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对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工程进行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结果显示,工程自1998年相继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落实,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区的森林资源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森林植被快速恢复,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工程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多元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地方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报告针对所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政策缺位、资金安排缺项或不足、返贫等问题,提出了建立新型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弥补缺位政策,调整工程预算项目,修正资金配套方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科学看待林农间种等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数字     
<正>我国天然林面积20年净增4.28亿亩截至2018年底,国家投入天保工程资金达4000多亿元,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森林管护体系,19.44亿亩天然乔木林得以休养生息,全国天然林面积净增4.28亿亩,工程区95.6万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其中67万人长期稳定就业。2018年江西省森林旅游(林业类)年接待人数突破1.64亿人次  相似文献   

3.
丘北县是云南省林业重点县,全省66个天保工程县之一。自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共实施森林资源管护面积296.4万亩,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设88.09万亩。全县森林生态功能得到增强,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林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丘北县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天保工程区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4.
正阿克苏地区天山国有林管理局自2011年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以来,工程建设各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层层落实,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工程区管护所站设施建设逐年加强;工程建设宣传成效显著,为全社会支持天保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爱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工程区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实现同步增长,林分质量显著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明显提升,林区野生动  相似文献   

5.
《广西林业》2012,(2):49
良庆区位于南宁市南部,土地总面积136837公顷,林业用地面积70114公顷,森林面积52763公顷,森林覆盖率38.6%。◆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林业重点工程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800公顷,荒山造林5933公顷,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6733公顷;完成营造林投资8120.5万元,林业政策兑现补助资金2615万元;  相似文献   

6.
<正>新疆天保工程区森林管护所站是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基石,是森林资源各项管理措施的落脚点,是联系广大农牧民的桥梁和纽带。目前新疆天保工程区已建成森林管护所152处,管护站306处,管护员1 348人,义务管护员300人,工程区分布于10个地州和26个县市,初步形成了新疆天然林资源管护网络体系,管护面积817万公顷,新疆天保工程区森林管护所站在现代林业建设和构建和谐林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随着天保工程的深入实施,森林管护所站职责不明、管理弱化等不适应新形势  相似文献   

7.
延边林区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而且成功地调整了林业产业结构。要判定天保工程的实施效果,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根据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与政策的相关性相统一的标准,选定了森林覆盖率变化、森林蓄积量变化率、森林面积变化率、天然林面积变化率、水源涵养量变化、水土保持面积变化、湿地面积变化、固定温室气体量变化和释放氧气量变化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普洱市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森林云南"、"森林普洱"为抓手,从7个方面着力构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普洱市按照林业分类经营原则,调整林业两类林的区划界定,把江河两岸、水库周边、交通干线沿线、保护区及周边、城镇面山及村寨周边等生态重要区域划为生态公益林,使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从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4.5%提高到30%以上。此外,全市组织1.47万余名管理员,开展生态公益林巡山管护工作,并建立了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机制,全市每年兑现补偿资金1亿多元。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自2000年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普洱市完成一期工程1273.1  相似文献   

9.
周至县属西安市辖区。全县65万人,面积2974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县域面积的76.4%,工程区森林覆盖率57.5%。天保工程区大部分位于周至南部秦岭山区北麓,一期工程区面积27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61.6%;工程区林业用地面积162.22万亩,占工程区面积的59%,其中国有林地105.42万亩,集体林地56.80万  相似文献   

10.
贵州、重庆两省市在实施天保工程中 ,有若干问题值得重视 ,如森林“三区”区划时遇到难题 ;由于禁伐引起地方财政收入剧减 ,集体林和林农经济补偿缺位 ,林业产业萎缩 ,人员分流不畅 ,还贷压力大 ;在天保工程区大量天然小树无节制消费 ,生态环境恢复艰难 ;工程的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对此 ,提出 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林业长期以来欠账很多,经济效益低下。解决这些问题,要全面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合理利用保护土地资源,同时,改革资金投放方法,加强资金管理,改变经济政策,利用经济杠杆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再者长期以来,营林生产一直没有进入市场来管理。将营林生产推向市场是必由之路,现在营林生产是林业的重头戏,实现营林生产商品化,是提高林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Forest certification for community-based forest management was designed to strengthen an area’s forestry functions while simultaneously alleviating poverty by developing the existing community forest. It is fundamental for forest certification to maintain the economic benefits for certified local sellers and balance conservation goals with increasing local incomes.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FSC certification of a community-based forest enterprise in Southeast Sulawesi in Indonesia could improve effectively field situations of community forest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 local peoples’ financial benefits and social perceptions towards conserving forests. FSC group certific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e area of teak community forest of several villages in 2005. Because of local strong interest in group certification, the size of certified forests, the number of group certification members and the amount of certified wood harvested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support of a local NGO and an international NGO contributed towards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group certific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a small-scale forestry enterprise producing certified wood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These NGO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establishing stro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strengthening local forest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promising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local people.  相似文献   

13.
介绍西双版纳州低效林改造的总体思路、低效林的界定和范围、改造方式、具体措施等实施情况。项目实施以来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已初步彰显,但尚存在受采伐限额限制,技术含量不高,项目申报程序复杂,管理模式单一等问题。藉此,提出加强政策研究,不断改进技术,增加资金投入,优化管理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林业综合效益指标体系,通过数据的标准化以及各级指标的权重分析,求得逐年的林业综合效益指数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数。运用SPSS软件对逐年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林改前后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极显著,经济效益指数增长213.68%,经济效益年增幅9%;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生态效益影响极显著,生态效益指数增长166.28%,生态效益年增幅为11.62%;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社会效益影响极显著,社会效益指数增长200.12%,经济效益年增幅为7.24%;林权改革对林业综合效益影响极显著,林业综合效益指数增长188.36%,林业综合效益年增幅为27.52%。  相似文献   

15.
日元贷款陕西植树造林项目是陕西省第1次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实施的造林项目。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该项目在实施中结合陕西省林业实际及林业发展状况,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林业项目建设理念和方法,使项目得到了顺利的实施。日元贷款植树造林项目建设,不仅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帮助了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而且使我们树立了现代林业管理思想和理念,对推动林业体制改革进程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宋发荣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2):27-29,34
德钦县地处“天保”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 ,工程的实施 ,可从根本上遏制该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 ,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为保证“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提出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 ;实施林下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 ;协调林牧矛盾 ;加大公益林建设力度等 8条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林种结构和树种组成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造林林种和树种组成,指出其存在林种选择上经济林面积过小,使退耕农户从退耕地中收益减少;树种单一,纯林面积过大等问题。建议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多营造混合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立体林业的理论要略、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立体林业经营的根本特点在于实现林区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生产经营体系的最佳设计。而在此之前必须全面、细致地了解林区的社会、经济、生产、自然结构以及资源状况,并对拟引入的经营项目进行可行性实验。  相似文献   

19.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林场经营方案实施情况为依据,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科学经营、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的综合效益,就能够不断地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和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