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三角帆蚌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三角帆蚌是我国优良的淡水育珠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从我国三角帆蚌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与保护出发,介绍了三角帆蚌RAPD、SSR及线粒体基因片段等不同分子标记开发状况,重点讨论了这些分子标记分析三角帆蚌遗传多样性的情况。比较了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三角帆蚌种质及3个优秀种质9个F1后代的生长性能,比较了三角帆蚌雌雄生长差异。简述了三角帆蚌珍珠质形成相关基因、免疫相关基因、贝壳及珍珠颜色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从三角帆蚌与其他蚌类种间杂交、三角帆蚌种内杂交,介绍了培育康乐蚌新品种的过程及三角帆蚌家系选育的进展情况。对今后进一步开展三角帆蚌种质资源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三角帆蚌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金梅 《内陆水产》2006,31(9):29-29
三角帆蚌,隶属于瓣鳃纲,真瓣鳃目,蚌科,帆蚌属,是中国特有的优质淡水育珠蚌。三角帆所产的珍珠产量佳,珠质细腻、光滑、色泽鲜艳、形状较圆,但珍珠生长比较缓慢。池蝶蚌与三角帆蚌同属帆蚌属(日本称为池蝶蚌属),是中国大陆近年来从日本、台湾引进的优良珠贝类。与三角帆蚌相比,池蝶蚌具有壳、珍珠层、外套膜较厚,珍珠质分泌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鱼蚌混养对池塘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2年4月26日—2012年12月12日通过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放养不同密度的三角帆蚌,研究不同三角帆蚌放养比例对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放养比例统一为3∶7,总密度为1.5尾/m3。三角帆蚌放养密度则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单养鲢鳙鱼池塘(0只/m3),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0.8只/m3),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0只/m3)和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2只/m3)。结果显示,混养三角帆蚌池塘的水化指标(TP、PO4-P、NH3-N、NO2-N和NO3-N)均显著低于单养鱼池塘。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除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与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池塘,并且极显著低于单养鲢鳙鱼池塘。单养鲢鳙鱼池塘藻类平均密度均极显著高于鱼蚌混养池塘,其中在鱼蚌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密度与三角帆蚌密度成负相关关系。单养鲢鳙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极显著低于中、高密度鱼蚌混养池塘,并且显著低于低密度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与三角帆蚌密度成正相关关系,鱼蚌池塘中绿藻和裸藻的生物量在养殖过程中上升显著。低、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三角帆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低密度混养池塘中蚌湿重、壳长及壳宽相对增长率均为最大,显著高于中、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研究表明,养鱼池塘混养三角帆蚌不仅能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还能控制藻类数量,促使绿藻和裸藻等大型藻类的生长,提高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总量,最终还能有效提高三角帆蚌的存活率及生长率。从改善水质,藻相结构,蚌成活率及生长等指标角度考虑,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三角帆蚌最佳放养密度为1.0只/m3。  相似文献   

4.
任海 《科学养鱼》1996,(8):12-12
褶纹冠蚌优质珍珠的培育众所周知,优质珍珠大多产于三角帆蚌.但三角帆蚌生长较慢、货源少,易发病并不易控制,故三角帆蚌育珠风险较大。褶纹冠蚌生长快,抗病力强.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样也能生产出优质珍珠.主要有以下措施:褶纹冠蚌以1—2龄时期生长最旺盛,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珍珠养殖事业的发展,三角帆蚌成蚌已供不应求,太湖中的三角帆蚌资源也因被大量“扒取”日趋衰竭。为了使太湖中三角帆蚌的资源得以恢复,该湖渔管会于今春首次在湖中投放了三角帆蚌幼蚌。  相似文献   

6.
池蝶蚌原产日本琵琶湖,日本以该蚌培育优质淡水珍珠产品享誉世界珍珠市场。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于1997年底引进池蝶蚌原种,1998年繁殖成功,经过10年的育珠性能及繁育、育珠技术研究表明:池蝶蚌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分泌珍珠速度快等特点。与三角帆蚌育珠对比结果,珍珠产品颗粒大,优质率是三角帆蚌的2倍多。  相似文献   

