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胡蜜  车璐 《现代园艺》2022,(6):168-170
乡村振兴战略下,打造民族山区特色的生态文化景观,有利于构建舒适宜人的乡村空间,促进民族山区的振兴发展.基于民族山区生态文化景观的特征与类别,分析保护与利用对策,并以北川县桂溪镇为例,探究当地民族山区生态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以期为民族山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西藏林芝珠曲登村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所包括的对象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如何将地域特色文化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探讨景观设计中对自然地貌的尊重、对地域文化的表现与塑造,为现代示范村的设计提供思路和见解。在推进城乡建设与休闲游憩业的发展实践中,历史文化景观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示范村的景观设计规划建设的重点。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向来以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闻名全球,因此示范村建设时要以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为基础层面来保证当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夏坤陈英 《现代园艺》2014,(10):227-227
城市文化景观是城市地域性的重要特征与形象要素,是构成城市形态和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地域文化内涵的缩影。合理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温婕  沈守云  胡珩 《广西园艺》2008,19(1):37-39
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新热点。在对长沙天心阁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提出对天心阁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逐步增强。针对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依据研究方向与方法的不同,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实践主要集中在生态博物馆、旅游开发和制度法规等方面,但对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的模式尚未形成共识。文章对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一般模式的建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农耕文化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得到了源远流长的传递。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情境,尤其是农村区域,更是形成了特色性的乡村文化景观。这也正说明了我国的农村环境是一个动态性的发展过程,内容也丰富多彩。本文针对农村文化景观遗产,对其保护专项法规进行可能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敏  袁世清  张瑜 《现代园艺》2023,(5):103-104+107
文化和精神内涵是景观建构的基础,乡村景观依托于特有的文化生态而表达。将根植于文化生态理论的文化保护区建设理念融入到乡村景观设计中,具有实现文化生态与产业价值联动的现实意义。以崇州道明镇“竹艺村”为例,阐述该地文化符号的提取和表达、乡村文化空间塑造、川西新林盘景观架构和特色文化产业链打造等,从而深入探讨文化生态理论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策略,以期为乡村文化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农科院创新基地外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场地文化、生态文化、节点空间3方面的剖析,阐述将文化景观要素与场地规划设计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探索针对规划场地本身既实现"量身定做",又凸显文化特色的景观表达及空间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应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结合现代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有效地将地域文化渗透到具有城市特色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中,为城市景观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把地域文化的人物要素、物质要素融入滨水景观设计是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文化景观内容的丰富、城市特色的展现;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政府与民众对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这也使得我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工作在近些年发展显著,为了能够为我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与研究了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冀此推动我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池州市是位于皖江南岸、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市,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优势,依托当地政府部门的行政推动和科技部门的技术支持,在农村经纪人的积极参与以及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推动下,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成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旅游及城市发展的必然需要。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园林环境的组成部分,反映了所在城市地域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文章以陕西省榆林城区景观为例,阐述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首先要挖掘和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塑造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郑迎春 《花卉》2022,(2):49-50
为了在保留农村特色的基础对农村环境进行改造,我国逐渐实行了农村景观生态规划项目;需要做好新农村生态文化景观设计,并让乡村地区的环境和经济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本文以绿色发展理念下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设计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文化景观的设计详细策略,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民居建筑是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要物质载体。以云南省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为例,探讨了在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背景下对遗产区内的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进行保护的措施。为维持文化景观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采用分级保护、政策引导、经济扶持、宣传教育等措施对当地民居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极大地促进了景迈山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借鉴"相继占用"(sequent occupance)的概念,以茶马古道为引,历史为线,将易武当地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发展分解到政治、经济、技术、农艺、历史、心理六个过程,对研究区域的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在诸多影响因子下的历史变迁及易武地区现存茶马文化景观特色进行分析,为易武的文化景观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具有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以传统村落三巨兴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物质文化景观特征、传统民俗以及民居院落等进行分析,为保护和发展三巨兴村文化景观提供了有利借鉴以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漓江流域丰富的人文及自然资源通过保护性开发,依托当地民族特色景观,开发与之相关的旅游生态产品。立足乡土自然与人文环境,合理开发乡村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村落自然景观及建设高素质旅游管理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8.
优质的村落空间结构对乡村再塑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文化进程,导致非"世遗"土楼群落区文化景观消亡加速。文章从古竹乡非"世遗"土楼群落区活态保护出发,将土楼文化景观通过"解构+赋能+输出"的活态过程,引导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重塑非"世遗"土楼群落区的再生策略,并以此作为对富有地域特色的客家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后河综合治理改造在设计改造时充分展示其作为城市绿肺的生态调节功能,古庐陵文化载体的文化显示功能,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后花园功能,居住购物的景观商业功能;坚持立足当地文脉,突出资源特色,注重生态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省为例,通过研究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思想、理念,剖析了传统地域文化与景观的内在关系,归纳地域文化景观构成体系及特征,从而阐明传统地域文化对景观的重大指导意义,为今后景观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