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花粉管通道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创建玉米开苞导入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对玉米分子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详细分析了供体和受体基因型、供体DNA浓度、导入时间等因素对玉米开苞导入转化频率的影响,并对导入后代性状变异特点、变异率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外源DNA导入技术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源DNA导入技术打破了植物科、属、种的界限,甚至能对动植物的遗传物质进行置换,变异类型广,是一种建立在DNA分子操作基础上的新的育种途径。小麦是较早进行分子育种的作物之一,本文对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发展、导入后代的变异、导入后的变异机理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玉米开苞导入技术通过花粉管通道将玉米自交系13A的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沈109中,结果表明,D1和D2代的生育期、株高、穗位、株型等性状都发生了变异,总变异率为17.98%,并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验证.讨论了后代变异、变异率和该项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滴法将外源RNA导入普通小麦中国春,并对其D1、D2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在株高、穗长、穗粒数、抗倒性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变异率为31.67%;对导入RNA的中国春D1、D2代进行细胞学观察,出现了单价体、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桥、微核和细胞多极分裂等异常现象,变异率D1代为27.43%,D2代为24.05%。  相似文献   

5.
幼穗注射法导入外源DNA对冬小麦部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孕穗茎注射法即幼穗注射法将玉米、大麦、大豆和槐树等外源总DNA导入普通小麦01-35、济麦19、多丰2000、临麦2号、潍麦8号和淄麦12,并对其D1、D2代的株高、白粉病抗性、生育期、叶片等性状的变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外源DNA导入普通小麦后其株高、叶片、生育期和白粉病抗性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单株株高变化幅度较大,既有增加也有降低,变异程度最大的品种是淄麦12,它是接受外源DNA产生变异的较好的受体;玉米DNA的导入更容易获得变异,其变异率高达5.63%;导入玉米DNA的淄麦12叶片的长度和宽度都大幅度减小;在阶段Ⅰ中,DNA导入株行与对照(CK)的差异是1—2天,在阶段Ⅱ中,二者的差异为1~3天,生育期总天数比对照提早1—3天或者延迟1天,差异不显著;导入玉米DNA的株行表现出了较好的白粉病抗性。同时,将幼穗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幼穗注射法产生的变异率高达8.03%,此法对柱头无损伤,处理的时间段比较宽松,且不需要去雄,减少了工作量,适合大群体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改良浸种法将外源DNA导入大豆的遗传育种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改良浸种法”将玉米、西洋参DNA导入大豆.结果表明.该导入方法可降低导入当代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导入后代在牛育期、株高、单株结荚数、百粒质量、节数、种脐色、蛋白质和异黄酮含量等性状上产生广泛变异.且许多变异性状(如早熟性、株高)在早世代就能迅速稳定遗传、导入引起的变异频率在D2代为7.6%-18.9%.D3代为21.5%~26.4%。随世代的增加变异频率明显增加、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性状的变异特点同时.为了提高育种效率.提出了导入后代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7.
外源DNA处理小麦种苗和颖花及其诱导变异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外源DNA导入技术,研究了DNA种苗浸渍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颖花滴注对结实率的影响以及外源DNA导入受体诱导变异的效果。结果表明,外源DNA浸种对发芽生根有不良的影响。浸种时DNA稀释液的浓度不应大于0.1×ssc。DNA液颖花滴注可获得较高的结实率。外源DNA导受体后产生了具有目的性状的变异(如粒色、芒长、不育性等)和非供体性状的变异(如株带蜡质、抽穗迟等)。而且大麦DNA导入小麦后,成功地获得了高抗白粉病变异株。  相似文献   

8.
高麦草和簇毛麦DNA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高麦草(Agropyrons elongatum)和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为 DNA 供体,普通小麦品种(系)为 DNA 受体。在自花授粉后采用注射法和液滴法进行 DNA 导入。研究了不同导入方法,不同受体品种结实率,导入后代的变异率和变异范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多个具有白粉病免疫、落黄、早熟等优良特性的小麦株系。同工酶分析表明,变异株系中分别具有 DNA 供体和受体的特异酶带,同时产生了新酶带。  相似文献   

9.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 直接导入植物的技术,已用于棉花、水稻等作物的品种改良。雷勃钧、刘德璞先后报道,将野生大豆DNA 导入栽培大豆,引起后代性状变异。王丕武报道,将花生DNA 导入大豆中,获得了性状显著变异的D_2代株系。1990年我所将花生DNA 和矮生云豆DNA 导入栽培大豆中,现已筛选出变异稳定的品系。  相似文献   

