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菌核病为我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随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而病害发生面积随之扩大。1986年我县油菜菌核病再度流行成灾,全县13.6万亩发病达10.8万亩,占79.4%,其中成灾面积6.2万亩,占45.6%;千粒重降低10.2~0.4克,出油率降低6~9%,发病田一般减产20~30公斤,分析其病害流行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意见如下: 1.耕作制度对病害流行的影响:受多年耕作习惯影响,稻—油或薯—油两熟常年连作,轻视农业防治,带来田间残留菌核多,菌量大。3月2日~31日定田三次调查:连作田每11.11平方米子囊盘16~58  相似文献   

2.
<正>据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预测,2013年全国秋播油菜产区菌核病仍将重发,程度接近上年,发生面积约5000万亩,其中,湖北江汉平原东部大发生,湖北大部、湖南、江西、安徽偏重发生,长江流域的其他油菜产区大部中等发生,西南地区南部、陕西关中偏轻发生。发病盛期,西南大部、江西、湖南、湖北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河南南部、陕西关中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一、菌核子囊盘萌发旺盛,发病范围广、程度重油菜主产区由于连年或连茬播种,田间积聚了充足的菌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油菜种植面积大、感病品种比例高,菌核病主发区菌源充足,田间子囊盘密度较高,且江淮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4~5月份降水偏多。综合以上因素分析,3月2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印发了《2014年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预报》(植物病虫情报2014年第7期)文件,预计今年秋播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发生面积约5000万亩,其中,湖北江汉平原东部大发生,湖北大部、湖南、江西、安徽、浙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近期汉中和安康监测菌核病菌核萌发情况,结合油菜品种抗性、油菜花期及气象因素等综合分析,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预计油菜菌核病在该省陕南地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0多万亩,但部分感病品种或偏重发生。鉴于油菜盛花期与病菌子囊孢子释放期基本相吻合,会出现在3月下旬,因此油菜菌核病防治适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果桑已开始萌芽生长,进入花絮分离期,预计4月初进入始花期,是果桑菌核病分生孢子侵染关键时期。果桑菌核病是果桑最主要的病害,主要危害桑椹,以菌核越冬,菌核随桑椹落地,4月上中旬桑树开花时,土中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孢子随风传播侵染桑花,危害果实桑椹。提醒农民朋友立即采取防治措施,确保果桑正常生长。一、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大白菜菌核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大白菜菌核病病株上分离获得的菌株XN001为试验材料,对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病原菌ITS区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的种类,此外,通过改变病原菌菌丝和菌核的培养条件,研究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大白菜菌核病病原菌与油菜菌核病相同都是核盘菌;菌株XN001在p H值4~11菌丝均可生长,p H值4时生长最快;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诱导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4~10℃,菌核在4℃下处理3~5周,萌发效果最好;菌核经低温诱导后,培养温度在15~25℃,最适宜菌核萌发。可见,大白菜菌核病病原菌为核盘菌,适宜在酸性常温条件下生长,菌核的萌发需要低温诱导。  相似文献   

7.
正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特别是近几年来受暖冬气候的影响,油菜茎秆开裂现象发生比较普遍,造成一些地方菌核病危害特别严重。防治油菜菌核病,要抓住开春后的这一阶段,开展综合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发生特点: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油菜病残体中越冬。每年10~12月,土壤湿度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长出菌  相似文献   

8.
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科研人员研究比较了油菜菌核病菌——核盘菌对咪鲜胺锰盐和其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探讨咪鲜胺锰盐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筛选菌核病防治新药剂。他们先后在实验室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果桑肥大性菌核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子囊孢子交叉接种油菜和果桑。结果表明,杯盘菌子囊孢子能够侵染油菜,同样,核盘菌子囊孢子能够侵染果桑;在受侵染的桑椹上2种病菌均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而在油菜上不产生。显微镜观察,杯盘菌的子囊盘外囊被切面为圆胞组织结构,核盘菌为角胞组织结构。SRAP分子标记和聚类结果表明,采自西南地区果桑上的杯盘菌和油菜上核盘菌基本各自聚在一类,其中一个杯盘菌分离物和一个核盘菌分离物聚在一类,表现特别。2种寄主上的病菌子囊孢子能相互侵染,因而果桑和油菜不能间套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市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菌核病是我市油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市连续暴发,产量损失严重。据调查,用药品种不同,其防治效果差异显著,特别是多年来本市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及其混配剂防治油菜菌核病,使菌核病菌对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普遍产生了抗性,而且表现为高抗水平,每666.7m~2用25%多菌灵 WP200g,适期用药一次,其防病效果只有20%~30%,为此,通州市植保站在抗性油菜菌核病的新药剂及其应用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筛选和开发出了对抗性油菜菌  相似文献   

