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耕地质量作为反映耕地不同性状的综合性指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情况。当前耕地质量评价信息采集技术中存在监测范围小、监测时间跨度短、成本高、效率较低等问题,难以实现耕地质量的快速、准确评价。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为长时序、大范围的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应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地形特征、田间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土壤性状、农田环境状况等指标识别方法。文章在介绍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基础上,归纳了植被指数协同评价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探索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获取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期为快速、准确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引导农户采用具有提升耕地质量的技术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健康,促进作物高产高效和耕地健康可持续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了耕地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综述了包括秸秆还田技术、绿肥种植技术、深耕深松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施用土壤调理剂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应用措施。目前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的集成应用、农户各项技术采纳的差异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设备产业化应用。最后提出应完善耕地多功能的技术标准和方法制定、强化高分遥感等信息技术对耕地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健全农户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耕地质量预警的研究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耕地质量预警,从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变化、预警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预警模型、基于WebGIS平台的预警应用等角度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近20年耕地预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要从土壤肥力与质量、高标准基本农田、遥感、耕地污染4个方面进行耕地质量的综合预警。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为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提供参考.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标准,利用ArcGIS对安徽涡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分析高标田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以及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提升程度.结果 表明,涡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3.17等,相较2019...  相似文献   

5.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随着中原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各项建设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将持续一段时间且短期内难以减缓,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耕地保护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变化的监测研究对提高区域耕地管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济源市为例,通过2009年和2012年2期TM影像与耕地分布图叠加,基于植被指数(NDVI)提取与对比分析,得到研究区耕地多年粮食平均产量、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及其时空变化。研究表明,济源市耕地质量总体上较好,全市高产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城区周边,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丘陵山区,质量好耕地占53.56%,质量差耕地占13.61%;2009—2012年全市耕地时空变化呈现出分布在空间上西移、局部区域耕地质量出现下降、东部部分优质耕地被占用、新补充耕地以中西部为主且质量相对较低等特征。今后耕地保护工作应统筹考虑新型城镇化和耕地保护的关系,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平衡与管控转变,以实现区域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耕地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耕地资源安全研究已成为当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此文在诠释耕地资源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分别从耕地资源安全评价、耕地资源安全预警以及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对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中国耕地资源安全应在基础理论、安全综合、安全模拟、研究尺度以及保障主体行为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其中综合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区域耕地资源安全模拟是未来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省级重点农业园区耕地质量现状,提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对策,促进园区耕地可持续发展,对贵州省级重点农业园区耕地质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省级重点农业园区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建议加大耕地质量提升力度。  相似文献   

8.
华北平原禹城市耕地质量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揭示华北平原禹城市耕地质量动态,以期为平原区耕地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基于采样、观测和统计数据,采用隶属度、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指数方法,对禹城市2001、2009年两期耕地质量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耕地自然、生态与经济质量分别以一二三四、二三四和三四五等为主。2009年一二等耕地比例相对于2001年有明显提高;两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格局类似;从2001年到2009年,禹城市推行的“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园区”等项目使得较大面积耕地从三四等转换为一二等,且等级提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多源数据与综合指数模型的耕地质量动态评价能较好的揭示区域耕地质量自然、生态和经济属性的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耕地质量空间插值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高效、规范化的空间插值方法,快速、准确获取县域乃至全国的耕地质量指标分布图,是建设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服务宏观决策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研究述评,归纳了目前空间插值方法的概念、流程,明晰了其精度影响因素以及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中的应用现状。结论:为满足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实际应用需求,未来需从4个方向开展空间插值方法的深入研究,包括分区域空间插值、考虑地理阻隔的空间插值、基于辅助变量的空间插值和空间插值的功能模块设计。研究成果可为耕地质量数据标准化处理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摸清三穗县耕地质量现状,以便指导施肥和提出改良措施,对三穗县耕地质量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穗县耕地土壤总体呈酸性,氮、磷丰富,钾相对缺少,有机质含量高,钙、镁、硫含量丰富,缺硅和硼。针对耕地质量现状,提出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控制氮肥、适施磷肥、补施硅、硼肥,施用酸性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有效氧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耕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耕地地力是表征农田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级是保证农田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对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简述了国内外耕地地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综述了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8种主要技术及方法的发展历史和评价应用的优缺点。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GIS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方法以及以GIS为基础的数据挖掘方法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GIS以及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应用也将更为广泛,对提高农田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为精准化。通过本文的综述比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发展效益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threat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of Three Gorge Reservoir caused by the serious soil erosion and degradation of sloping cultivated land, seeking the means of suitable utilization of sloping cultivated land is very necessary. Due to the different cultivating modes make great influence to the lost of water, soil, and fertility, aiming at the utilization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loping cultivated land in Three Gorge Reservoi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ective adaptability of different cultivating modes are analyzed us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ivating modes and the water and soil lost of sloping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ost of water, soil, and fertility of sloping cultivated land in different cultivating mod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sloping cultivated land are given as well.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杭州市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谢国雄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276-283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探讨了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利用测土配方项目获得的耕地质量调查数据及地形地貌、农田水利设施状况等基础数据,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全市176128 hm2耕地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全市耕地可分为3等5级。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的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1.8%、76.9%和1.3%;一级耕地、二级耕地、三级耕地、四级耕地和五级耕地的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0.8%、21.1%、52.6%、24.3%和1.3%;总体上杭州市耕地质量以中上为主,评价得到的耕地分布状况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表明将GIS技术运用到耕地地力评价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各级别的耕地生产性能与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丘陵山地地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梁平县为研究区域,在GIS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养分状况、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2个评价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模型,并采取专家打分和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研究区的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在丘陵山地地区,水田和旱地的种植制度和施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其耕地地力状况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对水田和旱地分别进行地力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研究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不同等别耕地的数量特征、空间分布及限制因素,制定针对性耕地保护措施,以河南省漯河市为研究区域,选取17个评价指标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和隶属度,计算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按照自然断点法划分耕地质量等别并分析。结果表明:(1)漯河市耕地质量等别大致呈东北向西南递减,其中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以及召陵区大部分地区的耕地质量较高,舞阳县西南部及召陵区北部耕地质量相对较差;(2)漯河市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占比分别为12.48%、39.28%、38.58%、9.67%,耕地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3)针对漯河市各区域耕地质量存在土壤养分状况、农田基础建设、土壤障碍因子等不同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实施相应改善措施。该研究为漯河市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耕地酸化治理是提升耕地质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广东省为例,系统分析广东省耕地土壤酸化现状、时空演变特征及治理状况,采用实地调研、层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得出广东省耕地酸化治理存在标准支撑不足、治理模式单一、政策衔接不够、管护资金不足等困境,总结提出基于标准化建设、模式探索、政策激励和公众参与的耕地土壤酸化治理路径,并提出了加快制定标准规范、开展模式探索、强化政策衔接、建立后期管护长效机制等相关建议,旨在为耕地酸化治理助推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准确掌握黑土区典型区域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松嫩高平原黑土区的典型区域——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通用流失方程(USLE)、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从土壤侵蚀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两方面评价研究区2009年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其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特征为一等地所占比重最高,依次向二、三、四、五等地递减,质量较差的耕地土壤主要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高低主要与土壤类型、坡度坡长及Cd、Hg两种重金属元素污染存在密切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18个乡镇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差别较大,万发镇、富江乡和德祥乡的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巴彦镇和兴隆镇的部分耕地因受到Hg元素的污染,红光乡的部分耕地因受到Cd元素的污染,导致其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