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是通过减少播种量和提高种子分布均匀程度,改善麦种发芽环境及麦田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肥、水利用率,增加小麦的单株有效分蘖,建立科学合理的群体结构,增加小麦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同时增强抵御病虫害和抗冻、抗倒伏的能力,进而达到小麦增产的一项综合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在本镇推行了一种比较方便、易行、简单、准确的机条播小麦播种量测试法,现作一点粗浅介绍。 一、测试方法: 1、将机具进入田间或平软地种子箱放入种子,切断碎土动力,进行短距离试种, 2、数出0.333米内单行播出的麦籽粒数, 二、播量简便计算方法 用0.333米内数出的单行粒数×小麦千粒重值的1%=公斤/亩播种量。若小麦千粒重值为38克,假如在0.333米内数出的单行粒数为25粒,即亩播  相似文献   

3.
地膜播种机分种器的改进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钢  周鹏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4):145-146,144
对影响地膜播种机播种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决定穴播滚筒播种量的重要部件——分种器进行了改进。对比试验表明:改进后的分种器具有用种量少、种量分布离散值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宁夏半干旱区燕麦种子生产的适宜播种量和行距,提高种子产量。【方法】课题组采用播种量(90kg·hm-2、120 kg·hm-2、150 kg·hm-2)与行距(15 cm、20 cm、25 cm、30 cm)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究了播种量和行距对燕麦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利用通径分析进行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燕麦种子产量、单株有效分蘖数、主穗长、单穗穗重、单穗小穗数、单穗粒数、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播种量和行距的增大,燕麦种子产量基本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在播种量为120 kg·hm-2、行距为20 cm时,种子产量最高,达3 145.41 kg·hm-2。【结论】本次试验结果可作为宁夏半干旱区燕麦种子生产的播种量和行距配置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即是指在地力较高,土肥条件较好的地块上,适当地降低播种量,较好地处理小麦的群体和个体的矛盾,用较小的群体,健壮的个体,形成穗大、粒多、籽粒饱满的高产结构,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瑞安市水稻机械插秧试验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栽植机械化是目前制约双季稻产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环节,工厂化育秧配套机械插秧技术具有省工节本、增产高效的优点。为了研究本地常规和杂交水稻播种、育秧、移栽等生产环节的适用机型、配套农艺和高产栽培模式,浙江省瑞安市农业机械总站成立了栽植机械化技术课题组,和温州市农科院合作,在 1999~ 2000年进行早晚两季常规和杂交水稻工厂化育秧配套机械插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体会作一小结,供领导和同行参考。   一、播种量试验   合适的播种量是保证机械插秧质量的关键。播种量过低,容易导致漏插;播种量过高,则影…  相似文献   

7.
粮窑播种就是用极少量的种子,单粒、均匀地将种子扔入土壤中预定的位置.记赛托种机的作业质量招标有三:位(株)炬、行区和深度,影响亩播种量的因*主要是前两条.精密范种批古话种量的计*公式为:Q一667EF/10002BXtX(1土为式中De一亩好种量(千克/亩)N一技种机的计算任帼(米)Et间内的行过F某种子品种的千粒重(克/千粒)Xr输任设计住区(米)。——杨种机驱动轮滑移系数,强制驱动的为(-),地轮驱动的为(+)例如:扭据警表21号,其千粒重为43克,计*江福1.52米,据帕内6行,设计位距2.5厘米,据牙机型式为地轮驱…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山区磐安县的适应性,有效推广单季杂交晚稻机械化插秧,开展了机械插秧与手插的产量、成本对比试验和不同播种量的产量对比试验,以选出优势种植技术和机插的最佳播种量。  相似文献   

