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当前槟榔种植户在防治重要害虫椰心叶甲时,水平不稳定、防治方法不得当的现状,根据多年来在槟榔上防治椰心叶甲的实践和研究,提出槟榔重要害虫椰心叶甲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规定了防治过程中寄生蜂、生防菌及绿色农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农技人员及农民防治椰心叶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椰心叶甲防治的新方法,室内测定了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的胃毒、杀卵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胃毒作用,24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1.25和0.52mg/L;对椰心叶甲也有显著的杀卵作用,在供试浓度为0.5~5 mg/L时,对椰心叶甲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在50%以下;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也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24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0.188和0.178 mg/L。烯啶虫胺具有防治椰心叶甲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杀虫剂防治椰心叶甲的策略,采用林间小区试验在椰子树和大王椰中分别研究挂包和打孔两种不同施药方法对椰心叶甲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挂包法对椰子树和大王椰上的椰心叶甲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药后30d的防效达95%以上;打孔施药法对大王椰上的椰心叶甲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药后30d防效达90%以上,而对椰子树上的椰心叶甲防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前海南椰心叶甲的防治主要采用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蜂等生物防治办法。本文对绿僵菌、椰扁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海南省槟榔椰心叶甲的形态特征,阐述其发生症状,对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槟榔椰心叶甲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椰心叶甲ITS、5.8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克隆了椰心叶甲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rDNA序列,其全长为2107bp,并对这一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研究椰心叶甲地理种群的差异及其不同类群之间的遗传关系,并重构椰心叶甲从原产地到各受灾地区的传播路线等方面奠定了分子基础,对制定椰心叶甲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椰心叶甲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利用昆虫寄生真菌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绿僵菌的分类现状、对椰心叶甲的入侵机理、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应加强对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的筛选,在防治害虫时尽量减少温湿度、紫外线等对绿僵菌防效的影响,并尽量避免与防治真菌病害的杀菌剂接触,以提高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测定了烟碱、苦参碱、鱼藤酮和印楝素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及其寄生性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的相对毒力。结果表明,烟碱、苦参碱、鱼藤酮和印楝素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和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虫的益害毒性比分别为0.159、0.117、0.111和0.174。在有效防治椰心叶甲的前提下,对其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安全性依次为印楝素烟碱苦参碱鱼藤酮。印楝素和烟碱可在椰心叶甲综合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椰心叶甲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但椰树高大,施药比较困难,费用昂贵,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污染严重。为了持续有效地控制椰心叶甲的危害及蔓延,海南省林业相关部门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分别从越南、我国台湾省引进椰甲截脉姬小蜂、椰心叶甲啮小蜂,并在室内大量繁殖及田间释放。主要阐述椰心叶甲引进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人工规模繁殖及田间释放技术。  相似文献   

10.
5种常规农药对椰心叶甲的防治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种常规农药对危害棕榈科植物的椰心叶甲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淋4.5%高效氯氰菊酯或10%吡虫啉500倍液加挂90%晶体敌百虫药包两种组合的效果最好,对椰心叶甲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且对植株安全,可作为防治椰心叶甲的常规用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热带农业》2008,(3):31-32
为执行中泰农业合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确定的中泰农业交流项目--椰心叶甲生物防治技术项目,2007年12月12日至18日,农业部组团赴泰国就椰心叶甲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团与泰国农业部农业厅、植物保护研究与发展办公室以及Surat Thani省研发办、油棕研究中心等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会谈,并参观了泰国农业厅植物保护研究与发展办公室椰心叶甲生物防治实验室、Surat Thani省研发办与油棕研究中心椰心叶甲生物防治实验室及天敌繁殖厂.在农业部秘书长办公室林英女士陪同下,考察团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的椰子种植园,实地考察了曼谷、Surat Thani、Samui岛椰心叶甲发生危害及其寄生蜂生物防治效果,了解到了泰国椰心叶甲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情况.通过考察,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2.
