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毒死蜱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三氯硫磷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得到毒死蜱半抗原O-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N-(3-羧丙基)硫逐磷酸胺 (简称CHBu),此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 (OVA)用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通过偶联反应得到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其结合比分别为 14.6 ∶ 1 和6.2 ∶ 1。用所得的免疫原免疫兔子获得了高效价(抗血清: 2.56×104; 冻干粉: 2.56×106)、高亲和性、特异性好的多克隆抗体。交叉反应试验表明,该抗体与毒死蜱各结构类似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4%;亲和性试验表明,在1~500 ng/mL浓度范围内,抑制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y=23.503 lg(x)+28.556,r=0.991 9,抑制中浓度I50=8.2 ng/mL,最低检测限为1.0 ng/mL。  相似文献   

2.
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桃中氰戊菊酯的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包被抗体、酶标半抗原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了氰戊菊酯在桃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氰戊菊酯多克隆抗体包被浓度为4.0 mg/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氰戊菊酯半抗原稀释1.0×105倍条件下,ELISA法检测氰戊菊酯的线性浓度范围为0.01~10 mg/L,氰戊菊酯对抗体-酶标半抗原反应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193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4.5%,IC20为13.5μg/L。在2、0.2和0.05 mg/kg添加水平下,ELISA法测定桃中氰戊菊酯的回收率分别为81%~89%、85%~98%和85%~106%,RSD(n=5)分别为5.1%、5.6%和7.7%。ELISA法对桃中氰戊菊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4 mg/kg。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15%三唑磷微乳剂与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混合使用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15%三唑磷微乳剂125mL/667m2 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10mL/667m2校正防效为76.3%~97.7%;15%三唑磷微乳剂100mL/667m2 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10mL/667m25d的校正防效也在90%以上,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新农宝)75mL/667m2的防效(67.1%)。  相似文献   

4.
Milbemycin Oxime半抗原设计及其抗体制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milbemycin oxime A4、A3(MILO)肟羟基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了半抗原MILO-5-琥珀酰半酯,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其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制备人工抗原。以此人工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1∶ 12 800;用此抗体建立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CI-ELISA)检测方法,线性范围在16.00~4 394.18 ng/mL,最低检测限(I10)为6.28 ng/mL。  相似文献   

5.
 用香石竹斑驳病毒(CarMV)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获得5株能稳定传代且分泌抗CarMV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并分别制备它们的单克隆抗体腹水。5株单克隆抗体腹水间接ELISA效价达10-6,其中3G1、1B9、2A9和2F8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而2F2为IgG3。Western-blot分析表明,5株单克隆抗体均与CarMV 38 kD的外壳蛋白亚基有特异性反应。利用2A9单抗建立的抗原包被的间接ELISA (ACP-ELISA)检测CarMV方法,病叶1:800倍稀释、提纯CarMV病毒浓度为1 ng/mL (绝对检测量为0.1 ng)时仍能检测到病毒。利用ACP-ELISA对田间香石竹样品的检测表明,CarMV在香石竹上发病很普遍。  相似文献   

6.
基质干扰是免疫法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时经常碰到的问题。以胡萝卜、菠菜、香蕉、梨、稻米和花生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农产品基质对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三唑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产品基质对ELISA检测的干扰机制不同,香蕉主要是抑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菠菜、梨和稻米则主要是干扰了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反应,胡萝卜和花生不仅抑制酶的活性,同时还干扰了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反应。将这些农产品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含2.5%甲醇)提取液用含有质量分数为0.3%的脱脂奶粉、0.1%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含2.5%甲醇的PBS稀释10倍,在12000r/min下离心10min,即可消除其对ELISA检测的干扰。研究结果表明, ELISA法是可用于农产品中三唑磷残留检测的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纯化的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ArMV)制剂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第3天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有限稀释法克隆和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成功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Ar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分别命名为3F7,4G10。用间接ELISA方法对所获得的2个杂交瘤细胞株进行亚型鉴定分别为IgA(3F7)、IgG1(4G10)。间接ELISA效价测定结果:3F7为1:106,4G10为1:108。以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的TAS-ELISA检测试剂盒能检测感染ArMV的昆诺藜病汁液的灵敏度为1:1600。  相似文献   

