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已经12年,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四川大熊猫自然遗产是具有全球性突出价值的珍贵资源,合理利用大熊猫自然遗产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及其相关产业,是栖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历史的回顾,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出发,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在立法、规范、传统等各方面,提出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具体措施。通过提高遗产地整体保护和管理的水平,最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系的统筹管理,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一个以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标准而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3.
正去年8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得国家正式批复。方案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共80多个大熊猫保护地有机整合划入国家公园。目前,方案下发一年多了,实施情况究竟如何?记者进行了打探,并对岷山山系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唐家河进行了个案采访。推进进展怎样?牵头省份四川确定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亮相"。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  相似文献   

4.
6月22日,从正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顺利通过审议和表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地和我国首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云南的世界遗产达到5个,成为中国的世界遗产大省。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四川地震受灾区大熊猫其栖息地重要地位,提出了四川地震灾区栖息地廊道生态恢复技术、栖息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以及人工竹林基地技术等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事件:2月28日,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凉山山系大熊猫种群的腹心区,区内大熊猫栖息地面积35 856 hm2[1],是凉山山系各大熊猫保护区的联系纽带。同时保护区所处的美姑县为凉山彝族聚居腹心区,长期以来,彝族村民形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全面了解凉山彝族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状况,对保护凉山山系大熊猫乃至四川和全国大熊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按照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程,在保护区内均匀设置固定监测样线30条(总长度105.49 km,比例为0.29 km/100 hm2,海拔2 040 m~3 360 m),通过春季(4月~5月)和秋季(10月~11月)分别对大熊猫种群状况、伴生动物情况和人为干扰情况进行监测。本文随机选择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找出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种类、特点、规律及对大熊猫栖息地影响程度,提出减少干扰的措施,从而为大熊猫保护管理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2月28日,国家林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在发布会上指出,当前,部分大熊猫局域种群面临生存风险,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圈养大熊猫种群间遗传交流不足,保护管理能力仍需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的考察指标和研究方法,探讨了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以及干扰因子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以及栖息地破碎化特征。野外调查误差大、评价指标的局限性等是目前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目前较流行的已被证明比较优良的无线电遥测、GIS与遥感成像等先进技术,并融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从较大尺度空间来研究大熊猫的栖息地评价,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增强四川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推动四川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大熊猫保护联盟成员关于保护地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2015年12月27-29日,四川省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大熊猫保护联盟培训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此次会议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支持下,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卧龙是大熊猫的圣地,这个"熊猫王国"的高山深谷间也栖息着330多种野生鸟类,绿尾虹雉、金雕、红喉雉鹑、胡兀鹫、斑尾榛鸡、红腹角雉、血雉、雪鹑、红腹锦鸡等明星鸟种都在卧龙演绎各自生命的精彩。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著名大熊猫栖息地。这个"熊猫王国"还栖息着330多种野生鸟类。卧龙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  相似文献   

12.
以近年林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四川境内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范围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作为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分布最多的景观类型,针叶林和阔叶林表现出破碎度最低、斑块形状最复杂、斑块聚集度和连通性高、稳定性强的特征,表明目前研究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良好、自然度高;(2)人工经济林、耕地和建设用地分布面积占5%,这些景观类型的人类活动强度大,零散分布于整个研究区,给大熊猫栖息地带来持续干扰;(3)随着平均海拔降低、干扰强度升高,研究区景观格局由北向南表现出破碎度、混合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升高,景观质量和功能下降的趋势。本文提出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改造人工经济林、控制大熊猫栖息地内建设用地规模和转变原住民生产生活方式等保护管理措施,以逐步恢复提升大熊猫栖息地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面积2.2万平方千米,是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保护了中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资源。除了“国宝”大熊猫,这里还有金钱豹、雪豹、川金丝猴、林麝、羚牛、红豆杉、珙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年来,大熊猫的保护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典成功案例,推动了大尺度生态系统保护和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这里也成为世界生态教育样板。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2月2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来消息: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大会批准,正式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至此,经过两年的申请、整治,武夷山人的艰苦努力终于结出了圆满的硕果。武夷山世界遗产申报地域近1000平方公里,是迄今国内最大的一处世界遗产,包括福建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古汉城遗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九曲溪生态保护区。为了武夷山能尽快走向世界,福建省林业厅、武夷山市政府及省文化厅三家申报单位打破界限,携手合作。在福建省政府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5.
提起大熊猫,人们都会想到四川和陕西。然而,在中国,甘肃是一个重要的大熊猫生存地。甘肃大熊猫栖息地主要部分属于岷山山系。岷山位于四川省的北部,绵延川、甘两省边境,为长江、黄河间的分水岭,岷江、嘉陵江源地。这条山脉中大熊猫数量占全国大熊猫总数的一半。早在1963年,甘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熊猫的"巢域理论",大熊猫总是以孤独冒险的方式扩充栖息地。因此,随着大熊猫数量的增多,大熊猫侵入栖息地周边人类活动区域与人畜发生矛盾的情况也逐渐增多。认识和掌握大熊猫的这一行为规律,对于制定规划、化解矛盾.科学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内村民的采笋行为,不但影响大熊猫的生存(大熊猫日常最喜食竹笋和当年生竹),同时因采笋人员进入林区活动,既对大熊猫栖息地造成干扰,还易引发森林火灾。调查了保护区产笋量及采笋情况,分析了竹笋采集对大熊猫食物影响状况,以期为保护区大熊猫保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和扭角羚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位于小相岭山系,是小相岭大熊猫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地带和集中分布区,对现今最濒危的大熊猫野生种群-小相岭大熊猫野生种群的保护和生存延续,防止种群衰退和灭绝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该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管理区划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叙述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现状、确定现有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秦岭大熊猫居群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栖息地斑块的空间对应关系,按照栖息地斑块的重要程度和居群数量、密度等级的大小,将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划分为核心管理区、重点管理区和一般管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孑遗动物,也是全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目前大熊猫的分布区仅限于我国四川西部,陕西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的狭小地带,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而且栖息地多呈现孤岛状分布,生存面临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