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年间分别用苏杂3号和科棉6号进行田间试验,观测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该技术群体果节总数高于常规移栽棉和常规地膜棉,成铃率高于常规地膜棉,略低于常规移栽棉;早期成铃高于常规移栽棉而低于常规地膜棉,中期成铃集中且增速高,后期结铃则低于常规移栽棉而高于常规地膜棉。表明该技术有效利用了抗虫杂交棉、地膜种植和稀植技术的产量形成优势,产量结构优化,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2.
苏杂3号地膜精播稀植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杂3号是江苏省农科院最新培育的抗虫杂交棉,生产上表现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势,在江苏省迅速推广.为探讨苏杂3号地膜精播稀植种植技术,解决常规育苗移栽用工多、管理繁、劳动强度大及常规地膜直播棉用种多、成本高等现实问题,实现抗虫杂交棉精播稀植、省工节本、高产优质目标,2007年在江苏省灌云县洋桥农场进行了苏杂3号地膜精播稀植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 ,我国杂交棉面积增加很快 ,但栽培管理方法多数还是窄行密植 ( 3.75万~ 4.5 0万株· hm-2 左右 )、整枝打杈 ,不仅使杂交种子用量大、棉田投工多 ,而且增产效果也未充分表现出来。从1 997年培育出标杂 A1杂交棉开始 ,对标杂 A1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标杂 A1株型高大 ,结铃性强 ,而且营养枝成铃占总铃数的48.3% ;生育进程也快 ,常规棉蕾期 2 8天 ,而标杂A1的蕾期平均 2 3天 ,少者仅 1 7~ 1 8天。几年来 ,对标杂 A1采取单行宽行稀植、较高水肥和简化整枝的配套技术 ,比较圆满地克服了棉花生产上“产量偏低、栽…  相似文献   

4.
集高产、优质、抗虫、抗病等优良性状于一身的抗虫杂交棉,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植株高大,单株结桃多,适宜用种量、用药量、用工量都较少的稀植简化整枝栽培.由于密度小,行距大,有利于增加间套作物的占地面积和产量,更适宜与早熟瓜菜、小麦等作物套作.  相似文献   

5.
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的生理特性研究表明,抗虫杂交棉各部位器官总氨基酸含量各时期均高于我国目前的当家品种,比叶重较高,蒸腾速率大,透光性略差。养分较多地用于生殖生长,单株结铃数多,在栽培上适当控制株型,提高透光率,可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杂交棉与常规棉在江苏区试中的产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96~2006年期间江苏省杂交棉及常规棉区域试验资料,采用通径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杂交棉与常规棉在皮棉产量表现、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的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棉,衣分显著低于常规棉。杂交棉与常规棉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顺序均为株铃数〉铃重〉衣分,但杂交棉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的关系更密切,单株结铃数、铃重和衣分之间的偏相关关系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影响抗虫杂交棉皮棉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影响抗虫杂交棉皮棉产量的有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单铃重是决定抗虫杂交棉产量的主导因素;而棉铃的构成因素对单铃重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子指>衣指>每囊种子数。其次,霜前花率和生育期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超过了单株结铃数和衣分。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文章对抗虫杂交棉的选育提出了若干可供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探讨一般抗虫杂交棉简化整枝的可能性。试验表明简化整枝与正常整枝的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在正常密度下,一般抗虫杂交棉简化整枝是可行的,对产量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农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杂交棉品种3-0812进行多茎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第7片真叶时去顶心的处理较对照单株结铃多5.8个,单铃重高0.1g,皮棉产量高404.3kg/hm^2,增产幅度达11%,但衣分低2.5%;在第6片真叶时去顶心的处理较对照单株结铃多3.8个,单铃重高0.2g,皮棉产量高67.8kg/hm^2,增产2%,但衣分低2.0%。对杂交棉进行多茎秆棉栽培时。摘除顶心的时期选择在7叶期较为合适,且以果棉间作的棉花边行采取多茎棉栽培技术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10.
在皮棉 1433kg·hm-2 产量水平下 ,测定了转B t基因棉花杂种F1、F2 、F3、F4 的产量竞争优势。结果表明 ,F1较B t棉增产 2 4 2 0 % (1 0 5 %— 44 74% ) ,较常规棉增产 2 6 91% (3 2 5 %— 47 89% ) ;F2较B t棉增产 10 2 8% ,较常规棉增产 12 6 8%。增产机理分析表明 ,F1、F2 较B t棉单铃重、衣分、绒重有显著改良 ;较常规棉结铃性有显著改良。F1、F2 、F3、F4 产量竞争优势递减 ,F3、F4 由于结铃性、铃重、衣分退化而出现负效应。生产上要积极研究应用抗虫杂交棉F1,稳妥地研究应用F2 。  相似文献   

