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目前温室作物生长模型重用性和共享性差的问题,建立了基于Agent的温室作物生长模拟系统,分析了模型集成的模型Agent、管理Agent、通信传输系统和模型目录服务器的结构和功能,建立了基于XML的温室作物生长模拟Agent、目录服务器和Agent间通信表示方法,采用程序-逻辑混合(PLM)方法实现模型表示。以JADE平台为基础,开发了温室作物生长模拟系统软件。以黄瓜生长模型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所建立的温室黄瓜生长模型能实现温室黄瓜生长的模拟。  相似文献   

2.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事务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分布式事务模型都是基于Client/Server(C/S)的,C/S模型在并发度和系统规模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本文作者在分析了Agent技术的基础上,将Agent技术用于分布式事务模型的建立,提出了基于Agent技术的分布式事务模型,在该模型中,事务是用Agent实现的。由于Agent具有自治性、移动性和通信性,使得事务的执行效率更高,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层次结构,主要由监控中心Agent、评估分析Agent、信息收集Agent等组成.并对该系统模型最底层的基于网络Agent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基于网络的Agent有数据报捕获模块、协议解析模块、规则分析模块、检测分析模块等组成.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农业信息系统在解决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复杂决策问题的不足,利用多Agent技术智能性、交互性、协作性的优点,应用基于UML的面向Agent的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Agent技术的作物生产管理协同决策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用于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作物信息共享、软件共享、协同工作和群决策支持;本文以玉米为实验对象,结合玉米生长模拟模型和玉米知识模型,实现预测功能和决策功能的有机耦合与集成。通过开发实践分析,多Agent作物协同决策模型及系统为解决农业系统复杂问题的决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了作物生长预测和栽培决策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以大型数据库应用为背景.提出了一种访问分布式数据库的多Agent系统框架。重点研究了该框架中基于Matchmaker原理的中间管理平台。Matchmaker机制改进了传统的集中式中间件服务,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事务处理效率和系统负载均衡等问题;同时,由于多Agent系统所具有的自主性、反应性和社会性,该平台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模具单件订货式的生产特点,提出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的集成与协同管理平台.研究了模具设计制造上层的项目群计划与下层零件加工作业计划的有效集成,设计了模具行业信息化集成与协同平台,主要包括模具行业信息与过程交互平台、集成化的模具企业门户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模具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项目群生产过程管理系统、模具制造执行系统和系统的集成数据中心,实现了行业平台与企业门户的集成、企业设计过程与制造过程的集成、模具设计数据与知识的集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用电量的大幅度提高,如何使智能调度充分发挥现有配电设备和投资的潜力,提高系统安全性,便成为比较突出和迫切的问题。基于上述,本文提出了多Agent技术在地区电网自动化综合控制中的应用,利用多Agent技术以实现地区电网自动化综合控制,集成各个应用系统(包括EMS、电能量系统、图像监视系统、调度MIS等),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保证地区电网的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储层沉积相分析的复杂地质模型,将多Agent技术和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技术引入到储层沉积相分析中,在地质储层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Agent的储层沉积相分析模型.对面向Agent混合智能的Gaia方法论进行了研究,具体步骤分为收集需求信息、分析阶段、框架设计阶段、详细的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逐步完善沉积相分析的模型建立.并在此方法论的基础上设计了沉积相分析的Agent模型、角色模型、技巧模型、知识模型和组织模型、交互模型.最后,构建了一个基于多Agent储层沉积相分析社会模型的原型系统,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Multi-Agent的数据挖掘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ulti-Agent的数据挖掘模型研究是数据挖掘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结合大庆火山岩压裂施工的需求分析,设计了一个基于Multi-Agent的数据挖掘模型,并讨论了模型的组织结构。