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23年生杂种子代测定林63个家系径生长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正反交在生长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组在径生长量上要比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组大.落叶松种间生长量也存在差异,径生长由慢到快依次为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  相似文献   

2.
通过16年落叶松种间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落叶松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生产渚力相差极大,其中,日本落叶松在生长、抗性、适应性等综合性状上显著优于乡土树种长白落叶松,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较长白落叶松增加22.3%、30.6%和80.9%,每公顷蓄积量增加76.8m3;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综合性状表现较差,平均单株材积较长白落叶松下降55.1%和33.2%,每公顷蓄积量减少83.52m3和50.16m3;四种落叶松在落叶病感病性状上差异极显著,日本落叶松抗性最强,与其它三种落叶松差异显著,兴安、华北落叶松感病较重。四种落叶松在褐锈病感病性状上差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种及种源配合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七个落叶松种中,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好,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次之,其它四种落叶松最差。不同落叶松内种源间在生长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日本落叶松以本溪、西丰和铁岭三个种源表现优良,造林可获得一定增益。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但因其种的不同表现在生长特点,材质和抗病力上有着一定差异。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的特点是抗早期落叶病,初期生长迅速,材质稍软,往往树干基部有弯曲现象。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的特点是生长稳定,树干通直圆满,材质坚硬,易罹早期落叶病。因此,为培育出适应性强,速生性稳定,干形圆满,材质优良,具有抗病性强的落叶松新品种,我们于1972年开始进行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种间杂交及日本落叶松种内类型间的杂交试验。分别选择生长快、干形直、圆满、抗早期落叶病的日本落叶松15号树(以下简写日_((15))为母本,长白落叶松16号、17号树和日本落叶松4号、6号树为父本。杂交组合: 日_((15))×长_((16));日_((15))×日_((4)) 日_((15))×长_((17));日_((15))×日_((6)) 在草河口地区落叶松为4月20日前后,积温(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拔450~700m之间阴坡进行的日本落叶松造林试验的连续观测(4年),初步得出日本落叶松在此海拔范围内生长正常,与华北落叶松相比在高生长和地径生长上差异显著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6.
伏牛山区日本落叶松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分析了日本落叶松在豫西伏牛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前期生长为指数曲线,后期生长为对数曲线,全期生长为S型曲线;日本落叶松生长状况、速生期及数量成熟随立地条件而异。  相似文献   

7.
对引种在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上庄油松种子园31年生落叶松种和种源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不同落叶松种源间胸径、树高生长差异显著。用胸径的平方乘以树高代表不同落叶松种源综合生长因子,大于平均生长指标的种源有11个,从大到小分别为辽宁草河口日本落叶松、辽宁本溪日本落叶松、山西宁武华北落叶松、辽宁清源日本落叶松、河北宽城华北落叶松、河北丰宁华北落叶松、内蒙巴林华北落叶松、山西沁源华北落叶松、辽宁铁岭日本落叶松、山西文水华北落叶松和陕西横山华北落叶松。用胸径的平方乘以树高代表不同落叶松种综合生长因子,日本落叶松生长指标最大,为5 355.98.通过对31年生落叶松不同种的引种试验,以日本落叶松在上庄油松种子园生长表现最好,其次为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等4个落叶松树种在造林成活率、物候期和生长期长度、针叶和根系特点、生长节律、种间6a生树高差异等因子在乐村林场6a的对照试验研究和分析,日本落叶松是最适合乐村林场、南川区及重庆市山区发展的优良树种,它具有适生性强、早期生长快、高生长明显和病虫害少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落叶松皆伐迹地二茬连栽日本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及幼林保存率均达90%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成林的要求;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与一代林分以及土壤肥沃的杂木林迹地上的幼林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与红松、油松迹地相比,日本落叶松迹地仍然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所以,日本落叶松迹地二茬连栽日本落叶松能够正常生长,并形成稳定的林分。  相似文献   

10.
选取杉木、白皮松、日本落叶松三种针叶树材为研究对象,探究并比较位于不同生长轮的单根管胞的形态参数及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三种针叶树材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及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基本符合随生长轮增加而增大的变化规律;杉木管胞的长度、宽度最大,日本落叶松晚材第9生长轮的管胞具有最佳的拉伸性能.方差分析表明,杉木和白皮松的第3生长轮与其他生长轮的管胞形态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杉木、日本落叶松的第3生长轮与其他生长轮的管胞拉伸力学性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白皮松各生长轮间的拉伸力学性能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人工林木质纤维的高效利用及建筑用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日本落叶松皆伐迹地连茬更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皆伐迹地二茬连栽日本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及幼林保存率均达90%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成林的要求;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与一代林分以及土壤肥沃的杂木林迹地上的幼林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与红松、油松迹地相比,日本落叶松迹地仍然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所以,日本落叶松迹地二差连栽日本落叶松能够正常生长,并形成稳定的林分。  相似文献   

