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除叶和遮蔽减少植株光合以降低产量的方法,来研究高粱各部位光合器官对最终籽粒产量的作用。1975年和1976年雨季,在新德里把高粱品种Swarna(高秆)和148(矮秆)播种在盆中,每盆保苗4株。在开花初期开始进行以下各种除叶和遮蔽处理:1.对照(不除叶);2.除掉全部叶片用黑纸遮穗;3.除掉全部叶片,用黑纸遮整株;4.除掉旗叶;5.除掉上部两片叶(包括旗叶);6.除掉  相似文献   

2.
高粱单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去叶法用贡献率指标确定出高粱最大功能叶为上数第5叶,这个最大功能叶具有明显的位置效应。各叶位在对籽粒产量共同起作用地,每一叶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这种补偿效应的大小因叶片功能强弱而异,叶片功能强所得到的补偿效应低。抽穗前贮存在茎鞘中的光合产物的输出率也因叶片功能强弱而异,叶片功能强,输出则少。  相似文献   

3.
Raje.  JF  高丽洁 《杂粮作物》1992,(3):24-29
玉米、高粱和大豆的打叶处理引起籽粒产量和粒重的显著下降。减产量受失叶时间和严重程度的影响。高粱和玉米打叶使粒数和粒重下降(Stickler 等,1961;Hanway,1969;Tollena-ar 等,1978)。玉米早期打叶降低粒数,而授粉后打叶降低粒重。打叶还缩短玉米籽粒灌浆期的持续时间(Tollenaar 等,1978;Jones 等,1983;Barnett 等,1983)。在抽丝中期后12天全部打叶,降低玉米籽粒生长速率,而在抽丝中期后24天打叶不降低。  相似文献   

4.
文摘     
9009 遮荫对玉米和高粱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Ⅰ.遮荫对光合作用率的影响——(H.Han等),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of Gras sland Science,1988,Vol.8,№.1,61~65(朝鲜文) 1985年田间试验种植了栽培高粱、栽培高粱×苏丹草及玉米,用布遮荫,使光强减弱25、50、75%。遮光愈甚,空气、土壤及叶片的温度愈低。所有供试种的光合作用率与光强度高度相关,当光强经遮荫减至75、50、25%时,在6月份光合作用率分别减  相似文献   

5.
一、茶树碳素营养的积累和消耗茶树碳素营养的积累,主要依靠已定型的健壮叶片的同化功能,也就是依靠已成熟叶片的光合作用。正在生长的芽叶,不能或很少积累养分。贮藏营养是多年生植物的一大特点。茶树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的营养物质,除一小部分留在叶内供其自身生长及呼吸消耗外,绝大部分运至茶树其他器官。其中,有些营养  相似文献   

6.
大豆叶—荚关系与产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豆荚是构成产量的因素之一,二者关系极其密切又比较复杂。本试验表明,去叶处理,有叶节叶片的光合产物并非只供给本节荚,还可以同去叶节荚输送,形成有叶节60%以上的产量。去叶处理,荚、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叶是产量的限制因素。去荚处理,单株荚数、粒数、秕粒数减少,养分在叶片内“积累”,叶色较深,成熟期推迟,荚对产量起了限制作用。试验还表明,叶面积指数在3.7—4.8范围内与产量呈直线线性关系;通过整枝调整叶片在不同层次的分布,增加叶片厚度,又可获得增产。由此可见,协调叶(源)荚(库)关系是获得高产的关健。  相似文献   

7.
Wen  FS 张华 《杂粮作物》1992,(4):14-16
小麦、水稻、玉米及木本植物的花药培养诱导花粉植株已经取得了成功,而高粱的花粉或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的方法、培养基及程序还不完善,基因型和培养基对高粱再生植株的影响也没有报道。Rose 等(1985)用栽培品种(Advance)从1000多个花药形成的愈伤组织中仅得到4株不知倍数的白化苗。利用高粱体细胞组织或器官,如未成熟的胚、芽尖和叶圆片来诱导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已经成功,但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对玉米形态、叶片结构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模拟增温处理,探索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第9片叶完全展开至抽雄期)高温处理对玉米形态、叶片结构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ZD958和XY335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1.14%和25.40%。高温处理促进株高增长,促使茎粗变细,降低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成熟叶片和幼嫩叶片的比叶重。随生育进程,XY335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和ZD958的干物质重变化幅度逐渐增大,2个玉米品种的幼嫩叶片比叶重降低幅度均要大于成熟叶片比叶重。叶片厚度和上下表皮细胞厚度变薄,叶绿体膜结构被破坏,抑制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的输出。对高温胁迫的敏感性而言,XY335大于ZD958,ZD958成熟叶大于幼嫩叶,XY335幼嫩叶大于成熟叶。  相似文献   

