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给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5、27~45、16~27、9~16、5.5~9、3.5~5.5、2.0~3.5和<2.0 mg/kg。当磷肥当季利用率20%、目标产量1.5~6.0 t/hm2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8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8~30、15~60、23~90、30~120、38~150、45~180和53~21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国内桃测土施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对中国桃土壤的氮素丰缺指标以及适宜的施氮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桃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06、125~206、76~125、46~76、28~46和<28 mg/kg;土壤有机质第1~4级丰缺指标依次为:≥53、32~53、12~32和<12 g/kg。当桃目标产量为15~60 t/hm2,氮肥利用率为40%时,氮素丰缺级别第1~6级土壤的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0、20~80、40~159、60~239、80~318和99~398 kg/hm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桃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丰缺指标推荐施氮系统,为桃测土施氮提供了相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总结了中国开展的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不同区域之间差异颇大,以缺氮处理相对产量90%指标为例,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动于131~ 248 mg/kg 之间;除辽宁、福建、广东和云南4 省外,中国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研究存在很多空白区域;水稻土壤缺氮较为普遍,第3~5 级为土壤氮素集中分布的丰缺级别,缺氮处理相对产量大多处在60%~90%;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的试验点数不宜过少,丰缺指标高端和低端采用外推数据需谨慎,并应予以注明;适宜施氮量与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线性负相关,与水稻目标产量线性正相关,与氮肥当季利用率线性负相关;当氮肥当季利用率40%、目标产量4.5~15 t/hm2时,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第1~7 级的水稻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0、23~75、45~150、68~225、90~300、113~375、135~450 kg/hm2。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零散理论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中国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马铃薯土壤第1~7级全氮丰缺指标依次为≥2.22、1.55~2.22、1.08~1.55、0.76~1.08、0.53~0.76、0.37~0.53、<0.37 g/kg,碱解氮依次为≥306、203~306、135~203、90~135、60~90、40~60、<40 mg/kg;北方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50、25~50、13~25、7~13、4~7、2~4、<2 mg/kg,南方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81、43~81、27~43、15~27、4~15、<4 mg/kg;中国土壤速效钾(NH4OAc-K)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07、182~307、120~182、72~120、31~72、<31 mg/kg。当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40%、20%、50%,马铃薯目标产量15~75 t/hm 2时,土壤养分丰缺级别第1~7级的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0、23~113、45~225、68~338、90~450、113~563、135~675 kg/hm 2,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12~60、24~120、36~180、48~240、60~300、72~360 kg/hm 2,适宜施钾量范围依次为0~0、21~105、42~210、63~315、84~420、105~525、126~630 kg/hm 2。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开展的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我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明显提高;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不同区域之间差异很大,以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0%指标为例,土壤Olsen-P含量低者<15 mg/kg,高者>35 mg/kg;除黄淮海平原、关中灌区和河套灌区外,我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存在很多空白区域;小麦土壤缺磷较为普遍,第2~4级为土壤有效磷集中分布的丰缺级别,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大多处在70%~100%;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的试验点数不宜过少,丰缺指标高端和低端采用外推数据需谨慎,并应予以注明;适宜施磷量与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线性负相关,与小麦目标产量线性正相关,与磷肥当季利用率线性负相关;当磷肥当季利用率20%、目标产量3~12 t/hm2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7级的水稻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17~66、33~132、50~198、66~264、83~330和99~396 kg/hm2。  相似文献   

6.
四大自然区域和全国玉米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给玉米测土施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理论数据整合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西南山地丘陵区和全国玉米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平原玉米土壤碱解氮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17、263~417、166~263、105~166、67~105、42~67、<42 mg/kg,黄淮海平原依次为≥177、124~177、87~124、61~87、42~61、30~42、<30 mg/kg,黄土高原依次为≥191、131~191、90~131、62~90、43~62、30~43、<30 mg/kg,西南山地丘陵区依次为≥349、221~349、140~221、88~140、56~88、36~56、<36 mg/kg;全国玉米土壤全氮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5、2.1~3.5、1.2~2.1、0.70~1.2、0.42~0.70、0.25~0.42、<0.25 g/kg;全国玉米土壤有机质第2~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58、30~58、15~30、7.4~15、3.8~7.4、<3.8 g/kg。当氮肥当季利用率40%时,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第1~7级的籽实玉米(目标产量6~15 t/hm 2)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0、35~86、69~173、104~259、138~345、173~431、207~518 kg/hm 2,青贮玉米(目标产量30~120 t/hm 2)依次为0~0、30~120、60~240、90~360、120~480、150~600和180~ 720 kg/hm 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贵阳市多年来水稻"3414"不完全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初步探索建立贵阳市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得到水稻相对产量为小于75%(缺乏)、75%~90%(适宜)、90%~95%(丰富)、大于95%(极丰富)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其中,土壤碱解氮的丰缺指标为小于98.17mg/kg、98.17~272.48mg/kg、272.48~382.93mg/kg、大于382.93mg/kg;土壤有效磷的丰缺指标为小于7.18mg/kg、7.18~20.45mg/kg、20.45~28.99mg/kg、大于28.99mg/kg;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为小于76mg/kg、76.11~187.18mg/kg、187.18~252.66mg/kg、大于252.66mg/kg。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山前平原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磷、钾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在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土壤肥力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条件下冬小麦磷、钾丰缺指标,采用以缺肥区与全肥区的籽粒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回归关系进行分级的方法,确定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的丰缺指标:测定值(P)<2.4 mg/kg为极度缺乏,2.4~10.3 mg/kg为重度缺乏,10.3~18.5 ...  相似文献   

9.
