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悬铃木方翅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刺吸式林业害虫,主要为害悬铃木属城乡绿化树种,包括一球悬铃木(美桐)、二球悬铃木(英桐)和三球悬铃木(法桐)大树及其苗木。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叶片背面刺吸汁液为害,造成叶片失绿枯黄早落、树木生长中断、树势衰弱甚至死亡,为害范围广(在我国各地  相似文献   

2.
<正>悬铃木原产于欧洲和美洲,是上海地区常见的行道树,其体态优美,深受人们喜爱。悬铃木科悬铃木属分别为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3种,俗称为美国梧桐、英国梧桐和法国梧桐。上海地区的悬铃木均为二球悬铃木,20世纪20年代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法租界内,故习惯称为"法国梧桐"。悬铃木树形雄伟,枝叶茂密,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种植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悬铃木为悬铃木科悬铃木属,世界五大行道树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栽植。英国人从一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中培育了二球悬铃木,法国巴黎是最早将二球悬铃木作为行道树的城市。在租界时代的上海,法国人又将悬铃木引入到上海的法租界,至此悬铃木栽植开始在国内生根发芽。目前,在上海、杭州、南京、武汉等城市均能见到超大规格的悬铃木。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悬铃木幼苗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了解悬铃木抗盐性的生理机理,对筛选抗性强的悬铃木树种具有重大意义。以分别采自山东淄博种源三球悬铃木、河南巩义种源二球悬铃木、上海松江种源一球悬铃木的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其在盐质量分数分别为0.2%、0.4%、0.6%下植株叶片中的生理指标以及叶绿素荧光指数Fo、Fm、Fv/Fm、qp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NaCl胁迫下,3种悬铃木幼苗植株内MD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3种幼苗增幅不同,三球增幅最大,一球增幅远远小于其他。(2)在对照时,3种悬铃木幼苗植株内SOD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3种悬铃木幼苗SOD含量均上升且三球上升幅度最大,一球最小。(3)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3种悬铃木幼苗Fo均增加,Fm、Fv/Fm、qp呈下降趋势,且三球变化幅度最大,二球次之,一球最小。综合各项指标,3种悬铃木幼苗的耐盐性强弱依次是:三球<二球<一球。  相似文献   

5.
<正>悬铃木是上海中心城区的主要行道树树种,其病虫害的发生对百姓生活、树木生长、道路景观等都会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针对丽绿刺蛾、悬铃木方翅网蝽、白粉病等悬铃木最常见的两虫一病,选取了3条景观道路,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化学药剂和物理防治试验,以此得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悬铃木的"两虫一病"丽绿刺蛾、悬铃木方翅网蝽、白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噻虫胺、金龟子绿僵菌、辛硫磷、球孢白僵菌等药剂不同施用量(60、75、90 kg/hm2)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以甘薯‘烟薯25’为试材,在河南郑州和鹤壁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筛选适合的甘薯地下害虫药剂及施用量。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烟薯25’的防治效果在郑州和鹤壁效果相似,适合‘烟薯25’的化学药剂是0.5%噻虫胺90 kg/hm2,防治效果和商品率最高为86.67%和92.63%,鲜薯产量比对照最高增产14.95%;金龟子绿僵菌2亿/g施用量75 kg/hm2,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和商品率最高为77.85%和91.45%,鲜薯比对照增产最高为9.52%;球孢白僵菌150亿/g 75 kg/hm2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和商品率最高为78.03%和91.62%,鲜薯比对照增产最高为10.86%。化学药剂噻虫胺和生物药剂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对‘烟薯25’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适合在甘薯种植上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江苏地区行道树主要是二球悬铃木,仅以南京来说,它就为城市道路绿化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头牌行道树种。但美中不足的是每年4月左右,其果絮四处飞扬,几乎成为城市的公害。在各方面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基本上找到了治理果絮污染难题的解决办法(北京的柳絮也同样适用)。◆强修剪使其少结果悬铃木比较耐修剪,萌发力强,结果需要两年一个周期才能完成。我们结合冬季修剪,采用先上后  相似文献   

8.
书虱的药剂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书虱在我国“双低(低氧、低药剂)”和“三低(低氧、低药剂、低温)”气调储粮害虫中已上升为优势种群。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书虱的综合防治技术,详细地介绍了用化学药剂、昆虫生长调节剂以及植物源杀虫剂、物理性杀虫剂等药剂防治书虱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河南鄢陵 2005年3月18日 品  名  规格(cm) 单价(元/ 株)        备    注大叶女贞 φ2-3 2-10带土球, φ4-525-50 带土球, φ6-870-40 带土球,河南桧柏 H100 1.5 带土球 H1503 带土球 H2006 带土球 H25012 带土球龙爪槐 φ3 10 φ4 25 φ5 35大叶黄 H50 ×G30 1.5 带土球,杨球H80 ×G50 4 带土球, H100×G80 14 带土球, H120×100 20 带土球,栾树φ3-48-14 φ5-625-45悬铃木 φ8 130 φ10 180 φ15 260合欢φ3-48-15 …  相似文献   

