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穗颈瘟是对水稻生产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通过对近年来水稻穗颈瘟在黑龙江省发生、防控情况的分析,从水稻品种、气象条件、栽培措施、药剂防治等因素方面指出了穗颈瘟的发生原因,并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提出了合理的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追肥时间、灌溉等方面分析了水稻穗颈瘟发生的原因,对进一步防治该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稻穗颈瘟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使用不同杀菌剂单剂和混合剂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表明:单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最高,为80.8%;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和1%申嗪霉素悬浮剂次之,分别达到76.9%和76.7%。混剂中申嗪霉素225 ml/hm~2+吡唑醚菌酯487.5 ml/hm~2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最高,为86.1%,显著高于三环唑352.5 g/hm~2的防效(80.4%)。申嗪霉素225 ml/hm~2+吡唑醚菌酯487.5 ml/hm~2对水稻穗颈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稻白穗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镇地区水稻白穗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主要是由病害、虫害和气候3方面因素所导致,其中包括水稻穗颈瘟和水稻条纹叶枯病引起的白穗、二化螟及地下害虫诸如华北蝼蛄等引起的白穗、低温引起的白穗等。对上述多种引起白穗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穗颈稻瘟病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穗颈瘟病具有突发性和流行性,一旦发病,损失严重。本文论述该病发生机理、发病条件、流行原因与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陕西美邦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40%稻瘟酰胺乳油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以水稻品种空育131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稻瘟酰胺乳油对水稻安全,对水稻穗颈瘟的平均防效为59.7%,且有一定程度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不同药剂防治稻穗颈瘟试验: 1985年在龙岩江山进行,参试药剂有75%比艳(日本进口),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浙江温州农药厂)、20%克瘟灵井岗霉素悬浮剂(上海农药所)、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日本进口),供试水稻品种汕优437,小区面积0.1亩,不设重复,设不喷药对照区。每个处理每亩次用药量为100克水加  相似文献   

8.
通过9%吡唑醚菌酯、75%肟菌酯戊唑醇、35%氟唑嘧菌酯等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最好,而且水稻色泽明显好于其他处理;常规使用配方75%三环唑WP30g/667m^2效果表现最差,可能与其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病菌抗性上升有关;稻瘟酰胺表现和三环唑相当,但和春雷霉素减量复配后效果均好于各自单剂的使用效果,建议复配使用。综合比较,25%吡唑醚菌酯SC60mL/667m^2、9%吡唑醚菌酯CS60mL/667m^2、35%氟唑嘧菌酯SC50mL/667m^2、2%春雷霉素AS100mL/667m^2+20%稻瘟酰胺SC100mL/667m^2以及75%肟菌酯戊唑醇WG20g/667m^2这5个药剂配方均可作为穗颈瘟的优选防治配方。  相似文献   

