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12月17日,在马来西亚沙捞越港口装运进口的马来西亚山地原木中,采到一种白蚂蚁,鉴定为弯颚乳螱Coptotermes Curvignathus Holmgren。该虫国内尚未发现,仅将该虫兵螱描述如下。弯颚乳螱兵螱个体较大,体长5.4mm。头部黄褐色,椭圆形,头部后方最宽。头长(至上唇)1.9mm,头宽1.45mm。疏生直立长毛。上颚赤褐色,瘦长。长1.15mm。自端部1/4处向内弯曲。上唇宽舌状,长0.425mm,宽0.325mm,具端毛一对,透明区圆柱状。触角16节,黄褐色,第3、4节短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PDA)测定了双孢蘑菇及其覆土和培养料中啶虫脒的残留量,研究了啶虫脒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中的残留规律。样品以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在0.02~3mg/kg3个添加水平下,啶虫脒在双孢蘑菇、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1%~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7%~9.6%。在不同施药水平下,啶虫脒在覆土和培养料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方程,平均半衰期分别为34和23d。覆土单独施药后啶虫脒会向培养料迁移,培养料内的啶虫脒残留量总体先升高后降低。随覆土或培养料中啶虫脒施药剂量的增加,双孢蘑菇中啶虫脒的残留量随之增加,当啶虫脒在覆土或培养料中的施药量有效成分在10~250mg/kg之间时,双孢蘑菇子实体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在0.03~2.6mg/kg之间,且第一潮、第二潮和第三潮菇间残留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处理剂量下,覆土单独施药后蘑菇中啶虫脒的残留量显著高于培养料单独施药后蘑菇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3.
1987年6月在云南省德宏州畹町市城关蔬菜社采到了为害辣椒烂果的实蝇幼虫,在室内饲养出多头成虫,鉴定为宽额寡鬃实蝇Dacus(Bactrocera)latifrons(Hendel)。宽额寡鬃实蝇隶双翅目、实蝇科(Tephritidae)、寡鬃实蝇属(Dacus)。模式标本发现于台湾(Hendel,1915),国外分布于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新加坡,北加里曼丹,印度(西孟加拉),斯里兰卡。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已有记录。在云南过去未见有关该虫的寄主和为害情况等报道。观察这次采到的多头雌、雄虫标本,该虫除  相似文献   

4.
肖良 《植物检疫》1993,7(1):49-50
1991年4月下旬,笔者到蛇口局了解进口木材情况,在现场从马来西亚原木上采到数头天牛幼虫。幼虫体形硕大,其坑道位于树皮下,坑道中充满大量木屑和虫粪。另外,蛇口所赠送了他们1990年5月和1991年1月从马来西亚原木上采到的2批天牛幼虫标本。经鉴定,这些天牛幼虫都是榕八星白条天牛 Batocena rubus(Linnaeus)。这说明马来西亚原木频繁携带该种天牛。该天牛寄主范围异常广泛,其中许多是经济价值重要的种类,且该虫  相似文献   

5.
1992年一代棉铃虫在我县麦田暴发成灾,发生面积之大,虫量之高,危害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其暴发特点及暴发原因分析如下:一、暴发特点1.发生早,来势猛,虫量高5月20日在麦田调查,幼虫为2—3龄,最高4龄,发生期比历年提前5—7天,5月22日调查,幼虫为3—5龄平均平方米有虫6.8头,最高达26头,折亩存虫量4532.9头,为12年同期的18.54倍。5月28日调查,平均一平方米有虫10.7头,最高达58头,折亩存虫量7132.6头,是大发生的1989年同期虫量的6.99倍,部分地块一亩高达1—1.32万头。  相似文献   

6.
玉米象与米象在外形上较难区别,在过去的仓库害虫记载中常将该虫作为米象而记录。七二年至七五年笔者在工作中有机会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谨提出此文,供共同讨论。一、关于两种米象虫学名变迁和普通名问题米象(rice weevil)是1763年林奈在法国苏里弄(Surinum)地方的大米中采到的,记载为  相似文献   

7.
锐肩异蝽Urochelellus acutihumeralis Yang在已查到的文献中仅描述了雌虫,笔者最近在江西安远三百山采到雄虫,现描述如下。锐肩异蝽Urochelellus acutihumeralis Yang,1937。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20日稻飞虱灯下百头虫峰在红河州出现,比2007年推迟1d,虫量为198头,2007年4月19日灯下虫量为131头,2008年4月22日,灯下虫量达4004头,2007年5月17日灯下虫量为5320头。为总结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迁移性害虫稻飞虱,现将红河州2007年稻飞虱的发生和防治工作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甜菜夜蛾在胶东地区秋白菜田上发生较重 ,尤其是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大发生 ,百棵有虫400~600头 ,最高达百棵有虫1736头 ,一般被害棵率50%~75% ,被害叶率45%~98% ,受害白菜叶片轻者被吃成缺刻、孔洞或网状 ,重者全被吃光 ,苗期生长点被吃掉 ,造成死苗 ,白菜受害后一般减产15%~30% ,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 ,且该虫具有爆发和极易产生抗药性 ,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 ,目前该虫已成为本地区白菜生产上的一个主要害虫 ,笔者自1999年开始对其在白菜上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0.
邯郸市蔬菜上瓜蓟马发生严重自1996年秋开始,邯郸市蔬菜上普遍发生瓜蓟马,以黄瓜受害最重,历史罕见。据永年县1996年9月19~28日在温室黄瓜上调查,虫叶率100%,真叶单叶虫量50~100头,最高达500余头,使植株停止生长,严重老化,50%瓜苗...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稻飞虱仅在贵州镇宁县的一些坝区发生,自2001年以来,稻飞虱的发生不断加重,据植保站历年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发生面积0.16万hm2,属中等发生;2002年发生面积0.35万hm2,属中等或局部偏重发生年;2003年发生面积0.37万hm2,属中等偏重发生年;2004年发生面积O.56万hm2,属重发生或特重发生年.从2001年到2004年间,全县水稻大田期稻飞虱发生面积海增0.5万hm2.2001年平均百丛虫量96.27头;2002年平均百丛虫量513.3头;2003年平均百丛虫量552.5头;2004年平均百丛虫量1.113万头.2004年发生特点:主迁入峰期早,迁入量大,危害较历年重,世代重叠危害期长.  相似文献   

