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藏菠萝花(Incarvillea compacta)是西藏自治区一种常见的藏药材,近期发现其有抗缺氧的功能,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治疗高原反应新型药材的原料植物,有必要对其在西藏自治区的分布和储量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野外样地调查(样方法、样线法和普查法)以及标本馆标本查阅的方法对藏菠萝花的资源在西藏自治区的分布、多度、密度、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在计算这些藏药植物种分布区面积及生境系数的基础上,估测了它在西藏的最大资源量。还根据近几年对藏菠萝花分布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采用了Matlab软件分析方法来反演藏菠萝花的生境,从而估测藏菠萝花的生境分布面积,再估测藏菠萝花的储量。藏菠萝花最佳分布海拔为4400.0~4900.0m,海拔高差为500.0m。藏菠萝花的多度为1~10株/m2,密度为1.99±1.65株/m2,盖度为2%~20%。藏菠萝花在西藏自治区的分布面积为4.75×105km2,最大储量估计为2.17×105t。调查藏菠萝花在西藏自治区的生态分布、估测其资源量对于全面了解藏菠萝花的资源状况、对其未来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藏药波棱瓜属植物的鉴定作用,探讨波棱瓜属植物鉴定新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产地、不同海拔波棱瓜植物的ITS2、PsbA-trnH、rbcL、matK通用引物对110份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比较4条DNA序列扩增效率和测序成功率;分析种内和种间变异;通过Barcoding gap分析,构建NJ系统进化树,评价各序列对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不同海拔波棱瓜药材的辨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ITS2序列在所研究的波棱瓜属药用植物中的扩增效率和测序成功率均为100%,其种内种间变异、Barcoding gap与其他DNA条形码候选序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以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对波棱瓜进行准确、快速识别和鉴定,准确地弄清楚不同地区不同海拔所生长的波棱瓜之间的进化关系,为该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安全用药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波棱瓜是葫芦科波棱瓜属的一年生攀援植物,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尼泊尔,我国西藏的东南部和云南西北部也有分布.其种皮和种子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柔肝之功效,主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消化不良等症,是一种重要的野生药材资源,其种子是藏药的重要成份之一.  相似文献   

4.
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对西藏地区手掌参的地理分布和生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西藏地区手掌参濒危的原因,以期为野生手掌参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手掌参分布范围狭窄,种群规模小,多呈零星或零星小片分布于藏南和藏东南各县域的局部地区。手掌参生长于海拔2800~4600 m,具有一定坡度的林窗、林缘、草甸、草地生境中,生境土壤呈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类型以棕壤和高山草甸土为主,其分布区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手掌参濒危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是其繁殖能力和繁殖效率低,市场需求的掠夺性、采集方式的致死性、采集时间过早、人为滥采滥挖等干扰因素和生境的破碎化是主要的外部致危因素,手掌参濒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运用植物学相关研究方法,近年来通过对西藏各地野生波棱瓜资源进行的考察和材料收集,阐述其分布状况,同时对其植物学性状进行观察记载、对比分析和分类,鉴定西藏共自然分布了分别属于3个属的3个种,分别为波棱瓜属Herpetospermum Wall.的波棱瓜Herpetospermum pedunculosum (Ser.)Baill.、赤(腿)儿属Thladiantha Bunge 的西藏赤(瞧)Thladiantha setispina A.M.Lu et Z.Y.Zhang和三棱瓜属Edgaria的三棱瓜Edgaria darieelingensis C.B.Clarke,并重新列出了西藏野生波棱瓜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臭柏Sabina vulgaris生长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天然分布区内臭柏生长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内蒙古不同天然分布区内,臭柏可在年平均气温为一5.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4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38.6℃以下.年平均降水量180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各地区新梢平均年生长量为7.7~14.6cm;②根据关联分析,各个生态因子对臭柏生长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大小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10℃积温、年降水量、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蒸发量、海拔高度和年平均气温。因此,在干旱区造林生产实践及臭柏引种推广过程中,在关注年降水量的同时,热量因子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10℃积温对臭柏生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7.