9.
彭志国 《北方水稻》2020,50(3):32-35
针对水稻纹枯病、穗颈瘟等病害防治难的问题,以铁粳11为试验材料,使用施乐健配套处理的方法进行防治水稻病害的试验。结果表明,施乐健配套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83.8%、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达85.9%,同时增长了旗叶长度,达到了健康增产作用(增强长势、抗逆性和提高产量)以及农药减量效果。施乐健配套处理比常规对照667 m~2增产5.47%,增加收入116.4元/667 m~2,减少药剂用量70 ml/667 m~2,减轻环境污染,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15%氯啶菌酯·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试验环境条件下,杀菌剂15%氯啶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5%氯啶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在50、65 g/667 m~2用量下两次用药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较好,为95.7%和97.3%,试验剂量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定位及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掘利用抗稻瘟病基因是防治稻瘟病的基本策略之一。综述了抗稻瘟病基因的发掘、定位和克隆的相关研究情况,初步统计了目前已精细定位和克隆的主效抗稻瘟病基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施氮方式对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稻瘟病的研究,探讨了施用氮肥对稻瘟病发病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瘟病的发生氮肥起着决定性作用,N肥高、中、低及0氮肥条件下,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病规律呈现出相同的趋势,随着N肥量的增多发病率增强,病情严重;不同的施肥方式叶瘟和穗颈瘟也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7:3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最高,发病最严重,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8:2、6:4表现病情相对较低。随着密度的降低,各品种发病情况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牛艳凯  张卓  张岩  王振萍  于洋 《北方水稻》2008,38(3):102-103
通过对施用不同组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鞘腐病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处理的组配药剂和空白对照对水稻安全,无药害表现。防治稻瘟病较好的为处理1(2℅加收米80 ml/667 m2+50℅多菌灵80 g/667 m2),防治鞘腐病较好的为处理3(25℅施保克60 ml/667 m2+2℅加收米80 ml/667 m2),对稻瘟病和鞘腐病均有较好表现的为处理1和处理3,建议在管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是世界各稻区分布最广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nov. comb. (anamorph 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属高度变异的真菌。国内外曾对其复异进行了较长时期的研究,认为异核现象、准性生殖及非整倍性是变异的机制。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孙纪峰 《北方水稻》2011,41(3):25-27
通过对2%加收米、75%稻艳、80%多菌灵、三环唑、25%咪鲜胺5种药剂进行稻瘟病的田间防效对比试验,各个处理 分别喷施4遍.结果表明,75%稻艳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叶瘟防治效果达到47.7%,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达到51.1%.  相似文献   

16.
翟宏伟 《北方水稻》2013,43(3):32-33
运用航化作业对水稻施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与对照药剂相比,研究其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期施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 g/667㎡防效最好,对水稻安全,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1982~1985年在辽宁省丹东市前阳水稻试验站对用三个田间抗性亲本配成的六个组合(银河/蒙古稻、蒙古稻/银河、誉锦/蒙古稻、蒙古稻/黎明、银河/水原300粒和银河/京越1号)的F_1、F+2和F_3代的表现做了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上的侵染点数和感病病斑数、病斑在单位时间内的扩展速度、发病叶面积百分率(DLA)以及穗颈瘟百分率在F_2和F_3的分布都为连续正态或偏态分布,变异位于双亲之间,很少有超亲现象,证明这种田间抗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广义遗传力(平均)和狭义遗传力(平均)分别以单位叶面积上的感病病斑数(h_B~2=79.5%)和穗颈瘟百分率(h_N~2=65.3%)最高。各性状的亲子相关都达显著水平。文中提出,育种中田间抗性的选择,低世代(2—4代)以DLA为指标,高世代(5代以后)以感病病斑数和病斑扩展速度为指标。对叶瘟和穗瘟抗性的选择应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提高抗稻瘟病突变体选择效率的育种方法,选取7个水稻品种(组合)以水稻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利用γ射线辐射增加水稻愈伤组织的突变几率,通过稻瘟病粗毒素胁迫培养定向选择抗稻瘟病突变体并进行后代抗病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频率有较大差异;②经过γ射线辐射处理后,愈伤组织在含毒素的培养基上分化成活率得到了提高,通过后代抗病性鉴定发现,这是由于辐射中诱发的抗病性突变引起的。③对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的γ射线剂量以10 ̄15 Gy为宜,在此剂量范围内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而且通过后代的抗病性鉴定发现:接受辐射诱变的愈伤组织经含粗毒素的培养基筛选培养后,其后代抗病性变异率很高,大大提高了水稻抗稻瘟病突变体的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19.
稻秆还田对水稻主要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秸秆还田小区试验,初步探讨了多年秸秆还田对15个水稻品种病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的老稻田15个水稻品种的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的病情指数都高于对照稻田的病情指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主栽品种空育131,叶瘟病情指数增加了2.3%,穗颈瘟增加了2.6%,鞘腐病增加了2.2%,纹枯病增加了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