9.
1.用机械播种作业的农业技术要求播种前应根据作物的品种、地温、墒情因地制宜地确定播种期。播种量是根据种子的发芽率和历年来生产实践所总结出来最佳播种量而确定的,实际播种量不超过规定播种量的±5%。根据作物品种、地温、墒情、土质等确定播种深度。覆盖要严密,播行端正,行距一致,地头整齐,不漏播和重播,而且下种要均匀,种子无机械损伤。播后应镇压耙耱,因墒情过差时可镇压提墒。若播种带施肥时,施肥量不能超过规定数量,并做到施肥均匀,肥料和种子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化肥腐蚀种子。2.拖拉机牵引播种机作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播种是小麦生产的早期环节,而播种量是反映播种质量的重要参数,合适的播种量可以在获得高产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种植成本。为了实现播种量检测技术在小麦播种机上的应用,开发了一个以PLC为核心的小麦播种量控制系统。系统以电容法检测实时播种量,PLC根据与设定值的比较结果调节外槽轮转速,从而控制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小麦播种量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准确地报警,可以提高小麦播种机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及物理试验方法对2YBZ-26型播种机进行试验,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影响因素与播种合格率和播种量的多因素数学模型,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对播种合格率和播种量的影响规律及机理,优化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电源电压、电磁铁线圈电流、排种器水平移动速度、开口高度和电磁铁线圈电流的占空比对播种合格率和播种量有大的影响,大的电压和大的开口高度组合有利于提高播种合格率。因素优组合为:电压为12.4V,电流为1.78A,移动速度为48.8mm/s,开口高度为9.7mm,占空比为45%。在因素优组合的条件下,95%可信度的播种合格率区间为82.54%~100%。  相似文献   

12.
育苗措施对水稻机械插秧质量影响的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三江地区多年推广机插水稻的实践经验,初步就育苗措施对水稻机械插秧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解析,机插质量除了决定于插秧机的性能之外,还决定了育苗措施等敢因素,软盘育苗措施要求必须均匀播种、种块尺寸与子秧箱尺寸相箱,育苗及管理中应采取促进根系生产的措施,以便形成良好的垡片,其中播种量与育苗时间和片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性,播种量越高,垡片形成得越早,生产上为提早插秧可采取加大播种量的办法,若垡片形成不良,可以推迟插秧。  相似文献   

13.
目前,所使用的条播排种器大多数采用"外槽轮旋转式排种器",这种排种器对于籽粒小、流动性好的豆科牧草种子难以控制播种量和排种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所谓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就是在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地块上,通过机械手段降低播种量,控制基本苗,改善小麦群体生长环境.增加透光、透气性,使小麦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与养分,从而使小麦达到高产和稳产的目的。同时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做到不误农时,也为田间管理、小麦机械收获等环节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1 抓腾茬早播,为高产稳产争主动。直播稻播期受小麦腾茬早晚的限制,分别要比手插稻和抛秧稻推迟近25天和15天播种。由于迟播,生育期缩短,主茎总叶片数减少,加之群体密度大,穗型略小,如推迟到6月20日后播种,即使增加播种量也不能弥补因迟播而造成的损失。如遇冷空气早来年...  相似文献   

16.
2BL-2型胡萝卜起垄播种机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作为订单农业的一部分,胡萝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胡萝卜种子颗粒小,而且要求播种量极少,在播种面积不大的地区多采用人工播种,生产效率低,播种质量无法保证。为满足大面积播种的需要,实现机械化播种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尚无定型的专用胡萝卜播种机型。因此,本文着重介绍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化研究所为黑龙江省大庆华人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研制的胡萝卜播种机。  相似文献   

17.
株距的均匀一致性以及调节水平是衡量精密播种的3个指标之一.目前各种精密播种机在播种量上存在的问题是变化少,调节能力差,不能满足密度设计的需要.变径地轮的发明,使原来播种量等级增大50倍以上,株距调节水平为1 mm;还可按1%水平发芽率亏损补偿调节播种量.变径地轮是精密播种机株距的无级调节器,是不同地区不同作物播种量的通用调节器.  相似文献   

18.
正栽植机械化是种植机械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也是长久以来掣肘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外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主要有毯状苗机插秧和钵体苗机栽插两种形式,重庆地区也不例外。但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存在育秧取土困难、播种量大、播种均匀性欠佳、秧龄弹性小、秧苗素  相似文献   

19.
水稻种植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针对目前水稻种植机械作业过程中出现漏播和重播现象,结合实际生产需要设计一种基于GPS技术的水稻精准种植机械。该水稻种植机械能够精准控制播种量,利用GPS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种子漏播、重播和播种量等信息。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播种合格率能达到95%,漏播率3.2%,重播率1.8%,满足水稻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20.
插秧机推广的关键环节是机插秧苗的培育。为探索不同育秧农艺对机插质量影响的程度,对软盘细土育秧、双膜淤泥育秧两种育秧农艺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每种农艺的营养层厚度、播种量两个因素的水平对秧苗素质与机插质量的影响程度。试验表明,育秧农艺为软盘育秧、营养土厚度为2.5cm、播种量80g/盘时秧苗素质最好,机插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