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稻核心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种质资源是水稻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性状的重要基础,而对遗传多样评估有利于鉴定最优亲本组合以产生遗传变异最大的后代群体和促进不同资源的有利基因渗透到栽培品种。选用14个表型性状对美国农业部水稻核心种质中的6大洲
1 579份水稻种质, 分析与评价其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稻种资源,主要结果如下: (1)亚洲、非洲与大洋洲间遗传距离较远,且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水稻资源具有较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而不同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在洲际间表现不同;粒长宽比、碱消值、株高、粒宽、千粒重和淀粉含量等6个性状具有很高的表型遗传多样性。(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评判表明,越南的PI392768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法国的PI281760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同时淀粉含量、抽穗期、株高、倒伏性、糙米色和颖壳色等6个性状可作为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水稻育种中应注重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并在亲本选配时适当选择遗传距离较远且综合性状表现差异大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粳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粳稻育种组合选配的针对性和育种效率,通过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二维排序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生态区80份粳稻种质资源的8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06%~36.97%,其中,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每穗总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8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54~2.06,其中,单株有效穗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结实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在欧式距离9.0处,可将80份参试材料分为4类,各类表型性状差异明显;根据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80份粳稻种质资源中贵州的毕大香6号综合性状排名第1位,同时筛选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和单株有效穗数性状可作为粳稻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利用主成分二维排序分析筛选到矮秆、大穗、分蘖能力强及结实率高的4类优异种质资源,结合二维排序结果,大方晚糯是在二维排序重叠种质,可作为育种中间材料。同时基于主成分构建了粳稻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方程。  相似文献   

3.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遗传种质的多样性评估可以指导深入研究资源和育种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进而提高优异基因的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份谷子核心种质通过个表型性状的综合鉴定评估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我国谷子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单穗粒重、穗长、穗粗、株高、茎节数和生育期均表现了丰富的变异谷子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相比农家品种下降明显育种的遗传增益主要体现在株高和穗长的适度减低,以及茎粗、茎节数、穗粗、单穗粒重、单穗重及生育期的适度增加系统聚类分析将谷子资源分成类第类以来源为东北欧国家的品种为主第类以北美和非洲的品种为主第类以东亚、南亚的品种为主我国种质可划分为春播型、春夏兼播型和南方型类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评判表明叶鞘色、刚毛长度、粒色、米色、株高、穗长、茎粗和单穗粒重个性状可作为谷子表型鉴定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北方主栽燕麦品种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燕麦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追溯其亲缘关系,并为燕麦遗传育种提供关键数据,对39份皮、裸燕麦种质资源的15个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8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9份燕麦推广品种的农艺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7个质量性状中以粒形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04,叶相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635;8个数量性状中以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55。(2)聚类分析将39份燕麦品种的8个数量性状分为5个类群,类群Ⅳ为高产育种目标资源材料,类群Ⅰ可作为选育大粒型燕麦的亲本,类群Ⅱ为高秆品种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类群Ⅲ的有益性状不明显,类群Ⅴ为多轮层数、多小穗数等育种目标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5.
