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稻化感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莴苣为受体,于3叶期、6叶期、8叶期和成熟期对15个水稻化感品种的化感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叶期水稻化感品种对莴苣根长和苗高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化感作用表现最强;在6叶期,对具强化感作用水稻品种HG1和HG2不同部位取样测定,表明不同部位对莴苣根长和苗高的抑制效果不同,依次是:叶>茎>根。6叶期,对不同化感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受体稗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表现为:水稻化感品种PAL活性与其抑制杂草效果密切相关;水稻化感物质可降低受体稗草体内SOD活性,水稻化感抑制作用越强,其受体稗草体内SOD活性越低。  相似文献   

2.
水稻化感作用的遗传效应及其亲本育种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供试水稻对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Lemont和多产稻的化感作用潜力较弱;TN1、Dular和NC化感作用潜力较强,是水稻化感育种较理想的亲本.这3个品种在3、5和8叶期加性效应基因作用稳定性较好,表明在这3个叶龄期进行选择,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与育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主育成的3个玉米自交系S1、S3和S7组配的2个组合(S1×S3和S3×S7)的P1、P2、F1、B1、B2、F2等6个世代,运用六世代主基因+多基因模型联合分析方法,进行穗总重、穗长、穗粗、轴粗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总重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表现为以主基因遗传为主,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穗长性状组合S1×S3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S3×S7组合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穗粗性状组合S1×S3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S3×S7组合表现为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穗长、穗粗性状均表现为多基因遗传为主。轴粗性状组合S1×S3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主基因遗传为主;S3×S7组合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多基因遗传为主。研究结果显示轴粗、穗总重、穗粗多以加性遗传为主,有利等位基因聚合育种及早代选择较有效。而要选获非加性遗传为主控制的穗长性状的高表型个体,晚代选择才有效,且2性状的F1代由于超显性作用可出现高表型组合。  相似文献   

4.
不同环境下水稻化感作用的动态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 ,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 {P(P +1) / 2 }配制成 1套包括亲本、F1两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化感作用的动态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杂种F1和F2 在大部分叶龄时期具有抑制受体植物茎长和根长的杂种优势。F2 的化感作用潜力与F1相比有所下降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群体平均优势均为F1的 1/ 2。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的田间环境条件下 ,水稻化感作用杂种优势较大。暗示着环境胁迫会增强化感作用的性状表现 ,解释了植物在不利环境下产生化感物质数量有所增加的遗传原因。  相似文献   

5.
多个相关数量性状主基因的联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多个相关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首次提出利用多个相关数量性状进行主基因检测、主基因效应与变异估计的联合分离分析方法。该方法以EM算法实现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主基因的效应估计,以似然比统计量进行主基因的各种遗传假设检验。大量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多性状联合分析不仅可以提高主基因的被发现能力,而且可以增加主基因效应估计值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以水稻杂交组合多蘖矮×中花11的F2群体597个植株株高和分蘖数为例演示了分析程序。结果表明该组合的株高和分蘖数受同一主基因控制。该主基因对株高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分别为-21.3 cm和40.6 cm,表现为超显性;对分蘖数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则分别为22.7和-25.3,表现为接近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6.
以粳稻南粳35和籼稻N22杂交得到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控制水稻谷粒长宽比的QTL进行定位。谷粒长宽比在F2群体中呈近似的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特征;利用Win QTLcart2.5软件共检测到3个控制谷粒长宽比的QTL,分别位于第3、4和5染色体上,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介于4.97%~58.06%,加性效应值介于0.05~0.20,除q LWR-4外,谷粒长宽比增效基因均来自长粒型水稻品种N22,其中q LWR-5对谷粒长宽比表型贡献率最大;基因作用方式表现为超显性、显性和部分显性;此外,利用QTLNetwork2.0软件没有检测到上位性QTL。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自交系齐319(抗)×昌7-2(感)组合的P1、P2、F1、F24个世代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该组合苗期及成株期抗病遗传特点,揭示了齐319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齐319苗期抗性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成株期抗性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控制F2群体苗期与成株期抗性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5.14%和83.98%,表明齐319对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是两对主基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龙葵醇提物作为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通过温室营养液培养法对水稻和工业大麻的安全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浓度(1 g/L)龙葵提取液对大麻种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大,萌发抑制率最高可达81.67%;水稻幼苗在4~8 g/L浓度范围内,其根长和鲜重的化感作用敏感度大于茎长,大麻幼苗在2~4 g/L浓度范围内,其鲜重和茎长的化感作用敏感度大于根长;龙葵提取物对水稻种子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大麻,而对水稻幼苗的抑制作用弱于大麻。因此,在大麻生产中,龙葵提取物适合开发成土壤封闭型除草剂;而在水稻生产中,龙葵提取物适合开发成茎叶处理型除草剂。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生菜(大速生)种子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大白菜叶片水浸提液对生菜种子及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大白菜叶片浸提液对生菜种子萌发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大白菜叶片浸提液0.01~0.02 g/ml浓度处理的生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浸提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大白菜叶片浸提液对生菜幼苗芽长、根长及鲜重均有化感抑制作用,同一浓度相比较,大白菜叶片浸提液对根长的化感效应指数最低,化感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猪殃殃水提液对几种蔬菜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杂草猪殃殃水提液对3种蔬菜的化感作用。[方法]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猪殃殃水提液对萝卜、白菜、莴苣3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猪殃殃水提液对3种蔬菜的发芽率、根长、茎长、鲜重都有一定的影响;对发芽率、根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茎长和鲜重的化感作用则因物种不同而不同。[结论]猪殃殃水提液可抑制蔬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study, 5 parental rice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allelopathic potentials were employed indiallel cross [P(P+ 1)/2] to get a set of genetic materials including parental lines and two generations of F1 s.The dynamic heterosis for allelopathy in rice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as analyzed by usingadditive-dominant developmental genetic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eterosis in both F1 and F2 showedinhibitory effects on shoot and root length of receiver plant (Lactuca sativa L. ). Heterosis over mid-parentbased on population mean(HMP) in F2 was lower than that in different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howing1/2 HMP in F1. The heterosis in rice allelopathy was much higher under the fiel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with lower temperature and weaker sunlight than that under favorable environment, implying that the allel-opthic potential could be increased by stress environment. This finding interpreted the genetic reason thatplant could produce more allelochemicals under unfavorabl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橡胶叶水浸提液对3种蔬菜作物的化感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不同浓度橡胶叶水浸提液对番茄、生菜和萝卜3种蔬菜作物的化感潜力,以进一步理解橡胶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低浓度(≤50 g/L)下,橡胶叶水浸提液对3种作物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表现为促进作用或者较弱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开始减弱,而抑制作用不断增强.特别是在高浓度(200 g/L)下,橡胶叶水浸提液对3种蔬菜作物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番茄、生菜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不断延长,而萝卜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先是缩短,而后延长;随着浓度的增加,橡胶叶水浸提液对番茄、生菜、萝卜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当橡胶叶水浸提液为0~100 g/L时,对番茄、生菜、萝卜幼苗苗高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但在200 g/L时,对番茄、生菜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而对萝卜幼苗苗高表现为抑制作用.当橡胶叶水浸提液为200 g/L时,番茄、生菜、萝卜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125、0.081、-0.304,据此推断,3种蔬菜作物对橡胶叶水浸提液的化感敏感性大小依次为萝卜>番茄>生菜.  相似文献   

