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地松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我国3个气候带7个试验点湿地松种源8年的试验结果,对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及树种对比进行显著性检验,湿地松种源生长与原产地气象因子无显著相关,种源×地点交互作用不显著,种源间病虫害无显著差异;在较北的河南鸡公山林场,产自南部的S-7及S-3受冻害较重,而对照种火炬松L-3未受冻害。2年生湿地松高、径生长与8年生树高、胸径生长呈显著相关,这为早期选择提供了依据,根据生长快与适应性强的特性,选出适合我国不同气候带的湿地松优良种源及适宜发展的树种,达到“适地、适树、适种源”。  相似文献   

2.
15年生火炬松种源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潘志刚 《林业科学》2000,36(Z1):70-79
1981年在我国3个气候带7个试验 开展火炬松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试验目的是找出火炬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综合评选出适合不同气候的优良种源,达到“适地、适树、适原”。试验采取9株小区、6次重复、种源与树种对比同时进行,即有产自美国10个州的种源各1个及福建南屿林场次生种源,用湿地松(S-8)及当地马尾松作对照;采用5 ̄8个月苗龄容器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差异显著;种源高生长与原产地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3.
12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12年生火炬松、湿地松7个试验点种源及树种对比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与地点互作用显著,但互作方差较小。根据种源的生长(高、径)和适应性(保存率、抗病虫害、耐寒等)选出L-9、6、10火炬松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均产自美国东南沿海,最适宜在我国中亚热带发展,其次为南亚热带;北卡州及内陆种源L-2,5,6生长快且较耐寒,适宜在北亚热带种植,湿地松种源间差较小,呈随机变异,  相似文献   

4.
火炬松种源木材化学成分的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火炬松种源试验林木材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异,方差分析表明火炬松种源间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戊聚糖,苯-醇抽出物含量则差异显著;木材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广义遗传力较低,种源内株间木材化学成分含量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差异。纤维素,木质素,苯-醇抽出物,戊聚糖含量与种源原产地地理气象因子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是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等单位承担的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专题。经过8年的系统研究,共营造种源试验林2 300亩,建立基因库4处,取得了显著成绩:(1)初步摸清了湿地松、火炬松种源遗传变异规律;(2)针对我国南、中、北亚热带不同气候区,分别选出一批湿地松、火炬松优良种源,并提出了适生栽培区。其材积增益  相似文献   

6.
“余杭长乐湿地松、火炬松地理种源试验研究”通过技术鉴定余杭市长乐林场完成的“余杭长乐湿地松、火炬松地理种源试验研究”课题,由余杭市科委组织,邀请了浙江省林业厅、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和省林科所有关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于1995年12月8日在该场通过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南屿湿地松种源苗期和14 a生的林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成活率差异大,种源间苗高差异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种源间有一定差异。湿地松种源1 a生苗高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14 a生树高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年降雨量和无霜期呈较大的正相关,说明低纬度区引种湿地松,年降雨量大和无霜期长可显著促进其树高生长。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生长量均超过火炬松和当地马尾松。  相似文献   

8.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对5年生火炬松的种源/家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的生长量远高于马尾松,较高于湿地松;火炬松的种源/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较高,遗传变异系数也多在10%以上,且种源的各参数较高于家系;综合评定值位于前3位的种源依次为SC、ZJ和FJ;对家系的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确定了5个极速生家系、8个较速生家系,其材积增益与湿地松相比分别为44%和14%,与马尾松相比分别为197%和136%.  相似文献   

9.
对1984年种植在广西和浙江的22个种源的火炬松及在浙江的8个种源的湿地松的木材密度和管胞长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树种的木材密度和管胞长度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单株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但株间差异较种源间差异显著得多。不同地区火炬松的差异较之同一地区不同种源间的差异更为显著。种源、地区的交互作用对火炬松的木材密度和管胞长度都表现出显著影响,种源和单株的交互作用对两个树种的木材密度也有显著影响。两个树种的木材材性与年轮宽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马尾松和早期引种的火炬松、湿地松比较表明,用新引进的材料可选育出木材材质更为优良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火炬松材性变异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云民  黄永利 《林业科学》1995,31(4):346-352
对生长于广西南宁地区相同环境下来自美国的18个种源10年生火炬松的材性进行了研究。包括:材笥的种源变异。材性的地理变异模式及其与原产地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材性因子间及其与生长因子、形态因子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由湖南省营林局、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共同研究完成的“湿地松、火炬松育种资源选择及生长量、材性和产脂量综合遗传改良技术研究”项目已于1994年12月由湖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据试验报告:该成果利用引进的湿地松、火炬松资源,从1989年开始,从人工林、种源林、子代测定林中进行育种资源选择,有效选择面积10万余亩。根据立地条件和生长状况,初选优树、优势木2286株。全面测试了松脂产贫木材比重等品质性状指标。复选出湿地松优良单株125株,火炬格优良单株80株。其中材积。生长大于平均优势木50%以上的,湿地松占对.5%,火炬松占97.8…  相似文献   

