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四川丘区蜜蜂不同放置点对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在四川丘区多个油菜制种基地连续开展定点试验和调查,研究了油菜制种产量随蜜蜂放置点的不同而变化的情况,对不同油菜制种田块与蜜蜂放置的直线距离和制种产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油菜制种田块的制种产量与蜜蜂放置的直线距离存在显著差异。四川丘区油菜制种生产主要依赖蜜蜂辅助授粉,近几年,油菜花期灾害性气候频繁发生,对蜜蜂授粉影响很大,油菜制种产量普遍降低。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如何在油菜制种区合理摆放蜜蜂点,最大限度地提高蜜蜂的使用率,降低灾害性气候对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为创新和优化油菜制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农药是防治农业生物灾害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近几年来,我国农药工业快速发展,为保证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生产与使用农药,又会  相似文献   

3.
内玉 9018 是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和内江丰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选系内自 902 为母本、内自 108 为父本组配育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耐高温、产量高、抗病性好、品质优,适合四川平坝丘区夏播种植,于 2022 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 20220008。对内玉 9018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其种类多、发生重、危害大,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植物保护工作是农业防灾减灾的关键措施,对于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多年来,植物保护  相似文献   

5.
在多点、多年、系统调查研究基础上,得出农作物生物灾害是超过水旱灾的第一大农业自然灾害,并具有常发性、暴发性、迁飞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分析了农作物生物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机制+投入+综合控防”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施肥模式和栽插密度对四川丘区水稻产量及生长的影响,以‘蜀优217’和‘天优湘99’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肥模式,裂区为栽插密度,探究不同处理对四川丘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能有效提升水稻产量,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侧深施肥模式下,‘蜀优217’适宜较高的栽插密度,而‘天优湘99’栽插密度过高,穗粒数及结实率大幅下降,成穗率及转运率降低。因此,侧深施肥技术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栽插密度。  相似文献   

