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胶原纤维为基质,通过交联剂将黑荆树单宁、落叶松单宁和毛杨梅单宁固化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吸附材料.实验表明,3种固化单宁对Cu2+的吸附平衡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固化毛杨梅单宁>固化黑荆树单宁>固化落叶松单宁.进一步研究了固化黑荆树单宁的吸附动力学、吸附柱动力学,以及温度、pH值等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不明显,但pH值对吸附平衡有较大影响,在适当范围内提高pH值,会增加平衡吸附量;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当吸附温度≥318 K时,由拟二级速度方程计算所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的平衡吸附量非常吻合.固化单宁具有良好的柱动力学特性,吸附柱极易再生并且能循环使用,吸附过程极有可能是在材料的表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单宁进行化学改性制备改性单宁生物质吸附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为天然单宁在重金属离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杨梅单宁(BT)和马占相思单宁(AMT)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甲醛先与缩合单宁反应生成羟甲基化单宁,再以聚丙烯酰胺(PAM)中的酰胺基为亲核试剂,与羟甲基化单宁反应,分别生成不溶于水的改性杨梅单宁吸附剂(PBT)和马占相思单宁吸附剂(PAMT),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红外光谱(FTIR)对单宁改性与吸附Pb(Ⅱ)和Cu(Ⅱ)前后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对比研究BT、AMT、PAM、PBT和PAMT对Pb(Ⅱ)和Cu(Ⅱ)的吸附性能。【结果】BT和AMT在改性过程中发生了有效交联反应,颗粒度增大,微观表面无明显变化,且改性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通过离子交换生成了稳定的螯合物;PBT对Cu(Ⅱ)和Pb(Ⅱ)的最大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49.75和142.86 mg·g~(-1),而PAMT对Cu(Ⅱ)和Pb(Ⅱ)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34.16和115.61 mg·g~(-1)。【结论】通过PAM改性可获得稳定性好、吸附能力强的改性单宁吸附剂,其对Pb(Ⅱ)和Cu(Ⅱ)的平衡吸附容量均高于原料BT、AMT以及改性剂PAM本身的吸附容量,说明制备的PAM改性单宁是一类具有开发前景的生物质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3.
植物单宁是自然界中十分丰富的天然有机资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单宁因苯环上富有多个能与重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和络合作用的邻位羟基,近年来成为一种备受关注、具有发展潜力的重金属吸附材料。单宁不同的改性方法会对其吸附性能产生影响。本文论述了单宁的原位固化、胶原纤维固化、胺甲基化及磺化四种改性方法,阐述了单宁的改性机理以及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宁四种改性方法特点的对比,对单宁改性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壳聚糖为聚合物基质,固化余甘子单宁制备一种固体吸附材料余甘子固定化单宁(PEIT),并采用FT-IR、DSC、TG对PEIT的结构和热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单宁通过戊二醛与壳聚糖基质产生了交联,最佳制备条件为2 g余甘子单宁,m(戊二醛)∶m(余甘子单宁)1∶4,m(壳聚糖)∶m(余甘子单宁)1.5∶1,反应液初始pH值4,55℃反应3 h。将制备的PEIT用于吸附金属离子,结果显示其对Ge(Ⅳ)、Ga(Ⅲ)和In(Ⅲ)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当pH值为4时,In(Ⅲ)吸附量最大;当pH值为3时,Ge(Ⅳ)和Ga(Ⅲ)吸附量最大;对这3种金属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其吸附机理为化学吸附;吸附过程对温度并不敏感,且最佳吸附温度为30℃。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证明其表面存在均匀的吸附位点,且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Ga(Ⅲ)、In(Ⅲ)和Ge(Ⅳ)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7.65、70.00和54.11 mg/g。  相似文献   

5.
以杨梅单宁、魔芋葡苷聚糖和大米淀粉为原料,通过交联反应制备杨梅单宁膜吸附材料,分析其红外光谱(FT-IR),并系统地研究了其对Cu2+和Zn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杨梅单宁膜吸附材料在pH值5.0时对Cu2+和Zn2+的吸附容量最高;当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pH值5.0,反应温度为25℃,吸附剂用量为0.1 g时Cu2+和Zn2+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12.79和6.13 mg/g;吸附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影响不大;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均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进行拟合。在铜、锌混合溶液中,杨梅单宁膜材料可以优先去除铜离子。  相似文献   