西藏退化天然草地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选择拉萨市纯牧业当雄县重度退化天然草地进行补播和围栏封育效果研究,为西藏退化草地的改良与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补播围封点和实施围栏封育的退化沼泽化草甸草地,均以围栏外为对照,进行围栏封育区、补播区和对照区植物群落盖度、密度、高度、物种数以及地上生物量的测定与比较。[结果]结果表明,在补播围栏封育区,除毒草之外的其他草种高度都有所增加,植被总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较补播之前分别增加33.00%,101.42%,16.10%(P〈0.05);退化沼泽化草句草地实施围栏封育的藏嵩草产草量明显高于围栏外对照,围栏内8月份出现藏嵩草最高产量,围栏封育最高产草量可达围栏外自由放牧对照区最高产草量的4—5倍,围栏内最低产量也是围栏外自由放牧区最高产量的4倍。[结论]补播和围栏封育见效快、效果好、简便易行,对于西藏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退化天然草地恢复改良最容易实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龙州县为例,对桂西南不同利用方式的玉米、甘蔗、菠萝、香蕉和杧果地的杂草种类、分布、优势种群及多样性指数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桂西南龙州县样地中出现的杂草有27科54种,其中禾本科杂草11种,菊科杂草10种;玉米地杂草8科13种,甘蔗地杂草10科20种,菠萝地杂草12科18种,香蕉地杂草10科11种,杧果地杂草9科14种。桂西南旱地菊科的鬼针草、飞机草、一点红普遍发生,危害加重,禾本科的鹅观草、鹅肠草和臭根子草等大面积发生,旱地杂草主要形成菊科+禾本科+酢浆草科的杂草群落。研究区的5种利用方式Pielou均匀度较高,分别为0.967、0.964、0.947、0.969、0.962。  相似文献   

9.
在我系标本室所藏植物标本的研究和整理工作中,检出一些省内新分布记录植物。这些是:大黄花堇菜(Violamoehldorfii),全缘橡子木(Cotonoasterintegrrima),腺毛白蓬草(Thalictrumfoetidum),白花驴蹄草(Calthanatans)等四种植物。这些植物在有关吉林省或长白山的植物志书上未记载过,今整理出其学名的沿革、形态描述、标本采集地点等公布于众,供有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榆树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状况为:榆树密集区>榆树稀疏区>榆树零星分布区,即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的含量与榆树密度成正比.这说明榆树虽然有消耗土壤养分的作用,但它对土壤肥力状况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榆树密集分布区植被盖度最高,阻截风沙流中细柱物质和生物残体的作用最强,因而肥力状况最好.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在同一榆树密度区内,丘间地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次为背风坡、坡顶和迎风坡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1.
枣庄市黑杨直径结构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黑杨树的直径结构特征,分别利用5种分布函数即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Gamma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以及Logistic分布对黑杨树林的直径分布进行了拟合,同时用卡方统计量对5种分布进行了检验。拟合结果和检验结果一致表明,在这5个拟合分布函数中,Weibull分布用于拟合黑杨树林分直径分布的效果最好,Gamma分布的拟合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最近邻点距离法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的巢域和珍稀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短尾猴空间分布的类型是随机分布外,其余动物均为聚集分布,23种珍稀动物总体呈现强聚集的特征;珍稀植物种群分布的密度比较小,绞股蓝等24种为聚集分布,仅黑钩栲为强分散型分布,其余的种群因分布太少未能求出分布类型.由此说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的生态位潜在空间比较大,珍稀植物种群间构成了较为良好稳定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Greig-Smith相邻格子取样法,研究了小蓬竹的地理分布和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小蓬竹的地理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种群的分布格局随着样方的增大,呈现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的规律;小蓬竹的地理分布和种群空间格局都受到其克隆增殖方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海拔和年平均降雨量是小蓬竹地理分布格局的主要制约因子,而坡度和坡向是其种群空间格局的主要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14.
郑怀国  赵静娟  谭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41-20442,20445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论文的发表时间、国家/地区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被引频次等方面对1980~2008年白菜育种基础研究领域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描述了白菜育种研究论文的时间、空间分布,并初步明确了白菜育种研究的核心期刊、核心作者、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5.
