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郴州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是湖南省四大重点林区之一。截至2010年底,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38.53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0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3.5%,活立木蓄积量达4139万立方米。郴州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了兴林富民、生态立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绿色郴州     
《湖南林业》2008,(1):F0002-F0002,F0003,F0004
郴州古称“林邑”,意即“林中之城”。茫茫林海,竹木青密,有林地面积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4.8%,活立木蓄积达4730万立方米,立竹超过2亿根,是华南地区天然的绿色宝库。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了50年来最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给南方林业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这场灾害使几代人几十年林业建设的成果毁于一旦,恢复重建工作十分艰巨。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这样形容“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困难很大。打一个不十分恰当的比方,其他行业受灾就像得了个感冒,吃点药,出一身汗可能就好了。林业这次受灾可是伤筋动骨啊,伤筋动骨一百天,恢复起来就会非常缓慢。也正是因为如此,林业的灾后重建和发展一定不能有任何闪失,一旦有闪失,再想回头就晚了。” 郴州市各级林业部门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深入调研,根据受灾地区的具体情况,将“六字经”作为促进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郴州作为湖南省四大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曾高达64.28%。然而这场灾害导致郴州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至少倒退20年,局部地区需要30~50年才能恢复。面对严重灾害,郴州没有倒下。 郴州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郴州人坚信,只要共同努力,他们一定会再造一个美好的“林邑之城”。郴州人也给全国受灾地区树立了榜样,冰雪无情,但只要我们工作得当、团结一心,一定可以重建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4.
郴州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作为全省四大重点林区之一,郴州森林覆盖率达64.28%。但谁也未曾料到.一场罕见的冰灾会让这颗绿色明珠黯然失色。数日之间.万千树木竞折腰,枝残叶败,茎折根断,郴州林业被冰灾折磨得遍体鳞伤……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身为市林业局局长的邵昌葵同志,  相似文献   

5.
《国土绿化》2008,(6):26-27
林中之城即“林邑”。2008年初的一场罕见冰雪灾害,顿时让郴州这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黯然失色。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灾害,而是一场毁灭性的生态灾难。郴州11个县(市、区)、18个国有林场、11个国有苗圃全面受灾,受损林地面积1302万亩,其中近700万亩林地变成了裸露地,森林覆盖率下降到40%左右,林业直接经济损失达56.35亿元。雪灾导致郴州森林生态系统至少倒退20年,局部地区需要30—50年才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正郴州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是湖南省的四大林区之一。然而,在2008年特大冰灾中,全市受损林地面积86.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下降到57.8%左右,林业直接经济损失达56.35亿元,林中之城变成了"林殇之城"。面对全市林业前所未有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从2009年开始连续实施了森林生态灾后恢复重建、城区森林景观建设、交通干线造林绿化、绿城攻坚、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等一系列生态营造林工程,连续4年造  相似文献   

7.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林木良种壮苗,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基础工程,是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郴州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响“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品牌,必须将良种壮苗作为一个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程来抓,切实构建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新机制、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林木良种壮苗,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基础工程,是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郴州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响"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品牌,必须将良种壮苗作为一个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程来抓,切实构建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新机制、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郴州,地处湖南省东南部,毗邻粤港澳,是湘、粤、赣三省的"中心生态屋脊",也是湘江、珠江、赣江水系的发源地。这片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而且山峦青秀、河流众多,生态自然条件良好。自古,郴州便与绿色结缘。"郴"为篆书"林"、"邑"二字合成,意为"林中之城",是独属于郴州的一个字。自秦置郴县始,郴州  相似文献   

10.
正郴州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属湘粤赣三省的"中心生态屋脊",也是湘江、北江、赣江的重要源头。"郴"字独属郴州,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自秦置郴县始,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郴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国土绿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森林生态提质工程为抓手,提质与增量并举、添景与增效同步,推动国土绿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 74%,森林蓄积增加到5809.1万立方米,市城区人均绿地率达42. 9%,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百姓安居乐业打造了名副其实的"林中城"。  相似文献   

11.
《国土绿化》2014,(6):10-17
郴州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毗邻广东,靠近港澳,是湘、粤、赣三省的“中心生态屋脊”,也是湘江、珠江、赣江水系的发源地。郴州辖2区1市8县,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13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6%,其中有5个县被列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曾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温泉之城”。  相似文献   

12.
正郴州市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7.87%,是湖南四大林区之一。近年来,郴州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郴州"为主线,扎实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不断改善提升村容村貌,积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地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正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有"林中之城,休闲之都"的美誉,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1%。别名"福城""林城",为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湖南对接粤港澳的"南大门"。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治理、强保护、强建设,郴州"生态文明"的名片更加亮丽,城市标签在"有色金属之乡""矿物晶体之都""中国温泉之城""全国优  相似文献   

14.
森林是"地球之肺"。贵州林业建设的战略定位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而发展速生林是实现贵州森林覆盖率达到50%的重要手段。"美国竹柳"被称为天下奇柳,具有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等多种特性,是发展贵州林业产业的重要新品种。大力推广以美国竹柳种植为主的"速生生态林",是克服威胁人类生存十大环境问题、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冯达 《绿化与生活》2012,(10):54-55
9月25至26日,由北京林学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北京市科协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北京森林论坛圆满完成。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森林与低碳北京",下设四个分论坛,分别对"气候变化下的森林管理"、"森林与都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森林景观恢复与生计改善"、"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湖南林业》2011,(8):F0002-F0002,F0003,F0004
郴州市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境内山地广阔,森林茂盛,自古就被人们称为“林邑之城”。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8.52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71.45%,活立木蓄积量4139万立方米,毛竹1.7亿株,森林覆盖率达63.5%。自2001年实施林业分类经营以来。郴州市大力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达到66.88万公顷,约占有林地面积的63.28%。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生态效益更加显现。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状况是自然界中森林与环境相互影响的集中反映,对生态系统起着主导作用。文章依据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2016年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柴河林业局森林生态状况从森林结构、森林完整、森林灾害、森林破碎度、森林植被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柴河林业局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54,生态功能等级为"中"。  相似文献   

18.
根据景德镇环境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需求,指出了景德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立足于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世界瓷都、千年古镇、生态之城”为城市发展形象目标,采取“绿楔聚心、交通导向、组团生长”的理念,以中心城区森林绿地建设为核心,构建中心城区“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的生态绿地系统网络格局和城乡一体化“一核一星、三区多点、蓝脉绿网”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彰显“世界瓷都、艺术之城、千年古镇、生态家园”森林城市特色,达到“四面环青屏、处处邻绿景、四水绕城郭、绿网织全城、文化彰底蕴”的森林城市建设效果,为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奠定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国家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该文对森林火灾、病虫害和其它森林灾害进行了分析,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了森林灾害的指数以及森林灾害等级,进而对森林灾害的程度进行了划分,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抗灾意识,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促进和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攸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森林蓄积量为311.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7.24%。据测算,去年全县森林实现碳吸收约570.72万吨,释放氧气505.23万吨,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推动了全民低碳生活进程。为进一步拓展生态空间,促进林业低碳发展,攸县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