华南主要露地蔬菜土壤的供氮指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托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的数据,开展露地蔬菜土壤供氮指标研究,旨为华南菜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以蔬菜不施氮肥处理与完全施肥处理的相对产量的50%、75%、90%和95%为指标,建立华南菜田土壤碱解氮丰缺指标,根据土壤碱解氮含量划分的极缺、缺、中等、高和极高5级水平的土壤供氮指标分别为小于42、42~97、97~164、164~194和大于194 mg?kg-1。针对目前逐渐采用土壤硝态氮作为土壤供氮指标的需求,建立了碱解氮-硝态氮和碱解氮-无机氮的转换方程,分别为:y硝态氮 = 0.4012x碱解氮 - 1.3695和y无机氮= 0.4955x碱解氮 + 2.0736,二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该方程计算得出,当蔬菜相对产量为50%、75%、90%和95%时,并对所建立的丰缺指标进行不同形态氮的指标值转换。土壤硝态氮的丰缺指标转换值为:11mg?kg-1、34mg?kg-1、66mg?kg-1和82mg?kg-1;无机氮的丰缺指标转换值为:17mg?kg-1、46mg?kg-1、86mg?kg-1和105mg?kg-1。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马铃薯耕层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开展22组"3414"的肥效试验,了解氮、磷、钾缺素区马铃薯相对产量与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拟合对数方程,初步探索建立贵阳市马铃薯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结果表明,以极缺乏、缺乏、适宜、最适宜、丰富、极丰富6级划分标准,马铃薯土壤有效氮丰缺指标为小于42 mg/kg、42~59 mg/kg、59~84mg/kg、84~118 mg/kg、118~168 mg/kg、大于168 mg/kg,有效磷丰缺指标为小于11 mg/kg、11~19 mg/kg、19~35 mg/kg、35~49 mg/kg、49~66 mg/kg、大于66 mg/kg,速效钾丰缺指标为小于22 mg/kg、22~43 mg/kg、43~83 mg/kg、83~192 mg/kg、192~219 mg/kg、大于219 mg/kg,均高于第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氮肥施用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优于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11.
小麦宽幅匀播技术氮、磷、钾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宽幅匀播小麦的肥料高效利用和土壤养分吸收的机理,采用多点田间小区试验,应用“3414”田间肥料试验设计方法,分析在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宽幅匀播技术氮、磷、钾的施肥效果和推荐用量。结果得出,宽幅匀播小麦氮、磷、钾养分利用率随施肥水平提高而显著降低,随土壤肥力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从高到低依次为:中肥力>较低肥力>低肥力>较高肥力>高肥力。随土壤肥力由低到高增加,宽幅匀播小麦最佳施肥效益的推荐施肥量分别是N 107.9~171.8 kg/hm2、P2O5 88.2~112.1 kg/hm2和K2O 35.4~56.2 kg/hm2,平均分别为:N 138.3 kg/hm2、P2O5 101.4 kg/hm2、K2O 45.4 kg/hm2,三要素比例为N:P2O5:K2O=1:0.73:0.33。由于不同土壤类型的速效氮磷钾含量有一定差异,小麦宽幅匀播适宜施肥量应因土壤类型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2.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云南省旱地小麦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小麦种植合理的施肥量,根据近10年来在云南省开展的旱地小麦肥料试验,分析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小麦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小麦相对产量>90%,75%~90%,60%~75%和<60%为标准,将对应的土壤速效养分分别划分为高、中等、低和极低等级,建立小麦养分丰缺指标,并推荐施肥量。结果显示,云南旱地小麦种植土壤的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平均值分别为145.3、26.6和143.0 mg/kg,三者变异均较大。当小麦种植土壤碱解N高(>175 mg/kg)、中等(155~175 mg/kg)、低(125~155 mg/kg)和极低(<125 mg/kg)时推荐施N量分别为:25~45、45~115、115~185、185~210 kg/hm2;种植土壤有效P高(>30 mg/kg)、中等(15~30 mg/kg)和低(<15 mg/kg)时推荐施P2O5量为:15~30、30~75、75~110 kg/hm2;种植土壤速效K高(>145 mg/kg)、中等(85~145 mg/kg)和低(<85 mg/kg)时推荐施K2O量为:15~30、30~75 和75~11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云南省旱地小麦种植合理施肥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烟叶产质量,明确石灰性紫色土烤烟营养均衡的施肥体系,2018—2019年,采用大田正交试验的方式,研究氮磷钾(NPK)不同用量及NK基追不同配比对农艺性状、产量、化学指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NPK施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N对SPAD和化学成份有显著影响,N和P对产量有显著影响,且产量与N施用量成正相关;(2)N2P3K2 (97.5、150、315 kg/hm2)为广元烤烟种植的最佳施肥组合;(3)氮肥前移,钾肥后移的施肥方式更用利于提高烟叶内在质量。广元烤烟栽培营养均衡施肥体系: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97.5、150、315 kg/hm2,氮、钾基肥与追肥养分分配比:N基:追=7:3、K基:追=3:7。  相似文献   

15.
