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电磁泵注入式施药装备设计了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控制系统,通过电压转化电路、电压频率采样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和变频输出电路来实现对直流电磁泵输入电压的控制,实现单位时间内电磁泵流量的控制,达到不同混药比的目的。同时,扩展了人工按键控制电路部分,构成一套完整的注入式施药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套控制系统能够较好地保持与基频同频,变频控制的误差整体小于1.22%,系统工作稳定,调节频率准确。  相似文献   

2.
由于光伏离网发电系统的蓄电池电压波动较大,甚至可能放电至非常低的情况;现有的充电器输出电压一般较固定,在光伏离网发电系统上应用时,如果蓄电池电压较低,可能造成蓄电池流过过大充电电流而损坏。针对该问题,采用迟滞控制的BUCK斩波器的拓扑模式,设计了一种包括充电控制电路、电流采样与放大电路、主电路迟滞控制电路、BUCK转换电路和电源电路组成的输出端可以短路的恒流充电装置,以保护光伏离网发电系统的蓄电池系统。  相似文献   

3.
使用STC12C5A60S2高速单片机为控制器,控制由TPS54340和LM3478芯片组成的降压和升压模块组,实现了一种高效率双向DC-DC变换供电系统。系统实现了UPS电源的功能,采用PID算法实现对电池的恒流充电,充电效率高达91%以上,采用恒压模式对电池进行放电(对负载恒压供电),效率高达93%以上。系统同时设计了过充保护功能以及自动切换充放电功能,可实现对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自动监测,可以直接挂接于无人值守的小型太阳能和风能智能监控、照明、信号灯控制等清洁能源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针对锂离子电池设计的充电电流可变、放电电压恒定的高效率双向DC-DC电源装置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和控制器仿真,确定了以PID算法作为软件设计的核心,同时建立开关电源小信号模型,得出开关状态及其数学模型,并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作为闭环控制的核心,建立MATLAB数学仿真模型,验证了控制算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为双向DC-DC电源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及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系统介绍了一种基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便携式棉花打顶机。本设计由可控硅构成静态开关,当电池对棉花打顶机作为的负载进行放电时,DC-DC变换器以Boost工作模式运行;当220V家用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时,DC-DC变换器以Buck工作模式运行,从而实现电池的充放电功能。由此设计出一种手持式小型棉花打顶机,极大提高棉花打顶机的便携性。本设计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采用电压控制增益放大器AD603设计的截止频率可调且增益可控的高通滤波器。设计采用纯硬件制作,增益控制部分采用电位器调节AD603的控制电压达到控制增益目的,同时通过调节变容二级管电压的方法使滤波电路电容变化来控制滤波器截止频率。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单相数控Boost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系统,采用平均电流型控制策略,分析了功率电路、信号调理电路、驱动电路的实现方案.采用DSP实现系统的数字控制,深入探讨了3个模拟采样信号和乘法器增益的确定方法,以及PI控制与PWM占空比算法,并对系统软启动、A/D转换、输入电压前馈和PWM信号产生4个程序模块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以PICl8FXX8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池管理系统.该系统引入CAN总线技术,采用主从式结构设计方法,利用PWM技术对动力电池恒电流充电过程中的电流进行调整,且各单体电池实行单点控制,通过PWM分流法实现充电过程中对各单体电池的电压均衡控制.该系统具有分布式、易嵌入的结构,硬件电路简单,外围器件较少,处理速度较快,抗干扰性能和实时检测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电源供电模块受功率大小影响的不足,提出了解决方案。设计出一种由三路DC/DC变换器并联组成的输出电流任意比例分配的电源供电模块。整个系统由DC/DC变换器、采样电路、控制电路、按键显示电路等模块组成。开关电源三路主回路都输入12 V DC,通过升压斩波电路,变换为20~30 V DC输出;主控制器为STC12C516S2单片机。主控制器和TL494以双闭环形式控制DC/DC变换电路,既能通过电压反馈控制稳定输出电压,又能通过电流反馈对输出电流任意分配比例控制。且该系统还有过流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基于Atmega16的电压控制系统设计,该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同轴型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电压控制,该设计主要分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主电路包括:采用二极管和滤波电容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采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作为开关功率管的稳压电路,以及蓄电池充电电路。控制电路采用ATMEGA16单片机经过软件编程生成PWM波,作为IGBT驱动电路的输入信号,从而对IGBT的导通关断进行控制,稳定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同时,在PWM脉宽调制的过程中加入软开关技术,提高了IGBT的频率,减小了损耗。  相似文献   

