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TTC法测定“长柱耐冬”、“深红皱瓣”、“花团锦簇”、“霜红”4个耐冬山茶品种的花粉活力和寿命,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4个耐冬山茶品种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深红皱瓣’花粉活力在开花期间显著优于‘长柱耐冬’、‘花团锦簇’、‘霜红’3个品种,4个品种的花粉寿命最长可达到37d。4个品种的耐冬山茶柱头在开花1~7d内均具可授性。在1~4d可授性较强,不同的耐冬山茶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耐冬山茶杂交育种亲和性,培育适宜中国北方地区生长的山茶新品种。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以耐冬山茶为母本,设计36个杂交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8个杂交组合可以结实,不同杂交组合结果率存在一定差异,种间杂交结果率高于品种。浙江红山茶、多齿红山茶、南山茶、埃尔克西朱瑞、舞台新秀、公正评奖团、红荣耀、狂想曲与耐冬山茶有较高的亲和性。杂交果实结实指数及种子质量均低于对照耐冬种子。  相似文献   

3.
对耐冬山茶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探索山茶属植物的演化、系统分类以及耐冬山茶的品种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通过用扫描电镜对耐冬山茶18个品种及3个南方山茶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如下:耐冬山茶花粉粒为腰鼓形或长球形,极面观为近三角形或三裂圆形,具三孔沟,从表面看内孔不显著。外壁两层,外层厚于内层。花粉粒表面纹饰大多为蠕虫状,亦有拟蠕虫状或拟网状。脊间或网纹间具穿孔和穴,有的脊上有较明显横向波状纹,穿孔和穴的形态及数量品种间有差异。花粉粒形态可以做为耐冬山茶品种分类的依据之一,耐冬山茶和南方山茶品种花粉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部分耐冬山茶栽培品种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分子水平分析耐冬山茶品种间的遗传关系,探讨其品种分类问题。【方法】利用荧光AFLP技术,采用8对EcoRⅠ/Mse 1引物对耐冬山茶16个品种及2个变异类型、5个山茶南方品种、2个云南山茶品种进行AFLP分析,得到清晰的相关AFLP谱带。【结果】在所测试的30个样品基因组中,8对AFLP引物共获得1 062条清晰的谱带,记录了987条多态性带,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92.9%,按照非加权算术平均数聚类法(UPGMA)构建树状分支图。【结论】耐冬山茶与南方山茶的亲缘关系较近;可将耐冬山茶品种分成6个亲缘关系不同的组,表明耐冬山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天然授粉、人工杂交授粉、不去雄套袋及去雄不套袋4种方法对耐冬山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的结实膨大率最高,人工授粉次之,不去雄套袋的结实膨大率最低为0。综合试验结果,可见耐冬山茶是以异花授粉为主的,并且人工授粉结实膨大率并不高的植物。耐冬山茶的花粉生活力从35.71%~90.29%不等,不同耐冬山茶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3年生耐冬山茶为材料,进行耐寒性研究,采用人工冷冻处理,对不同处理温度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保护酶的活性、MDA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耐冬山茶叶片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SOD、P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也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说明叶片内保护酶的存在和活性的提高减轻了由膜脂过氧化引起的伤害,是植物组织提高抗寒性、避免低温伤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避免苏丹草青贮饲料开封后的二次发酵,通过添加甲醛,确定青贮饲料能否保持良好的发酵品质,达到延长新鲜储存时间的理想状态.[方法]对第一茬抽穗期苏丹草进行半干青贮,青贮时间为50d.试验设两种处理,即添加甲醛组和未添加甲醛组,每个组再分成两个小组:(1)贮存50 d后,一直开封,在此过程中分别在开封后的第0、3、8、15、20 d取样;(2)贮存50 d后,分别在开封后的第0、3、8、15、20 d开封,每次开封时间为30 min,并在此过程中取样后封口;测定青贮饲料感官评定指标和pH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对未添加甲醛组而言,开封30 min/d处理的青贮饲料pH值比一直开封处理青贮饲料的低,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对添加甲醛组而言,开封30 min/d处理青贮饲料的pH值比一直开封处理青贮饲料的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添加甲醛组和未添加甲醛组而言,添加甲醛处理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质地和pH值比未添加甲醛处理青贮饲料的更为理想,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添加甲醛且开封30 min/d处理的苏丹草青贮饲料,在贮后感官评定指标最为理想,能有效抑制其二次发酵.  相似文献   

8.