尹祥佳 《中国种业》2021,(10):15-18
燕麦(Avena sativa L.)是一年生禾本科燕麦属植物,一般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两大类栽培种。饲用燕麦主要在青藏高原、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种植。综述了饲用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DNA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以及抗旱性、抗病性和耐盐性评价方法,建议加强国外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国内育种及研究单位的种质资源交流与协作,将分子育种技术融入常规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体系,选育或引进优质燕麦品种应用于粮食生产、草牧业和粮改饲,为旱作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索黄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今后黄瓜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可靠依据。以48份黄瓜种质资源为材料,用DPS软件对各品种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果实性状等形态学标记聚类分析得出,在阈值75.0处,可以将48份黄瓜种质资源分成5大类群。利用UPGMA法对SRAP分子标记结果聚类分析发现,黄瓜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2~0.93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处,可以将其分成5大类群,形态学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见,SRAP分子标记较形态学标记能更好地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对黄瓜遗传多样性研究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瓜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果之一.分子标记技术在西瓜研究中的应用,无疑给西瓜的遗传育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西瓜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的连锁标记和杂种纯度鉴定等诸多领域,本文从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与亲缘关系、遗传图谱的构建、目标性状的连锁分子标记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品种及杂交种纯度鉴定等方面展开综述,探讨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西瓜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技术在甜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子标记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互紧密结合能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为了更好地阐明分子标记在甜菜育种中的作用,总结了国内外分子标记在甜菜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基因定位(QTL)、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杂种优势及种质鉴定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立相应的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体系,创造出高产、优质、多抗或具广谱抗性的甜菜种质或品种是甜菜分子育种的研究方向。当前甜菜种质资源鉴定的关键任务是大力开发新型的分子标记进行甜菜种质资源遗传分析,绘制指纹图谱、进一步构建甜菜种质分子身份证。今后应加强对甜菜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充分发掘QTL的信息,构建更为饱和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相似文献   

9.
切花百合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百合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我们对国外引进的32份切花百合种质资源的19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切花百合品种间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在品种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各个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VST平均值为78.97%,表明了各性状的品种间表型分化程度要大于品种内的分化程度,说明品种间变异是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5.48%,性状离散程度低;不同品种之间性状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415(H'1.000),百合品种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百合的花瓣表现型与营养生长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花瓣颜色相关性状具有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表型聚类结果表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结果与相关性分析一致,32个种质资源被划分为3个居群,基本按花瓣颜色分布而聚类。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地方杏种质资源,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该资源多样性和变异规律,本研究以山西省的59个杏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4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对1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3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1.71;1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是11.11%~58.59%,平均值为34.23%。对19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除枝条长度外,其他性状彼此间多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451%。依据19个数量性状对供试材料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8.5处,得到4个类群,其中第Ⅰ类叶片面积最大,可作为丰产品种加以开发;第Ⅱ类可作为培育高品质杏的种质资源;第Ⅲ类育种改良的潜力较大;第Ⅳ类育种价值独特。本研究表明山西省杏地方品种资源存在丰富的变异,为拓展杏育种亲本材料提供了有力的遗传物质保证,也为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表型数据。  相似文献   

11.
旨在分析5个不同居群蓼蓝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蓼蓝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依据。以5个不同居群的蓼蓝为实验材料,利用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Popgene 32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分析;使用NTsys2.10e软件按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构建居群间遗传距离聚类图。结果表明,23条引物共扩增出155个位点,其中148个为多态性位点;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38,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234,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096,基因流(Nm)为0.7206;以遗传距离0.234为阈值可将5个居群分为三类,其中日本居群和其他居群间显示出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蓼蓝居群间遗传差异与地理距离呈现一定相关性,对蓼蓝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表型性状构建中国花生地方品种骨干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花生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是花生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来源。