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硫化物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为探讨水体硫化物胁迫对虾类血细胞的毒性影响,以不同浓度(0.5 mg/L,2.0 mg/L)的硫化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胁迫,于胁迫后6、12、24和48 h取血淋巴,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细胞的总数(THC)、活性氧(ROS)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凋亡率。结果显示,经0.5 mg/L硫化物胁迫48 h后,对虾THC显著下降至11.78×10~6个/mL,为对照组的72.7%(P0.05),ROS含量为对照组的225.2%(P0.05),血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至7.42%(P0.05);经2.0 mg/L硫化物胁迫6 h开始,对虾THC呈现显著的下降(P0.05),血细胞ROS含量和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表明硫化物胁迫刺激对虾血细胞产生大量ROS,诱导血细胞凋亡,从而导致THC下降,这一过程可能是硫化物导致虾类细胞免疫下降的重要机制;随着硫化物浓度的升高,其细胞毒性作用明显提高。血细胞NO含量在2.0 mg/L硫化物胁迫12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推测NO可能在硫化物胁迫防御调控中起着信号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开展水产养殖的可能性,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对浓海水的应激免疫反应.实验用浓海水由盐度30的天然海水添加粗盐配制而成.实验组设盐度40和36两种,对照组为自然海水盐度30.分别检测凡纳滨对虾高盐度应激后0、2、6、12、24、48、96 h时的血清蛋白含量和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凝血时间.结果表明,浓海水对凡纳滨对虾血清蛋白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血清凝血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凡纳滨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镉对凡纳滨对虾离体血细胞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进行离体镉离子应激,Cd2+浓度为10-3-10-9M,在应激6h后取样,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细胞的活性和活性氧(ROS)含量。结果显示,当Cd2+浓度为10-5M时,血细胞的ROS含量显著升高;当Cd2+浓度为10-3和10-4M时,血细胞的死亡率和ROS含量均显著上升。这些结果表明Cd2+的细胞毒性作用与其浓度相关,Cd2+浓度达到10-5M时即可诱导血细胞ROS的产生,但当Cd2+浓度达到10-4M及以上时,被诱导产生的ROS对细胞造成氧化伤害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镉(Cd)对虾类血细胞的免疫毒性,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 设置 0 mg/L 对照组和 10.5 mg/L Cd 处理组,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细胞中的活性氧含量(ROS)和细胞凋亡率, 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血细胞中抗氧化酶(Cu-Zn SOD、CAT 和 GPx)、金属硫蛋白(MT)、热休克蛋白(HSP60、HSP70 和 HSP90)以及 caspase-3 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Cd 胁迫导致血细胞 ROS 含量在胁迫后 3~48 h 极显著升高(P<0.01), 在 24 h 达到最大值; 细胞凋亡率在 3 h 达到最大值 87.99 %(P<0.01), 在 12~48 h 显著升高 (P<0.05); Cu-Zn SOD 和 HSP60 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 3~48 h 和 12~48 h 显著升高(P<0.05); GPx 基因表达量在 12 h 和 48 h 显著上调(P<0.05); CAT、MT、HSP60 和 HSP90 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胁迫 3 h 显著下降(P<0.05), 在胁迫后期显著升高(P<0.05); HSP70 表达量在 3~24 h 无显著变化(P>0.05), 在 48 h 显著上升(P<0.05); caspase-3 基因表达水平在 12~24 h 显著上升(P<0.05)。综上所述, Cd 诱导血细胞产生过量 ROS, 影响应激反应基因的表达水平, 最终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饲料铜离子含量对亚硝酸盐胁迫下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血细胞参数的影响。向斑节对虾投喂不同铜离子添加量(0,10,25,40,55和110 mg/kg)的饲料8周后,进行24 h 的20 mg/L亚硝酸氮胁迫,取样测定对虾的血细胞总数(THC)、血细胞活性氧(ROS)含量和血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经亚硝酸盐胁迫后,25-55 mg/kg饲料组对虾能保持较高的THC,以及较低血细胞ROS含量和凋亡率;110 mg/kg饲料组对虾的THC最低,血细胞ROS含量和凋亡率均最高。这些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5-55 mg/kg的铜离子能有效降低亚硝酸盐胁迫对血细胞造成的氧化损害,但过量添加(110 mg/kg)反而对血细胞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明对虾为试验对象,优化了拥挤应激条件下中国明对虾肝胰脏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条件,并分析了关联的差异蛋白质。试验结果表明,中国明对虾肝胰脏蛋白双向电泳优化条件为裂解液中添加三丁基膦,采用17 cm的固相p H值(p H 4~7)梯度干胶条,上样量为120μg ,等电聚焦时间为65000 V/h。蛋白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得到的700多个蛋白点中差异蛋白点11个,其中8个差异蛋白点丰度显著上调(P <0.05),3个差异蛋白点丰度显著下调(P <0.05)。研究表明,在拥挤应激条件下中国明对虾肝胰脏蛋白表达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平均体重为10.50±1.75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盐度为0、15和30的水体中用同一种饲料喂养20d,探讨不同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及血淋巴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在0、15和30变化时,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总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盐度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是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成分,其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盐度为0、15和30时,凡纳滨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盐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及精氨酸的含量随盐度由0、15、30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其他氨基酸在盐度0、15和30增加时,虽无显著性增加(P〉0.05),但大部分氨基酸有增加趋势。