13.
选择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较小的亲本CB1和CB7与较大的亲本CB4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穗质量与粒质量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单穗质量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8.06%~75.60%,多基因遗传率为5.03%~25.46%,总基因型遗传率为68.07%~96.68%;同一遗传群体不同种植季节下主基因遗传率无明显差异,但同一季节下CB7/CB4组合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均比CB1/CB4组合群体大,表明单穗质量遗传分析时应考虑到构建遗传群体的亲本选择问题;千粒质量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模型模式,其中CB1/CB4组合群体中季主基因遗传率最高,为60.06%~69.38%;CB1/CB4组合群体中季多基因遗传率最小,为10.73%~23.21%;CB1/CB4组合群体中季总基因遗传率为71.48%~83.55%;CB1/CB4组合群体中季一阶参数d值最小,说明粒质量遗传研究时需要考虑构建遗传群体的亲本及种植季节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粳粳交优质高产的东农425/长白10号F2:3代18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在25 mmol·L-1NaHCO3溶液碱环境胁迫下,对水稻进行耐碱性鉴定,并依据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对水稻幼苗前期的根数、根长和叶绿素含量及其相对碱害率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的检测。结果表明,在F2 3株系群中,水稻的根数、根长和叶绿素含量及其相对碱害率均呈单峰连续的正态分布。共检测到在碱胁迫下与水稻幼苗前期根数、根长、叶绿素含量及其相对碱害率相关的16个QTLs,分别位于第1、3、6、7、8、9、10、11和12染色体上。其中与根数相关的QTL 3个;与根数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 1个;与根长相关的QTL 2个,与根长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 2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 2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 6个。研究结果可作为水稻耐碱性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胡云  刁锐琦  胡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70-7072,7075
[目的]探索向日葵不同部位水提液对马齿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方法]以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和化感效应指数等作为测量指标,研究了向日葵不同部位的水提取液对马齿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向日葵不同部位对马齿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存在化感作用,且化感作用为抑制作用,其大小依次为茎、花、叶、根;不同部位水提液对马齿苋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为农业综合防治及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氮环境中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遗传特点。[方法]采用Dasanbyeo×TR22183杂交,构建了163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施氮、不施氮处理的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遗传机制。[结果]两亲本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不同处理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RILs群体的变幅较大,极显著差异,且呈连续变异。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属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在施氮处理下的最适模型为E-1-4模型,主基因表现为显性上位作用,遗传率为51.03%,且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不同;在未施氮处理下的最适模型为E-1-9,主基因表现为抑制作用,遗传率为41.10%。主基因间包括加性和加性上位互作效应。[结论]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不同的氮环境中均属两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施氮环境中表现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种植季节下水稻株高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选择株高差异大的3个亲本CB1、CB4和CB7,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株高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株高在所有2个季别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38.63%~78.53%,多基因遗传率为1.72%~36.04%,总基因型遗传率为45.52%~92.93%;2个遗传群体2季别下株高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分别为-4.56、-9.16、-7.19和-9.38,表明主基因加性效应会降低株高性状的表达。[结论]水稻茎粗性状的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及所配组合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