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6,(3):136-139
赣南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建造方式及营建礼俗,是一个地区自然风貌和一个特殊族群伟大创造的成果。赣南建筑作为一种特色的民居形式,具有很强的地域识别性。在现代城市空间打造的过程中,从城市规划、建筑到园林景观都迫切地需要将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根"找到,使城市的文脉得以延续,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困境,使城市的居民重新找到"家园"的归属感。本文以江西特色的赣南建筑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建筑文化,并深入研究赣南建筑文化在现代城市空间中的运用,为现代城市建设找到其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通农村民居百年变迁历史的回顾与总结,结合时代特征与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了3个时期民居的文化风格与建筑特色,强调了新时代下农村民居传统特色的消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南通农村百年民居的变迁为缩影,主张农村民居建设应注重对当代地域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方案的实施,国家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建设提到文化传承的历史高度。以会泽县特色民居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在云南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传承和保持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包括:以新农村民居建设面貌为重点,以地方性特色的新农村民居建设风格为核心,改善特色民居的房屋结构功能,保护传统民居文化特色,为云南新农村特色民居建筑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韩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50-11652
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乒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文脉的现代民居建筑文化,是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以碛口古镇传统民居为例,着重对当地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讨论其对传统民居地域特色造成的影响及其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研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黄毛坪村为案例,通过分析其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与变迁,探讨了文化内涵、民俗习惯及建筑地域特色等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冲击,从而提出了从旅游结合发展、政府介入引导、苗族博物馆建设、建造技术传承、文化主体意识提升等方面的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研究传统民居中的居住形态,能够满足现代人对社会文化体系的认同:要创造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传统民居可以提供有力的地域文化、设计手法和创作规律,因此研究民居与民俗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大规模开展,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欲望的驱使和市场法则的无形引导下,传统民居建筑正处在被城市开发与建设吞没的危机中。对库车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从历史文脉、地域环境、生活习性、民族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当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特色。提出适宜该地区的传统民居保护措施。为库车地区的维吾尔族民居特色的挖掘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徐慧宁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05-14808
在简要分析广西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的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广西城乡风貌改造中传统民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尝试,总结了广西的传统民居特色,将其按地域特征分为3类,一是按发展源流分为干栏建筑,院落式建筑和非院落式建筑,西洋建筑;二是按建筑材料分为竹木结构民居、石头结构民居、土墙结构民居、土石结构民居、砖木结构民居、混合材料民居;三是按建筑样式分为干栏式建筑、院落式建筑、非院落式建筑。桂北木结构"干栏"式建筑是广西民居的代表。笔者根据现实发展情况对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改造;要以更新民居形态为改造的新方向;要善于挖掘、展示和保护传统文化。这些建议对提高城乡风貌改造的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域性的特征风貌,决定了各个地方居住建筑的特点。中国特色民居是中国特色文化道路的产业灵魂,是先人智慧的表现。关于恒久的保护民居的古色古香,又能在当今社会立足,这是一个难题。为此,本文想通过结合特色民居与文创书店的耦合共生,为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开发,开启一个新起点。使特色民居不但能保留它独有的风韵,还能在当今社会中屹立不倒。相信两者之间的结合,可以开启新的模式,弘扬中国文化传统,展现自己的人文情怀,满足城市文化需求,构建独特的文化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徐慧宁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84-7086
21世纪以来,广西的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且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老镇缺保护,新镇求统一,地域文化没挖掘,城镇风貌少特色"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分析了广西小城镇整体风貌设计较为成功的岑豆新村、兴安县、阳朔东岭的实际案例,发现其建筑中均体现出浓郁的传统民居元素、地方民居特点和特色民居文化,总结出"传统是小城镇风貌塑造的源泉、创新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文化是小城镇风貌升华的核心"的广西小城镇风貌塑造经验。笔者认为只有充分挖掘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结合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调动居民改造积极性,才能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突出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营造优美、舒适、和谐的居住氛围,再现和延续小城镇的整体地域风貌特色,使小城镇具备综合竞争力和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220-221
传统民居是最能体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类型。它在时间上的发展体现人们朴素的生存需求的发展,在空间上的差异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聪明才智。人类向自然展示强大的改造力后,重新审视传统民居,不仅从中汲取合理利用自然之道,更是重新拾起慎而为之的处事之道和尊重自然的"卑微"态度。  相似文献   

12.
传统内向型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中重要的空间形态,是传统民居文化的重要体现。这种内向型空间形态与地理环境具有特殊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特有的空间特性,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客家土楼为代表,着重分析客家土楼的地域特征以及其内向型空间的特点,并对照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现代建筑方案创作提供新思路和实践方法,从而促进现代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豫西山地传统乡村建筑聚落在聚落形态、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空间环境上具有独特特征,但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的建筑景观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以河南省巩义市明月村为例,通过对其建筑聚落特征的具体分析,认为豫西山地传统乡村聚落建筑景观有机更新的关键在于激发景观特色与景观活力,并从物质空间优化和文化意识引导两方面提出豫西山地传统建筑聚落景观有机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中,乡村民居受城市化的影响,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形式文化遭丢失遗弃。乡村民居庭院既满足了防卫、生产的需要,又给家庭活动提供空间,因而具有多功能性和公共性。泰山民居庭院由建筑、院墙、宅门、植物等要素围合而成。在矩形宅基的基础上演化出四合院、三合院、"L"型等院落形制。这些院落具有内向性、自然性、渗透性。泰山乡村民居体现出中和、平易的地域性格,反映了庭院空间的"家"庭观、生态观、和谐观。  相似文献   

15.
赵晶  赵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39-9241
在新民居建设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太行山区传统民居的选材、构造、接地方式、村落组群等生态性的研究,提出了可用于山地新民居建设的可行性手段,以期应用到具体山地新民居建设中,使得传统建筑文化的价值得以延续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传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26-15527,15531
在宏观上分析了长江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聚落的空间构成,强调其建筑聚落、山形地貌、江流水景互为依存,建筑与山水相依,自然与人文相融的特点。分析了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突出了其向"天"性特征、"灰色"特征、动态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以南方天井式民居、吊脚楼为例,解析了民居建筑的外形空间特征;从对合院式布局的追求、对天井空间的偏爱、对堂屋空间的重视3个角度分析了民居建筑的内部空间特征。揭示了三峡传统民居中所蕴涵的建造者对自然环境以及住宅场所的理性思考,以及该建筑形式在峡区特定山江环境中的实用价值,解析其与环境融合共生的艺术成就,以期在"后三峡工程时代"为峡区城镇与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小麦科技馆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传统民居、地域特征、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建筑设计研究,阐述了作者尊重并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建筑创作观点。  相似文献   

18.
创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居住区空间景观,以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以"长兴滨海.水木花都小区环境设计"为例,在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中通过挖掘和表现地域文脉,营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现代居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以瓮安水瓮田梯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景观类型、地域文化特征等方面,对山地梯田湿地景观设计的立意构思到景观营造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分析设计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提出山地梯田湿地景观设计应以"生态文化"为主线、地域文化为内涵、"减量设计"为手法,将主题理念与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相结合,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梯田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的乡村建设,在全面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井喷式的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广袤大地上的众多村落,赖以传承的乡土环境也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景观格局混乱、生态平衡失调、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在快速的建设中流失,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加速了这种地域特色文化的流失。本课题借助洛宁县下峪镇的街道立面景观改造项目,就如何在乡镇街道空间,以及景观空间里表达地域特征提出思考、进行研究整理。在当下备受关注的地域特色建设中,加强保护和继承传统民居的意识。把乡村建设的更像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