10.
<正>长江大学农学院李传仁博士最近在湖北省发现一种新的有害生物——悬铃木方翅网蝽,武汉、襄樊、荆门、宜昌等城市的三球悬铃木上均有发生,个别地区危害较严重。国家林业局日前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提高警惕,严把引种审批、调运检疫关,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早扑灭,防止虫害扩散。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外源H2O2对盐碱胁迫下毛白杨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提高毛白杨盐碱地造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在盆栽条件下,设置营养液(对照,H1)、营养液+NaHCO3+NaCl(H2)、营养液+NaHCO3+NaCl+H2O2(H3)、营养液+H2O2(H4)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H2与H1相比显著提高了毛白杨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H3与H2相比显著降低了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含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降低不显著,H4与H1之间无显著差异;H2与H1相比显著提高了SOD、POD、CAT、APX活性,提高了AsA和GSH含量,H3与H2相比提高了毛白杨保护酶活性和H2O2清除系统活性,H4与H1相比显著提高了毛白杨AsA含量;H2与H1相比显著提高了毛白杨可溶性糖含量,H3与H2相比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H1与H2相比、H3与H2相比均提高了毛白杨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综合分析认为,外源H2O2会激发毛白杨生理响应机制并缓解盐碱胁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根肿病的迅速蔓延已对我国油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课题组前期多年多点大田试验发现,感病、抗病品种混播可显著降低感病油菜品种根肿病发病率。为进一步探究感病、抗病品种播种间距对根肿病的防控效果,本试验采用穴盘栽培,设置感、抗根肿病油菜近等基因系不同播种间距(0、2、4、6 cm),出苗后7 d接种根肿菌,接种42 d后调查幼苗发病率、病情指数,并测定根系主要成分。结果表明:(1)与单播相比,感病、抗病品种同播时,抗病品种苗期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而感病品种苗期发病率显著下降,其发病率与感病、抗病品种播种间距密切相关,二者距离为0 cm时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2)与单播相比,感病、抗病品种同播时,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根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酸不溶木质素含量在感病品种中显著增加,而在抗病品种中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与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发病率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7、0.403,病情指数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0.509。综上,油菜感、抗品种混播可以显著降低感病品种的根肿病发病率,且混播间距在0 cm时效果最好。该技术可以作为油菜根肿病防控的技术措施,在根肿病发病区域油菜生产上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并评价兜兰的耐热性指标,以广州迁地引种的‘魔帝’兜兰和‘肉饼’兜兰为材料,通过研究其生理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研究其在高温胁迫后(25、32、38℃分别处理5、10、15天)的生理生化反应,利用表观观测和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其耐热性。结果表明,同一栽培条件下,耐热性综合评价,‘肉饼’兜兰>‘魔帝’兜兰。对7个生理指标的耐热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SPAD、CAT和POD 3项指标的累积贡献率达66.92%。研究结果可为2种兜兰在迁地引种及其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松枝和松针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袋料配方及不同栽培方式对茯苓结苓率、生物学效率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段木茯苓作比较,以期为茯苓袋料栽培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依据。以前期试验获得的2组茯苓袋料栽培配方制作袋料,采用木引定位法接种茯苓菌核,以单窖茯苓的生物学效率、化学成分含量为比较指标,探讨2种袋料配方和不同栽培方式对茯苓结苓效果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配方的茯苓接种成活率均为100%,配方1的最高生物学效率较配方2高38.18%,配方1的醇溶物、总三萜、茯苓酸含量较配方2分别高1.11%、0.45%、1569.81 mg/kg,且配方2较段木茯苓分别高3.41%、0.59%、2053.98 mg/kg,2组袋料茯苓的氨基酸(除胱氨酸)种类与含量均为段木茯苓的1.000~2.500倍。单包接种的茯苓平均生物学效率和最高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双包联培高6.09%、10.17%。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水分胁迫对陕产重楼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基质栽培的重楼种苗作为试验材料,采用质量浓度分别为5%、10%、15%的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在不同处理时间取样,测定重楼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PEG处理重楼植株,SOD、POD活性总体呈现降低—升高—降低趋势;脯氨酸含量在胁迫2 h显著提高,15% PEG处理5天时其含量为对照组的2.61倍。可溶性糖含量在胁迫12 h增加明显,处理后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不同水分胁迫处理2 h,MDA迅速积累,10% PEG处理5天的含量相比对照组提高229.9%。陕产重楼具有一定的抗旱性,通过提高体内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适应轻度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筛选出耐荫性、抗寒性较强的黄精属种质,为后续黄精耐荫、抗寒育种栽培提供合适的材料和理论依据。以来自不同地区的24份多花黄精和10份黄精为材料,测定遮荫前后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4℃低温胁迫下黄精植物叶内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质、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2种黄精的耐荫性、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遮荫处理对多花黄精和黄精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无显著影响。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来自安徽青阳和广西宜州的多花黄精种质耐荫性最优,综合评定值为0.65。黄精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42%、2.20%、8.13%;多花黄精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03%、1.64%、6.28%,表明黄精抗寒性比多花黄精更强;其中河南灵宝寺河村地区的黄精种质抗寒性最强,云南大理地区的多花黄精抗寒性次之,综合评定值分别为0.62、0.56。可将安徽青阳、广西宜州地区的种质作为耐荫品种选育栽培的良好材料,河南灵宝寺河村、云南大理地区的种质作为抗寒品种选育栽培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干旱胁迫下三七的生理特性和基因转录组变化,通过干旱条件和正常浇水控制研究干旱对于三七的影响。实验设置自然干旱和正常浇水(对照)处理,分别测定三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和MDA活性,并从三七叶片中提取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三七MDA变化非常明显,与对照相比,植株受到干旱后的MDA活性升高了88.41%,相反CAT活性受干旱影响的效果不明显。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样品上调基因431个,下调基因151个,对差异基因进行GO注释和功能富集性分析,有160个上调基因和53个下调基因共213个差异基因注释到数据库中。KEGG分析结果表明,有122个DEGs在37个代谢通路上。ABA合成代谢的关键酶,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被显著富集,说明干旱条件下,三七可能通过ABA相关合成酶的增加调控干旱应答。  相似文献   

