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GIS的明光市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建立明光市耕地资源数据库。针对明光市三大耕地类型区(平原潮土耕地类型区、稻田耕地类型区、山地丘陵耕地类型区)特点,分别建立其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在GIS 的支持下,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成功地实现了耕地地力自动化、定量化评价。评价获取了明光市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运用该技术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为摸清珠三角典型平原的耕地地力现有基本情况,以广东中山市为例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研究。【方法】运用GIS技术,采用模糊数学法、特尔斐法、加乘法则和等距法等进行评价。【结果】结果显示中山市耕地地力水平总体有所上升。高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2.17%,中产田占53.72%,低产田仅占4.11%。不同镇区的耕地地力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一年多熟和一年两熟的高产田占比较大,一年一熟则以中产田为主。中低产田主要为灌溉改良型、过砂过粘型、瘠薄培肥型和渍潜稻田型,其中渍潜稻田型的面积最大。【结论】本次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不仅能反映中山市耕地地力基本现状、指导当地农业生产,还能为中国珠三角典型平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提供有益探索,助力提高耕地地力。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珠三角典型平原的耕地地力现有基本情况,以广东中山市为例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研究。运用GIS技术,采用模糊数学法、特尔斐法、加乘法则和等距法等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中山市耕地地力水平总体有所上升。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42.17%、53.72%、4.11%。不同镇区的耕地地力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1年多熟和1年2熟的高产田占比较大,1年1熟则以中产田为主。中低产田主要为灌溉改良型、过砂过粘型、瘠薄培肥型和渍潜稻田型,其中渍潜稻田型的面积最大。本次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不仅能反映中山市耕地地力基本现状,指导当地农业生产,还能为中国珠三角典型平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提供有益探索,助力提高耕地地力。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以农一师一团为例,将GIS技术、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累加法等引入到耕地资源管理中,通过探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CLRMIS)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建立县域土壤资源的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对县域耕地地力状况进行评价,将农一师一团耕地划分为3个等级。应用CLRMIS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提高了工作效率,比传统的评价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耕地质量作为反映耕地不同性状的综合性指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情况。当前耕地质量评价信息采集技术中存在监测范围小、监测时间跨度短、成本高、效率较低等问题,难以实现耕地质量的快速、准确评价。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为长时序、大范围的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应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地形特征、田间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土壤性状、农田环境状况等指标识别方法。文章在介绍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基础上,归纳了植被指数协同评价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探索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获取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期为快速、准确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杭州市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谢国雄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276-283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探讨了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利用测土配方项目获得的耕地质量调查数据及地形地貌、农田水利设施状况等基础数据,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全市176128 hm2耕地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全市耕地可分为3等5级。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的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1.8%、76.9%和1.3%;一级耕地、二级耕地、三级耕地、四级耕地和五级耕地的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0.8%、21.1%、52.6%、24.3%和1.3%;总体上杭州市耕地质量以中上为主,评价得到的耕地分布状况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表明将GIS技术运用到耕地地力评价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各级别的耕地生产性能与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景泰县农业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摸清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在景泰县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依据农业分区的理论及原则,运用分区单元与中低产田分区对应的方法对景泰县耕地进行了农业适宜性分区。将全县耕地划分为景电(一、二期)特色经济作物区、黄河沿岸粮食作物与经济林区和高扬程提灌干旱畜牧农林区。农业适宜性分区结果不但扩充了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农、林、牧三方面科学的、系统的、直观的为景泰县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及决策制定提供了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8.