12.
在我市危害夏高粱的穗部害虫有高梁条螟Proceras venosatu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ralis、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高梁穗虫(隐斑螟)Cryptoblabes gnidiella Mil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等。高粱条螟在我市一年发生2代,8月份为第二代幼虫为害期,一般每穗有虫2—3头,长势好的可达10头左右;桃蛀螟一年发生4代,在10月中下旬以第四代幼虫为害夏高粱穗部,一般百株有虫15头左右,最高单穗有虫12头;玉米螟常年发生3代,以第二、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夏高粱,一般每株有虫1—4头,最高8头;高粱穗虫一年发生2代,第二代于8月中旬末开始进入穗部为害,9月初进入为害盛期,一般每穗有虫1—2头,单株最高8头。此4种害虫为害夏高粱主要是蛀茎、食粒、造成断茎、破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经1987年以来对防治适期、防治指标、防治用药试验,提出了心叶期适时用药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利用球形诱捕器进行柑橘大实蝇成虫诱杀,以食物诱剂为对照,比较诱杀成虫数及虫果率,以评价其防效。结果表明,在成虫发生期,球形诱捕器共诱杀5 991头成虫(雌虫2 884头、雄虫3 107头),食物诱剂诱杀总数为1 859头(雌虫942头、雄虫917头)。两种诱杀方式均能有效诱杀雌雄成虫,雌雄比值分别为0.93和1.03;两种防控措施防治后虫果率分别为2.7%(球形诱捕器)和6.2%(食物诱饵),未采取任何措施的对照组虫果率为28.6%。说明两种防治措施均能显著降低虫果率,且球形诱捕器诱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双条杉天牛的发生及防治检疫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条杉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危害侧柏和圆柏属树木 ,是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 ,为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该虫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传于我市 ,近几年因高温干旱 ,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 ,有虫株率平均在 1 9% ,被害树单株虫口 8~ 1 78头 ,平均 4 3头 ,被害树木死亡率高达 30 % ,严重影响了我市造林绿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为此 ,我们对该虫的发生危害及治理对策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1 发生危害特点双条杉天牛 (Semanotusbifasciatus)是弱寄生害虫 ,在我市 1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在被害木的边材处越冬。来年 3~ 4月间成虫咬一扁圆形的羽化孔钻出…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单县发生棕榈蓟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单县发生棕榈蓟马棕榈蓟马为广东、广西、湖南等南方省区蔬菜上的灾害性害虫,1996年8月中旬在我县病虫观测圃的茄地发现此虫为害,虫株率95%,单株虫量300~500头,高的1000头以上;单叶虫量10~20头,多的50头以上。棕榈蓟马虫体小,体长约...  相似文献   

16.
蔬菜田烟粉虱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集市蔬菜田的粉虱,2000年以前的优势种群是温室白粉虱,2000年后烟粉虱成为优势种群.近几年中烟粉虱给本市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一直发生数量较大,为害较严重,目测1 m3气流有虫10头,大白菜单叶虫量达30~50头,为害损失一般达10%~30%.为此,我们自2000年以来对烟粉虱进行了监测调查和防治试验,初步摸清了该虫的发生规律,总结出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褐背小萤叶甲 Gallerucella grisescens(Joannis)是草莓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嫩头、叶片、叶柄、蕾和花,有时剥食浆果表面。此虫在国内分布广泛,连云港市一带1985—1991车连年大发生,局部防治失时田块全田没有好叶,造成严重损失。我们自1986年以来对此虫开展研究工作,现将其在草莓田的发生规律与有关防治结果报告如下。一、形态特征1.成虫褐色,全身被毛。体长3.7—5.5mm,宽2.2—2.4mm。头、前胸和鞘翅黄褐至红褐色。触角黑褐至黑色,小盾片黑褐色。雄虫腹部暗褐色,死后变黑。足黑褐色。腹部末端1—2节红褐色。头较小,额唇基较高隆起,  相似文献   

18.
宽额寡鬃实蝇 Dacus latifrons Hendel,据有关资料报道,在我国的福建、广东、云南、台湾已有分布。前几年,我们在实蝇的诱测中,均未曾诱到。1989年5月,采用自己配制的水解蛋白诱剂诱测,诱获到1头雌虫,5月20日在沙头角苗木试种园又采集到23头,其中雌虫13头,雄虫10头。据赵明珠先生报道,宽额寡鬃实蝇主要为害茄科植物和某些瓜类:如番茄、辣椒、茄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一类棉田一般百株累计卵、虫量1500—2000粒(头),高的达5000粒(头)以上,不仅为害棉花而且为害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笔者7月1-3日在丰县、铜山县等县调查,玉米百株平均有虫98.5头,受害株率90.4%。大豆百株平均有虫95.6头,受害株率88.7%。受害严重田  相似文献   

20.
1990年5月28日,作者在厦门宾馆一客房卫生间的地板上采到一种害虫。该虫栖息于大理石板材接缝中。成虫经郑州粮食学院陈启宗教授鉴定为八行薪甲 Cartodere elegans(Aube)。八行薪甲隶属鞘翅目,薪甲科,薪甲亚科。分布欧洲、北美洲和北非。我国尚无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