8.
将纯化的李痘病毒(Plum pox virus,PPV)制剂免疫BALB/c小鼠,用SP2/0骨髓瘤细胞与经李痘病毒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融合,有限稀释法克隆和间接ELISA法筛选出2株稳定分泌李痘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F1,7A8。用间接ELISA方法对所获得的2个杂交瘤细胞株进行亚型鉴定分别为IgG1、IgG3。间接ELISA方法测定腹水效价分别为3F1:1.0×106,7A8:1.0×105。以多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的TAS-ELISA试剂盒与李痘病毒的D株系、M株系的病毒分离物均有反应,与同属的马铃薯A病毒、莴苣花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2号、马铃薯Y病毒坏死株系不发生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五种常用杀虫剂对灰飞虱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合理使用杀虫剂防治灰飞虱,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杀虫剂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三唑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灰飞虱3龄若虫的室内活性,并用LC50、LC75和LC,90测定灰飞虱的繁殖力.结果表明,经氟虫腈和吡虫啉处理的3龄若虫和成虫,所产的第2代若虫数均少于清水对照;而经毒死蜱、三唑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的3龄若虫和成虫,所产的第2代若虫数均多于对照,其中经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处理的3龄若虫所产的第2代若虫数最多,比对照多53.3%,极显著高于对照.在尼龙网隔离的水泥池内稻麦套作,接灰飞虱成虫后分别用氟虫腈39.9 mL/667m2和吡虫啉53.2mL/667m2处理,第2年的虫量仅为对照的33.5%和64.6%;而用毒死蜱59.9mL/667m2、三唑磷98.6mL/667 m2以及高效氯氟氰菊酯99.8mL/667m2处理,第2年的虫量分别比对照多1.73、1.35和1.93倍.  相似文献   

10.
三唑磷对麦穗鱼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的诱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检测有机磷杀虫剂对鱼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 EC 3.1.1.7)的诱导,采用间接非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了三唑磷胁迫下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含量的变化。当暴露浓度仅为0.1 μg /L时,三唑磷即对AChE产生诱导。由于存在诱导效应,三唑磷对酶活性的抑制在一定程度上被酶蛋白含量的提高所掩盖。研究结果表明,以酶蛋白替代总蛋白来衡量粗酶液中AChE的活性,可以明显提高对有机磷胁迫作用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氯嘧磺隆抗体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合成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联结物为免疫抗原,获得对氯嘧磺隆高亲合力的兔抗血清,建立了氯嘧磺隆的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抗血清效价为6.4×104,IC50值为10.9 ng/mL,测定的线性范围是0.4 ~295.4 ng/mL。在河水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7.9% ~115.7%。结构相似的常用磺酰脲类除草剂与氯嘧磺隆抗体的交叉反应率为0.1% ~4.8%。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河水中氯嘧磺隆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2.
紫杉木霉突变株UL60-11产木霉菌素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紫杉木霉Trichoderma taxi ZJUF0986突变株UL60-11木霉菌素的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菌株UL60-11生长及产素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淀粉、蛋白胨、酵母粉、酒石酸铵;通过均匀设计与正交试验相结合优化出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3g、淀粉15g、蛋白胨5g、酵母粉3g、酒石酸铵2g、硫酸镁0.25g、磷酸二氢钾1.0g、氯化钠0.2g、硝酸钙0.4g。在最适工艺条件:初始pH4.0、温度25℃、种龄48h、10%接种量1、00ml/500ml的装液量和150r/min下摇瓶发酵试验,木霉菌素产量达到632.16μg/ml,比优化前提高3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菌龄、渗透压稳定剂、酶的种类及浓度、酶解时间和再生培养基等因素对淡紫拟青霉菌IPC菌株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IPC菌株原生质体形成的最适宜条件为:菌龄20 h,用5 mg/mL蜗牛酶,0.8 mol/L NaCl的渗透压稳定剂,酶解2~3 h;原生质体涂布于含0.6 mol/L NaCl、0.5%琼脂的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解淀粉芽孢杆菌BS2004是一株对不同生化型的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十字花科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具有抑制作用的优良生防菌,主要依靠产生拮抗物质抑制病菌.为提高其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与防治效果,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摇瓶培养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 10 g·L^-1、牛肉浸膏 1 g·L^-1、酵母粉 1 g·L^-1和Nacl 8 g·L^-1;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pH 7.5、温度 35 ℃、装瓶量 35 mL·50 mL^-1、接种量 3%(v/v)和最佳培养时间 24 h.经条件优化后培养的 BS2004对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 21.75 mm,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 80%,对十字花科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达 60%,增产 1.92 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流点法、生物相容性、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P1悬浮剂(P1-SC)的配方所添加的助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当P1-SC的配方为:P1菌粉为10%(≥10.18 lg cfu/g)、润湿分散剂500#和MOA-7均为2.5%、增稠剂硅酸镁铝和黄原胶分别为0.75%和0.15%、防腐剂万立净C25 0.20%、防冻剂丙三醇3%、消泡剂0.3%、并用软水补足至100%时,所制得的P1-SC中的活菌数≥9.18 lg cfu/mL、细度(通过75μm筛)≥95%、pH在5.0~8.0、持久起泡量(1 min后)≤30 mL、倾倒后残余物质量≤5.0%、洗涤后残余物质量≤0.5%、悬浮率≥90%,达到了企业对悬浮剂的检测标准。同时,对P1-SC中P1芽胞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货架期进行了测定。6个月的贮存测试结果表明,45℃活菌数下降了6%,而在4℃和25℃ P1的活菌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拜赖青霉Penicillium bilaiae 47M-1是具备广谱抑菌活性和促生能力的高效生防菌株,但其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对芝麻病害的防治效果尚未见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明确拜赖青霉47M-1的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病害防治效果。在明确菌株47M-1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以芝麻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47M-1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的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47M-1在25℃~28℃,p H 5.0~7.0,光周期中0~16 h光照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在25℃~28℃,p H 3.0~10.0,光周期中8 h光照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该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菌株47M-1最佳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培养液配方为:蔗糖30 g,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5 g,KCl 0.5 g,Mg SO4·7H2O 0.5 g,Fe SO4·7H2O 0.01 g,蒸馏水1000 m L。将菌株47M-1的孢子悬浮液按2%或3...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菌株的进化关系及发酵条件,本试验对一株来自泽兰实蝇幼虫消化道的ZLSY5菌株进行了鉴定,优化了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用形态学及建立系统进化树的方法鉴定了菌株;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液在600nm处的OD值,根据OD值的大小判断发酵条件的优劣;用圆叶片法测定了优化前后菌株对紫茎泽兰叶片的侵害作用的比较.结果表明,菌...  相似文献   

