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春玉米优化栽培措施对群体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旭光  冯勇 《华北农学报》1999,14(4):92-102
以内单4 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 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群体光合性能指标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主要栽培因素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叶面积系数(LAI) 和总光合势(LAD) 与产量的关系呈单峰曲线变化,当最大LAI< 5-8 或总LAD<362-7 万m2·d/hm2 时,产量呈上升趋势,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是灌浆期的LAI或散粉~灌浆期的LAD,保持散粉期后具有较大的光合面积和持续时间是提高产量的保证。在当地生产条件下,内单4 号单产11 250 kg/hm2 的优化栽培措施为:密度6-885 ~7-065 万株/hm2 ,种肥N30 kg/hm2 ,种肥P2O5 96-75 ~108-15 kg/hm2 ,种肥K2 O66-75 ~74-4 kg/hm2 ,拔节肥N131-85 ~145-65 kg/hm2 ,穗肥N102-0 ~117-3 kg/hm2 ;群体光合性能指标参数为:最大LAI为4-83 ~4-94 ,总LAD为320-4 ~329-7 万m2·d/hm2 ,平均净同化率(NAR) 为6-77 ~6-79 g/m2·d ,其中散粉~灌浆期LAD为79-8 ~82-35 万m2·d/hm2 。  相似文献   

2.
两优363最佳施肥量与栽插株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 0 2年在贵州省贵阳郊区 ,采用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方法 ,在 2 8d较早秧龄、4 0cm× 4 0cm栽插密度和湿润管理的条件下 ,进行了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 36 3”不同施肥量和栽插株数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氮磷钾复合肥 5 0kg/ 6 6 7m2 ,追肥 3次共尿素 15kg/ 6 6 7m2 ,每穴栽 1株处理的处理产量最高 ,为 4 4 0 4kg/ 6 6 7m2 ;而施用氮磷钾复合肥5 0kg/ 6 6 7m2 ,追肥 2次共尿素 10kg/ 6 6 7m2 ,每穴栽 1株的处理较省工和经济 ,产量也较理想 ,为 4 33 3kg/ 6 6 7m2 。讨论了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 36 3”无公害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孙世贤 《种子科技》2000,18(5):307-308
10 棉花10 .1 鄂抗棉 3号 :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农科所选育 ,1995年湖北省审定。全生育期 14 2 d左右。株高110 cm左右 ,果枝清秀 ,分布均匀。铃卵圆形 ,单铃重5.54g,衣分 39.72 % ,籽指 11.4 g。 2 .5%跨长 31.5mm,麦克隆值 4 .4 ,比强度 2 1.6 g/ tex。 1995年、1996年参加长江流域抗病品种区试 ,籽棉单产 2 17.3kg/6 6 7m2 ,比中棉所 12增产 8.4 4 % ;皮棉单产 85.97kg/ 6 6 7m2 ,比对照增产 8.0 8% ,增产极显著 ;霜前皮棉单产 6 4 .36 kg/ 6 6 7m2 ,比对照增产 6 .82 %。适宜种植密度 2 50 0株 / 6 6 7m2 ~ 32 0 0株 / 6 6 7m2 。全…  相似文献   

4.
以糯玉米皖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江淮地区研究密度对糯玉米产量、穗部性状和农艺性状等的影响,为江淮地区鲜食糯玉米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2014年度以60 000株/hm 2时产量最高,但60 000和75 000株/hm 2处理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2015年度以75 000株/hm 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0 000和120 000株/hm 2处理的玉米产量。产量–密度关系符合等比型产量–密度关系的基本特征,2014年玉米产量y(kg/hm 2)与密度x(株/hm 2)方程为y=0.40591xe (-0.0000135x),最高产量密度范围为54 185~98 290株/hm 2;2015年玉米产量y(kg/hm 2)与密度x(株/hm 2)方程为y=0.43136xe (-0.0000137x),最高产量密度范围为52 494~98 238株/hm 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总体上玉米的穗位高、秃尖长、空秆率增加;穗粗、穗长、穗行数、鲜百粒重下降。江淮地区糯玉米的种植密度以52 494~54 185株/hm 2为宜。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栽培因素 (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 )与“黔油 1 0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 :氮、磷肥施用量和密度是主导因素 ;各栽培因素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发生作用而影响产量 ;各栽培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Y =a bx cx2 ;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角粒数、千粒重间的关系为Y=a bx ;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黔油 1 0号”的最适播种密度为 1 1 .6 0 5 8~ 1 2 .80 5 8万株 /hm2 ,N ,P2 O5最适施用量分别为 1 72 .45 6 7~ 1 94.5 487kg/hm2 和 1 1 2 .46 97~1 2 6 .877kg/hm2 ,K2 O的最适用量为 74.6 0 36~ 92 .6 1 1 6kg/hm2 ;硼砂的最适施用量为 9.71 5 5~ 1 1 .5 1 5 5kg/hm2 。在这一组合措施条件下 ,“黔油 1 0号”可获得 2 45 0 .0 0kg/hm2 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杨贵成 《耕作与栽培》2010,(3):37-38,33
通过稳产高产小麦品种连麦2号的试验,小面积、大面积高产栽培示范的技术分析,提出了技术特点和栽培要点,指出产量550~600kg/667m2的穗粒结构为40~45万穗/667m2,穗粒数35~40粒/穗,千粒重38~42g;基本苗15~20万/667m2,越冬前茎蘖数70~80万/667m2,返青期茎蘖数90~100万/667m2;最佳播期10月1~10日,播量8~10kg/667m2;肥水运筹,全生育期总施N量20~25kg/667m2,P2O5kg/667m2,K2Okg/667m2。  相似文献   