9.
外文摘译     
▲87.075 光照与低温对茶树叶片光合作用阻碍的相互关系[日文摘要]/青木智∥日本作物学会纪事,55卷4号P.503本文研究了光照与低温对茶树叶片光合作用阻碍的相互作用。茶树越冬叶的光合作用速度在遮光条件下反而比没遮光的高,这表明低温对光合作用的阻碍与光照强度有关。将叶片的圆片或者是单个叶片在光照下(光强度为12KLux)、低温处理2天,光  相似文献   

10.
粒用高粱叶角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粒用高粱叶角遗传研究赵延明马鸿图(辽宁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株形诸多性状中一个重要性状是叶片角度,叶片角度是决定群体透光和受光态势的重要因素。在高粱株形育种中,前人对株高、叶长、叶宽、生育期、千粒重、一级枝梗数、穗长、穗轴长等各种...  相似文献   

11.
麦类作物穗器官的光合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由于麦类作物穗器官的光合作用在整株物质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贡献,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当前小麦高产和超高产探索中,穗茎非叶器官的光合优质。穗光合表现出明显的C4型或者C3~C4中间型特征,能够将籽粒呼吸释放的CO2重新固定,对干旱高温的忍耐性明显强于叶片。本文从穗光合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穗光合组织结构和光合特性等方面综述了麦类作物穗器官光合性能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在小麦超高产实践中发挥非叶器官光合优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小麦进化过程中C_4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以二倍体小麦种(野生一粒小麦、栽培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四倍体小麦种(野生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阿拉拉特、提莫菲维小麦)及六倍体小麦种(斯卑尔脱小麦、普通小麦)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染色体倍数小麦种不同绿色器官光合碳同化酶(PEPC、RuBPC、NADP-MDH、NADP-ME、NAD-ME)活性及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种内,非叶器官(叶鞘、穗下节间、芒、护颖、外颖)RuBPC活性显著低于旗叶,除六倍体小麦品种外,其余小麦材料的PEPC及其他C_4途径酶活性均高于叶片。在小麦进化过程中,随着染色体倍数的增加,旗叶片的C_3和C_4同化酶活性均上升,且PEPC/RuBPC活性比值显著增加;非叶器官的RuBPC活性增加,但PEP羧化酶及其他C_4途径酶活性下降,PEPC/RuBPC活性比值显著降低。旗叶和穗器官的δ~(13)C值均在C_3途径范围内,穗器官的δ~(13)C值高于叶片;随染色体倍数的增加,旗叶δ~(13)C值增高,而穗器官的δ~(13)C值下降。综合来看,小麦非叶器官具有较强的C_4光合酶活性,在进化过程中,其C_4酶活性趋向减弱,而旗叶的C_4酶活性则趋向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小麦合理轮作倒茬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高粱不同组织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高粱秆、穗、叶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苗高和根长均有极强的化感作用,浸提液在低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高浓度抑制小麦生长,且对根的化感作用大于对地上部的化感作用.高浓度高粱浸提液降低了小麦的根系活力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小麦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小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综合来看,高粱不同组织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表现为秆>穗>叶.  相似文献   

14.
保护甜菜叶片是提高甜菜产质量的关键马成龙,陈东旭(辽宁省彰武糖厂原料科)叶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叶的主要生理机能是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甜菜块根产量的形成和糖分积累都是由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完成的,甜菜病虫害及擗叶...  相似文献   

15.
已经有许多研究分析了植株冠层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透射(TPAR)和吸收(APAR)。这些报告旨在研究达到最大叶面积指数(LAI)之前,APAR和(或)TPAR同LAI之间的关系。有些作物,如高粱和小麦的结实器官(穗)着生在冠层以上的茎秆上,在达最大叶面积之后高出叶冠层。此时叶片衰老、穗生长和穗柄延伸,影响冠层内的TPAR  相似文献   