7.
三角帆蚌蚌瘟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帆蚌蚌瘟病的防治技术潘炳炎,文仲芬(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三角帆蚌是我国淡水人工育珠中的优良品种,所产珍珠具有光泽好、珠粒圆的特点,但作为育珠用的三角帆蚌,在生产过程中因病害而大批死亡,给育珠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三角帆蚌的蚌瘟病,...  相似文献   

8.
三角帆蚌是我国淡水人工育珠中的优良品种,所产珍珠具有光泽好、珠粒圆的特点,但作为育珠用的三角帆蚌,在生产过程中因病害而大批死亡,给育珠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三角帆蚌的蚌瘟病,仅今年江浙沪一带都时有发生,尤其是浙江金华,仅在5~6两个月,一场罕见的蚌瘟袭击了该市,估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已达3亿元之巨。群众称之谓三角帆蚌瘟病,其实是  相似文献   

9.
我省珍珠业的发展始于六十年代末。育珠蚌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其中尤以三角帆蚌以育成的珍珠质量最佳,价值最高。但自七十年代中期,江南一带出现大面积三角帆蚌死亡现象。当初,我省有些地区从外省购进不少三角帆蚌,导致我省1983年发生三角帆蚌暴发性的死亡,一直延续至今,群众称之为三角帆蚌瘟病,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三角帆蚌生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淡水人工育珠的优良品种。育珠生产中一般选用二龄的三角帆蚌,所以有必要研究掌握其生理和生长规律。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它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珍珠质的分泌。为了提高育珠质量,增加产量,作者对二龄三角帆蚌育珠池全  相似文献   

11.
葛熹凯 《内陆水产》2007,32(4):43-45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中国特有种。在河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及其周围的水域。贝壳大而扁平、背后缘向上扩展形成一大三角帆形翼,外行呈三角形。三角帆蚌的分类地位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古异齿亚纲(Palaeoheterodonta)蚌总科(Unionacea)蚌目(Unionidae)珠蚌科(Unionidae)帆蚌属(Hyriopsis)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相似文献   

12.
1979年以来,我县三角帆蚌蚌病蔓延严重,育珠蚌的成活率甚低,严重的地方甚至全部死亡。据统计,1979年以前,全县养殖的三角帆蚌要占总数的80%左右,三级以上的优质珠占21.6%。尔后,随着蚌病的蔓延,三角帆蚌的比例下降到10~20%(1981),三级以上的优质珠下降到3.2%;当年繁殖的三角帆蚌幼蚌也只长到3~4厘米,到第三年后  相似文献   

13.
三角帆蚌的人工繁殖及幼蚌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帆蚌排放钩介幼虫(以下简称排卵)的水温为15~30℃范围内,以18—25℃为排卵盛期。从时间上说,4月中旬即有少量三角帆蚌达到性成熟。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三角帆蚌大批达到性成熟。直到8月,仍有性成熟母蚌继续排卵。在环境条件较好、母蚌体质健壮的情况下,三角帆蚌可以在一年中数次排卵,一般可排放3—4次,少数可排卵7—8次之多.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优质珍珠大多产于三角帆蚌,但在三角帆蚌易发病,目前尚未得到很好控制之前,采用三角帆蚌育珠风险较大。褶纹冠蚌生长快,抗病力强,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样也能生产出优质珍珠。现将我们的育珠经验介绍如下:一、亲蚌选择和小蚌培育褶纹冠蚌以1一'2齿令时期生长最旺盛,之后生长逐渐缓慢据吴江县东太湖八都水产场对1一2龄的褶纹冠蚌做手术蚌后在同等条件下的产珠比较(见表1)叮证明:l龄蚌优于'2龄蚌然而作为手术蚌,还要求外套膜有一定的厚度,插片操作方便,因此蚌体必须大于8厘米如何把1龄蚌当年培养到8一10厘米是首要前提_试验证明,只要措施得当,大部分的蚌是能够达到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三角帆蚌繁殖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别名翼蚌,蚌科、帆蚌属.贝壳大而扁平。壳长可达190mm.壳高90mm左右,壳宽311mm左右。最大壳长可达240mm。壳质较厚.坚硬,外形略呈不等边三角形.背缘向上伸展呈三角帆状,故名三角帆蚌。三角帆蚌常年栖息于大、中型湖泊和河流中。  相似文献   

