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东地区有较长的海岸线、广阔的滩涂资源和众多的港湾,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对虾养殖的良好条件。1979年对虾人工育苗成功以后,对虾养殖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几年来,对虾养殖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亿元,基本建成了一个从对虾育苗、养成、饲料加工到成品加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重视,以及受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影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斑节对虾(草虾)、日本对虾(花虾)、墨吉对虾(白虾)的养殖,越来越引起养殖业主的重视。养殖业主对对虾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对虾的消化系统短而且细,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对虾饲料的加工要求远比普通畜禽饲料的加工要求高。下面,着重探讨一下生产对虾饲料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水中稳定性(耐水性) 对虾饲料要求在水中的稳定时间要长,一般要求达到2h以上。如果生产出来的颗粒饲料耐水性差,则不适应虾类的采食特点,…  相似文献   

3.
我省对虾养殖生产经过13年的努力,从苗种培育、成虾养殖、饲料生产,到产品加工运销,已初具规模,并摸索积累了一套养殖技术工艺,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成为我省海水养殖的一大产业。但是必须看到,当前我省对虾养殖业也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虾塘“老化”,病害蔓延,生产成本高,单位面积产量低。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仅就上述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对虾密疏轮养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对虾养殖,是继海带、紫菜养殖之后,自80年代以来兴起的第三个规模化海水养殖业,在出口创汇、满足市场需要、农民致富,农村富余劳力的出路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牵动着捕捞、运输、能源、建筑、饲料、机械、制冷、加工等行业的发展。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细菌性、病毒性虾病的流行,养殖对虾大量死亡,致使对虾养殖业受挫,经济损失严重。所以,细菌性、病毒性虾病灾害是当前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对虾养殖产业是近20年来发展最快的水产养殖产业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随着世界水产业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的加固,对虾养殖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应对市场,养殖业必须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从对虾养殖生产的特点,采取无公害、质量安全的新型养殖技术进行养殖生产,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虾养殖业是防城港市海水养殖中普及面最广,发展速度最快,产值最高,周期最短,产品供不应求的产业之一,是深受各地重视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由于对虾的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显著,是其他品种难以代替的。目前我市对虾养殖业已发展成从苗种、成虾养殖到加工运销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以外向型为主的海水养殖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7.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3,15(2):91-93,88
<正> 目前世界对虾养殖正在蓬勃发展,特别是日本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养殖对虾产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据统计,当前全球养殖对虾的年产量约40万吨,主要产虾地区为中国台湾省、印度、东南亚国家、厄瓜多尔及其毗邻的南美国家。苗种生产和配合饲料的发展和推广使对虾养殖形成“企业化”生产,并且随着投饵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12,440(7):48-49
技术概述: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为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其快速发展,由于盲目追求高产,养殖技术混乱,药物大量使用和滥用,养殖废水随意排放,而导致对虾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本技术围绕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倡导健康养殖,生产无公害、安全、优质对虾产品,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增产增效情况:采用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整个养殖过程养殖环境稳定,换水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产》2013,(5):38-42
技术概述: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为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其快速发展,由于盲目追求高产,养殖技术混乱,药物大量使用和滥用,养殖废水随意排放,而导致对虾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本技术围绕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倡导健康养殖,生产无公害、安全、优质对虾产品,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精养程度的逐年提升,对虾养殖的自我污染和病害的传播蔓延也日益加剧,严重危及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和开发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通过优化和改善池塘养殖环境,减少对虾养殖废水的排放,提高对虾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能快速分解水中有机物,杀菌力较强。臭氧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通过其氧化反应起到灭菌、分解有机物和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乔振国 《海洋渔业》2001,23(2):53-56
自1993年发生全国性对虾爆发病以来,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在经历了几年的探索、徘徊之后,在各级政府和水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有关科技人员及养殖生产单位的努力下,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2000年全国养殖对虾产量20余万t,达到了对虾发病前的最好水平。认真回顾、分析我国对虾养殖业得以重新发展的各种因素,寻求其不足之处,对于这一产业的顺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对虾饲料的配方及配合饲料加工机械设备,越来越显得重要。从1980年开始,将对虾饲料机械列入养殖重点科研攻关顶目以来,在原国家水产总局、中国水产养殖公司的重视下,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为此,中国水产养殖公司特于今年七月底,组织一次对虾配合颗粒饲粒加工机械现场会。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漳浦县对虾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养殖面积从小到大,产量由低到高,养殖品种由原来单一的长毛对虾,发展到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草虾、短沟对虾等多品种养殖,养殖模式由单季养殖,发展到“双季”甚至“三季”养殖,而且也有部分地区开展了“虾贝混养”、“虾鱼混养”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虾病的暴发与流行,使我国对虾养殖业滑入低谷。近年来,由于对虾养殖技术的进步,养殖方式的改进和病害防治水平的提高,对虾养殖业出现复苏。然而,生态环境污染仍然是制约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之外,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 对虾养殖通常可以分为粗养、半精养、精养和超精养等方式。除了粗养很少投饵或基本不投饵外,其余养殖方式均需人工投饵喂养。饵料的大量投入,使虾池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有机污染。不论采取哪一种养殖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排换水问题。据估算,每生产1吨对虾,平均需要使用8.6万吨海水,其用水量高居各类养殖业的榜首。对虾养殖水的大量排放,在污染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二次自身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虾养殖业快速发展,对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起着重大作用,但我国对虾养殖形势也很严峻,其最主要问题是发病严重,给对虾养殖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环境的恶化和底质污染是对虾发病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特谈谈改良底质在对虾养殖中的意义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纵观全球养殖对虾产业现状分析我国对虾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当前世界养殖对虾的概况,我国对虾养殖业回顾及发展经验,我国对虾养殖业进入调整阶段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客观分析了对我国虾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对我国对虾养殖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篇幅较长,本刊将分两期进行连载。本期主要介绍世界养殖对虾概况及我国对虾养殖业回顾。  相似文献   

17.
<正>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产业。随着养殖面积、密度和产量不断地增加,对养殖管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虾养殖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生态调控工程,了解池塘中的生物结构及其影响,对养殖生产管理有重要的意义。一、对虾养殖池塘的主要生物构成  相似文献   

18.
1986年以来,因孵化技术和单一养殖系统的发展,台湾的对虾养殖业增长速度十分惊人。目前台湾人工养殖对虾的平均单产是世界最高的,池面每季对虾的产量为8.4—15吨/公顷(每年生产两季)。台湾养殖对虾的主要品种是P、Monodon对虾(斑节对虾),其寿命估计为三年,成年虾体长可达  相似文献   

19.
岱山县的水产养殖业起步于1980年。1987年,全县共有对虾养殖面积12435亩,养殖对虾产量达到931.1吨。目前对虾养殖已经成为我县海水养殖业的主体,1987年对虾养殖面积占全部海水养殖面积的98.2%,生产量为全部海水养殖产量的90.2%。在对虾养殖迅速发展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对虾养殖业面临的严峻局面。  相似文献   

20.
庞雄明 《海洋渔业》2003,25(1):27-30
80年代我国的对虾养殖,似雨后春笋发展起来,1992年我国对虾养殖产量达22万t,成为世界养虾大国。1993年全国暴发了对虾流行病,对虾养殖业受到严重打击,产量大滑坡,经济损失巨大,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科技人员共同攻关,摸索了防治病害的措施,虾病有所控制,使对虾养殖业重振雄风。200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达到30万t,估计2002年产量仍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