遥感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研究方法,主要是因为遥感具有尺度大、效率高、可重复性强、经济性好等一系列特有的优点,遥感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具有实际的应用。介绍了遥感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估算和评价以及预报预测中的研究应用。遥感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遥感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调查、农田水体污染和农田土壤污染进行监测。利用遥感来获取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水文、土地、地形、气象和农业生产活动5大类重要数据,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主要是通过水体及其污染物的光谱特性,遥感对农田的地表光谱进行观测,能够了解农田土壤污染的来源、性状和程度。而遥感与模型和GIS结合能够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定量估算,也能够对农业面源污染内部的复杂规律进行评价研究,"3S"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中的集成应用,使得模型和各种管理措施两者能够相结合,用于非点源污染的预测预报,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珺 《种子科技》2022,(17):114-117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旱作农田土壤改良是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和综合产能的重要赋能手段。文章从土壤水分调蓄改良、土壤环境风险治理和土壤生产障碍修复等维度出发,提出旱作农田土壤改良技术的成效评价方法,为农田建设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模糊变权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引入基于均衡函数的变权理论对常权进行修正得到的变权,更能体现评价指标权重的真实性,使耕地地力的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以高州市为研究试区,在GIS支持下,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变权理论确定影响因子的最终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耕地地力进行自动化、定量化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该市58505.0278 hm2耕地中,一至八级地分别占总耕地的3.62%、18.27%、33.15%、26.96%、13.66%、3.29%、0.81%、0.24%,这一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该研究结果不仅直接应用于试区农业生产,而且为我国华南丘陵区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在方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耕地质量预警的研究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耕地质量预警,从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变化、预警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预警模型、基于WebGIS平台的预警应用等角度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近20年耕地预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要从土壤肥力与质量、高标准基本农田、遥感、耕地污染4个方面进行耕地质量的综合预警。  相似文献   

12.
以天山北坡典型国营农场棉田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棉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方法.将棉花不同生育期表征长势的NDVI作为评价指标对棉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再将NDVI与少量理化测定的土壤样点数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等)共同作为评价指标,结合地统计方法与遥感影像聚类算法进行评价;并与完全基于土壤样品理化测定数据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基于NDVI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研究证明将NDVI与少量理化测定的土壤样点数据作为评价指标,能显著提高评价结果与棉田实际土壤肥力状况的一致性.基于NDVI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方法快速、简便,其评价结果可为研究绿洲棉田土壤质量及农业结构调整规划、耕地质量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县域耕地地力评价中土壤养分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耕地地力评价是耕地质量建设重要手段,与之相关的土壤养分插值技术关系到耕地地力评价精度与可用性。以历城区为研究对象,将历城区划分为历城平原区和丘陵区,分析其采样点养分分布情况、评价指标中涉及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硼的空间变异情况。分别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法(OK)对历城全区、平原区和丘陵区的土壤养分进行插值,通过交叉验证、叠加对比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情况下不同插值方法的精度,并对比分析基于不同插值方法的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结果显示,IDW和OK 2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精度,其中IDW插值方法较适宜于丘陵区,而OK插值方法则适宜于平原区;对于有多种参评元素参与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采用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差不大。基于实用性与精确性结合原则,IDW方法是县域耕地地力评价养分空间内插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采用GIS技术与方法,在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吐列毛杜农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后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参评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建立层次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确定各因素所占权重,最终获得地力等级。结果表明,吐列毛杜农场耕地总体水平较好,现将耕地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为962.18hm2,占耕地总 面 积 的7.65%;二 等 地 面 积 为3422.18hm2,占27.22%;三 等 地 面 积 为3840..56hm2,占30.55%;四等地面积为2683.49hm2,占21.34%;五等地面积为1664.76hm2,占13..24%。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研究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发改委等12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的通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评价中,需针对农产品主产区存在的特殊问题开展专项评价。本文根据近年来湖南农产品主产区农业资源凸显的主要问题,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和pH值6项土壤肥力指标来测度耕地承载力的高低及耕地承载力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①2006-2010年,湖南省农产品主产区耕地pH值总体上保持趋良态势;有机质、全氮总体丰富且呈相对稳定态势,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虽呈趋良态势,但总体仍然缺乏;②湖南省耕地承载力水平呈恶化态势的县市区均位于农业较为发达的环洞庭湖平湖农业区,相对稳定态势的县市区在“一圈一区两带”均有分布,呈趋良态势的县市区主要位于湘中南丘岗农业带及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脉山地农业带。耕地质量承载力评价作为农业资源承载力的重要部分,对于保证农产品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确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的平昌县域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全县耕地地力现状,为耕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GIS支持下,利用比例尺为1:50000的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采取专家打分和特尔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平昌县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平昌县40952 hm2耕地中,一至六等地分别占耕地的8.2%、20.3%、19.6%、35.4%、8.2%、8.3%,这一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