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苗期浸染的病害。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黏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3年。土壤带菌和粪肥带菌是其主要浸染源。种子表面带菌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历史较早,但没有很好的控制,在一些种玉米的地方零星发生,尤其在山区发病较重。 一、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为丝轴黑穗粉病菌,属于担子菌。病部的黑粉为冬孢子。冬孢子黄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玉米丝黑穗病是一个苗期侵入系统侵染的病害,一般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但是,有些病株在生长前期即表现种种异常,病株节间短,较健株低矮,茎秆基部膨大,下粗上细,如笋状,叶片簇生、暗绿,稍硬而上挺。有时分蘖稍有增加,或病株稍向一侧弯曲。此外有些品种在叶片上还出现黄条……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灰包,它是以土壤传病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病菌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土壤带菌和混有植物病残组织的粪肥是主要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侵染源。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措施。(2)温度过低,是诱发丝黑穗病的重要因素。故早春播种时应避开低温或提前覆盖地膜,提高地温,或在病害形成黑粉瘤未破裂时,及时摘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及对抗病育种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 :①选育和推广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种是当前抗御晋东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既经济又有效的重要措施。在杂交选育中 ,应尽可能用优质高抗自交系作亲本 ,决不能用高感材料。②带菌土壤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侵染源 ,药剂拌种可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③玉米丝黑穗病是土壤、粪肥传病 ,土壤中病菌厚垣孢子越多 ,发病越重 ,因此因地制宜采取栽培措施 ,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并有效地减少侵染来源 ,可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5.
正一、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重要病害,由真菌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受害部位主要是玉米的雌、雄穗。玉米黑穗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甚至7~8年。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新区,带菌种子是重要的第1次传播来源。带菌的粪肥也是重要的侵染来源,冬孢子通过牲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地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推广的一些玉米品种对该病的抗性较差,加之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等原因,使得该病害呈上升趋势,发病较重,个别严重地块发病率达到70~80%,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系统侵染性病害,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病害种类众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病毒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青枯病等。1.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危害相当严重,俗称"乌米"或"灰包"。1.1发病规律: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土壤温度较低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本病菌在土壤中可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是目前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地块达60%~70%.病原菌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甚至7~8年,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7~32℃,最适温度范围为27~30℃,适宜含水量为20%~30%.幼芽出土前是病菌侵染的关键阶段,因此,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必须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药剂拌种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侵入,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近年来东北地区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1丝黑穗病发生原因丝黑穗病原菌可存活多年,通过土壤、粪肥和种子进  相似文献   

10.
浅议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玉米连作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因提出主要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又名乌米、黑疸,属种苗侵入系统性侵染的黑穗病。幼苗期多数病株不表现异常,但后期植株矮化,且抽穗较迟。中后期在雄穗上全部或部分分枝被破坏,形成病瘤,外面包有白膜,破裂后露出黑粉,不易飞散,黑粉散出后残留丝状穗轴,有的小花颖壳增生成小叶状,长4~5厘米。雌穗发病时,基部膨大,端部尖而向外弯曲,多不抽花丝,苞叶早枯黄,由一侧裂开,内部全变成黑粉,外有白膜包被,膜破黑粉散出后,残留黑色丝状物,有的仅穗上部受害,基部籽粒变成畸形丛生的小叶状物,内含少量黑粉。雌病穗前期黑粉包在苞叶内不易见到。玉米丝黑穗病只为害雌、雄穗,使病株全无收成。此病以土壤传播为主,粪肥传播为辅,病菌  相似文献   

11.
论秦巴山区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局部地区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通过多年的丝黑穗病防治试验,归纳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病害,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旨在提高秦巴山区玉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在我镇玉米生产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该病是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组织,使雌穗变成一个黑粉包,致使发病株无收。本文根据及多年观察及防治试验结果分析总结,介绍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发生危害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辽西是辽宁省典型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杂交玉米制种和商品玉米种植在本地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由于制种基地的相对固定和规范化建设,玉米制种轮作倒茬困难较大,重茬种植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丝黑穗病经常发生。病菌冬孢子萌发后在土壤中直接侵入玉米幼苗的分生组织,病菌侵染最适时期是从种子破口露出白尖到幼芽长到1~1.5厘米时,幼芽出土前是病菌侵染的关键阶段。由于玉米杂交种的发病率与双亲自交系的抗病程度关系密切,玉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平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调查结果,提出平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种子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五台县的主产作物,但玉米的生产常常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玉米病害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五台县发生的玉米病害主要是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丝黑穗病老百姓称之“黑霉”,不但穗部长菌瘿,对当年产量造成极大影响,而且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达2年之久,继续危害后茬玉米。本文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病菌来源、发病条件等,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表现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种子萌动到五叶期都能感病,以三叶期前,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受侵染的玉米植株矮化,节间缩短,茎秆稍有弯曲,叶片密集,色浓绿叶片向上发直或叶片上有黄…  相似文献   

16.
玉米苗期对丝黑穗病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1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种苗为材料对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reiliana)抗性机制作了初探。结果表明:冬孢子在感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13.23%~18.81%)显著高于在抗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6.60%~7.10%);感病材料幼苗中维生素C(Vc)和总糖的含量分别为14.91~19.71mg/100g鲜重和4.23%~5.91%,显著高于抗病材料幼苗中Vc和总糖的含量(7.18~10.76mg/100g鲜重、2.52%~3.78%);且二者与冬孢子在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0.8476,0.8612),揭示了玉米幼苗期抗侵入的固有抗性;受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后,幼苗胚芽鞘内表皮在0.53mol/L高渗蔗糖溶液中感病的玉米材料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高干抗病的玉米材料,高感杂交种“京黄417”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最高(47.4%);抗病自交系Mo17最低(23%)二因此,冬孢子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幼苗中Vc、总糖的含量,以及病菌侵入后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可作为玉米早期抗丝黑穗病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夏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条件,对不同保存时间(1 a、2 a、3 a、4 a和5 a)和不同保存方式(库存、地表0 cm、地下10 cm土层、地下20 cm土层、地下30 cm土层和地下40 cm土层)下夏玉米丝黑穗病菌的萌发率和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和土层保存深度的增加,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的萌发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同保存方式下,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丝黑穗病菌的致病力逐渐下降;相同保存时间下,随着土层保存深度的增加,不同保存方式下的丝黑穗病菌致病力依次下降。相关分析表明,不同保存方式和不同保存时间均与病菌活力密切相关,符合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病菌致病力与病菌保存深度(负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病菌保存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建议在夏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区,采取清除田间病株、深翻以及2 a以上轮作等措施,以有效减轻玉米丝黑穗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辽宁省玉米丝黑穗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其发病原因是土壤菌源基数大、施入未腐熟的带菌粪肥、种子的抗性差、种衣剂使用不正确等,通过采取选用抗病品种、改进栽培方式、提高种衣剂的使用技术等综合防治手段,使玉米丝黑穗病得到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又叫乌米、哑玉茭。病菌通过病土自苗期侵入,形成系统侵染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穗部,发病率等于损失率。该病近年在我县千米以上春玉米区的发病面积和发病株率有扩大上升趋势,给部分地方的玉米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为了筛选出防治方法简单,防治效果显著的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和药剂,我们进行了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乌米,属于典型土壤传播系统侵染性病害。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表现症状。一旦发病减产严重,甚至颗粒无收。玉米丝黑穗病是北安地区重要的玉米病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平均发病率12.5%~23.5%,严重地块35%~50%,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对该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