7.
优质杂交油菜遵油一号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油菜遵油一号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 ,以栽 0 .6~ 0 .7万株苗 / 6 6 7m2 产量最高 ,产量分别为1 6 5 .7kg、1 730kg。  相似文献   

8.
该试验设计49 500~79 500株/hm~25个密度梯度对玉米品种顺单7号母本产量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制种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性状中的空杆率不断增加,以最高密度79 500株/hm~2时的空杆率最高,为5.9%。双穗率逐渐下降,当密度高于72 000株/hm~2时,双穗率为0;2)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有效穗数呈正相关,与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呈负相关,有效穗数的增产效应有效弥补了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的减产效应;3)产量与密度之间存在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0 003 X2+0.413 793 X-10 344.489 6,顺单7号制种密度为68 966株/hm~2时,理论产量达到最大值3 924.2kg/hm~2。  相似文献   

9.
油研七号单产190kg/667m~2的群体结构及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示范结果分析表明 ,集中连片 5 .47hm2 油研七号单产 1 90kg/ 6 6 7m2 以上菜籽的群体结构是 :群体角果数 5 1 1万个 / 6 6 7m2 以上 ,群体干物重 1 1 90kg/ 6 6 7m2 以上 ,总茎枝数 1 7万个 / 6 6 7m2 以上 ,一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数分别为 7.5 7万个和 8.6 2万个以上 ,经济系数和收获指数分别为 2 2 .5 7%和 2 5 .82 % ,个体性状是单株产量 40 g以上 ,单株角果数 746个以上 ,角粒重 5 2 .6 5mg/角以上。其相应的主要栽培措施为播期 9月 1 0日左右 ,密度 70 0 0株 / 6 6 7m2 的氮磷钾硼施用量分别为 1 8,9,1 6 ,1kg/ 6 6 7m2 ,氮肥的施用比例活棵肥∶开盘肥∶腊肥为 3∶4∶3。在生产中提高高产栽培措施的到位率 ,是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 5因素 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选择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 5个可控栽培因子 ,研究油研七号在低海拔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 ,通过各参试因子与产量关系的模型分析 ,在 31 2 5个组合中 ,6 1 3个组合产 2 0 0~ 2 5 0kg/ 6 6 7m2 ,2 6 1个组合产2 5 0kg/ 6 6 7m2 以上。其中最佳组合为 :播期 8月 2 7日 ,密度1 .2万株 / 6 6 7m2 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 2 2 ,1 2 ,1 2kg/6 6 7m2 ,单产达 34 0 .2 1kg/ 6 6 7m2 。其高产栽培技术多为播期较早 ,密度较大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1.
西农 11号是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选育的玉米新品种 ,1996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为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株型紧凑等特点 ,夏播一般单产 50 0 kg/6 6 7m2 ,春播单产高达890 kg/6 6 7m2 。为陕西省近年重点推广品种之一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 亲本特征特性1.1 母本 :株高 14 0 cm,出叶总数 19~ 2 0片。叶上挺 ,株形紧凑 ,墩实 ,长势强 ,生育期 12 0 d。雄穗雄花带紫环 ,8个分枝 ,分枝较发达。雌穗苞叶短 ,成熟时籽粒外露 ,籽粒半马齿型 ,千粒重 330 g,单产一般 350 kg/6 6 7m2 左右。1.2 父本 :株高 185cm,…  相似文献   

12.
冀丰223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集高产、稳产、抗倒、耐密、轴细、抗病于一体的玉米品种,已通过河北、天津(审)认定.2012年8~12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联合河北冀丰玉米科技有限公司历时5个月,对38个县、65个村、83个测产点,经过田间检测、现场脱粒、实打实收等环节,测产结果怀来县最高产量16 800kg/hm2,多数在10 500~12 000kg/hm2,河间最低10 200kg/hm2. 1 合理密度 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构成玉米产量的三个主要因子.冀丰223的千粒重在330g左右,穗粒数多数在550~650粒/穗之间,以600粒/穗多见,中等穗型.随着密度的增加,千粒重变小,穗粒数变少;反之,随着密度的减少,千粒重变大,穗粒数变多.测产点最大密度9万株/hm2,最少5.85万株/hm2,我们发现冀丰223在7.50万株/hm2以内没有空棵现象,但超过7.50万株/hm2有少量空棵出现,且病害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新品种中单579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对中单579的适宜密度及其相关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单579在北京地区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该密度下的产量为11017.45kg/hm2。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密度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陕麦139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有助于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本试验采用5×5的播期播量设计研究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陕麦139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中旬播种,播种量8~9 kg/667 m2时,陕麦139产量可以达到500kg/667 m2。播期播量对陕麦139成穗数的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  相似文献   