当盐度在0、15和30变化时,游离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是凡纳滨对虾体内渗透压调节的主要氨基酸。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氧化反应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中的变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6、12、24、48、72 h后,鳃和类淋巴组织中硫氧还原蛋白(TRx)、p38信号通路(Lv P38)、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在m 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对虾的类淋巴组织中,TRx、Lv P38、CAT、POD在72 h时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在鳃组织中,该4种基因在12 h时表达量最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推断TRx、Lv P38、CAT、POD与WSS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静  李晓丽  王玲  鲁康乐  宋凯  张春晓 《水产学报》2022,46(10):1848-1859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 中添加羟基蛋氨酸硒(HMS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抗亚硝酸盐胁迫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90±0.05)g的凡纳滨对虾,分别投喂HMSe添加水平为0.000、0.375、0.750、1.500和2.250 mg/kg的实验饲料,命名为HMSe0 、HMSe1、HMSe2、HMSe3和HMSe4,每组3个重复,养殖8周。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12 h 的亚硝酸盐胁迫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 R)和饲料效率(FE)随着饲料中HMSe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HMSe2组达到峰值。随着饲料中HMSe水平的提高,对虾全体和肌肉中的硒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全虾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分别在HMSe2组和HMSe1组达到最大值。HMSe4组中凡纳滨对虾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HMSe0组。亚硝酸盐胁迫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与胁迫前比较,胁迫后对虾肝胰腺中MDA含量升高,GST、CAT和T-SOD的活性降低,而补充适量的HMSe可减轻这些负面影响。根据凡纳滨对虾胁迫后成活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低鱼粉饲料中凡纳滨对虾的HMSe最适添加量为1.350 mg/kg。[结论]综上所述,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750~1.350 mg/kg HMSe,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抗亚硝酸盐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水温从17℃突变为27℃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稚虾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活力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温度突变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脏中己糖激酶活力逐渐增大,温度突变后3h达到最高,是温度突变前的2.54倍(P<0.05).随后,对虾己糖激酶的活力逐渐下降,72h酶活力基本恢复到温度突变前的水平.(2)温度突变后1h,凡纳滨对虾丙酮酸激酶的活力降到最低,随后逐渐增大;6h达到最高,随后对虾丙酮酸激酶的活力逐渐下降并在72h恢复到温度突变前的水平.(3)温度突变0.5h后,凡纳滨对虾肌肉中HSP70的表达量迅速升高,1h达到最高,与温度突变前差异显著(P<0.05),随后下降到比温度突变前稍高的水平并趋于稳定.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突然升高后,己糖激酶活力升高,随后恢复到起始水平;糖酵解过程先受到抑制,之后得以恢复;温度突变可导致凡纳滨对虾对环境的抗逆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对虾暴露于氨氮浓度为20 mg·L^-1的海水中72 h,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肠道中抗病原感染指标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ys)、酚氧化酶原(proPO)以及抗氧化功能指标如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等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氮胁迫后:1)ACP和ALP活性均于6 h显著升高(P<0.05),随后于48~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ys活性于24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于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T-AOC和SOD活性均于6 h和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于48 h和72 h显著降低(P<0.05)。3)HSP70基因表达水平于24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随后虽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P90和proPO基因表达水平均于12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于72 h降低至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表明,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影响显著,对其肠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亚硝酸盐胁迫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肝脏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system,UPS)的影响,将草鱼随机暴露于0、0.5、20mg/L的亚硝酸盐溶液中,在12、24、48、96h后采集肝脏样品,检测血液的生化指标,nrf2、hsp70和UPS相关基因的表达,泛素化蛋白的含量以及肝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在亚硝酸盐胁迫12h,血清皮质醇含量呈现显著的剂量依赖式升高,且在24h和48h显著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在96h显著性降低。暴露12h时,20mg/L暴露组的nrf2、hsp70的表达量显著性高于对照组,ub、chip、psma2、psmc的表达水平和泛素化蛋白的含量在20mg/L亚硝酸盐胁迫24h均出现显著升高。在高浓度亚硝酸盐胁迫96h后,肝细胞出现明显的空泡化。