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致密油资源潜力大,以常规方式难以开发动用,近3年在扶余油层采用长井段水平井钻探以提高单井产能,而扶余油层储层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砂体薄,连续性差,河道摆动快,水平井砂岩钻遇率低,为此开展了长井段水平井部署设计和精细地质导向研究。形成了扶余油层"三优两精"水平井部署设计及随钻跟踪调整技术,即优选靶区、优选靶层、优选靶向的"三优"水平井设计方法,精细分析准确入靶、精细跟踪防止脱靶的"两精"随钻地质导向调整技术。实践证明该方法大幅提高了水平井砂岩钻遇率,确保水平井在扶余油层致密油储层勘探中取得产能突破,致密油储层单井日产量大幅度提高,约为邻近直井20倍,为致密油储量有效动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东D油田S油藏为典型的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因"低渗、油稠"等突出特点,在现行井网和开采方式下油藏开发效果差,油藏储量动用状况分析成为开发决策的关键。为定量分析S油藏储量动用状况,以油藏地质模型为基础,结合油藏开发动态,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储量动用状况分析及提高储量动用率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油层较厚,井网不完善,油藏层间和平面动用状况差异大,采用"立体井网加密"开发对策可有效提高油藏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斯坦Konys油田是带气顶、边水的层状构造砂岩油田,油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断层发育且油气水关系复杂。K-190S井是Konys油田的一口短半径侧钻水平井,设计、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短半径侧钻技术恢复老井产能,挖掘下达乌尔组油层潜力。K-190S井存在井眼尺寸小、造斜率高、循环压耗高、摩阻扭矩大等钻井难点。根据钻井施工难点,结合地质油藏特点,对井身结构、井眼轨道剖面、钻井参数等进行了优化。优化钻具组合避免井下复杂情况发生;进行轨迹预测研究防止轨迹失控,确保中靶率,使钻头在油层中钻进;优选合适钻井参数和钻进方式以达到井身轨迹的平滑。通过利用井身轨迹控制技术、摩阻扭矩分析技术和安全钻进技术,成功解决了钻井难题,从而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河9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部分井凝析气藏与油层合采时,生产气油比变化大、分层产量计算困难、单井控制储量及生产制度难以确定等问题,首先通过生产数据概述了塔河9区油气藏的生产动态特征,通过物理实验分别对油层与气层样品的组分和PVT物性进行了检测,根据流体的组分和PVT物性判定了储层类型;再利用油、气PVT试验数据与产出油密度,建立了合采井中凝析气层产量与油层产量的计算模型;最后,利用模型获取了油层与凝析气层的动态产量数据,并利用Fetkovich产量递减特征曲线方法和Arps方法分析了油层与凝析气层的动态储量。结果表明,塔河9区油层与气层不属于同一个流体系统,油层属于挥发性油藏,气层属于凝析气藏;所建立的模型能实现合采井中气层与油层分层产量的计算,TKX井油层产油量占总产油量的73.91%和总产气量的6.55%,气层产量占总油量的26.09%和总产气量的93.45%;Fetkovich方法和Arps方法计算的储量差距较小,Fetkovich方法计算储量可信度较高。研究结果对塔河9区奥陶系油气藏开发方案的制定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致密油藏有效动用途径,采取"长水平井、体积压裂、天然能量"开发。现场实践表明,以该方法动用致密油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井筒周围储层特征、压裂规模和指示剂监测资料,深入研究水平井各压裂段的产出状况,对各压裂段产出变化规律进行探讨。一方面,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不同压裂段压裂液中加入不同型号指示剂,检测产出指示剂含量,能够明确各压裂段的产出状况;另一方面,研究了压裂段井筒周围储层岩性、含油性、压裂规模与压裂段产出贡献率的关系。该研究成果为致密油藏压裂方案设计和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单家寺油田单2西沙三段4砂组为厚层活跃边底水超稠油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靠近油水界面、开采技术不配套等原因,直井蒸汽吞吐开发周期生产时间短,含水率上升快,周期产量低,开发效果差。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区剩余油分布,分析了水平井经济及技术界限,优化了水平井参数,研究表明,井型以水平井最佳,合理井距为90~100m,排距为100m时最合理;当水平段长度在200~250m之间时,采出程度和单储净累计产油达到最大;当水平段距油层段顶7/10时采出程度最高,水平段优选位于油层中部偏下。该研究成果改善了单2西沙三段4砂组开发效果,提高了采收率,对活跃边底水超稠油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番禺油田上部油藏属于海相砂岩稠油油藏,下部油藏属于海相砂岩稀油油藏,早期开发策略为开采下部的稀油油藏为主、兼顾上部稠油油藏。随着地质油藏认识的不断更新,油田储量规模的不断增大,实施了以开发上部稠油油藏为主的调整项目。针对调整项目实施完毕后,稠油油藏开采井数大幅增加,单井液量、含水上升快,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油处理能力、海管混输能力一定程度受限等问题,综合考虑油藏、井筒、地面设施之间的制约关系,提出了地质油藏特点认识—动态分析—动态指标预测—管网一体化研究—产液结构优化方案—近期措施建议—实施效果评价的一体化研究流程,对稠油油藏在生产水平井进行了产液结构优化研究,找到了油藏提液的潜力,得到了油藏合理的提液时机(含水率80%左右)及幅度(20%左右),通过多方法、多因素相结合系统的研究,优化了油田及单井的生产方案,跟踪评价近期实施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提液效果。  相似文献   

