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近几年农民反映及我们在生产实践中观察,脱毒种薯原原种、原种一代、原种二代、原种三代的增产效果是不同的。农民欢迎原种三代以后的脱毒种薯,而不愿意种原原种和原种。为了摸清脱毒种薯的增产性能,更好地利用和推广脱毒种薯的生产,我  相似文献   

2.
<正>脱毒马铃薯一级种薯,是指用组织培养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种植一代后繁育出原种,再用脱毒马铃薯原种种植繁育出的马铃薯种。一级种薯可直接运用于马铃薯大面积生产,或者再繁育一代,将二级种薯运用于大面积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与原种繁育,对技术与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主要在科研单位或比较专业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农民对马铃薯脱毒种薯在生产上所发挥的增产增收作用有了足够的认识 ,脱毒种薯推广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脱毒种薯繁殖需要严格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科学的管理措施 ,在繁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繁殖的品种必须是脱毒薯原种脱毒马铃薯原种是繁种的最佳首选材料。原种无性繁殖的后代为一级种 ,比未脱毒的普通马铃薯一般增产 30 %~ 70 % ,高的可达一倍以上。由一级种无性繁殖的后代为二级种 ,增产幅度虽比不了一级种 ,但仍可作种供大田生产用。二级种生产的后代应慎作种用。2 繁种基地必须建在高海拔的的山区高寒山区是…  相似文献   

4.
我国马铃薯生产上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良性循环生产健康种薯的现代化种薯生产体系。因为马铃薯需种量较大,许多产区一直没有像玉米那样建立起繁育基地,所以造成马铃薯新品种短命,推广中伴随着混杂。目前在脱毒薯的生产应用上,建立原原种、原种、原种一代和原种二代的繁育体系,既可减少混杂退化,又可繁殖生产大量种薯。因此,建立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脱毒甘薯的扩繁与快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脱毒甘薯试管苗、原原种、原种、良种4种级别种苗繁殖过程中,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以薯育苗、以苗育苗的扩繁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又称试管薯或微型薯,是由脱毒核心种苗经组培快繁后通过两个途径获得:一个是将试管苗在试管中诱导为黄豆大小的小型薯;另一个是将试管苗移栽至大田或扦插苗(剪取移裁苗生长的带叶茎段扦插在塑料大棚)在大棚中培育而成的较大型薯。本文具体介绍如何将这两个途径获得的原原种在塑料大棚内经过扩繁收获原种。一、原原种种薯的播前处理脱毒原原种种薯一年内在塑料大棚里扩繁栽培可收获多茬原种。若采用不同收获期的原原种种薯同时播种,  相似文献   

7.
脱毒马铃薯茎节扦插时间与产量的关系陕西省种子管理站,太白县种子公司刘世林,刘天存,张翠梅1试验目的使用脱毒微型薯作种比使用脱毒大薯省种,增产效果好。为了摸索探讨马铃薯的茎节扦插高产技术,掌握马铃薯茎节扦插有效结薯期及规律,给大面积扦插繁殖脱毒原原种提...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甘薯不同品种、不同脱毒世代的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差异,以‘遗字138’和‘京薯6号’的试管苗、原原种苗、原种苗、非脱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病毒检测、增产效果、品质鉴定及成本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脱毒后,甘薯病毒发生率降低,世代数越小,病株率越低,病毒种类越少;脱毒后,苗床甘薯出苗量增加,植株健壮,大田甘薯地上营养生长旺盛,地下结薯数增加,商品薯率增加,但脱毒对甘薯内在品质影响不大。从产量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来看,‘遗字138’原种产量26288.4 kg/hm2,较非脱毒对照增产极显著(增产52.1%),增收13288.95元/hm2;‘京薯6号’原种产量11381.1 kg/hm2,较非脱毒对照增产显著(增产53.3%),增收2045.1元/hm2。鉴于‘遗字138’原种突出的增产增收效果,建议用‘遗字138’为主栽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网室内薯苗倒栽缓解了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的矛盾,减轻了甘薯冠层郁闭,从根本上解决了繁殖脱毒甘薯原原种茎叶徒长问题,倒栽比正栽分枝多,蔓短,叶面积指数长期维持在3.5左右,结薯早膨大块产量高,繁殖系数大,单产鲜薯增加21.7% ̄25.2%。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繁殖单位经济效益,加快了脱毒甘薯的推广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中原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技术及成本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毒马铃薯种薯的推广.不仅极大地推动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值。脱毒马铃薯推广的第一步是繁殖脱毒种薯。从广义上讲,脱毒种薯的繁殖是从脱毒试管苗开始的.然后由试管苗繁殖脱毒微型薯(也叫脱毒小薯或原原种),由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马铃薯茎尖培养获得脱毒苗 ,再试管快繁脱毒植株 ,在防蚜温室育苗盘微繁 ,获得脱毒小型薯 ,并繁殖 3~ 4代 ,即成为生产用脱毒种薯。目前 ,山东省种植的脱毒种薯是利用微型脱毒小薯在高寒地区繁殖几代后运回 ,成本比普通种薯高 ,但推广脱毒种薯一般比未脱毒马铃薯增产 50 %。苍山县种子公司在推广脱毒薯的同时 ,在规定使用年限内研究高倍快繁和防止蚜虫重新传毒等项技术 ,使种薯退化速度减慢 ,保持繁种和推广的高质量 ,高效益。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脱毒马铃薯特点以鲁引 1号为例 ,脱毒马铃薯生长势强 ,比未脱毒薯增加株高 2 5%、…  相似文献   