研究表明,亚硝酸盐胁迫使草鱼产生了显著的应激反应,造成了肝组织损伤,使肝脏UPS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亚硝酸盐氮胁迫对鳙[初均重:(180.05±0.092)g]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选用170尾鳙,暴露于48.634 mg/L亚硝酸盐氮96 h后,进行96 h恢复实验。并在胁迫0、6、12、24、48、72和96 h以及恢复12、24、48、72和96 h时采集样品。结果显示,胁迫6 h后,血清皮质醇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胁迫12 h后,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胁迫24 h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开始显著降低;胁迫48 h后,血清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开始显著降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则显著升高;胁迫72 h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开始显著降低。恢复96 h后,鱼体血清生理指标大多都已恢复至胁迫前水平,而组织热休克蛋白70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显示,头肾抗亚硝酸盐氮响应最快,其次为鳃和肠道,而脾脏热休克蛋白70 mRNA表达水平在恢复12 h时显著升高;恢复96 h后,除鳃组织外,肾脏、肠道和脾脏的热休克蛋白70 mRNA表达量均恢复至胁迫前水平。研究表明,亚硝酸盐氮对鳙的蛋白质代谢、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均产生影响,并且诱导部分组织热休克蛋白70 mRNA的表达,而鳙对水体中高浓度的亚硝酸盐氮应激6 h即可产生快速应答,并启动防损伤自我保护机制,促进新陈代谢水平,保护机体免受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4.
静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亚硝态氮对体质量(0.636±0.09) g的中华鳑鲏急性毒性及短期胁迫下对其体内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25℃、溶解氧6.3 mg/L、pH 7.4时,测定亚硝态氮对中华鳑鲏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并设置高、中、低3个亚硝态氮质量浓度组[1.28、0.64、0.43 mg/L(1/10×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1/20×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1/30×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于0、24、48、72 h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亚硝态氮对中华鳑鲏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2.76 mg/L。在亚硝态氮胁迫作用下,中华鳑鲏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先显著上升,48 h后开始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则是先显著下降,在48 h恢复,然后再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4 h和72 h均受到明显抑制。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和暴露时间两者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碱性磷酸酶可以作为亚硝态氮毒性检测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在我国分离得到的一株能典型产生麻痹性贝毒(PSP,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的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研究其是否能通过引发中国明对虾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使机体产生过多活性氧自由基, 导致氧化损伤而发挥其毒性作用。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经肌肉注射方式染毒中国明对虾,于染毒后1、3、6、12、24和48 h 测定肝胰腺和鳃SOD,GST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染毒后 1-6 h, 对虾肝胰腺和鳃组织SOD,GST酶活力均增加,12和48h鳃组织的上述指标受到抑制。对虾肝胰腺MDA含量除1h外未见明显改变,鳃中MDA含量随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研究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在中国明对虾体内代谢过程中能诱导对虾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能诱导MDA含量增加,降低SOD和GST活力,能够引发鳃的脂质过氧化,对鳃造成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6.
以初体重为(7.20±1.38)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箱进行3周的养殖实验和2周的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人工感染实验,其中对照组每日投喂普通商品饲料,实验组每日投喂在普通商品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1.0×10~8 CFU/m L配制成的实验饲料。目的是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Toll受体及溶菌酶基因表达量和抗哈维氏弧菌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对虾抗哈维氏弧菌感染的能力,其相对免疫保护率为22.2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可显著降低对虾肠道内弧菌数量(P0.05)。感染哈维氏弧菌后,实验组溶菌酶(lysozyme,LZM)m RNA的相对表达量在12 h、18 h、24 h、36 h、48 h、72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感染哈维氏弧菌后在6 h、12 h、18 h、24 h、36 h、48 h、72 h、7 d的Toll受体(Toll receptor)m 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有效提高对虾抗哈维氏弧菌感染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可能是通过降低对虾肠道内的弧菌量,并提高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讨镉(Cd)胁迫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的分子响应,以不同浓度的Cd2+(0,0.5 mg/L和5 mg/L)进行胁迫,于不同胁迫时间取血淋巴,测定血细胞中Trx 2、Grx 2、Grx 3和MGST 3的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Trx 2、Grx 3和MGST 3表达量在胁迫的中后期显著上调,Grx 2表达量在5 mg/L Cd2+胁迫6 h开始即有显著的升高,并持续至48 h。结果表明在Cd胁迫作用下,对虾血细胞中上调这四个氧化还原与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进行胁迫防御;Grx 2对Cd胁迫较为敏感,在整个胁迫过程发挥作用,Trx 2、Grx 3和MGST 3主要在胁迫的中后期发挥作用;基因的表达响应具有一定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