关矩阵的主成分聚类结果,认为用基因型值相关阵为基础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