12.
承德县试点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试验八年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在河北省承德县所进行的落叶松属种和种源选择研究的结果。该试验用同一批材料在两种立地上造林,八年的数据表明,在供试的五种落叶松中,日本落叶松的生长优于其它几种。各种落叶松在生长力、物候期方面均表现有种内的种源间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无地理规律性,与国外报道的落叶松属种内遗传变异模式相类似。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种间及其杂种生长与形质性状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落叶松种间及其杂种生长与形质性状评价来定向选育优良落叶松建筑材。[方法]以辽宁省大孤家林场32年生的落叶松试验林为实验材料,对落叶松属日本、兴安、长白及华北4个落叶松种,及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日本×兴安、日本×华北、日本×长白、日本×日本杂种的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变异规律分析,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对其差异显著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落叶松种和杂种间生长差异显著(p<0.01),杂种胸径、树高和材积总生长量与母本差异不显著,却显著高于相应父本;杂种之间的生长差异体现在林分的前10年,随着林龄的增大优势逐渐减退;树冠特征因子中的枝下高、冠长、枝条直径、长度、角度和干形特征因子中的高径比、树干圆满度、节子直径、长度、角度在落叶松种和杂种间差异显著。基于上述指标进行了生长和形质性状综合评价,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日本×兴安、日本×长白和日本落叶松。32年生时日本×兴安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8.69 cm、21.62 m和0.339 2 m3;日本×长白的为18.44 cm、23.85 m和0.339 6 m3;日本落叶松的为19.36 cm、21.31 m和0.335 7 m3;而且它们在适应性上也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日本×兴安、日本×长白和日本落叶松适合作为定向培育建筑材的优良品种在东北地区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是辽宁东部山区用材林更新造林的重要树种,在辽宁省实验林场进行了不同种-种源落叶松的更新造林试验.方差分析和树干解析表明,不同种落叶松生长量差异明显,试验的4种落叶松,辽宁省实验林场的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快,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次之,但二者差异不明显,长白落叶松较日本落叶松生长量次之,日本落叶松嫁接苗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15.
日本落叶松球蚜主要为害日本落叶松幼树,往往引起枯梢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落叶松的高生长。本文通过对建始县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球蚜的调查观察,首次报道了鄂西南地区日本落叶松球蚜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该球蚜仅以伪干母~侨蚜两个虫型在落叶松上循环,属不完全生活史型。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八齿小蠹足部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的足部感受器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足部共有穗型、毛型、刺型三种类型感受器,其中毛型感受器和刺型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在许多报道中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而穗型感受器仅在落叶松八齿小蠹的触角上发现过。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多元回归分析了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幼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筛选出影响日本落叶松幼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是土壤腐殖质层和有效土层厚度、坡度、海拔;并采用数量化理论(I),将研究区域划分为2个立地类型组、30个立地类型,同时评价了不同立地类型日本落叶松林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对塞罕坝地区栽培的华北落叶松(简称华北)、日本落叶松(简称日本)、长白落叶松(简称长白)、兴安落叶松(简称兴安)4种落叶松的48种交配组合1a生幼苗封顶进程调查发现:在华北×日本杂交组合中有希望选育出生长潜力大于华北的组合;在日本×华北杂交组合中有希望选育出抗寒潜力大于日本的组合;长白和兴安作父本对子代抗寒和生长潜力的改良作用相似;日本和华北作母本对子代抗寒和生长潜力的改良作用差异较大;同一树种自由授粉起源苗木的生长潜力大于自交所得苗木。  相似文献   

19.
1983年营造落叶松种和种源试验林,经6年的栽培试验,日本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均表现良好;兴安、长白两种落叶松表现均较差;日本落叶松的3个种源间生长无显著差异;华北落叶松中的繁峙、龙江和承德3个种源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生长习性及适应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甘肃不同气候类型区进行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造林试验研究,并对主要林区落叶松生长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测量,总结提出了落叶松在我省最佳适生区和适宜的立地类型;并提出了落叶松林分的经营措施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