12.
试验证明,马铃薯退化的真正原因,是由于病毒侵染并通过块茎无性繁殖逐代增殖和危害的结果。大力推广利用马铃薯脱毒种薯,可从根本上解决因病毒侵染导致的马铃薯品种退化、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对保障薯农增产增收,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露地扩繁栽培技术归纳如下,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平霞  张国林 《种子科技》2011,29(10):31-32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是目前国内外解决马铃薯因病毒侵染导致的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的最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原原种生产成本高且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大田用种的需求。脱毒马铃薯网棚原种扩繁就是以微型脱毒薯(原原种)为种源,在人工隔离防蚜的条件下繁育种薯,是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的重要环节,只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技术规程操作,就能生产出质量优、成本低、产量高的原种。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的农业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马铃薯晚疫病以药剂防治为主,但在秦巴中高山区阴雨天多,湿度大,故药剂防治难以奏效。据研究,晚疫病的农业综合防治有如下几项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适宜秦巴山区种植且具有田间抗性的优良品种175和安薯56至今是主栽品种。2选用优质种薯 选用脱毒薯并经夏播掰芽(苗)留种的苗秋二、三代种薯,或经高山区株选留种二、三代合格种薯,中低山区从高山兑换提纯复壮的优质种薯。要求表皮光滑,器形整齐,无病无伤,单薯重30~50g的幼龄健薯。3育(催)选芽,整薯带芽播种 室内浴光催芽冬前将萌动的优质种薯顶芽向上摊放…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吕梁地区种子公司于9月3—6日在岚县召开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现场会。与会同志参观了马铃薯脱毒工作程序和繁殖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二级种薯的留种基地,参观了已建成的中型脱毒种薯贮藏窖和正在建设中的种薯脱毒培养室。会议期间还观看了大田生产。大田脱毒的中心24号长势好,叶色浓绿,植株健壮,田间不表现任何退化现象。经现  相似文献   

16.
高级种薯指马铃薯原原种和原种,是由试管苗繁殖大田用种的过渡世代. 随着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种薯的更新换代逐步加快,生产质优价廉的大田用脱毒种薯必然要经过原原种和原种两个世代,就是说北方地区要经过两个冬季的贮藏.  相似文献   

17.
脱毒甘薯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薯8号、豫薯10号等河南主栽品种为试材,对脱毒甘薯工厂化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茎尖组织培养到大田用种,需要过高级脱毒苗→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生产程序。同时对脱毒甘薯工厂化繁育供种体系及各级种薯(苗)的生产规模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调研了陕西关中地区的甘薯种苗繁育现状,依据产业面临困境及存在问题,探求产业发展对策,为全省产业技术体系决策、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结果:关中地区种苗繁育以小农户为单元的村镇集中育苗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育苗农户多、育苗规模小、普通苗占比大、效益不高等特点。存在小农户自繁种薯质量不高、种苗繁育不规范,脱毒原种薯、原种苗自给率低,种苗供需失衡等主要问题。依据地区资源禀赋提出了组建陕西关中地区脱毒组培苗繁育中心,构建“一地一繁”种苗繁育模式,研发脱毒种苗高效繁育技术,以质提效,节本增效激活产业内潜能,聚力品牌建设,强化产业监管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脱毒马铃薯原种高产繁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毒马玲薯费乌瑞它微型原原种薯为试验材料,针对黔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生态特点,通过不同播期、密度、施肥等试验研究,总结出脱毒马玲薯原种高产繁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白银市引黄灌区早熟马铃薯地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脱毒种薯需求日益迫切,生产优质、高产原种是脱毒种薯生产的关键环节。近几年,结合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的特征特性,从品种选择、微型薯处理、精选地块、科学施肥、网棚建设、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微型薯网棚扩繁原种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