11.
基于SPCE061A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系统设计是以凌阳SPCE061A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具有电流可预置、可步进调整、输出的电流信号和预置的电流信号可同时显示的数控直流电流源。设计通过键盘按键对电流值进行预置,凌阳SPCE061A单片机送出相应的数字信号,经过D/A转换、信号放大、电平转换、压控恒流源,再输出所需电流,实现输出的电流经过精密电阻变成取样电压信号,经高输入阻抗放大器、A/D转换器,将信号反馈到凌阳SPCE061A单片机中构成闭环控制,并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此信号的值。本设计具有精度高,性能好,性价比高,稳定性好,智能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2.
一个用于中小功率的双向DC——DC变流装置,能将直流电压从24 V提升到240 V,也可以将240 V直流电压变换成24 V。在变流器的两个桥式电路中间使用一个隔离变压器,在不增加电路器件的情况下,实现电能的双向传递,变流器通常工作在降压方式,主直流电源来自交流或燃料电池,主电源向负载提供电能的同时向蓄电池充电,在主直流电源故障的情况下,蓄电池替代主直流电源,向负载供电。使用适当的控制策略,实现元件的零电压开关。在对电源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证明系统具有转换效率高、性能稳定和电路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今市面上的AC-DC变换器多使用模拟控制且输入阻抗呈容性,存在着体积大,功率因数低和输出纹波大等不足,研制了以UC3854为核心的高功率因数变换器.利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采用平均电流控制策略,通过对Boost电路的输入电压相位和输入电流相位进行调整,使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间的相位差接近0.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此电路控制简单、输出电压和电流稳定且功率因数较高,同时能减少对电网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根据LED驱动电源设计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论证,前级功率因素校正采用升压型斩波电路,控制芯片采用仙童公司的FAN7527,后级采用隔离式单端反激电路实现降压型DC/DC变换,控制芯片为TI公司的UC3843;此外为满足LED驱动电源恒流输出特性,设计中采用AP4310设计一个恒流限压控制器。基于以上结构,完成一款实验样机,通过测试和分析,实验波形与理论波形基本一致,完成本次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串联谐振变换器、并联谐振变换器、串并联谐振变换器和多器件谐振变换器4种谐振变换器,并简要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同时通过大量的文献概述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增益模块的中压应用,提出了一种结构可重构控制的三电平串并联谐振变换器.与传统谐振变换器相比,该变换器具有2种工作配置,既能满足较宽的输出范围,又能将开关频率范围缩小到接近谐振频率的范围.由于TL结构使一次侧关的电压应力降低了一半,从而有利于降低变换器的成本,在较宽的输出范围内,可以提高其效率.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性能,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三相PWM逆变器是风力发电并网系统的主要部分,开发高性能的逆变器控制策略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对于相位幅值逆变控制电路,为电压单环结构,响应速度慢,且网侧存在直流电流偏移量,瞬态时,输入电压滤波器会出现振荡且负载电流会发生畸变。提出一种矢量解耦控制策略,对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平衡进行分析与补偿设计,给出矢量解耦控制算法的软件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获得较好的控制性能,并能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校正。该逆变器运行效率高,可靠性好,完全满足并网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款以MCU-5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单元实现对电源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的简易直流数控电压源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MCU-51控制D/A的输出电压的大小,MCU-51按键设置输出电压数值,并送D/A转换器。D/A输出与参考电压比较后送出控制信号以调整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同时送数显系统进行显示。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压模式控制Buck变换器运行时参数变化导致系统出现分岔和混沌等非线性现象问题,结合Buck变换器电路结构及其精确状态方程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加驱动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幅值及相位调节,使系统达到最优非线性控制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电路参数变化时,采用外加驱动控制法可有效抑制系统中非线性现象,系统稳定运行,通过搭建电压模式控制Buck变换器实验平台验证该方法对控制非线性现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