15.
肥料与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此试验通过研究N、P、K、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高效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区肥料因子为A共4个水平,即A1(N:150 kg/hm2、P2O5:90 kg/hm2、K2O:45 kg/hm2);A2(N:300 kg/hm2、P2O5:180 kg/hm2、K2O:90 kg/hm2);A3(N:450 kg/hm2、P2O5:270 kg/hm2、K2O:135 kg/hm2);A4(N:450 kg/hm2、P2O5:270 kg/hm2、K2O:135 kg/hm2、有机肥7200kg/hm2)。设副区密度因子为B共6个水平,即B1:108000株/hm2、B2:96000株/hm2、B3:84000株/hm2、B4:72000株/hm2、B5:60000株/hm2、B6:48000株/hm2。共2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4个肥料处理中,A4处理在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产量都是最高值。密度对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及产量都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基本上都是随着密度的增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在降低,但产量却是逐渐增加,在密度为96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随后密度进一步增加产量下降。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A4B2组合产量最高(12513.0 kg/hm2)。  相似文献   

16.
行端边际效应对玉米品种试验造成的误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000~6000株/667m^2的3~5个密度条件下,行端5株边际效应所造成的品种试验误差为.一端临道、小区行长8m达2.8%-7.6%:5m行长较8m行长增加60.0%;两端临道,误差又会各增1倍。这种误差,品种间和不同密度条件下,均有明显差异。从子粒体积表述因式分析.误差主要来自株穗长的变化;从子粒重量表述因式分析.误差来自株粒数和百粒重变化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疆麦田非传统套种新玉9号高产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套种新玉9号密度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产量一密度方程呈抛物线型,经济系数一密度方程呈指数下降型。(2)密度为8.25×10~4株/hm~2的群体经济产量最高为8745.41kg/hm~2,干物质积累总量为15782.25kg/hm~2。平均干物质生产率为125.87kg/hm~2·d,收获穗数8.25×10~4稳/hm~2,穗粒数392粒,千粒重267.68g,经济系数0.466 3。吐丝期叶面积系数最大值为3.97,成熟时1.01,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前慢,中快,后衰缓。全生育期总光合势(LAD)224.04m~2·d/hm~2,平均净同化率为5.76g/m~2·d为最佳产量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丹玉3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丹玉39为试材,在6个密度下对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生物产量以及叶面积指数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在3 850株./667 m2达到最高;叶面积指数在3 500~3 850株/667 m2达到较高水平;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在3 150~3 850株/667m2内协调性较好,穗粒数变化最为活跃.本试验条件下,丹玉39在3 150~3 850株/667 m2范围内都可获得较高产量,3500株./667m2时达到最高,比对照增产10.80%.  相似文献   

19.
新型斐特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各试验处理的产量差异较大。(1)浇水条件下施25kg/667m2生物肥+2/3传统施肥的产量最高,为345.3kg/667m2,较对照增产6.5%,达显著水平,其成产三因素较为协调。(2)不浇水条件下施25kg/667m2生物肥+2/3传统施肥的产量最高,为338.5kg/667m2,较对照增产5.9%,达显著水平,其穗数为45.4万/667m2,穗粒数为24.9个/穗,千粒重较大,为36.9g,成产结构较为协调。(3)浇水处理的株高、穗长和小穗数明显高于不浇水处理,不孕小穗数差异不明显。处理W6和W5,5和6的株高、不孕小穗数较其它处理低,小穗数个数较其它处理高,穗长差异不明显。浇水处理利于冬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20.
粤优 93 8是江苏省农科院用红莲型优质不育系粤泰 A与 R93 8配制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产量表现及产量构成  2 0 0 1年品比试验 ,平均 667m2 产 574.1 kg,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7.3 % ;同年在县良种场进行生产示范 ,1 .42 hm2 大田平均 667m2 产 551 kg,最高产量 63 5kg。在移栽密度为 1 .2万丛 / 667m2 ,施纯氮 1 5.5kg、P2 O53 .0 kg、K2 O9.9kg的施肥水平下 ,一般 667m2有效穗为1 4.1万~ 1 5.5万 ,成穗率 55%左右 ,每穗总粒数1 50~ 1 60粒 ,结实率 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