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不同pH值(分别为3.0,4.0,5.0)的酸雨胁迫处理水稻(Oryza sativa)种子和幼苗,以了解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pH值5.0的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但pH值4.0和pH值3.0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幼苗对不同程度的模拟酸雨胁迫均敏感,各生长指标包括叶长、苗高、植株鲜重、不定根数等被显著抑制,且随着pH降低,被抑制程度越甚。试验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均有影响,且幼苗阶段较种子萌发阶段对酸雨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耐冬山茶叶组织结构与品种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个耐冬山茶品种的叶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探讨了叶组织结构与品种分类的关系.结果表明,耐冬山茶叶表皮、气孔、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晶细胞等可以作为品种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对土壤酶活性及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添加活性炭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连作土壤中添加合理活性炭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活性炭(0.5;、1;、2;、3;、4;)对黄瓜幼苗生长和黄瓜连作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添加活性炭量的增加,黄瓜幼苗鲜、干重先增加后降低,添加1;活性炭处理的黄瓜幼苗鲜、干重显著高于其它各个处理(P<0.05);随着活性炭量的增加,黄瓜连作土壤pH逐渐升高;添加3;、4;活性炭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P<0.05);而添加3;、4;活性炭处理提高了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处理20 d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活性炭处理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不大;处理10 d时,4;活性炭显著提高了土壤脱氢酶活性,处理20 d时,各活性炭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脱氢酶活性(P<0.05),添加活性炭处理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活性炭添加比例的增大而升高.[结论]在连作土壤中添加1;活性炭后,对黄瓜幼苗促进作用最大,缓解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效果最好,而添加3;、4;活性炭后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缓解连作障碍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王文彦 《吉林农业科学》2020,45(1):21-24,78
以中性溶液(pH=7.0)为对照,研究了pH值为1.0、2.0、3.0、4.0、5.0和6.0模拟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pH值的降低而降低,pH值模拟酸雨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pH值的降低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弱酸(pH=5.0和pH=6.0)条件下玉米种子能够正常萌发和生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指标(玉米幼苗苗长、苗干重、苗干物质分配和根长、根干重、根干物质分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一定的耐酸性;在pH值低于5.0时,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严重受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pH值为1.0时,玉米种子失去活性而完全没有萌发;玉米种子浸提液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pH值的降低呈增加趋势,根系活力(TTC)随pH值的降低呈降低趋势,说明模拟酸雨降低了玉米种子的根系活力。不同pH值模拟酸雨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指标影响较大,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保护酶(SOD、POD、CAT)和非保护酶(PPO、PAL)活性随酸性的增强呈降低趋势。综合分析认为,玉米种子萌发对pH值模拟酸雨胁迫下的临界值和极限值为3.0~4.0。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彭泽鲫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质量为(55.25±0.61)g的彭泽鲫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4组试验鱼以不同的投喂频率(分别为4、3、2、1次/d)投喂,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彭泽鲫的终末体质量、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升高的趋势,3次/d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最高,显著高于1次/d组和2次/d组(P0.05),但与4次/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投喂频率对彭泽鲫幼鱼的饲料系数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1次/d组的肝脏指数和内脏指数显著性的低于2次/d组和3次/d组(P0.05),2次/d组和3次/d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1次/d组和4次/d组(P0.05)。肠道指数不受投喂频率的影响(P0.05)。1次/d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3次/d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次/d组(P0.05),与1次/d组、4次/d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形体指标与肌肉品质,彭泽鲫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13.
不同pH值对旱稻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pH值(3.00~9.00)的培养液对旱稻幼苗进行培养,15 d以后测定幼苗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pH值培养条件下,旱稻幼苗丙二醛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差异显著,pH值5~6最适宜旱稻生长.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分两个试验,分别为试验1,选取240只刚孵出(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4个重复。试验1组添加膨化菜子1.75%,试验2组添加膨化菜子3.5%,试验3组添加膨化菜子7%,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饲3 d后开始正式试验,以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为参考指标,分析了膨化菜子作为0~14 d肉鸭饲料资源的饲用价值。试验1结束后,混养3 d后挑选体重无差异的樱桃谷肉鸭64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8只,4个重复,预饲3 d后进行正式饲养试验,以生长性能为参考指标,分析了膨化菜子作为21~35日龄肉鸭饲料资源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添加膨化菜子的0~14 d试验鸭的耗料量、料重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随着膨化菜子添加比例的增加,增重、耗料均增加、料重比下降(P0.05)。18~35日龄生长阶段,添加膨化菜子组的料重比也优于对照组。膨化菜子组ALP水平、氧化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试验组(P0.05)。结果表明,膨化菜子可以作为一种优质的高能蛋白饲料来配制快大型肉鸭日粮。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pH值(3~9)的水稻培养液对旱稻幼苗进行培养,15 d后分别对其光合性能、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H5~6时,旱稻幼苗光合速率最高,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最低,旱稻幼苗生长最好。pH值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旱稻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疆小芦苇青贮饲料开封后出现二次发酵的问题,探索抑制新疆小芦苇青贮饲料二次发酵的变化规律和最好的抑制方法.[方法]用不同处理抽穗期的新疆小芦苇为原料,用添加甲醛且贮后一直开封、添加甲醛且开封30 min/d、未添加甲醛且贮后一直开封、未添加甲醛且开封30 min/d等4种方法制作半干青贮,青贮贮存时间为50 d,贮存50 d后,测定青贮饲料感官评定指标和pH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合理利用饲料作物的科学方法.[结果]添加甲醛处理组与未添加甲醛处理两个组互相比较,添加甲醛处理组的色泽、气味、质地和pH值更为理想,其中添加甲醛且每天定时(07:30~08:00)开封30min/d处理的效果最佳.[结论]未添加甲醛且开封30 min/d处理的新疆小芦苇青贮饲料在贮后感官评定的指标更好.添加甲醛处理组而言:添加甲醛且开封30 min/d处理的新疆小芦苇青贮饲料在贮后感官评定的指标最为理想,但添加甲醛处理组与未添加甲醛处理两个大组相互比较,添加甲醛且开封30 min/d处理的新疆小芦苇青贮饲料在贮后感官评定的指标比其他组更佳,能有效抑制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  相似文献   

17.