本研究以种质库保存的2741份地方种质为材料,基于种植区划和植物学类型分组,平方根法确定取样量,组内按13个表型数据进行UPGMA聚类分析,类内随机取样,构建骨干种质。利用t检验、F测验、卡方测验、极差、表型保留比例、表型相关性等对骨干种质代表性进行检验和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直方图对骨干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构建了包含259份种质的中国花生地方品种骨干种质,占全部种质的9.4%,包括多粒型14份、珍珠豆型85份、龙生型42份、普通型103份、中间型15份。在P 0.05概率条件下,骨干种质13个性状的均值、方差、变异系数、香农指数与全部种质无显著差异,且保留了全部种质的分布范围、表型保留比例和表型相关性;二者的植物学类型组成和生态分布是一致的,具有相似的遗传结构和分布频率。建立的骨干种质很好地代表了全部种质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可为花生种质创新和优异等位基因发掘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析评价肺形侧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农艺性状,为肺形侧耳种质资源分类鉴定及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参考。结合拮抗试验、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农艺性状评价等方法,综合分析10个不同来源、产量较高的肺形侧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个供试肺形侧耳菌株遗传相似水平为0.63~0.92,其中以PL7和PL8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说明两者亲缘关系最近;其余各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较低,亲缘关系较远。当相似系数为0.69时,10株肺形侧耳菌株可以分为3个类群;供试菌株在苹果木屑和玉米芯基质上的生物学转化率为75.64%~88.21%,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菌盖颜色包括黄白、灰色、白+褐、淡黄、褐色、深灰色6种,菌柄分为细长、中粗、粗长3类。结合ISSR分子标记技术、拮抗对峙试验和农艺性状评价等方法可以准确对供试肺形侧耳菌株进行遗传差异鉴定,表明供试肺形侧耳菌株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摘 要:为育成优质、抗病、高产的晒黄烟新品种,从异地引入黑龙江省20份晒黄烟种质资源,通过对其遗传多样性及抗病性的对比鉴定,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的优良亲本。分析结果表明:其中7份优异的种质资源可作为亲本材料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其名称为青梗、齐市晒烟、黄烟-1、黄烟-2、高产烟-1、包盖烟-1、南雄烟-2。选取10个不同的数量性状进行对比分析,其香农-威尔指数在4.1~4.3之间,表明各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优异种质资源极大的丰富了本地育种材料,有利于扩大遗传背景,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水稻萌发耐淹性种质资源筛选及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澄  樊萝康 《作物学报》1962,1(1):61-70
作者用水培的方法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缺磷的影响,结果证明:幼苗期缺磷的影响最显著,表现出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因此,栽培水稻在幼苗期及分蘖期充分供应磷肥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葱种质资源研究及利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大葱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包括大葱的起源、分布,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分类,大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基于形态学标记、基于细胞学水平、基于蛋白质水平、基于DNA分子水平的大葱种质遗传多样性),大葱种质资源的利用(产量构成、品质性状、抗病性和品种选育)及中国大葱今后研究重点等。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种质资源缺乏,适宜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生长的品种更为紧缺,引进马铃薯种质是丰富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及综合得分(F值)对119份从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马铃薯材料的表型性状(出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生育期、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商品率、干物质含量和块茎长宽比)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10个表型性状中生育期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茎粗、叶面积、生育期、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商品率、干物质含量、块茎长宽比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综合值具有显著影响,这些指标可用于旱作条件下对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综合得分F值与所测经济性状(单株产量、商品率、干物质)具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主要评价指标;引进材料中CIP393228.67和CIP 385561.124在干旱区,CIP304350.95、CIP392797.22、CIP388615.22在半干旱区分别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特性。这些材料综合评价较好,可有效补充中国马铃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探讨太子参在大田种植过程发生的叶片黄化及植株凋亡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明确光照影响太子参叶片黄化和植株凋亡的机制.通过比较不同地域的田间太子参叶片黄化特性和气候因子差异,利用生化分析及显微观察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氮素水平对太子参叶片黄化及碳水化合物累积的影响,以揭示太子参叶片黄化的生理机制.对安徽宣城和贵...  相似文献   

19.
为了系统分析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采用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04份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30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别是主花序形状(1.68)和主花序长度(2.07)。前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3.944%,单株鲜体重与第3、第6、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104份种质划分为5类,第Ⅰ类群可为间套种亲本材料,第Ⅱ和Ⅲ类群可为大粒亲本材料,第Ⅳ类群可为优质饲用亲本材料,第Ⅴ类群可为观赏类亲本材料。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引进的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中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的创制与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584~2.0333,其中,株高、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均高于2.0000;株型、种子表面、粒形和花色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均低于1.2000。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包含24份材料,可筛选出丰产且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类群Ⅱ包含13份材料,可筛选出高产、高秆和中籽粒型的品种。7个数量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4.92%、19.25%和15.82%,累计贡献率为79.99%,主成分1的主要因子是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综合评价值(D值)均介于0.136~0.874,排名前20的D值均高于0.600。根据聚类分析和D值可初步筛选出20余份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潜力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