18.
对杂交树种密胡杨盆栽幼苗进行不同浓度的Na2SO4处理,测定其生理指标,以评估其对Na2SO4环境的生理适应性。选取1年生密胡杨幼苗,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50、100、150和200 mmol/L Na2SO4处理,对密胡杨在不同盐渍环境下生长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与对照相比,50~200 mmol/L的Na2SO4溶液处理下,密胡杨幼苗发生了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MDA含量增加),但细胞膜选择透性未被破坏,3种保护酶活性显示不同的变化趋势(SOD活性维持不变,CAT活性先减后增,P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在Na2SO4环境下表现复杂的代谢适应。本试验设置的Na2SO4处理对密胡杨幼苗未构成胁迫。密胡杨可以适应0~200 mmol/L Na2SO4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盆地栽植抗逆性强的密胡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设置不同的半夏播种密度(2250、3000、3750、4500、5250和6000kg/hm2)处理,在不同季节观察其对半夏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半夏的高效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无论春季还是秋季,半夏的株高、叶长、叶宽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产量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产量增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播种密度为3750kg/hm2时达到最大。除了春季半夏的生物碱和黄酮含量外,其他时期生物碱、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除了秋季的土壤碱性磷酸酶和春季的土壤脲酶活性外,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综上表明,不同季节播种密度对半夏的产量、品质和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在保障半夏品质的情况下,采用3750~4500kg/hm2的播种密度结合秋季采收可使半夏产量增量达到较佳水平。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阐明云南文山州常用畜禽饲用秸秆的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含量和综合等级,为该州饲用秸秆的养分评价和配置提供依据。以文山州近年广大畜禽养殖户常用的草果、‘西畴芭蕉芋’、‘文金1号’、‘文紫椒3号’、小米辣、滇重楼、象草和玉米‘文青贮2号’秸秆为材料,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秸秆的可溶性糖、总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用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抽提法分别测定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了秸秆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综合等级。结果表明:滇重楼秸秆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63.603±0.218 mg/g(DW)和16.637±0.038 mg/g(DW),‘文青贮2号’秸秆的总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均最高,分别约为283.008±2.507 mg/g(DW)和(3.598±0.055)%,‘文紫椒3号’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约为(11.864±0.202)%;可溶性糖、总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不同秸秆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8种秸秆糖、蛋白和脂类养分的综合等级为:滇重楼>‘文青贮2号’>小米辣>‘文紫椒3号’>西畴芭蕉芋>象草>‘文金1号’>草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