11.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3月31日称,今年油菜菌核病主发区菌源充足,田间子囊盘密度较高,且未来一段时间降水偏多。综合以上因素分析,预计2016年秋播油菜菌核病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4700万亩。其中,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大部偏重发生,西南和黄淮地区中等发生。发病盛期,四川、云南、江西、湖南、湖北、安徽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江苏、重庆、河南和陕西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罗平县油菜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5.53万hm2以上,但缺乏耐旱、早熟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制约着当地山区油菜种植面积和单产潜力的提升。本试验采用大区设计,选择12份油菜品种在低温干旱山区富乐镇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云油杂086、星德油660和云油JD003产量突出,均高于2500kg/hm2,但云油JD003有菌核病发生,综合比较各品种耐旱性、生育期、抗病性、农艺性状和产量,云油杂086和星德油660适合在罗平县干旱山区及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细菌CHB101抑制油菜菌核病菌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菌丝形态,以及几丁质酶活性变化与抑菌能力相关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油菜菌核病菌在CHB101菌和其浓缩培养液作用下,菌丝出现细胞壁渍解、细胞质凝聚成颗粒状并外渗、侧面产生圆形小孢子等相同形态变化;培养液中几丁质酶活性越强,对油菜菌核病菌核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能力越强。初步结论,CHB101菌抑制油菜菌核病的能力与其胞外几丁质酶活性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病虫预报     
<正>预计安徽省油菜菌核病今年总体中等发生根据近年全省油菜病虫发生情况、油菜种植品种和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日前安徽省植保总站预测全省油菜菌核病总体中等发生,感病品种偏重发生。预计,全省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约为1000万亩次。防治建议:1.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在油菜菌核病重发地区,可以推广种植目前对菌核病抗(耐)病性表现相对较好的品种,如秦优7号、秦优10号、秦优12号、蓉油11号、华油杂10号、华协102、皖油19、皖油24等。  相似文献   

15.
油菜不同早熟品种菌核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鉴定抗菌核病早熟油菜品种,筛选油菜菌核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减轻菌核病危害,有效控制产量损失。通过2010-2011年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进行全国早熟油菜品种筛选试验,对其参试的13个油菜品种进行菌核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13个供试品种菌核病发病率分布在2.37%~29.99%之间,病情指数介于1.5~22.75之间,供试早熟油菜品种病情指数与生育期呈正相关,随着生育期推迟,发病加重;田间湿度大,油菜成熟期氮素肥料偏重的前提下,明显加重菌核病为害,显著降低油菜最终收获产量。菌核病从苗期始为害油菜、成熟期为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重。供试的13个品种抗菌核病能力大体可分为5个类群,S0013、C868、‘10棚63育19’ 3个品种全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可作为油菜菌核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和育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 油菜菌核病在江苏省通州市一直发生严重。药剂防治成为控制油菜菌核病害危害的主要手段。多菌灵(MBC)因其杀菌谱广,内吸性强,防病效果好,广泛应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曾使油菜菌核病得到有效控制。但自1995年以来,多菌灵防治菌核病的药效大幅度下降,即使加大用药量,也难以控制其危害。为此,作者于1996~2002年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开展了油菜菌核病抗性监测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常年严重危害油菜生产的真菌性病害。通过收集贵州油菜种植区田间菌核,对其进行培养繁殖获得大量核盘菌;利用繁殖的菌核对2 000份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种质资源进行连续2年田间鉴定,从中筛选出51份抗菌核病恢复系材料,其中39份材料的菌核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相对发病指数均低于抗性对照中油821。结合油菜种子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种子芥酸含量与油菜菌核病抗性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保护地(温室、大棚、中棚)生产为主的香菜,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连年的重茬种植,病害越来越严重,主要病害有菌核病、叶枯病、根腐病等,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一、菌核病在保护地中,香菜菌核病发病率较高。原因是菌核在土壤中可长期存在,所以菌核病在香菜整个生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向日葵菌核病拮抗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  王芊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346-350
为筛选出黑龙江向日葵菌核病的有效生防菌株,采集向日葵根围土、病株残体74份,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分离菌株和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共分离筛选出38株对向日葵菌核病有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通过菌核萌发抑制、离体叶片测试、温室盆栽试验复筛。结果表明,M1M2菌株表现最好,菌核萌发抑制效果和离体叶片防效均超过90%,其100 mL发酵原液处理土壤在温室盆栽中防效达83.52%,具备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壳寡糖油菜种衣剂剂型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引罡  钱晓刚  彭义  马国瑞 《种子》2003,(4):38-39,92
利用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而得的壳寡糖为基本成分,配以化肥、微量元素及防腐剂等成分,进行混合,调制成较稳定的胶体溶液后拌种,对油菜种子发芽和出苗均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油菜生长,提高壮苗率,增加产量,增产幅度在4.33%~9.67%,增产以增加每角果粒数为主。壳寡糖拌种可明显抑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3个油菜品种的防治率分别为34.19%~44.1%。室内测定,较高浓度的壳寡糖(0.5~0.75mg/ml)对油菜菌核病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壳寡糖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