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插秧机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如何使机具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充分发挥机器的工作效率,是水稻机插技术推广发展成功与否的至关点。近年来,我们了解发现,不少机手只重视机具的机插季节使用,而忽视了插后的维护检查保养环节,使机具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正常作业,误时误工降低效益,对推广水稻机插造成不良的影响。主要存在维护保养不足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稻机械插秧作业质量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水稻机械插秧作业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块准备、秧苗质量、机具性能和机手操作技能等方面。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所需的沉淀时间不同,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整出适合机插的田块,并育出适宜机插的合格秧苗,为水稻机插秧提供必备条件。插秧机操作手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技能,要熟练掌握插秧机的操作要领,了解插秧机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调整注意事项,正确操作、维护和保养插秧机,使插秧机能以最佳技术状态投入作业,保证机插秧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农用插秧机的保有量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对于水稻插秧机的维护和修理也就成了水稻机插秧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很多机械操作员只顾着在相应季节进行机器的使用而不考虑机器的保养,导致机器在农忙时出现一些问题,耽误了宝贵时间。所以,本文主要探讨水稻插秧机的使用维护及故障排除问题。  相似文献   

4.
曾元力 《福建农机》2007,(3):74-75,77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莆田市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了一大批工贸企业,港城崛起,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致使农忙季节劳动力紧张,农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当地农民迫切需要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先进机具代替人工插秧、收割水稻等劳动,因此,机插、机收市场开始迅速发育。由于购置高性能插秧机、联合收  相似文献   

5.
水稻插秧机使用保养与维护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机户的增收效益。为了正确使用水稻插秧机,必须了解和掌握水稻插秧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进一步学习水稻插秧机的正确操作方法,了解插秧机对田块、秧苗等使用条件的要求。熟练掌握油门手柄、离合器、插秧深度等各个操作调节手柄的正确使用和调整。掌握水稻插秧机当天作业后的保养和长期不用时的保管保养技能,善于在机插生产实践中积累经验,真正掌握步进式水稻插秧机的正确使用和保养与维护知识。  相似文献   