复合菌剂解无机磷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方法对3株耐高温解无机磷菌株(P1、P2、P3)进行了复合功能菌剂的组合,并通过响应曲面法(RSM)建立了耐高温功能复合菌剂解磷条件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对复合菌剂的解磷条件进行优化.对7组实验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组合4(P1:P2:P3=0:50%:50%)各个菌株间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共生效果最佳,解磷量为241.70 mg·L-1,显著高于各单株菌与其他组合.中心组合实验Box-Behnken对影响复合功能菌剂解磷量的5个关键因素[培养时间(x1)、培养温度(x2)、pH(x3)、磷矿粉添加量(x4)、接种量(xs)]的最佳水平范围及其交互作用进行设计.试验数据多元拟合结果表明:(1)培养时间一次项、pH一次项、培养时间和pH交互项、培养时间和磷矿粉添加量交互项、温度和磷矿粉添加量交互项、以及所有二次项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培养时间、pH对复合功能菌剂解磷量影响较强,其他因素的影响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接种量、磷矿粉添加量、温度.(3)优化得到耐高温复合功能解磷菌剂最佳解磷条件为培养时间7.18d,培养温度49.98℃,pH6.63,磷矿粉添加量6.21 g·L-1,接种量6.07%.验证试验表明,响应曲面法可以科学有效构建复合菌剂解磷条件的数学模型,合理优化解磷条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腐殖酸肥料添加浓度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物理性质相似但EC值具有差异(0.63、0.84 mS/cm)的2个混配基质作为原料,分别添加2、4 g/L腐殖酸后配制成育苗基质,研究在EC值差异较大的基质中腐殖酸对番茄‘粉都53’幼苗生长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EC值的基质中添加腐殖酸均能有效提高番茄幼苗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和光合色素的含量,且随着腐殖酸含量的增加,促进效果越明显;在添加相同腐殖酸含量的条件下,较低EC值基质的效果好于较高EC值,基于番茄幼苗生长主要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腐殖酸和基质EC值对番茄幼苗生长综合指标存在互作关系,以0.63 mS/cm EC值条件下添加4 g/L腐殖酸(B3处理)效果对于幼苗生长综合指标最好。综上在试验范围内,以椰糠∶菇渣∶草炭=1∶1∶2(0.63 mS/cm)中添加4 g/L腐殖酸最佳。  相似文献   

19.
模拟酸雨胁迫对青冈幼苗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静  江洪  马元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33-14836
通过在为期2年的可控酸雨胁迫下对中国亚热带典型树种青冈幼苗的土壤蔗糖酶、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脲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试图分析亚热带区域日益严重的酸雨是否会对森林土壤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从而揭示出酸雨胁迫下3种土壤酶的变化规律。试验共设3个梯度:酸雨对照处理(pH 5.6)、中度酸雨胁迫(pH 4.0)和重度酸雨胁迫(pH 2.5)。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喷淋对青冈幼苗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都比较显著,青冈幼苗各个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显著,夏季的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春季土壤酶活性;随着酸雨pH的降低,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激活作用,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脲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模拟酸雨及室内盆栽培养方法,以玉米为试材,研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pH值5.6、4.0、3.0、2.0)对3种玉米(黑301、吉单522和尹单2)幼苗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此3种玉米品种的抗酸性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胁迫下,3种玉米品种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随模拟酸雨酸性的增强而下降;MDA相对含量、细胞渗透性和POD活性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逐渐增加;SOD活性先增加,随后又降低;3种供试品种中,吉单522抗酸性最强,其次尹单2,黑301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