由于多Agent系统具有自主性、反应性和社会性,故这一模型弥补了传统数据挖掘的缺陷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挖掘的智能性和高效性,减少了人工的参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智能化是在物联网传感数据实时驱动下,由知识模型和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计算提供智能决策,从而实现植物与环境、植物与人、植物与植物之间互联互通、全程感知与实时反馈的智能化过程,探讨了智能植物的概念、内涵、技术体系及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植物系统构建方法。针对植物智能行为复杂异构性,将Multi-Agent技术应用于植物的生长计算和行为模拟,从面向服务的智能植物农业应用出发,综合分析了植物的自治性、反应性、社会性和主动性等智能属性、概念和内涵,构建了多智能体智能植物系统。多智能体智能植物系统的内核由感知器Agent、数据处理Agent、知识模型Agent、智能计算Agent以及虚拟交互Agent构成,并详细描述了系统结构及其关键模型,在多Agent系统中,植物能够感知其所处的环境上下文,自主地决策其行为。构建了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植物系统,并以果树修剪虚拟培训智能服务为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交互性强、智能程度高、体验效果好,以期为智能植物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催产素(OT)在广西本地水牛下丘脑、垂体及卵巢的分布,进而了解OT在下丘脑、垂体及卵巢三者之间分泌释放途径。[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PicTureTM二步法检测5头广西本地水牛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催产素(OT)的分布情况。[结果]下丘脑中分泌OT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弓状核、视上核及室旁核,在腹内侧核、腹外侧核、交叉上核、背内侧核、乳头体、下丘脑前核等核团也有一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在腺垂体发现O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自垂体柄和正中隆起的一侧可见平行排列的OT阳性神经纤维断续地延伸至神经部;卵巢中只在生殖上皮、卵泡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发现有大量OT免疫阳性产物。[结论]首次发现OT存在于广西本地水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各个环节,并且下丘脑中各主要核团均有O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尤其以弓状核、视上核、室旁核分布最多,为进一步研究OT的合成和作用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并对广西本地水牛的繁殖育种及泌乳起到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不同生理期催产素(Oxytocin,OT)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分布特点,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ridin-peroxidase,SP)法研究了OT免疫反应产物在乏情期奶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结果显示:OT样神经元存在于视上核、室旁核弓状核、室周核、穹隆周核、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后核、腹外侧核、背内侧核、下丘脑外侧区以及乳头体各核团等27个核区,分布区域呈前端尖、中部宽、后钝圆的梭形带。此外,在室旁核观察到大量的强阳性神经纤维,第三脑室附近的纤维伸向脑室内。说明OT在下丘脑广泛存在,且下丘脑OT经神经垂体、第三脑室、血管3条途径释放,经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靶细胞而发挥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妊娠中期奶山羊下丘脑中催产素的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streptarid in-perox idase,SP)法,对妊娠中期奶山羊下丘脑中催产素(O xytoc in,OT)神经元的定位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下丘脑中分泌OT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在环核、视上弥散核、弓状核、室周核、穹窿周核、下丘脑前区、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后核和乳头体各核团等也有一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另外,在室旁核、视上弥散核、视上核、正中隆起和第三脑室附近有较多数量的强阳性神经纤维,在交叉上核有少量阳性神经纤维。提示OT在妊娠中期奶山羊下丘脑中分布广泛,且下丘脑OT经神经垂体,第三脑室,血管三条途径释放,经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靶细胞而发挥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免疫组化 ABC法对奶山羊周期黄体中催产素 (OT)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奶山羊周期黄体中存在数量较多的 O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OT阳性细胞根据胞质内反应颗粒着色的深浅可分为强阳性、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细胞 3种。阳性细胞在形态上以圆形、卵圆形为主 ,另有相当数量的细胞具有突起 ,小梁两侧及黄体中央近腔区域的阳性细胞则多呈现为长梭形。从分布上看 ,强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黄体周边 ,少数散布于中央区域 ,中等阳性及弱阳性细胞则均匀分布于整个黄体组织中。连续切片 HE染色的对照观察显示 ,奶山羊周期黄体中的 OT主要是由大黄体细胞分泌 ,小黄体细胞也可产生少量的 OT。  相似文献   

15.