18.
前期在苹果心室拮抗菌中筛选出一株解淀粉芽胞杆菌DP03-4,该菌株在平板试验中对多种苹果病原菌表现明显拮抗作用,田间也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本试验以菌体生长量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应用多因素正交试验和发酵条件单因素筛选对该菌株的培养基成分配比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 15 g,NaCl 2.5 g,葡萄糖10 g,H2O 1000 mL;最适的培养条件为温度30℃~35℃,摇瓶装液量75 mL/250 mL,摇床转速210 r/min,初始pH值6,接种量4%。发酵条件优化后的发酵液较优化前LB发酵液菌体量提高43.7%,抑菌活性提高51.4%。为该菌株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是从四川碧峰峡撑×绿杂交竹健康植株根际分离到的一株对杂交竹梢枯病菌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进一步明确该菌的生防潜力,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并通过分生孢子萌发试验、菌丝抑制试验、离体枝叶接种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优化发酵培养滤液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甘油5 g、黄豆饼粉3 g、蛋白5 g、NaCl 2.5 g、CaCO32 g、蒸馏水1 000 mL。优化发酵培养滤液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导致芽管、菌丝畸形。去菌发酵原液及其10倍稀释液处理离体枝叶能有效抑制病斑扩展,接种后4天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田间喷施去菌发酵原液及其5倍稀释液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极显著高于浓度为30 mg/mL的化学药剂50%多菌灵和70%甲基硫菌灵(P<0.01)。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暗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atratus PY-1液体摇瓶发酵条件,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抑制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PY-1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PY-1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50 g/L、葡萄糖5 g/L、蛋白胨5 g/L、氯化铵5 g/L、氯化钠 0.5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5 d、初始pH 7.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90 mL、接种量体积分数5%、摇床转速180 r/min。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PY-1发酵液抑菌率达到99.26%,抑菌能力提高8.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