6.
固化单宁大孔吸附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  张力平  陈建 《林产工业》2006,33(1):26-28
利用Mannich反应将黑荆树单宁固定在基体树脂表面,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固化单宁大孔吸附树脂,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适宜的合成条件;研究表明该树脂对苯酚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Mannich反应将黑荆树单宁固定在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表面,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新型固化单宁大孔吸附树脂(MARIT),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适宜的合成条件.苯酚在MARIT上的平衡吸附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等量吸附焓、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等量吸附焓在8.95~13.41 kJ/mol之间,推测吸附过程为氢键吸附.比较MARIT对苯酚的水溶液和环己烷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及对溶液中苯酚、间苯二酚和邻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进一步讨论了MARIT对苯酚吸附时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栓皮栎(Qucrcus Variabilis BI.)橡碗单宁中分离出的黄色针状结晶,经光谱分析及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确定为鞣花酸.迄今为止,关于从国产橡碗单宁中分离纯鞣花酸的工作尚未见报导.橡碗单宁的甲醇浸提液,经铅盐法纯化后,制成橡碗单宁甲醇溶液.室温放置三天,析出工业上一般称为“黄粉”的黄色沉淀物.此沉淀物经多次重结晶,得黄色针状晶体(图1).  相似文献   

9.
以固原市清河镇沙窝村和大湾镇大湾村两个地方大棚蔬菜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两种土壤中铅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沙窝大棚蔬菜土壤对铅的吸附能力更强,两处土壤对铅的吸附平衡均可采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来拟合。  相似文献   

10.
以胶原纤维为基质,通过醛交联剂将黑荆树单宁固化在胶原纤维上,制备了胶原纤维固化黑荆树单宁(IBWT)吸附材料并研究了IBWT对钪离子(Sc3 )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HOAc-NaOAc介质中,IBWT对Sc3 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50℃下,当溶液中Sc3 的质量浓度为100mg/L、pH值为6.40时,吸附容量达到83.3mg/g.IBWT对Sc3 的平衡吸附量随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IBWT对Sc3 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进一步实验表明,IBWT经3次重复使用后对Sc3 的吸附容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
土壤作为园林植物的生长介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的景观生态效益,而铅是重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了解其在土壤中的吸附特点有利于防治土壤的铅污染。本文采用根垫法盆栽试验获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并用等温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对铅的吸附特点。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比相应的非根际土壤铅的吸附量高,但在含铅溶液浓度为0-0.5mmol/L条件下,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铅的吸附量差别不大,几乎全部被吸附。随着铅浓度增加,根际土壤吸附量增长迅速,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Pb吸附量差值随着Ph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两种土壤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对Pb离子吸附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银杏活性炭对4种有毒气体和铅镐离子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验证银杏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分别采用静态吸附法和动态吸附法,研究了银杏活性炭对部分有毒气体及铅、镉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银杏活性炭对甲醛、苯、氨气、三氯甲烷这4种气体的吸附能力都较强,其对甲醛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率可达到140%;银杏活性炭吸附铅、镉离子的效果也较好,对铅离子的吸附量接近200 mg·g...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Na_2S_2O_3—Cu(Ⅱ)的氧化还原反应,间接测定油茶壳、黑荆树皮中的单宁。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结果与皮粉吸附法相符。为目前测定该类样品单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活性炭孔隙结构及表面化学性质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重金属元素汞和铅吸附作用的影响,分别以H_3PO_4及H_3PO_4复合KH_2PO_4活化法制备的两种杏壳活性炭作为卷烟滤嘴的吸附剂材料,研究了活性炭不同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在吸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是影响重金属元素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活性炭中孔径范围在0.852~1.096 nm的孔隙有利于卷烟主流烟气中重金属元素汞的吸附,孔径范围在1.245~1.534 nm的孔隙有利于卷烟主流烟气中重金属元素铅的吸附;比表面积与汞、铅元素的吸附无明显相关性;提高活性炭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含量有利于卷烟烟气中汞和铅的吸附;汞和铅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位一致,存在竞争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胶原-单宁树脂对水体中Pb(Ⅱ)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皮经胃蛋白酶水解后提取胶原,通过胶原-黑荆树单宁-醛反应制备了胶原-单宁树脂(C-TR)吸附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体中Pb(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C-TR对Pb(Ⅱ)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当温度为303 K、pH值为4.5、Pb(Ⅱ)溶液(100 mL)的初始浓度为1.0 mmol/L时,C-TR(100 mg)对Pb(Ⅱ)的吸附容量达到0.34 mmol/g。pH值对吸附容量的影响较大,最佳吸附pH值为4.5。C-TR对Pb(Ⅱ)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温度对吸附平衡影响不大。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固定床吸附表明,当1.0 mmol/L的Pb(Ⅱ)溶液以30 mL/h的流速流过床层时,流出液的体积约为60 mL时达到穿透点。  相似文献   