16%虫线清乳油防治椰心叶甲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椰心叶甲已侵入海南省及广东省珠海市。由于其世代重叠且繁殖力强,南方大多数商品价值高的椰子树、大王椰等棕榈科植物都可成为椰心叶甲的寄主。椰心叶甲深藏于尚未展开的椰子树、大王椰心叶,生态位隐蔽,导致对高、大植株心叶部潜伏的椰心叶甲施药防治的高难性。采用强烈内吸(渗透)、上下输导、持效期1年以上的高效、速效、低毒、广谱新型药剂———16%虫线清乳油以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法防治高、大树体的椰子树等棕榈科植物椰心叶甲幼、成虫,药后8个月治愈率达100%,同时采用16%虫线清乳油喷雾施药防治人力可及高度植株的椰心叶甲幼、成虫,药后8个月防效达92.5%,有力地遏制椰心叶甲的危害与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13.
据海南省林业局消息,海南最后一个没有椰心叶甲的“绿洲”——白沙黎族自治县,日前也发现了疫情。至此,椰心叶甲疫情已蔓延至全省18个市县。椰心叶甲是海南有史以来发生最为严重、防治难度最大的外来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用于防治棕榈科植物害虫椰心叶甲的菌剂,从椰心叶甲为害严重的地区采集椰心叶甲僵虫,分离到16株疑似绿僵菌菌株。测定上述菌株对椰心叶甲成虫和四龄幼虫的致病力,从中筛选2株毒力较高的菌株CM1601和HK1304。CM1601对成虫和四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1、3.9 d,HK1304为4.4、4.2 d。经进一步毒力试验发现,菌株CM1601和HK1304对椰心叶甲的毒性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浓度分别上升到1.0×10~8、2.5×10~8孢子/mL时,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达到峰值。通过对菌株CM1601和HK1304的ITS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两菌株分别为金龟子绿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蝗变种。研究筛选得到的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为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5.
海南是我国槟榔生产的最大的基地,槟榔是海南省经济的一大产业,近年来,槟榔椰心叶甲发生持续,且危害的面积遂年增加,影响了海南槟榔的产业发展。对此,本文对槟榔椰心叶甲发生危害的现状、发生发展的原因、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槟榔椰心叶甲危害防治提供了参考,并稳定农民的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16.
椰心叶甲--一种新的高危害虫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综述椰心叶甲的形态特征、分布、寄主、生物学习性及防治方法,提出椰心叶甲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椰心叶甲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寄主植物对椰心叶甲种群暴发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制装置研究椰心叶甲对椰子、加拿利海枣、美丽针葵和老人葵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结果]椰心叶甲对不同寄主的取食选择差异显著,在椰子上的着虫数最多,与老人葵显著差异,加拿利海枣和美丽针葵着虫极少,二者无明显差异。取食量规律与着虫数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为椰心叶甲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3种植物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及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方法]利用四臂嗅觉仪在室内测试了椰子、大王棕和槟榔3种植物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雌成虫选择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椰心叶甲啮小蜂对这3种植物受害前后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3种植物的老叶和心叶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对椰心叶甲啮小蜂无引诱作用,但当3种植物的心叶在遭受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后及为害后的去虫叶,其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3种植物受幼虫为害的心叶的挥发物之间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引诱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寄主植物心叶后可引诱椰心叶甲啮小蜂主动搜索和识别寄主。  相似文献   

19.
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的概况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天敌引进和利用的顺序综述应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的概况,包括引进天敌的种类与可行性分析、引进流程与安全性评估、椰甲截脉姬小峰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基础生物学与人工繁育,以及释放技术和跟踪评价技术,讨论并展望未来研究和应用椰甲截脉姬小峰和椰心叶甲啮小蜂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广西梧州市大王椰子椰心叶甲的发生原因和危害特点,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以有效地预防椰心叶甲在园林绿化中的发生,有利于保护棕榈科植物的绿化成果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