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地区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延长高水分大米储藏期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条件相近、不同批次的高水分大米进行试验研究,探索在南方气候条件下,高水分大米延长安全储藏期限、实现保质保鲜的有效措施。研究期间,我们通过对比试验,对采取不同保管技术措施储藏大米的粮温、品质等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单一的保管措施,利用延长粮堆成堆时间、粮堆布设通风道、负压通风、六面密闭熏蒸以及准低温储藏等一系列综合措施保管高水分大米,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和控制粮温,减缓大米的品质劣变速度,有效实现保质保鲜,延长高水分大米的安全储藏期限。  相似文献   

2.
在高水分优质大米的储藏过程中,对仓房的仓门、玻璃窗、排气扇孔用隔热材料进行密闭隔热处理,利用机械制冷使仓内温度达到准低温仓的要求,延缓粮温上升,使仓内大米度夏平均粮温控制在20℃以下,从而确保大米度夏后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3.
偏高水分玉米入仓储藏,应用低温压盖密闭和膜下环流通风均衡粮温集成技术,保持低温储粮状态,经过实仓试验,达到安全储藏和保水的目的,对试验项目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分的大米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人工模拟条件下控制大米的储藏温度和水分,对储藏大米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试验研究。在研究期间对影响大米质量的感官指标、脂肪酸值等数据进行定期检测,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高水分大米经高温条件下储藏,当脂肪酸值达25mgKOH/100g时是大米安全储藏的界限;较低水分的大米常温或准低温下储藏,其安全期限以感官指标来判定。确定了不同含水量的大米在不同温度下的安全储藏期限。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粮食低温储藏。温度、水分和密闭是影响储粮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其中尤以粮温最为关键,习惯上将粮温在15℃以下称之为标准低温仓;20℃为准低温仓;25℃为常温仓。一般都是利用冬季低温降低粮温,西北地区也有利用地下仓或窑洞仓降低粮温的做法。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应用机械通风制冷,八十年代末引进国外致冷机制冷技术。但限于制冷机耗电量大,费用高而难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南方长期安全储藏高水分玉米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高水分玉米储藏过程中,采用高密闭、长时间保持粮堆内PH3有效浓度,能较好地抑制粮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效地抑制粮食呼吸,控制粮温上升。试验证明:在南方全年较长时间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半安全粮、危险粮也可以度夏,同时也能进行较长时期(2年以上)安全保管,保持良好的粮食品质,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影响大米安全储藏的原因,总结我库粮油经营公司储藏大米的对策,为保证储粮安全,有效降低粮温,平衡粮堆水分,抑制霉虫生长,防止粮堆发热,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偏低水分11.8%、安全水分13.3%和偏高水分16.3%)的玉米在25℃条件下,储藏密闭环境内N2、O2和CO2浓度变化的测定,研究密闭储藏环境条件下玉米粮粒周围环境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规律。20L规模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N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大;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玉米储藏环境中O2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无差异,偏高水分玉米储藏环境中O2浓度在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玉米,并且这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C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其中储藏环境中CO2浓度在各时间段的大小为:偏低水分玉米安全水分玉米偏高水分玉米,且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安全水分和偏高水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偏低水分和偏高水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水分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CO2的累积量在有氧呼吸阶段随耗O2量增加而增加,在无氧呼吸阶段CO2累积量和耗O2量无关。通过对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气体浓度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25℃条件下不同水分玉米密闭环境中N2、O2和CO2的回归方程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的回归方程,利用相应回归方程,可获得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不同储藏时间段的气体浓度,为气调储藏时玉米粮粒自呼吸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偏低水分11.8%、安全水分13.3%和偏高水分16.3%)的玉米在30℃条件下,密闭储藏环境内N2、O2和CO2百分浓度变化的测定,研究密闭储藏环境条件下玉米粮粒周围环境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规律.20 L规模的试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N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大;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C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在气调储藏时,对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的玉米可充分利用粮粒的自呼吸使环境中的O2浓度在21 d内迅速下降,后期可通过粮粒的自呼吸使O2浓度维持在5%左右,偏高水分的玉米在11 d内即可使O2浓度迅速下降,但后期O2浓度接近0%,无氧呼吸加剧.通过对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气体浓度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30℃条件下不同水分玉米密闭环境中N2、O2和CO2的回归方程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的回归方程,利用相应回归方程,可获得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不同储藏时间段的气体浓度,为气调储藏时玉米粮粒自呼吸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冬季粮食入库时的自然低温,采用粮面覆盖密闭等手段控制粮堆温度和仓内温度,可使粮食在低温状态下安全储藏,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1.
钢板仓具有安全储藏,仓壁导热快的特点;但由于堆粮线高,存在难以处理局部发热,出仓时发生"挂壁",甚至"冷粮返潮"的问题。利用经过通风系统改造的钢板仓进行储藏大米应用试验,通过冷风机实现了钢板仓准低温储存大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效国 《粮食储藏》1998,27(2):30-33
高水分稻谷采用机械通风与隔热密闭相结合的储藏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储粮温度和水分,保持了较好的品质,达到了安全度夏的目的。应用机械通风要掌握时机,在低温干燥的冬季通风效果最佳,既能有效降低粮温又能起到降水效果,在较低粮温和水分的条件下,采用隔热密闭技术,抑制了害虫的生长与繁殖。试验仓校对照仓可以节约更多的费用.  相似文献   