11.
在江汉平原棉区对13个抗虫杂交棉品种进行了产量鉴定试验,从结铃性、铃重、衣分和产量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产量优势明显的抗虫杂交棉品种6个。  相似文献   

12.
皖棉13号是沿江棉区的主推品种。本文概述了皖棉13号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适时早播,培育壮苗,适当稀植每公顷3.0万株左右,利于发挥个体的增产优势,较常规棉增施肥料20%左右,发挥杂交棉的增产优势,搞好田间管理,特别是全程化控,确保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核不育抗虫杂交棉在长江上游生态区子、皮棉产量均显著低于中下游。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纤维长度、比强度与中下游表现趋于一致。这表明,在长江上游进行杂交棉跨生态区选育是有效的;但中下游麦克隆值显著偏高。无论是长江上游还是中下游,杂交棉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增加单株结铃数, 兼顾铃重和衣分的适度改良。采用目标区域亲缘作恢复系配组,F1的适应性和产量潜力更佳,筛选出强优势组合的机率更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在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棉品种选育、采取宽行稀植、简化整枝、调整种植方式及棉田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大面积示范推广 ,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与产值 ,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 0 0 2年河南省鹿邑县 2 .67万公顷棉花只种标杂 A1一个杂交棉品种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一县一品种”的产业化规模。1打破常规种植模式 ,实行“五改”1 .1改常规种为杂交种。标杂 A1、标杂 A2 杂交棉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在高产、高效套种条件下选育出的适宜宽行稀植和间套种的专用品种 ,具有生长势旺、鸡脚叶通风透光性好、上桃快、结铃性…  相似文献   

15.
杂交棉皮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效栽培途径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直线相关和通径分析方法, 对杂交棉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株结铃数对皮棉产量的作用最大, 其次是单铃子棉重, 再次是衣分, 密度对皮棉产量的作用最小。据此结果提出了杂交棉高产高效栽培途径及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德成  李伟 《中国棉花》2007,34(11):39-40
1抗虫杂交棉简化栽培中的误区1.1推迟播期夺全苗的误区。抗虫杂交棉与常规棉种子相比出苗具有暴发力不强、芽势弱的特点,本地早春温度回升慢,日平均温度稳定在8℃的终日常年一般在3月22-25日,该时期是棉花营养钵育苗播种适期。在大田生产上常把播期推迟到4月5-8日,忽视了棉花营养钵早苗优势,使棉花有效生长期缩短了近13天。1.2低密度便于管理、增产的误区。抗虫杂交棉个体优势强,需要“扩行、减株”,生产上密度降得过低。本地移栽密度一般每公顷2.25万株,最低的只有1.5万株,影响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制约了高产的产量结构的形成。1.3抗虫杂交…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个品种在适当稀植情况下采用简化整枝技术,以常规整枝栽培为对照,研究简化整枝对棉花生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整枝保留叶枝后对主茎高度、果枝、果节、蕾、花、铃数量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蕾铃脱落率也相应增加,但不同器官在不同阶段受抑制的效果不同,品种间也有差异;由于叶枝的补偿效应,单株铃数最终显著多于常规整枝的,铃重低于常规整枝的,单位面积总铃数及产量与常规整枝持平,各品种处理间增减产幅度都达不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江汉平原地区,以杂交棉中棉1279 (F2)和黄河2号为试验材料,早熟常规品种中棉所50为对照,采用机械直播和采收模式(密度较大)种植,比较3个品种的棉花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在相同的播种条件下,杂交棉中棉1279 (F2)和黄河2号单株结铃数多,单铃质量重.说明杂交棉在较高的群体时也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能为杂交棉机械化栽培高产打下基础,可以作为机采棉提高产量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杂交棉种植密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巧鱼 《江西棉花》2007,29(4):18-21
杂交棉植株高大健壮,发棵早,搭架快,果枝果节多,单株成铃多,成铃率高,产量水平高,宜因地制宜适当稀植,可保证其有适当的结铃空间.在其它栽培措施配合下, 能协调棉株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为棉花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在棉田示范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在棉田应用示范的效果表明: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降解效果明显,裸露部分降解率达57.57%;与普通地膜覆盖相比,覆盖该地膜能使棉株生长更加稳健,增加单株结铃及铃重,提高棉花产量,增产籽棉8.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