16.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池中进行鱼蚌综合养殖试验,以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吊养密度和深度对水质、鱼和蚌生长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处理组,三角帆蚌放养模式分别为对照组0只/m^3(C)、水下40 cm处单层吊养9只/m^ 3(D-6)、水下40 cm处单层吊养18只/m^3(D-12)、水下40 cm和80 cm处双层吊养18只/m^ 3(S-12)。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各组透明度和溶氧均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吊养组(D-6、D-12、S-12)TN、NH+4-N和COD的平均含量均低于C组。各组TP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吊养三角帆蚌后草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显著提高,其中D-12组鱼和蚌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最高。同等三角帆蚌密度下,单层吊养(D-12)的水质化学指标、鱼和蚌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优于双层吊养(S-12)。从改善水质、鱼蚌生长情况等指标考虑,在草鱼养殖池中,三角帆蚌最佳吊养密度和深度分别为18只/m^3和40 cm。  相似文献   

17.
三角帆蚌与池蝶蚌杂交繁育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解决目前我国淡水育珠贝类种质资源退化、缺少优良品种的问题,使用人工自然受精法进行了三角帆蚌与池蝶蚌杂交试验,共获得三角帆蚌与池蝶蚌正交后代20万只,反交后代15万只,三角帆蚌自交后代13万只,池蝶蚌自交后代10万只。养殖及育珠试验表明,以反交F1代生产性能最优,插片手术后第3年的杂交F1代大规格优质珍珠(粒径>8 mm)所占比例达37.98%。  相似文献   

18.
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人工繁育现场,水温为26.5~32.0 ℃的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期结束至发育到呈三角形的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过程根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21.88 μm,此时帆没有形成,全高等于壳高;前4 d里稚蚌增厚显著,为贝壳增厚期。5 d后到第23天,壳顶开始突起,为壳顶突出期;此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到15 d时,壳顶后端生长速度超过了前端。23 d后到第34 天,翼开始出现,为两翼形成期。34 d后到第60 天,帆开始形成,为帆生长期;此期全高和壳高的比例加大,壳顶不再是稚蚌的最高点。从第60天开始,外型与成体相似,稚蚌发育阶段完成。三角帆蚌稚蚌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壳顶位置的变化。对三角帆蚌稚蚌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壳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329.39e0.059tr=0.968),全高与壳长的关系式为H=0.776L-103.36(r=0.997)。  相似文献   

19.
三角帆蚌人工繁育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角帆蚌人工繁育技术简介焦思权,丁玉芳(徐州市水产局)(徐州市水科所)三角帆蚌是培育淡水珍珠的最理想的优质蚌种。近两年,本地发展珍珠生产所需的三角帆蚌几乎全部从南方调运。外调蚌种对发展本地珍珠生产存在着数量不足,影响产量效益;蚌源受限,只能调多少养多...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珍珠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总量的80%,其中,淡水珍珠产量超过95%,三角帆蚌是淡水珍珠育珠主力军,年产量超过淡水珍珠年产量的80%。随着社会大众对珍珠需求的不断攀升,三角帆蚌人工养殖成为提升珍珠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手段。在三角帆蚌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或多或少都会被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所污染,进而污染三角帆蚌本身,轻则对三角帆蚌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重则导致三角帆蚌死亡。据研究表明,造成三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