12.
2种国外松与马尾松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福建闽侯南屿林场火炬松、湿地松及马尾松家系子代测定林连续10 a的跟踪调查分析表明,火炬松家系不仅在胸径、树高及材积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且与湿地松、马尾松的生长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火炬松早期生长明显优于马尾松,但是随着树龄增长,马尾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7年生时生长量超过火炬松家系平均生长量,10年生时超过火炬松最好家系生长量;湿地松生长趋势与火炬松相似,即前期生长比马尾松快,后期生长落后于马尾松,但湿地松早期生长稍落后于火炬松,后期生长优于火炬松。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从1981年开始,以美国南部的10个火炬松和9个湿地松种源为主试材,福建、江苏两松和当地马尾松种籽作对照,进行了种籽品质、发芽率测定、造林成活率、生长节律、适应性和抗性、种源间生长差异等项研究。结论:在予南低山丘陵区,两松除佛罗里达州种源有轻度冻害外,一般都能适应当地气候;初步认定阿拉巴马、北卡、德克萨斯是火炬松最佳种源,福建南屿是湿地松最佳种源;豫南应以选用火炬松为主,在光照充足的浅山丘陵区两松可同时发展。  相似文献   

14.
火炬松种源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综合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设立在江西省分宜县的9年生火炬松种源试验林的研究表明:多数生长、形质和木材性状具有显著的种源效应,树高、材积、干形、轮枝数、年轮宽和晚材率存在着纬向的地理模式,与原产地的温度密切相关,管胞长度受经度控制,木材基本密度无一定地理变异规律,在种源水平上,木材密度和材积生长呈显著的负相关,管胞长度和材积生长几乎不相关。生长较快的种源,其树干通直且侧枝细小。利用约束和无约束选择指数,根据不同的材种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等单位承担的“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经过8年的系统研究,共营造种源试验林2300亩,建立基因库4处,并取得以下显著成果:1.初步摸清了  相似文献   

16.
通过12年的火炬松种源试验研究表明,火炬松种源生长性状差异极其显著,12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树高中央直径分别比对照马尾松大40.2%、78.8%和103%。千粒重与地理位置基本无相关,但却与生长性状相关显著。早期选择应该从造林后开始选择,已初步选出了11,4,20,17,5,15和25号种源作为安康浅山地区发展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7.
本省先后引种国外松达20多种,经多年栽培筛选,目前可以在我省推广的有湿地松、火炬松、晚松、长叶松等。湿地松、火炬松已在全省大面积造林;晚松、长叶松因缺种源,只有零星种植.多年的引种实践证明,湿地松、火炬松生长快、干形好、抗病虫害能力较强、适应性广,是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1981年在我国3个气候带7个试验点火炬松8a种源试验结果:①对不同种源火炬松的树高、胸径生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②火炬松种源(树高、材积)×地点的互作显著;③火炬松种源2、4年生树高、胸径和至8年生高、径生长相关显著,为早期选择提供依据;④根据生长快、适应性强两项因子,综合评选出一批适合我国不同气候带及自然类型区的国外松树种及火炬松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在13个省(区)有关部门密切协作下,承担了“六五”、“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林业部科技司不久前在浙江富阳主持技术鉴定。该试验完成湿地松、火炬松地理变异规律研究,积累的材料为我国南方松优良种源及树种选择(包括进口种子)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经济指标也达到攻关合同规定要求,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火炬松种源间种子发芽率、成苗率、苗高等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苗木出土齐全约40d,1a生苗木以抽苔2次为主,苗高速生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种源间苗木封顶率无显著差异。种子原产地纬度与发芽率、成苗率正相关显著,经度与苗高呈显著负相关,夏季降水量与苗高间呈显著正相关。插种前催芽处理显著提高了发芽率、成苗率,早播明显促进苗期高生长和地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