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鼓励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支持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科研单位或人员进入种子企业开展育种研发",并明确指出"企业所在地政府要参照有关政策解决进入企业科研人员的户籍问题"。  相似文献   

2.
做大做强我国种业,关键在于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核心在于打造企业全产业链核心竞争能力。中种集团打造全产业链核心竞争能力的举措在国家的支持下,中种集团围绕建设全产业链竞争能力方面,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投资建设领先的商业化育种平台,建立国家级种业公司在自主研发  相似文献   

3.
正一、新世纪十年种业"航母"梦《种子法》刚刚施行,农业官员便多次在全国种子会议上,放言要打造种业"航空母舰",轮番推出种子复兴计划、种子工程建设、种子体系建设、良种补贴"项目"等等。十年过去了,中国种业未能真正建立起种子企业的良性体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尽管不断评选出所谓种业"五十强"、"骨干企业",实际上既没做"大"也没做"强"。管理部门的官员一茬接一茬地换,打造种业"航空母舰"依然照样喊,但官员的调门也与时俱进,随着形势而改变。一种是要把捆绑的小"舢板"打败跨国种业"入侵",一种是开展一场"麻雀"对抗外资"老鹰"战。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种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多年的传统育种模式是以科研院校为主线,课题组式的育种方式。这种方式曾经为我国的品种培育和技术推广做出了其应有的贡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种业集团进入中国,给国内种业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应对这种冲击和挑战,必须推行商业化育种,民营种子企业也应当扛起品种创新的大旗,国家应该加大对民营种子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中国种业,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种业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种业研发平台条件得到改善、种企综合实力得到增强、良种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等方面总结了安徽省种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安徽省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构建种业研发自主创新体系、打造现代种业创新人才团队、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企业、强化种子监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将成为全国籽种的育种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成为中国的"种都",最终发展成为亚太种业的创新服务中心和世界主要种源中心。这是记者从近日闭幕的"第二届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上获得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及人民美好生活,种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文章聚焦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等种业,从种业保障能力、种业科技、种业创新主体和生物育种等方面总结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剖析我国种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种业发展形势与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本文从育种产业链的角度,比较分析中国与种业发达国家在种业研发模式、育种技术、种子企业和种质资源四个方面的发展态势,并针对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议。研究表明,种业强国已经形成了以寡头种子企业为研究主体,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育种技术且种质资源全球布局的现代化种业发展格局;国内种业则以科研机构和企业并行研发为主,形成了“政府+市场”的育种研发模式,且种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国内。然而,中国种业存在研发主体创新动力不足,基础研究难以支撑育种核心技术;生物育种产业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产业化生产进展缓慢;市场监管不足,种子企业多而不强;种质资源储备和鉴定不足,育种研发源头处于劣势等问题。因此,中国种业应该建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原始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种质资源保护和鉴定利用双向发展的思路,最终构建现代化的商业育种体系和多主体协同发展的种业创新生态圈。  相似文献   

9.
<正>一、开封市种业的发展历程开封市种业目前现状有持证企业44家,其中经营许可证500万元的种子企业14家,经营许可证100万元的种子企业30家,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是《种子法》实施前,开封市种子企业以7家国有种子公司为主体,担负着全市的种子生产供应任务,在"娘胎里"就造就成一个"畸形儿",种子公司只卖种子,不搞科研;科研单位只管育种,不问市场;育种研究、种子繁育、技术推广自成体系。迈步市场经济,种子公司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物种业发展的问题、机遇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业是农业的核心,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制约中国生物种业发展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包括:专业化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以及生物种业研发链断层,尚未建立企业主导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等,同时指出目前中国生物种业正迎来政策利好、资本青睐以及行业整合等良好内外部环境,表明中国生物种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生物种业的发展策略,即依托资本及人才优势加快建设现代生物种业研发链,构建企业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同时,整合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振兴民族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中央1号文件首度提出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几笔画出"种业大发展"前景,然而中国种业诸多沉疴如高库存、科研院校与种子企业双重竞争等依然未得到解决。困难的"脱钩"随着种业新政的不断释放,新一轮改革已经开启。去年12月,国办出台109号文,要求在2015年前实现"事企脱钩"。但是"脱钩"不易。由于90%的育种经费、90%的育种家、90%的科研人员都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员通过申请课题、项目可以拿到经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办日前发文强调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上农作物种业竞争异常激烈。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现代种业"。  相似文献   

13.
研发能力是种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记者在对我国种子产业研发体制调查发现,我国种业研发投入方式、品种审定及评价机制存在很多"梗阻",育种科研体制改革并未实现真正的产学研结合。专家认为,中国种业要做大做强,应探索国家  相似文献   

14.
跨国种子企业进入中国种业市场的方式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华  龙文军 《中国农垦》2011,(12):36-39
跨国种子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入中国,2000年后开始以设立合资公司等多种方式大举进入国内种业市场,牢牢把握育种核心技术,立足中国本土研发、推广农作物种子;市场推广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精细化营销。跨国种子企业在华业务的迅速扩张,已经对我国种业市场和种子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对跨国种子企业的大举进入,促进中国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引导和扶持国内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5.
正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说明,让企业尽快成为种子选育、繁殖、推广的主体,是民族种业迅速做强做大、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王道"。"你能举出几位国外知名的育种专家吗?你不会不知道孟山都、先锋等跨国种业公司吧?"前不久采访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廖西元时,他的发问让人深思。同样值得深思的或许还有。种业市场自2001年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作物种子频频告急:约95%的甜菜、50%以上的食葵、相当份额的高端蔬菜,被洋种子取而代之。我  相似文献   

16.
浙江农作物种业优先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晓亮 《浙江农业科学》2015,(4):453-454,457
种业优先发展是农业发展历程的实践总结,是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选择,更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保障。从浙江实际出发,重点稳步发展粮食种业,加快发展花卉种业、中药材种业、种苗种业等特色种业,并把推进商业化育种作为做大做强种业的关键环节来抓,率先推进商业化育种。在思想认识、扶持政策、工作举措上落实优先,推进浙江种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畜禽种业》2022,(8):15-15
本刊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企业发展。做大做强种业,必须做优做强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着力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通过种业企业扶优,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农作物常年用种100亿公斤,养殖业每年需仔猪6亿多头、雏禽150亿羽、水产苗种6万亿尾,绝大多数来自企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国家出台种业新政的宏观背景以及种质资源、人才资源等种业科技资源分布现状的考量下,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科研单位现存的优势以及种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育种主体转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确立以企业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地位,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这是自2000年国家出台《种子法》之后,中国种业发展的又一次变革。4月18日,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解读。记者采访了农业部门、农业科研机构、种业企业等相关人士,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农作物种业将进入产业升级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正>种业兼并重组进程在过去三年里不断加速。从2011年至今,种业研发、生产的集中度明显提升,种业企业总量由3年前的87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5200多家,减幅达40%。为了增强中国种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种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研发能力和研发投入方面。下一步应该鼓励企业把育种、繁殖和推广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出一批在种业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