10.
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的分子育种技术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的分子育种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分子验证。并对导入后代性状变异与受体、供体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花生DNA导入大豆育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花粉管通道在大豆自花授粉后将花生DNA导入栽培大豆受体中,引起受体的结荚习性、株高、成熟期,主茎节数、分枝数、产量性状和化学品质等性状的广泛变异。对变异株进行选择,获得了产量比受体提高11.9%~25.1%,蛋白质含量提高3.9%~5.3%的变异株系。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进行生态性状、产量性状和化学品质方向的育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对同一受体材料导入同一Bt基因所产生的5个不同变异抗虫棉进行研究.观察其形态性状、产量性状、抗病性、纤维品质等几个方面,和受体棉花做比较,阐明了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抗病性、结铃性、单株理论产量提高;叶型变小;叶色、铃重、衣分、株高变异方向不定;品质得到改善。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Bt基因插入位点不同,对棉花农艺性状表现所产生的效应不同,变异广泛。为创造新的品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高粱DNA导入"周麦16"选育新的冬小麦变异种质系。[方法]将高粱"抗5"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周麦16",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稳定的变异种质系,并对得到的稳定变异株系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将高粱"抗5"DNA导入"周麦16",其后代在株高、叶片蜡质层、芒型、穗型、旗叶、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稳定的变异种质系D16-1、D16-4等,对"周麦16"、D16-1、D16-4、高粱"抗5"基因组DNA的引物xgwm6、xgwm148、xgwm295、xgwm328、xgwm257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其中xgwm6、xgwm257检出了高粱"抗5"DNA特有而"周麦16"没有的特异带型,进一步说明了D16-1、D16-4是由高粱"抗5"DNA片段嵌入"周麦16"基因组DNA变异而来。[结论]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可实现小麦远缘、超远缘遗传物质的转移,极大地丰富了小麦遗传的物质基础,为创造新的突破性的种质资源材料开辟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外源DNA导入小麦引起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技术 ,将不同种属的单子叶植物总DNA分别导入普通小麦 ,调查其后代产生的变异 ,对D2 代株高、穗粒数、千粒重 3个性状的变异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在麦类作物育种上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源DNA导入是改良作物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概述了该技术在麦类作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对外源DNA的导入途径、导入效果、导入验证和产生变异的机理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可引起后代的变异,变异范围广,稳定快,是花生育种改良和创造新种质的有效方法途径。本文概述了该技术在花生育种的进展,并对该技术的使用方法、应用效果、导入后代的选择以及导入机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5种外源DNA作供体,首次用浸穗法直接导入水稻,设置3种处理时间,研究了处理后第1代和第2代.结果表明:浸穗法向水稻导入外源DNA能引起广泛的性状变异,变异率达1.81%;外源DNA供体与受体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影响变异率的高低;所试验的3种处理时间对变异率的影响不太明显.文中设计了水稻浸穗法导入DNA的操作技术,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外源DNA导入技术在植物分子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外源DNA导入技术及其在作物品种改良上应用的研究结果,内容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高粱等作物DNA的制备、外源DNA导入技术(花粉管通道技术、浸泡法)、后代性状的变异及变异的筛选、新品系示范栽培等。研究表明,外源DNA导入技术将在作物品种改良上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将人参DNA导入水稻"补血黑糯"获得D2代变异植株,利用12条染色体上的400多对SSR引物对供体、受体及变异后代进行了DNA检测,证实其中代材料出现补血黑糯不具有的带型,表明人参基因已经导入补血黑糯中.  相似文献   

20.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DNA导入水稻,获得了34个稳定的变异品系,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对供体高粱、受体水稻及其外源DNA导入后代稳定材料进行了SSR分析,结果表明,高粱DNA导入水稻可以引起广泛的变异,在分子水平上产生了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五类,各类有其特有的遗传变异性。接受外源DNA三个片断,两个片断及一个片断的株系分别被聚成一类,与其他类的遗传差异分别为0.467,0.389及0.347,变异程度依次递减;未接受外源DNA两个片断的株系被聚成另一类。因此,接受外源DNA片断的多寡是水稻后代稳定品系变异程度的基础,也是它们分类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