16.
为给裸燕麦(Avena nuda L.)高效节水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裸燕麦持续性干旱胁迫后不同生育时期复水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拔节-抽穗期内复水较正常供水处理显著(P<0.05)提高株高6.57%~7.67%,其他时期复水株高与正常供水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灌浆期内复水,裸燕麦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i)、胞间CO2浓度(Gs)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均表现出补偿或超补偿效应,灌浆期后复水无法恢复叶片正常光合能力;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复水,较持续干旱胁迫处理显著提高裸燕麦籽粒产量,产量增幅分别为14.29%、152.38%、66.67%和32.80%;孕穗-灌浆期复水有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说明裸燕麦持续干旱胁迫后孕穗期和抽穗期复水对植株生长、功能叶片光合能力和产量的补偿效应明显,有利于灌溉水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杀(真)菌剂用于小麦能维持叶片的绿色。但是,叶片光合作用是否也能维持正常,还不明确。因此,决定研究冬小麦旗叶的发病、绿叶面积及光合作用对杀菌剂“Propi-conazole”的反应,以了解至今尚未弄清在田间条件下引起旗叶衰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79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诱发高粱霜霉病(SDM)的病因——垂直病变型高粱指梗霜霉菌(Peronosclerospora sorghi)。按其在高粱自交系CS3541上诱发SDM系统侵染的能力,可分为P.sorghi病变型1和病变型2。 Jones(1970)曾报道,高粱接种P.sorghi分生孢子后4天叶片出现症状,接种后6天侵染叶片上形成孢子。其他研究者还发现,用分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调查了经过风、沙危害的粒用高粱的光合作用和呼吸反应,以确定产量之降低是否因生理变化或有效叶面积减少所致。粒用高粱RS626种植于直径为18厘米的塑料盆中,内盛4公斤细砂(粒径小于3.55毫米)。在生长室中模拟每公顷256,410株、行距52厘米的田间密度,置于温30℃(16小时)、夜温25%(8小时)的条件下3周。株冠顶部  相似文献   

20.
减氮对豫北限水灌溉冬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节水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光合对减氮的反应,以豫北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在限水灌溉(春浇一水)条件下,以当地冬小麦生产中常规施氮量(底施氮量+追施氮量:120+210 kg·hm~(-2))为对照,设置不同减氮处理(底施氮量+追施氮量分别为120+150、120+90、120+0、0+0 kg·hm~(-2)),研究减氮对冬小麦冠层叶片和非叶器官形态特征、冠层光分布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减少,小麦开花期单茎叶面积、上三叶面积及旗叶节以上非叶绿色器官面积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9.7%~28.0%、10.6%~30.3%和5.2%~16.8%,叶器官面积和上三叶面积下降幅度均高于旗叶节以上非叶绿色器官面积的下降幅度。减氮处理下,开花期上三叶长和宽分别减少4.4%~8.8%和11.8%~15.6%,叶片变窄变短,而倒四叶叶型无明显变化。另外,上三叶平均比叶重随氮肥减少总体呈增加趋势,表明适量减氮有助于改善上三叶叶片质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花后各叶层透光率呈增加趋势,其中灌浆中前期(开花至花后20 d)减氮处理的倒四叶层、倒三叶层、倒二叶层和旗叶层透光率分别比对照高39.0%、38.0%、23.8%和9.4%。随施氮量的减少,花后上三叶光合速率总体均呈先略升后降的趋势,其中旗叶和倒二叶光合速率在花后均以120+210 kg·hm~(-2)、120+150 kg·hm~(-2)和120+90 kg·hm~(-2)处理较高,且处理间差异较小,而倒三叶光合速率在开花至花后18 d均以120+150 kg·hm~(-2)和120+90 kg·hm~(-2)处理较高,分别比对照高38.7%和24.7%。这说明,减氮减少了冬小麦单茎叶面积,增加了非叶器官面积占单茎总光合面积的比例,且上三叶叶片变小,叶片质量提高,增加了花后冠层下部叶片受光比率,改善了冠层下部叶片的受光状况,有利于提高冠层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