8.
红河油田是鄂南致密砂岩油藏的主要区块,针对该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慢、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技术,包括三级井身结构优化技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和套管安全下入技术)以及二级井身结构优化技术(完井方式和配套技术的优化)。现场施工表明,实施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技术后,钻井周期明显缩短,生产成本下降,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9.
C区块位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南部,该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复杂,且断裂控制原油聚集。分析了该区块葡萄花油层构造演化和油源断层特征,详细探讨了其原油运聚成藏特征。研究表明,C区块葡萄花油层所在的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期(火石岭组~营城组时期)、拗陷期(登娄库组~嫩江组时期)和构造反转期(四方台组~全新统时期);主要油源断层为连接青山口组烃源岩与葡萄花油层且成藏关键时期活动的断层;原油从青山口组一段源岩沿油源断层垂向运移至葡萄花油层,原油在葡萄花油层内部短距离侧向运移聚集成藏。C区块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为源内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其油藏类型为断块或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0.
对 A区块水平井开发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开发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成果及测井断点数据作为约束建立精细构造模型,落实构造特征及微幅度起伏变化,并根据测井砂岩解释数据及地震属性进行协同模拟,建立砂体预测模型,精细描述区块内目的层砂体的展布特征。此外,优选有利水平井部位,设计水平井穿行轨迹,便于钻井过程中随钻跟踪调整轨迹。实际应用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提高水平井的钻遇率,对改善区块水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远程地质导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地质录井技术的结合,也是现代录井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结合延长油田上1083-平3井在实钻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该技术在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实践证明,该技术在优化井身轨迹、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方面有较大作用,为后期的油层开发提供了更加丰富、准确的参数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七个泉油藏为构造岩性油藏,其主要特征为含油井段长,油层跨度长,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极强,油层“薄、多、散、杂”,“四性”特征复杂多变,油气富集规律不清。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与油藏工程方法对七个泉油藏的开发现状和开采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的稳产高产,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由于油层多,层系之间的差异大,井网划分跨层系现象较为普遍,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油分布预测成为高含水期油田的开发关键。为定量分析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特征,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结合油藏开发动态,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再现油藏生产过程和不同时期油水分布。基于大庆油田北三区西部开发数据和监测资料,利用地质模型对区块生产过程进行了模拟,再现了油藏开发历程。由于层段多、砂体形态复杂、层内非均质性较严重,油层部分部位控制程度相对较差,在油层的边角部位、差油层及层内差储层段成为剩余油分布的集中区。以该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提供相应的措施调整,从而解决油藏注水开发中的3大矛盾,对油田开发生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河西务构造带历经30年勘探开发,目前已处于开发的中后期阶段,采出程度较高。多年的勘探开发证实,河西务构造带为一复式油气聚集带,沙四段是主力产油层,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总量的60%,已发现油藏受反向断层控制为主,发育反向断块、断鼻圈闭,现在评价潜力较大的反向断块已基本钻探。前期通过精细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提出顺向断块油气成藏模式,优选2个顺向断块进行了精细评价,部署2口评价井,其中一口井目前已经完钻,取得较好的钻探效果和认识,对油藏评价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构造背景优越的顺向断块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与实施有望是该区带寻找优质储量的重要接替战场。