郑毛亮  李广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5):3264-3271
 【目的】研究卡拉库尔羊周期黄体中OT、GnRH两种生殖激素以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S-100蛋白两种DNES(dispersed or 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细胞标志物在同一细胞中的共存。【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分别用OT、GnRH、SYN和S-10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两两组合对黄体组织进行染色观察与分析。【结果】OT与GnRH、OT与S-100、OT与SYN、GnRH与S-100及GnRH与SYN 5种组合的免疫荧光染色双阳性细胞在黄体组织中广泛存在;在5种双阳性细胞两两之间的10种组合中,有9种组合的双阳性细胞间表现为高相关性(相关系数0.7以上)。【结论】发情周期卡拉库尔羊黄体组织中,广泛存在DNES细胞;OT和GnRH广泛存在于黄体的DNES细胞中,DNES细胞可能是OT和GnRH的分泌细胞,黄体细胞具有生殖内分泌细胞和DNES细胞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在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中的表达特点,采用超敏的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研究GnRH免疫反应神经元在发情期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结果显示,GnR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视上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交叉上核、丘脑外侧区、室旁核后部、弓状核、腹外侧核、结节乳头体核、乳头体内侧核、乳头体外侧核等核团。阳性细胞的形态有圆形、三角形、卵圆形、梭形、多角形、不规则形,有些阳性细胞还具有明显的突起。圆形和三角形细胞直径的大小为5~35μm,卵圆形和梭形细胞短轴和长轴大小分别为5~27μm、15~58μm。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还分布于部分纤维束中,如视束、正中中隆起等。根据细胞中阳性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强阳性,如交叉上核;中等阳性,如乳头体内侧核;弱阳性,如前穹窿周核。上述研究结果表明,GnRH在成年奶山羊下丘脑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7.
催产素在牛黄体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牛卵巢黄体中是否存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与催产素表达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及双重酶标记对4例发情周期牛黄体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催产素的分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体各区均含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催产素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细胞形态类似,均呈现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细胞核位于中央或偏于一侧,部分细胞有突起。双阳性细胞的形态与分布与OT阳性细胞基本一致。对于NSE-OT双阳性细胞和OT阳性细胞数目进行检验表明,二者在数量上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黄体中OT主要在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8.
取成年SD大鼠的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制成石蜡切片,采用PV-9000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HS-R1a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上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HS-Rla mRNA在不同发情周期大鼠F丘脑-垂体-卵巢轴上的表达.结果表明:GHS-R1a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弓状核、腹内侧核、正中隆起等,腺垂体的嗜色细胞...  相似文献   

19.
运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和DAB显色技术,研究Kisspeptin在青春期雌性皖西白鹅下丘脑和垂体的定位.免疫组化DAB显色结果表明,在下丘脑后内侧核、室周弓状核和室旁核均可观察到大量Kisspepti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下丘脑室周区及外侧区也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Kisspeptin阳性细胞;腺垂体中亦可见少量免疫阳性产物,但神经垂体无阳性细胞.Kisspeptin在雌性青春期皖西白鹅下丘脑和垂体中均有分布,初步揭示Kisspeptin在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参与生殖调控以及青春期的启动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分布和GPR30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PR30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分布于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大部分核团以及部分胶质细胞的胞膜,其中视上核、视交叉上核、室旁核、室周核、弓状核、乳头体外侧核分布较多;视上核和视交叉上核的GPR30相对表达量分别在间情期与发情前期以及发情前期与发情期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均呈上升趋势,而其他核团中GPR30相对表达量在发情各期相对稳定且无显著差异(P>0.05);下丘脑中GPR30的相对表达量以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较高,整个发情周期呈先升后降趋势。发情前期和发情期下丘脑中GPR30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但与其他各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下丘脑中GPR30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对动物发情周期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