16.
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富含单宁的杨梅树皮为原料,通过甲醛交联剂原位固化杨梅单宁(SIBT)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Nd3 +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当Nd3 +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 432 mg/L、反应温度为 303 K 时,该吸附材料对Nd3 +的平衡吸附量可达到 342.14 mg/g, 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平衡吸附量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 pH值在3.0 ~ 5.5范围内,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pH值>5.5时,吸附量开始逐渐下降;温度为283 ~ 313 K 时,Nd3 +的吸附量变化不大,温度超过 313 K 时,吸附量开始下降;与温度因素的影响相比较,pH值对平衡吸附量影响较大.研究还表明,这种吸附剂对Nd3 +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由拟二级速率方程计算所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的偏差在 4 % 以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以富含单宁的杨梅树皮为原料,通过甲醛交联剂原位固化杨梅单宁(SIBT)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Nd3+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当Nd3+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432 mg/L、反应温度为303 K时,该吸附材料对Nd3+的平衡吸附量可达到342.14 mg/g,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平衡吸附量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pH值在3.0~5.5范围内,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pH值5.5时,吸附量开始逐渐下降;温度为283~313 K时,Nd3+的吸附量变化不大,温度超过313 K时,吸附量开始下降;与温度因素的影响相比较,pH值对平衡吸附量影响较大。研究还表明,这种吸附剂对Nd3+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由拟二级速率方程计算所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的偏差在4%以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物理吸附法提纯五倍子单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五倍子浸提液为原料进行了颗粒白土、载体活性炭提纯效果实验,提出颗粒白土与载体活性炭组合柱物理吸附法提纯工艺,制备出食用级高纯单宁.结果表明,以 95 % 乙醇浸提五倍子所得浸提液,60 ℃下,以 30 mL/min 的速率流经颗粒白土与活性炭柱吸附处理后,制备样品单宁纯度≥98 %,色值0.6(罗维邦总色号),主要金属离子均≤0.5 μg/g.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室内空气环境中甲醛污染的问题,以常见的林副产品单宁酸为吸附源,树枝状介孔纳米二氧化硅(DMSNs)为基体,经中间体氨基改性二氧化硅(DMSNs-NH2)制备了二氧化硅基单宁复合材料(DMSNs-tannin),当单宁酸添加量为0.3、 0.4和0.5 g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分别为DMSNs-0.3、DMSNs-0.4和DMSNs-0.5;采用SEM、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FT-IR和TG分析表征其结构,考察了不同单宁负载量对其甲醛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吸附动力学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孔道结构丰富,热稳定性高,与DMSNs-NH2相比,DMSNs-tannin具有更优异的甲醛吸附性能;复合材料DMSNs-0.5的单宁酸负载量最高,达23.60%,负载效率为47.33%,吸附6 h时甲醛吸附率为86.19%。DMSNs特殊的介孔结构为甲醛有效扩散提供了通道,其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其对甲醛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与吸附位点有关,是在复合材料表面的吸附与颗粒内扩散的复合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国产中空纤维超滤设备,对银杏叶的乙醇提取液进行分离,去掉部分原花青素、高分子单宁、鞣质、蛋白质和糖类等杂质,澄清透明的超滤液经聚酰胺树脂吸附,得到银杏黄酮甙产品。HPLC检测,其含量在45%左右,得率为0.5%~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