13.
对水分在14.5%左右的晚籼稻谷,采用通风降温、控温储藏、密闭熏蒸等综合手段,通过两年的储藏,储藏安全,品质良好,可见在长江下游地区水分14.5%以下的晚籼稻可以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4.
糙米、白米安全储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试验于1985年4月开始,选择水分15%的糙米和白米在低温、准低温、常温三种温度下,采用密闭、不密闭,磷化氢低剂量等不同方法,储藏6个月,经过霉雨、高温季节,低温能保持糙米发芽率。准低温、常温下的密闭,磷化氢低剂量保管的糙米能防止生霉、生虫。经加工的白米其新鲜度显著优于同一形式下储藏的白米。  相似文献   

15.
对储藏高水分大米的大型房式仓进行机械通风,用塑料薄膜六面密封,采用磷化氢低剂量和脱氧剂脱氧的方法进行储藏,保证高水分大米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6.
以一定条件下的籼米平衡水分,水活度作为评价籼米储藏稳定性和制定保管技术措施及管理规范的重要依据。对不同水分的籼米,综合运用通风储藏自然低温隔湿保冷储藏磷化铝低剂量和间歇密闭及其它储粮技术,使21710t水分为13.7%-16.6%的籼米保质,保鲜,安全储藏6-8个月。3种不同水分的籼米品质变化趋势,保质保鲜效果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风隔热对立筒仓安全储粮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会民 《粮食储藏》2005,34(2):25-27
根据立筒仓储粮粮情变化规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筒仓围护结构改造基础上,利用冬季低温天气,进行通风降温,并在气温回升之前对降温仓进行隔热密闭。通过两年多的筒仓储粮实践表明,通风降温、密闭隔热储藏技术对立筒仓长期安全储存小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省储存高水份粮的任务很重,晾晒工作量大。近几年储粮条件虽有很大改变,但还远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在晾晒的关键季节(即4月中旬左右),矛盾非常突出。鉴于这种情况,经小型低温密闭试点,总结经验,我们开展了低温密闭储藏玉米的工作。1978~1981年,四年中全省低温密闭储藏的玉米,每年平均九亿五千万斤,约占全省晾晒玉米任务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粮食是热的不良导体,低温粮于高大平房仓内储藏度夏后,储粮的粮温会出现“冷心热皮“现象.上高直属库为巩固粮堆“冷心“,减小粮堆“热皮“,适时综合运用机械通风降温、粮面压盖密闭、隔热层隔热控温等技术,对高大平房仓储粮的“冷心“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利用,实行控温储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在南方高大平房仓实施以进口大豆水分12%、杂质2%、储粮平均温度20℃~24℃、粮堆氧气浓度5%为储藏工艺指标控制参数,根据来粮质量、时间、温度等特点确定入库管理工艺,采取春季密闭隔热,夏季空调、内环流控温与充氮气调相结合,秋冬季通风的储藏工艺技术路线,控制影响大豆储藏安全的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达到既确保大豆储存安全,又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为南方高大平房仓进口大豆安全储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