沙性土壤设施桃树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性土壤设施桃树化肥过量施用普遍,需探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商品有机肥(OF)、生物有机肥(BOF)、平衡施肥(BF)和技术集成模式(MF)在化肥减施30%基础上对桃树产量、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与常规施肥相比,OF、BOF、BF和MF处理分别可增产4.5%、3.4%、1.5%和9.1%,MF处理为显著增产。OF和MF处理可改善果实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BF处理改善硝酸盐含量效果显著。BF和BOF处理可显著削减土壤过剩速效磷钾养分和盐分,而OF和MF处理也可降低速效磷钾养分,但能略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并显著增加有机质含量。各减肥增效处理均能改善土壤微生物性状,MF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多样性的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BOF和OF处理,最后为BF处理。相关性分析显示,减肥增效措施增产提质主要归结于降低土壤速效磷钾养分和盐分及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和生物肥力性状。根据肥本和增产效益,MF可增收0.83万元/hm2,其次为BOF(0.54万元/hm2)和BF(0.53万元/hm2),最后为OF处理(0.20万元/hm2)。因此,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平衡施肥集成的减肥增效技术模式适用于沙性土壤设施桃树。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从2009年起开展“籼改粳”引种、示范和推广,至2016年粳稻种植达到一定规模。2015年,农业部在全国部署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动化肥减量增效。为探索粳稻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技术,并助推“早籼-晚粳”种植模式,于2016年在浮梁县开展了晚粳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方法的比较试验。试验设空白对照、农户习惯施肥方法和2种推荐施肥方法4个处理。推荐施肥方法为化肥减量配方施肥。试验结果显示,2种推荐施肥方法中以推荐施肥方法1较好,推荐施肥方法1比农户习惯施肥方法氮磷钾养分总量节省123.9 kg/hm2、稻谷增产608.75 kg/hm2、增加净收入2070.35元/hm2,经济效益达到了显著水平。推荐施肥方法1的总偏生产力为13.34、投产比值为6.39,比农户习惯施肥方法分别增38.4%和36.54%。试验表明,推荐施肥方法较农户习惯施肥方法具有明显的节肥增产增收效果,可在当地双季晚粳化肥减量增效生产中推广应用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用量化肥和猪粪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不同氮肥类型和用量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猪粪氮与化肥氮分别为0、60、120、180、240、300、360、420、500、600 kg/hm2),分析评价猪粪氮和化肥氮不同用量对优质强筋小麦'烟农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氮肥类型和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大安区水稻“3414”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大安区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向当地水稻施肥提供指导,应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设置水稻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配方处理水稻与对照(CK)相比产量显著提高。在14个处理中,N2P2K1配方施肥的水稻可以获得最高产量10336kg/hm2和最佳经济效益16885.07元/hm2。建立水稻产量为目标函数的N、P、K的三元二次方程和N、P、K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回归模型建立最高产量的施肥指标为:氮203.99kg/hm2,磷102.08kg/hm2,钾83.29kg/hm2,水稻最高产量为:10471.23kg/hm2。结合当地肥料价格,得出最佳施肥量为:N159.11kg/hm2,P82.35kg/hm2,K54.41kg/hm2,产量可达10323.38kg/hm2,以此作为当地水稻生产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9.
云南紫泥田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索和建立云南紫泥田水稻施肥指标体系,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水稻肥效试验,研究了紫泥田水稻氮磷钾施肥效应,拟合建立了氮、磷、钾因素与稻谷产量的肥料效应数学方程,初步建立了云南紫泥田水稻施肥指标体系。建议水稻高产量N、P2O5、K2O推荐施肥量分别为334.5~363.0 kg/hm2、31.5~288.0 kg/hm2、154.5~225.0 kg/hm2,目标产量9769.5~13191.0 kg/hm2;N、P2O5、K2O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35.05~316.5 kg/hm2、7.65~252.0 kg/hm2、21.0~225.0 kg/hm2,目标产量9690.0~10183.5 kg/hm2。生产一百公斤稻谷所吸收的纯N为1.98 kg,纯P2O5为0.61 kg,纯K2O为2.64 kg;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3.53%、7.66%、5.94%,氮、磷、钾肥综合利用率为48.02%;基础地力贡献率为6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