7.
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要求与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阐述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要求,提出了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目标、任务和优先领域,重点对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生产、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制、农业环境控制与修复、特色农业生产、工厂化农业、现代设施与装备、农业信息与市场服务、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质量与标准、绿色农业生物制品、工业原料生产、农村新能源与社区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与新材料等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农业自然灾害特别是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发生严重的国家,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多,危害重。1990年以来,粮食作物病虫明显上升,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病虫发生频繁,造成的损失大。农业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影响和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任意添加隐性成分严重干扰了中国农业重大生物灾害的防控,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危及人畜生命安全,打击隐性成分添加行为迫在眉睫。近日,在安徽宣城市宣州区组织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现场,杜邦公司的技术工程师运用红外光谱检测仪检测农药真假及有效成分,许多农民排队等待检测。由政府牵头,农技部门、农资生产企业联合参与,运用红外光谱检测仪有针对性地检查农资产品,普及农技知识,受到了当地农民的赞赏,农资生产企业也从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12月8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农业气象灾害和农业生物灾害呈重发、多发、频发态势,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达100~200亿公斤,因生物灾害损失粮食达300~400亿公斤。2005年以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实施了区域性重大病虫害歼灭战、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四川丘陵区气候资源与农业类型,选择合理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开展养分平衡管理,是实现四川丘陵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四川蓬溪县为例开展实证分析,为川东丘陵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依据大田作物和果园目标产量、目标施N量,测算有机肥(沼液)的施用量,项目区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沼液可全部在区域内就近循环利用,化肥N替代率达31%~62%。依据项目区作物和果树种植基地的粪污有机肥替代测算,项目区域尚有一定的畜禽承载潜力。该种养循环模式结合当地的主导优势产业,使种养废弃物就近科学合理利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最后就川东丘陵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经营机制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该模式为川东丘陵区开展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Challenging targets for future agriculture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kinds of problems agriculture is facing, outlines and structures agricultural quality components and defined aims for them, discusses the shortcomings of organic farming, proposes some important research areas and presents an outlook. The quality components are a type of checklist of those factors that we should be aware of concerning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roduction of healthy food and the practice of good ethics. These component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general aims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Many European and other countries focus on organic farming as a solution, but this approach is dangerous because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a better environment or better food products. Concerning future agricultural research, the following issues are highly important: precision agriculture, low leaching cropping systems, management of soil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maximum recirculation. Finally, the article discusses some issues of future agriculture such as intensity, nutrient imbalances caused by regional farm specialis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agricultural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3.
评述了农耕文化的内涵,在认识农业多功能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农业的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分析了农耕文化作为休闲农业开发理念核心的原因,提出基于农耕景观、农耕器具、传统制作手艺等有形农耕文化和岁时节日、农事诗谚等无形农耕文化开发的休闲农业项目设计思路,并指出在以体验理念勾画休闲农业之圆时应注重在重感官的初级体验、强调参与的高级体验和浑然融合的终极体验等层次上产品设计方面的差异性,最终形成以农耕文化为圆的核心、以休闲农业项目设计为圆的延伸半径、以体验理念勾画休闲农业之圆的模型,成为一种解读休闲农业开发的文化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四川省典型的丘陵、山地乡村旅游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差异,为乡村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以四川丘陵区的平乐镇和高山峡谷区的梭坡乡为研究区,收集乡村旅游相关文献和资料,使用遥感影像和外业调查绘制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分析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特征和变化强度,比较不同乡村旅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呈耕地和林地减少、交通道路用地和住宅用地增加的趋势,存在明显的农林地相互转化现象,旅游业、农林产业发展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2)不同乡村旅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存在明显差异,丘陵区平乐镇的变化强度大于山地区梭坡乡。四川丘陵、山地乡村旅游地区宜根据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等制定农林业、旅游业综合规划,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部丘陵山区包括有19个省市区总面积约310万km2,耕地约0.34亿hm2,人口4亿多。这里资源丰富,但灾害频繁,生产潜力大。存在问题主要是科技投入少,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农民文化素质差,直接为丘陵山区服务的科研成果不多。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目标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化化为中心,在确保粮食增产和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多样的、效益好、品质优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带,保证农牧民增产增收,并不断向品牌化、标准化、精品化和持续化方向发展。今后,首先要坚持把弘扬“科学文化”作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主旋律,科学技术首先是一种文化,它将促进农牧民从科学世界观高度认识生产。因此,它是丘陵山区发展的先导。其次,要坚持拓展和丰富该地区物质性与社会性并重的农村基础工程建设。此外,还应对该地区的农田保护与“三农”关系,以及立体农业、庭院经济等问题拓展思路,丰富其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取得成功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出现的兼业问题,论述了初始阶段农村兼业的作用与优点和兼业化农业无法克服的缺陷,以及由兼业化导致农业与粮食生产徘徊与萎缩的可能性.提出了在经济发达区积极发展生产力和适时开展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业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等,使务农种粮与务工经商收入相对平衡.是防止农业停滞萎缩和进一步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建议农业规模经营应根据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平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状况,因地制宜的发展,并从土地、税收、财政信贷、价格等方面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在丘陵地区推广喷灌技术应用于经济作物灌溉,有利于中国节水农业的稳步发展和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笔者针对中国丘陵地区自然特点和面临的水资源短缺严峻状况,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喷灌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特点和经验基础,阐述了喷灌在中国丘陵地区经济作物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中国丘陵地区经济作物喷灌技术设计要点和发展方向建议。喷灌技术在丘陵地区应用前景广阔,形成适宜丘陵地区的集动力设备、压力流量调节管网、低压喷头、水肥一体化装置和智能控制设备于一体的喷灌系统是喷灌技术在丘陵地区应用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大风灾害是影响内蒙古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为给内蒙古设施农业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实地设施农业大风灾害调查数据,以地面大风观测资料和温室风载荷指标为基础,计算日光温室大风致灾指标,进行大风灾害预警等级划分,并通过构建设施农业风灾评估模型,研究内蒙古不同地区日光温室的抗风能力。从日光温室大风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来看,中、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沿山地区风灾风险总体较高,尤其是阴山北麓地区,春、秋季灾害风险较高。原因是该地区主要成产季大风天气较多,危险性指数较高,同时阴山北麓地区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大,敏感性和暴露度较高,成为影响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风灾因子,因此,阴山北麓区在发展日光温室时要尽量避免大风天气的影响,东南部燕山丘陵地区风灾风险较低,考虑风灾的影响,该地区最适宜日光温室发展。本研究可为内蒙古设施农业风灾风险预警服务及风灾防御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雷州半岛夏季休闲耕作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适合雷州半岛推广的休耕制度,为促进当地耕作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分析了雷州半岛的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自然灾害严重;连作,病虫害严重;部分农作物产品上市期与其他地方同类农作物产品的上市期重叠,致使农民生产经济效益不高等。由此认为:雷州半岛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资源,发展农业很有优势。但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很多限制因素,其耕作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雷州半岛农业应以冬春季为主要生产季节,使其逐渐成为当地的农业主导季节,而在夏季则对其耕地实行休耕与培肥措施相结合,避免恶劣天气对作物生产的危害,也使农田得到休养生息、快速恢复和提升耕地生产力,推行“秋、冬种春收”的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有机生产对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南漳县小麦有机生产为例,总结了发展小麦有机生产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标准生产过程和提高种植效益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适度规模经营、中长期规划和集成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等措施缓解小麦有机生产中存在的监管难、周年生产衔接难和病虫草害防控难等问题的进展;提出了通过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加快新品种新技术转化以及与养殖业的合理布局和深度融合等建议,以助力小麦有机产品认证基地创建。因地制宜地利用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改造常规农业,可更广泛地促进我国小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