西南桦木蠹蛾空间分布图式与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西南桦木蠹蛾空间分布图式与抽样技术,调查了广西百色市老山林场部分西南桦试验林,应用4种概率分布型频次比较、6种聚集度指标检测、3种回归分析研究了木蠹蛾空间分布图式。结果表明,西南桦木蠹蛾空间分布型符合奈曼分布、负二项分布,分布图式为聚集分布;以群聚均数λ分析了聚集原因,发现环境因素、昆虫本身聚集习性都可引起聚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虫的理论抽样公式为N=1/D2(1.8994/x軃+0.1629),序贯抽样决策限模式T'(n),T'(n)=3n±2.68姨n。西南桦树干木蠹蛾虫孔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木蠹蛾幼虫主要从西南桦整枝形成的节杈处侵入,应避免人工修枝减少木蠹蛾侵入的机会,提高自然界天敌对木蠹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越南同奈天然文化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度、峰度和变动系数3个指标研究了3个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林木直径分布特征,运用Weibull分布、指数分布和Distance分布对其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利用χ2检验法来检验3种概率密度函数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平均胸径结构呈现差异.优势度三级林分中林木平均胸径为35.7 cm,在13.1~86.5 cm之间变动,径阶分布范围较大,林分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中小径阶林木占多数,林木直径主要分布在22~46 cm径阶,株数累积百分比高达80.10%.优势度二级林分和一级林分平均胸径结构相似,平均胸径依次为22.31、20.63 cm,在7~70 cm之间变动,径阶分布范围不大,林分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递减状态,小径阶林木占多数,中大径阶林木株数较少,林木直径主要分布在10~22 cm径阶,株数累积百分比高达67.63%.利用3种概率分布函数拟合并经χ2检验,指数分布函数模拟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直径分布的效果最佳,可用于天然次生林的直径分布和生长预测,为不同优势度等级的胖大海林分的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群落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22个种中有16个为聚集分布,4个为均匀分布,2个为随机分布。说明群落中多数物种为聚集分布,其格局尺度多小于0.04m^2。认为物种聚集分布可能在维持多样性中起重要作用,并在群落物种花期分布,物种实现生态位,种间关联与种间协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小尺度格局竞争假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R软件在植物种群分布格局中的应用,为分析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繁杂数据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基于西双版纳20ha热带季节雨林动态监测样地的野外调查数据,以绒毛番龙眼、网脉肉托果、玉蕊树种为例,应用R软件绘制其树种空间分布图,并分析树种种群分布格局及种间关系。【结果】网脉肉托果在样地空间分布中为集群分布,而在空间分布格局中分析,在尺度0-2m为集群分布,在12~15m为随机分布;网脉肉托果和玉蕊两个树种在空间分布图中为交错分布,重叠区域不大,进行种间关系分析,两个物种在尺度0~5m无明显相关,在5~30m为负相关。【结论】R软件能够根据研究需要实现物种空间分布图的绘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及物种相关性分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了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的空间分布型.共调查标准地8块,用样园法调查6个伐区,其各项聚集度指标都说明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属于随机分布.在IwaoM*-X的回归基础上,对回归模型进行随机分布的偏离度检验,两种调查法的差异不显著,空间分布型呈随机分布.并估算了立木干基腐朽病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湖南省针栎混交林林分结构,了解林分树种更替过程以及指导针栎混交林抚育间伐奠定理论基础,以湖南省5块针栎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度和峰度描述栎类林分的直径分布特征,利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Gamma分布以及Logistic分布函数分别对针栎全林分和栎类林分的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同时以林分株数变化动态为依据,分析针栎混交林的演替动向。结果表明:1)5个样地的偏度系数>0,说明栎类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林分中中小径阶的栎类林木所占比重较大。除5号样地在2004年的峰度<0外,其余样地的峰度>0,表明栎类直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呈现尖峰态;2)Weibull分布函数和Gamma分布函数更适于拟合针栎全林分和栎类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但在拟合栎类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时效果更优;3)针栎混交林分中的栎类比例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而针叶树逐步退化,针栎混交林逐步演替为阔栎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