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延安组油藏是盆地内主要的勘探开发目的层,在盆地分布范围很广,从盆地西缘的断裂带附近到陕西省安塞县以东均有发现。延安组油藏埋藏浅,成藏规模小,砂体与构造的良好匹配是成藏的控制因素。这类油藏在志丹油田数量众多(古甘陕古河道两侧附近),由于其埋藏浅、物性相对较好,边底水能量较为充足,利用边底水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可以达到20%~30%。通过对志丹油田延安组小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的认识,分析了一个小油藏2067井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2砂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开发潜力,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利用水平井产能预测公式计算得出,水平井稳产期后日产油11.4t,2067井区日产油可达30t,预测采收率可达25.5%,为志丹油田众多延安组小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渤南区域河流相油田构造破碎、流体系统复杂、油藏类型多样,现有资料难以准确刻画储层展布,储层认识不清楚、储量难以落实这一难题,提出利用反褶积试井技术来确定油藏边界,落实储量,深化油藏研究。结果表明,反褶积试井技术在渤南复杂油气田未动用储量的落实中成果显著,为井间连通性的识别提供了新方法,在深化油藏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为油田的下步开发提供策略,为渤海复杂油气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致密油层具有储集孔隙空间小,渗流能力差,非均质性强,岩性、电性变化大,油水关系复杂、流体测井识别难度大等特点,如何有效利用测井资料评价该类油层,对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油田庄9区致密油层长82油层为例,充分利用测井、取心、录井、测试分析等资料,建立了合水油田长82油层测井参数解释模型:研究区开发井密度曲线较少,选用声波时差建立了孔隙度解释模型;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利用两者交会图法获得渗透率模型;采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得到研究区的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并确定了储层评价下限标准:渗透率下限为0.1mD,孔隙度下限为8.0%,声波时差下限为220μs/m,电阻率下限为20Ω·m,含油饱和度下限为45%.该模型及下限标准为研究区致密油层的识别、储量的提交与升级提供了依据,也为复杂致密储层的测井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天然能量弹性开发的致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后初期产量高、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等难点,为了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洛河油田长7储层的开发效益,基于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单井测录井及井网条件,采用油藏数值模拟和全三维压裂设计软件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平注平采"水平井组的裂缝形体布局,裂缝参数及施工参数。裂缝采用不等间距交叉布缝(避开注水井水线位置),缝间距为60~112m、裂缝条数为7~9条,裂缝半长为120~150m,导流能力为30~40μm2·cm,远离注水水线位置的施工排量为4.0~4.5m3/min,规模为35~40m3,离水线近位置的施工排量为3.0~3.5m3/min,规模为22~28m3。通过现场试验,压后水平井试油期间日产油量5t,关井注水地层能量达110%时开井生产,LH1-2-7P16井稳定日产油量5.1t,LH1-2-7P18井稳定日产油量3.8t,相比邻近水平井分别提高了1.7和2.3倍,增产效果明显,实现了区块水平井组整体开发的技术突破,为其他类似油藏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颗粒荧光技术可快速探测储层颗粒中油包裹体和颗粒表面吸附烃, 能较好地反映储层中油气包裹体丰度及油气性质,可以很好地确认现今油藏和古油藏,有效判别油层、水层、油水过渡带以及古油水界面。用颗粒荧光分析技术,分析了依合2A井志留系柯坪塔格组近20块样品,发现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柯坪塔格组致密砂岩储层中的油层、油水过渡带和水层,为致密砂岩储层油水层判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利用该技术还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底砂岩中识别出一套含油层,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英台-四方坨子地区油气藏非常复杂,具有构造幅度低、断层分布复杂、流体识别困难、油藏类型多样的特点。针对复杂油气藏实际情况,利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对构造和断层进行了精细描述,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沉积微相技术进行了储层精细描述,利用多信息流体识别方法解决了该区流体识别的难点。对该区复杂的油气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确了油藏控制因素和油藏类型,实现了该区储量和产量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