6.
为了正确使用水稻插秧机,须了解和掌握水稻插秧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进一步学习水稻插秧机的正确操作方法,了解插秧机对田块、秧苗等使用条件的要求。熟练掌握油门手柄、离合器、插秧深度等各个操作调节手柄的正确使用和调整。掌握水稻插秧机当天作业后的保养和长期不用时的保管保养技能,善于在机插生产实践中积累经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掌握步进式水稻插秧机的正确使用和保养与维护知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水稻插秧机等大型的农业器械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为水稻种植户提供极大便利。但在水稻插秧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插秧机操作人员只重视插秧机的机插季节使用,而忽视了使用后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致使插秧机积累诸多故障问题,影响其日后的正常使用,不仅降低农户的经济效益,还造成水稻种植误时误工的情况。如何使插秧机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充分发挥插秧机的正常工作效率,是当前水稻插秧机技术推广面临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四行乘座水稻插秧机是为解决小地块机插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机具,该机具的设计不仅完善了黑龙江省水稻插秧机的系列,而且填补了国内四行乘座水稻插秧机的空白.在对样机进行大量的生产试验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试验数据,对样机进行优化改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成批量生产机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水稻插秧机发展迅速,要使机具保持良好的状态,充分发挥工作效率,机手必须掌握基本的维护和保养方法。1拆装方法(1)机罩。将中央标杆倒向前方并向上抬起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逐渐成为农民首选使用的机械化插秧新技术,深受农户欢迎,水稻插秧机的使用量已成逐年增多的趋势。根据多年的技术实践,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插秧机用户对插秧机的操作保养不到位,尤其忽视了对插秧机的维护保养,以致机具各运动部件锈蚀,运转卡滞,严重影响了插秧机的正常使用,大大缩短了插秧机的使用寿命。为了正确操作和保养机具,现将有关插秧机使用中容易忽视的使用保养常识及注意事项介绍给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联合收割机工作效率高,性能可靠,适应稻麦两季收割,是集收割、脱粒、分离、清洗等作业于一体的联合作业机器,深受广大农机用户欢迎。但是,联合收割机的功能多、结构复杂、作业时间短,所以农机手应正确操作,对常见故障能够及时检修排除,并做好保养工作。文章分析了联合收割机常见故障,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办法,最后阐述了联合收割机的日常保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学佳 《农业工程》2018,8(4):30-35
传统小农生产模式具有投入大、效率低和效益差等特点,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虽然正在不断向机械化转换,但是简单的机械化已不能满足农忙时节农户对农机的需求,以及不断增加的农机数量给农机管理部门带来的难度,未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借力“互联网+”。针对上述问题,借助互联网思维,在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提升、农机化管理与服务等方面与“互联网+”融合,从实际出发,根据耕地分布集中地的不同和收获时间的差异,合理调度管理农机,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以最大限度满足农户农忙时的需求,实现了农机作业可监管、农机资源分布易查询、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管理平台资源可整合,全面提升了农机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主要形式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影响高速分插机构发展的关键理论技术对高速插秧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水稻插秧机的分插机构主要有传统机构及高速机构2类约10余种形式,不同形式分插机构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适用性各有差异。高速插秧机是水稻插秧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的影响现代高速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发展的关键理论技术,可为采用高速分插机构的高速插秧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行星传动机构在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拖拉机变速箱、秸秆压块机等渚多农业机械中得到了应用.如何优化设计行星传动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农业机械生产需求,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为此,介绍了行星传动结构优化设计模型和基本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将星齿行星传动的最小体积作为优化设计目标,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有效减少了星齿行星传动体积,更好地适应了农业机械对于成本和体积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贵州省烟草机械现状,重点阐述了起垄机、覆膜机、移栽机和施肥机等关键机械现状,从农机农艺、种植规模等方面分析了烟草机械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并展望了烟草种植机械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技术与育苗移栽的结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部分经济作物蔬菜、烟草、中草药和棉花的品质和经济效益,而膜上移栽机械是实现上述农艺要求的核心装备。由于膜上移栽机械作业效率和稳定性问题,制约了膜上移栽机械的发展和推广。分别对国内和国外膜上移栽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国内膜上移栽机械发展的主要问题,指出膜上移栽机械的研制工作应着重实际应用,在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基础上,优化现有半自动移栽机的结构和性能,同时提高育苗技术,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推广应用的全自动移栽机。  相似文献   

17.
李素静  高锰 《农机化研究》2021,43(4):234-238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不断深入,多功能插秧机已经逐渐取代传统人工插秧作业,其具有自动插秧、插秧质量高等优点,但存在驶速度慢、插秧效率低等问题。为此,设计研究了基于PLC的多功能插秧机动力系统,对传统插秧机动力系统进行优化。在对插秧机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插秧机动力系统优化方案的设计,并引入液压驱动系统,完成了液压驱动系统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分析。同时,将液压驱动系统与PLC控制相结合,定义系统输入输出信号,完成PLC硬件接线及I/O分配。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验证优化后的多功能插秧机可以完成对动力系统的精准控制,具有更好的动力性能和机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稻插秧机的特殊性,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其可靠性的外界条件和内在因素,并引入效率系数来改进可靠性有效度的公式。根据质量、价格、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提出用维护系数作为衡量其可靠性的一个指标,从而进一步完善水稻插秧机的可靠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针对300mm行距插秧机在南方双季稻区栽插行距过大、穴数过少及不能充分发挥机插稻的增产潜力问题,在300mm行距插秧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机械优化设计和田间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插植部箱体、苗箱、支架(包括左右支架和中间支架)和浮板4个关键部位技术参数改进设计,研制出了适合南方双季稻区作业的2ZS-488B型(264mm行距)插秧机,并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2个试验点进行不同早晚稻品种机插行距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插秧机作业性能稳定,漂秧率、伤秧率和漏插率分别为1.55%、2.68%和1.93%,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为89.54%。与300mm行距插秧机相比,其产量平均增产529.43kg/hm2,平均增产率达8.57%。该研究结果创新了南方双季稻区新的机械化栽插方式,有利于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